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下】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下】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基礎回顧】
產生 前提 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
標志 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現
多元特點 古代西亞文明 地理環境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政治 ①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出現城市國家; ②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君主專制制度。 ③《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文化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洪水和方舟傳說;發明60進制
古代埃及文明 地理環境 尼羅河流域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權威至上。
文化 象形文字;最早的太陽歷;金字塔與圓周率、開平方根;莎草紙。
古代印度文明 地理環境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政治 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推行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
文化 婆羅門教;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眾生平等,抨擊種姓制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
古代希臘文明 自然環境 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中的部分島嶼,多山少平原,地中海氣候
政治 公元前8~前6世紀,小國寡民的城邦興起,以寡頭政治的斯巴達、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的雅典為代表。
文化 神話和悲喜劇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希羅多德是西方“史學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傳統奠基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基礎。
【深化拓展】
一、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文明古國 發源地 文明象征 文明屬性 認識
古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大河文明、 農業文明 不同的文明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不能簡單比較優劣
古巴比倫 西亞兩河流域 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南亞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梵文、阿拉伯數字、種姓制度、創立佛教
中國 東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文明、四大發明
希臘 地中海 工商業發達、民主政治、人文主義 海洋文明
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內容 第一等級 婆羅門,掌管祭祀
第二等級 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
第三等級 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
第四等級 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
性質 嚴格的等級制度
特點 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真題例證】
1.(2023全國新課標卷,8)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規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這一規定( )
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 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
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 D.規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治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據本題材料時間“公元前18世紀”,“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內容為《漢謨拉比法典》結束語內容,該法典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材料強調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壞性,誰敢破壞、不遵守法典,就將遭到嚴懲,以保護法典的權威性。《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中央集權強大的標志之一,它消除了原來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國法令統一起來,材料內容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B項正確;波斯帝國的存續時間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亞述帝國的存續時間是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羅河流域的上埃及與下埃及完成統一,古埃及進入早王朝時,與材料時間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3全國乙卷,9)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治權。他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治時期為“盛世”。該“盛世”的出現,得益于( )
A.梭倫改革的制度基礎 B.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C.五百人議事會的產生 D.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雅典)。根據材料“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治權。他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治時期為‘盛世’”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594年,梭倫擔任雅典“執政兼仲裁”一職后進行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在庇西特拉圖主政時期,在政治、軍事、外交、工業、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延續了梭倫改革的路線,A項正確;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在公元前6世紀末,排除B項;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確立了五百人議事會,排除C項;“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的表述太過絕對,只是打擊了貴族特權,排除D項。故選A項。
考點二、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基礎回顧】
古代文明的擴展 原因 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
表現 ①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曾達到兩河流域; ②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 ③亞述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④古希臘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
影響 推動了不同文明區相互交流與連接,促進了奴隸制大帝國興起
古代世界的帝國 波斯帝國 擴張 公元前6世紀,興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
統治 繼承了西亞地區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制約;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波斯人擔任最重要的職務。
亞歷山大帝國 擴張 公元前4世紀晚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帝國后建立。
統治 繼承了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
羅馬帝國 擴張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1~2世紀達到繁榮的頂峰。首先征服意大利,后征服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
統治 實行奴隸制;重視法制;地方推行行省制?;浇逃?世紀末成為帝國國教。
分裂 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1453年。
文明的交流 西亞文明的傳播 農耕技術 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
冶鐵技術 擴散到埃及和希臘。
文化 西亞神話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的腓尼基,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希臘雕刻 希臘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模仿埃及
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的交流 ①早在波斯帝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已到達地中海東岸。 ②東漢的班超為經營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2 世紀,羅馬商人分別從海路和陸路到達洛陽。
【深化拓展】
古代世界主要帝國對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希波戰爭使希臘人對波斯人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揭開了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實質性交流的新篇章。
亞歷山大帝國 帝國雖然存在時間很短,但是,亞歷山大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區推廣希臘文明,大大促進了希臘化進程。
羅馬帝國 一方面,繼承希臘文化,羅馬帝國將其在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帝國疆域內的亞非歐各文明在和平的環境中不斷交流、融合,與東方的中國共同構成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兩大重要力量。
中國漢朝 在整合了中國各地文化的基礎上,漢向統一方向進一步發展。并通過佛教開啟了與南亞文明的交往,通過絲綢之路開啟了與中亞、西亞和羅馬帝國的交往。同時,中國文明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地。
【真題例證】
1.(2023湖北卷,11)某學者關注世界歷史上的一位著名統治者,研究其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該統治者以恢復舊日羅馬帝國的榮耀為己任,力圖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最符合該研究主題的史實是( )
A.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B.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C.頒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領北非和意大利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東羅馬帝國時期(西方)。根據材料可以判斷,這位羅馬帝國統治者力圖恢復往日羅馬帝國榮耀,可知這肯定是在羅馬帝國分裂以后,據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可知該羅馬帝國皇帝對法律貢獻大,據此可以推斷這位羅馬帝國皇帝是查士丁尼,據所學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時期,羅馬占領北非和意大利,D項正確;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項;東羅馬帝國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排除B項;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而且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3湖南卷,11)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成員包括執政官、行政長官等官員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這個議事會討論。這一機構的設立( )
A.推動了民主進程 B.顛覆了寡頭統治
C.削弱了元首權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古羅馬。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屋大維執政時期,屋大維組建元首顧問議事會,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然后在元老院議決。結合所學可知,公元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成為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材料中元首顧問議事會有權商討國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D項正確;這一機構加強了元首的權力,不利于民主進程,排除A項;這一機構是羅馬貴族寡頭統治的產物,排除B項;這一機構加強了元首的權力,排除C項。故選D項。
【單元知識檢測】
1.(2022·浙江臺州模擬)史學界認為,人類文明產生過程中,出現了三次社會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業同農業分離,第二次是手工業與農業分工,第三次是出現了專門經營商品買賣的商人。在出現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后(  )
A.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
B.出現了質量最好、最方便實用的生產工具
C.不同地區產品互通有無,促進交換和貿易
D.人類開始馴服豬、牛、羊等動物
【答案】 C
【解析】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使社會產生了不同的行業,從而使不同地區之間出現了商品交換,促進了貿易的發展,故選C項;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是在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后出現的,排除A項;“最好、最方便實用”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人類開始馴服豬、牛、羊等動物是在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后出現的,排除D項。
2.在有關原始社會后期的考古發現中,人們居住的房屋出現了明顯區別,富人的房屋寬敞明亮,墓葬隨葬品豐厚;窮人的房屋則矮小破舊,墓葬中隨葬品很少或幾乎沒有。這主要反映了(  )
A.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B.私有制的產生
C.人類已進入定居狀態 D.國家開始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房屋和隨葬品的區別,反映了私有制的產生,人類向文明過渡。
3.(2022·天津七校聯考)觀察下列三幅圖片,從中傳達的信息正確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證明了我國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
B.羅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歷史的珍貴資料
C.《漢謨拉比法典》的出現,說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
D.體現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答案】D
【解析】甲骨文反映的是古代中國的文明成就,古埃及羅塞塔石碑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反映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成就,這三則圖片組合在一起體現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故選D項;甲骨文為商朝文字,而非夏朝,故不能證明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排除A項;楔形文字為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古埃及文明是象形文字,排除B項;《漢謨拉比法典》出自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與古代印度文明無關,排除C項。
4.(2022·四川綿陽模擬)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誕生地的形成空間均不過數十萬平方公里,唯有中華文明的形成覆蓋了長江、黃河及遼河流域的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的范圍。這凸顯出中華文明形成之時便具有(  )
A.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C.厲行專制的集權意識 D.農耕經濟的高度繁榮
【答案】A
【解析】相比較兩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原生文明,中華文明覆蓋了長江、黃河及遼河流域,表明在中華文明范圍內出現了多個文明中心,如黃河中上游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遼河流域的趙寶溝文化,說明中華文明形成之時便具有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華文明的多元性,未涉及治國理念,排除B項;先秦之前未形成“集權意識”,排除C項;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誕生地的農耕經濟均高度繁榮,排除D項。
5.(2022·山東濱州高三模擬)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商業繁榮,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與商務有關的條文幾乎占《漢謨拉比法典》總條數的一半。由此得出(  )
A.商業的繁榮推動了古巴比倫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
B.《漢謨拉比法典》有效解決了古巴比倫的法律爭端
C.政府、神廟和私人都直接推動了商務法律條文的制定
D.《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漢謨拉比國王的命令
【答案】 A
【解析】根據“商業繁榮”“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與商務有關的條文幾乎占《漢謨拉比法典》總條數的一半”可知,商業的繁榮推動了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等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故選A項;材料未涉及《漢謨拉比法典》的實施效果,無法體現是否有效解決法律爭端,排除B項;政府、神廟和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而商業活動需要法律的規范,他們對商務法律條文的制定是間接性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反映商業繁榮推動了《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而非國王的命令,排除D項。
6.(2022·天津七校聯考)史詩《好戰的國王》描述了薩爾貢的帝國“從下游地區擴張到上游地區”,即從波斯灣擴張到地中海,從而控制了各種金屬、石頭和木材的產地。這段記載表明古代兩河流域國家政權的演變趨勢是(  )
A.統一走向分散 B.分散走向統一
C.下游走向上游 D.上游走向下游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從波斯灣擴張到地中海,從而控制了各種金屬、石頭和木材的產地”可知,薩爾貢的帝國疆域不斷擴大,且控制范圍變大,說明其演變趨勢是由分散走向統一,故選B項;“統一走向分散”與題干意思相反,排除A項;下游走向上游只是強調帝國范圍的擴大,但尚未提及其控制權力的鞏固,排除C項;據材料“從下游地區擴張到上游地區”可知,“上游走向下游”與題干意思相反,排除D項。
7.(2022·廣東惠州期末)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與巴比倫、印度等文明地區有顯著不同,這里面臨浩瀚的地中海,地域狹小,島嶼眾多,土地有限,農耕條件不佳。這些地理條件(  )
A.使古希臘文明基本獨立發展
B.體現了早期文明擴展的艱巨性
C.制約了雅典民族精神的培育
D.推動了古希臘海洋文明的發展
【答案】 D
【解析】由于面臨浩瀚的地中海,地域狹小,島嶼眾多,土地有限,農耕條件不佳,所以古希臘不屬于農耕文明,而屬于海洋文明,這些地理條件推動了其海洋文明的發展,故選D項;古代文明基本都是獨立發展的,與古希臘地理條件無關,排除A項;早期文明擴展都具有艱巨性,這不僅僅是古希臘地理條件導致的,排除B項;地理條件的現實對于古代雅典民主、自由和平等互利等民族精神的培育極為有利,排除C項。
8.(2021·河北保定期末)有學者這樣描述印度的種姓制度:各種姓集團都居住在自己的種姓區內……各種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廟宇。各種姓之間職業世襲,不通婚,不共食。從歷史長時段看,種姓制度的影響是(  )
A.職業世襲,經濟組織煥發新活力
B.貧富懸殊,社會地位不平等加劇
C.種姓隔離,導致民族凝聚力較弱
D.同姓通婚,導致種族歧視很嚴重
【答案】 C
【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印度各種姓之間處于隔絕狀態,彼此不交流,缺乏聯系,長期如此會導致整個國家的民族凝聚力缺乏,故選C項;職業世襲有一定的優點,但是經濟組織未必能煥發新活力,排除A項;題干只提到不同種姓之間彼此缺乏交流,無法得出貧富懸殊會加劇的結論,所以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加劇也就沒法得出,排除B項;題干提到的是種姓,而不是種族,排除D項。
9.(2022·福建泉州一中、莆田一中、仙游一中、南安昌財中學期中)《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一個女人沒有犯過罪,而且并無過錯,但是男性離開和忽視她,她將拿回她的嫁妝并回到她父親的家;如果女人希望離開她丈夫的家庭,那么丈夫對其嫁妝進行賠償后,她就可以離開。這表明該法典(  )
A.完全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
B.意圖規范各階層的義務
C.一定程度上保護婦女權益
D.重在緩和社會階級矛盾
【答案】C
【解析】《漢謨拉比法典》中的規定涉及了女人無過錯和想要離開丈夫的家庭的情況下,她可以拿回嫁妝或獲得丈夫對其嫁妝的賠償,這說明婦女的權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故選C項;題干中的規定僅僅是對女人某些權益的維護,沒有說明是否是奴隸主,排除A項;題干只提到了已婚婦女及其丈夫的財產關系,不能體現各階層的義務,排除B項;題干體現的是女人及其丈夫之間的關系,是夫妻關系,而不是社會階級關系,排除D項。
10.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代希臘人則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擴大影響。造成這種不同擴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會分工與生產效率 B.文明開化的程度
C.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 D.經濟形態的影響
【答案】D
【解析】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的擴張屬于農耕文明的擴張,希臘文明的擴張屬于海洋文明的擴張,二者體現的經濟形態不同,故選D項。
11.(2021·廣東廣州期末)公元前9世紀,希臘人根據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臘字母又由厄脫魯利亞人傳給羅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還分化出阿拉馬字母,由此產生了阿拉伯字母。這表明(  )
A.歐亞文明間交流的歷史悠久
B.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
C.字母文字有利于學習使用
D.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領先
【答案】A
【解析】阿拉伯字母的形成與希臘人、厄脫魯利亞人及羅馬人之間的交流密切相關,這說明歐亞文明間的交流歷史悠久,故選A項;題干僅提到了阿拉伯字母的來源,并沒有提到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排除B項;象形文字比字母文字更有利于學習使用,排除C項;題干僅提到了阿拉伯字母的來源,并不能表明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領先,排除D項。
12.(2022·北京東城區模擬)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腓尼基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
②拉丁字母直接由腓尼基字母演化而來
③腓尼基人發明了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
④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腓尼基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商業比較發達,故①正確;腓尼基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②錯誤;為方便記錄,人們發明了由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被稱為“腓尼基字母”,故③正確;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故④正確;A項符合題意。
13.(2022·遼寧六校協作體聯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中國、古印度)及希臘、瑪雅人民族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只是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古代希伯來人和古代希臘人也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在蘇美爾人的泥版文書上,人們發現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過史詩《吉爾伽美什》被古代希伯來人繼承,并傳到古希臘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說。中國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話傳說,但顯然與上述神話差異較大。
——摘編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歷史上的諸文明并不是封閉的體系,它本身在不斷地變動,同時各文明之間也在不斷地交流?!拿鞯慕涣鳎垢魑拿鲃撛斓某晒诙唐趦燃礊槿祟惞蚕?,而不必再去重新發明,因此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大,這是使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時常要遇到各種阻礙、挫折、沖突,這也就是文明發展進程有時不能快捷,反而延緩的重要原因。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世界不應該只有一種文化,經濟一體化可以,但文化、思想是多元的,世界應該是一個萬花筒。
(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中世紀的世界知識,談談你對世界文化的認識。
【答案】 (1)世界各文明之間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影響。
(2)主要方式有和平交往、暴力沖突等方式。
(3)由于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的不同;世界各區域文明是多元面貌,而不是統一的;多元文明共存,可以相互吸收、借鑒,共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基礎回顧】
產生 前提 農業和 的產生
標志 私有制和 的產生,國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現
多元特點 古代西亞文明 地理環境 幼發拉底河和 流域
政治 ①約公元前2900年, 地區出現城市國家; ②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 流域,建立君主專制制度。 ③《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文化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早的史詩《 》;洪水和方舟傳說;發明60進制
古代埃及文明 地理環境 尼羅河流域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 權威至上。
文化 象形文字;最早的太陽歷;金字塔與圓周率、開平方根;莎草紙。
古代印度文明 地理環境 印度河和 流域
政治 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推行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 四個等級。
文化 婆羅門教;公元前6世紀, 創立佛教,主張眾生平等,抨擊種姓制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
古代希臘文明 自然環境 巴爾干半島南部和 海中的部分島嶼,多山少平原,地中海氣候
政治 公元前8~前6世紀,小國寡民的城邦興起,以寡頭政治的斯巴達、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的 為代表。
文化 神話和悲喜劇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 是西方“史學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傳統奠基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基礎。
【深化拓展】
一、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文明古國 發源地 文明象征 文明屬性 認識
古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大河文明、 農業文明 不同的文明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不能簡單比較優劣
古巴比倫 西亞兩河流域 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南亞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梵文、阿拉伯數字、種姓制度、創立佛教
中國 東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文明、四大發明
希臘 地中海 工商業發達、民主政治、人文主義 海洋文明
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內容 第一等級 婆羅門,掌管祭祀
第二等級 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
第三等級 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
第四等級 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
性質 嚴格的等級制度
特點 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真題例證】
1.(2023全國新課標卷,8)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規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边@一規定( )
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 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
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 D.規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治
2.(2023全國乙卷,9)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治權。他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治時期為“盛世”。該“盛世”的出現,得益于( )
A.梭倫改革的制度基礎 B.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C.五百人議事會的產生 D.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
考點二、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基礎回顧】
古代文明的擴展 原因 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
表現 ①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 擴展,曾達到兩河流域; ②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 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 ③ 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④古希臘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建立了數量眾多的 國家。
影響 推動了不同文明區相互交流與連接,促進了 制大帝國興起
古代世界的帝國 波斯帝國 擴張 公元前6世紀,興起于 高原,征服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
統治 繼承了西亞地區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地方實行 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制約;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波斯人擔任最重要的職務。
亞歷山大帝國 擴張 公元前4世紀晚期,馬其頓國王 滅亡波斯帝國后建立。
統治 繼承了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馬其頓人和 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
羅馬帝國 擴張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1~2世紀達到繁榮的頂峰。首先征服 ,后征服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
統治 實行奴隸制;重視法制;地方推行行省制。 于4世紀末成為帝國國教。
分裂 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到 年。
文明的交流 西亞文明的傳播 農耕技術 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
冶鐵技術 擴散到埃及和希臘。
文化 西亞神話成為 神話的重要內容;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的腓尼基,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 字母。
希臘雕刻 希臘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模仿埃及
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的交流 ①早在 帝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已到達地中海東岸。 ②東漢的 為經營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2 世紀,羅馬商人分別從海路和陸路到達 。
【深化拓展】
古代世界主要帝國對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同時,希波戰爭使希臘人對波斯人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揭開了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實質性交流的新篇章。
亞歷山大帝國 帝國雖然存在時間很短,但是,亞歷山大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區推廣希臘文明,大大促進了希臘化進程。
羅馬帝國 一方面,繼承希臘文化,羅馬帝國將其在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帝國疆域內的亞非歐各文明在和平的環境中不斷交流、融合,與東方的中國共同構成推動世界文明發展的兩大重要力量。
中國漢朝 在整合了中國各地文化的基礎上,漢向統一方向進一步發展。并通過佛教開啟了與南亞文明的交往,通過絲綢之路開啟了與中亞、西亞和羅馬帝國的交往。同時,中國文明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地。
【真題例證】
1.(2023湖北卷,11)某學者關注世界歷史上的一位著名統治者,研究其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該統治者以恢復舊日羅馬帝國的榮耀為己任,力圖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最符合該研究主題的史實是( )
A.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B.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C.頒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領北非和意大利
2.(2023湖南卷,11)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成員包括執政官、行政長官等官員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這個議事會討論。這一機構的設立( )
A.推動了民主進程 B.顛覆了寡頭統治
C.削弱了元首權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
【單元知識檢測】
1.(2022·浙江臺州模擬)史學界認為,人類文明產生過程中,出現了三次社會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業同農業分離,第二次是手工業與農業分工,第三次是出現了專門經營商品買賣的商人。在出現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后(  )
A.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
B.出現了質量最好、最方便實用的生產工具
C.不同地區產品互通有無,促進交換和貿易
D.人類開始馴服豬、牛、羊等動物
2.在有關原始社會后期的考古發現中,人們居住的房屋出現了明顯區別,富人的房屋寬敞明亮,墓葬隨葬品豐厚;窮人的房屋則矮小破舊,墓葬中隨葬品很少或幾乎沒有。這主要反映了(  )
A.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B.私有制的產生
C.人類已進入定居狀態 D.國家開始形成
3.(2022·天津七校聯考)觀察下列三幅圖片,從中傳達的信息正確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證明了我國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
B.羅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歷史的珍貴資料
C.《漢謨拉比法典》的出現,說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進入了文明時代
D.體現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4.(2022·四川綿陽模擬)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誕生地的形成空間均不過數十萬平方公里,唯有中華文明的形成覆蓋了長江、黃河及遼河流域的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的范圍。這凸顯出中華文明形成之時便具有(  )
A.多元一體的政治格局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C.厲行專制的集權意識 D.農耕經濟的高度繁榮
5.(2022·山東濱州高三模擬)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商業繁榮,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與商務有關的條文幾乎占《漢謨拉比法典》總條數的一半。由此得出(  )
A.商業的繁榮推動了古巴比倫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
B.《漢謨拉比法典》有效解決了古巴比倫的法律爭端
C.政府、神廟和私人都直接推動了商務法律條文的制定
D.《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漢謨拉比國王的命令
6.(2022·天津七校聯考)史詩《好戰的國王》描述了薩爾貢的帝國“從下游地區擴張到上游地區”,即從波斯灣擴張到地中海,從而控制了各種金屬、石頭和木材的產地。這段記載表明古代兩河流域國家政權的演變趨勢是(  )
A.統一走向分散 B.分散走向統一
C.下游走向上游 D.上游走向下游
7.(2022·廣東惠州期末)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與巴比倫、印度等文明地區有顯著不同,這里面臨浩瀚的地中海,地域狹小,島嶼眾多,土地有限,農耕條件不佳。這些地理條件(  )
A.使古希臘文明基本獨立發展
B.體現了早期文明擴展的艱巨性
C.制約了雅典民族精神的培育
D.推動了古希臘海洋文明的發展
8.(2021·河北保定期末)有學者這樣描述印度的種姓制度:各種姓集團都居住在自己的種姓區內……各種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廟宇。各種姓之間職業世襲,不通婚,不共食。從歷史長時段看,種姓制度的影響是(  )
A.職業世襲,經濟組織煥發新活力
B.貧富懸殊,社會地位不平等加劇
C.種姓隔離,導致民族凝聚力較弱
D.同姓通婚,導致種族歧視很嚴重
9.(2022·福建泉州一中、莆田一中、仙游一中、南安昌財中學期中)《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一個女人沒有犯過罪,而且并無過錯,但是男性離開和忽視她,她將拿回她的嫁妝并回到她父親的家;如果女人希望離開她丈夫的家庭,那么丈夫對其嫁妝進行賠償后,她就可以離開。這表明該法典(  )
A.完全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
B.意圖規范各階層的義務
C.一定程度上保護婦女權益
D.重在緩和社會階級矛盾
10.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代希臘人則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擴大影響。造成這種不同擴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會分工與生產效率 B.文明開化的程度
C.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 D.經濟形態的影響
11.(2021·廣東廣州期末)公元前9世紀,希臘人根據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臘字母又由厄脫魯利亞人傳給羅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還分化出阿拉馬字母,由此產生了阿拉伯字母。這表明(  )
A.歐亞文明間交流的歷史悠久
B.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
C.字母文字有利于學習使用
D.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領先
12.(2022·北京東城區模擬)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腓尼基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
②拉丁字母直接由腓尼基字母演化而來
③腓尼基人發明了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
④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2022·遼寧六校協作體聯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中國、古印度)及希臘、瑪雅人民族的神話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滅世的傳說,只是原因和過程不盡相同。古代希伯來人和古代希臘人也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其源頭是蘇美爾神話。在蘇美爾人的泥版文書上,人們發現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過史詩《吉爾伽美什》被古代希伯來人繼承,并傳到古希臘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洪水傳說。中國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話傳說,但顯然與上述神話差異較大。
——摘編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歷史上的諸文明并不是封閉的體系,它本身在不斷地變動,同時各文明之間也在不斷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創造的成果在短期內即為人類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發明,因此使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大大加大,這是使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時常要遇到各種阻礙、挫折、沖突,這也就是文明發展進程有時不能快捷,反而延緩的重要原因。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世界不應該只有一種文化,經濟一體化可以,但文化、思想是多元的,世界應該是一個萬花筒。
(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中世紀的世界知識,談談你對世界文化的認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丰宁| 铜川市| 五河县| 山东省| 涞水县| 汕头市| 宣城市| 澄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自治县| 琼中| 大田县| 桂林市| 西昌市| 无锡市| 垣曲县| 汝州市| 凤阳县| 青龙| 英山县| 忻州市| 麻栗坡县| 星座| 阿合奇县| 文昌市| 乌兰察布市| 宜春市| 香河县| 十堰市| 临沧市| 上犹县| 个旧市| 新平| 海淀区| 札达县| 苍梧县| 金寨县| 繁峙县| 修文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