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下】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下】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回顧】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概況 (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3)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
統治方式 (1)設立總督制度,實行專制統治。 (2)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掠奪,限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3)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
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葡、西殖民侵略 ①葡萄牙:最初在亞洲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建立商站。 ②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將其變成了殖民地。
英國、荷蘭和法國的殖民侵略活動 南亞 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東南亞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后來,占領了整個印度尼西亞。到19世紀末,英國已將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殖民地;法國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美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
西亞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法、俄等國紛紛在奧斯曼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俄國和英國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和內政,還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
東亞 鴉片戰爭后,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鮮半島。
西方列強瓜分非洲 蘇伊士運河通航后 英法控制了運河。它們還利用埃及的財政危機,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
1882年 英國發動侵埃戰爭,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英國還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
19世紀30年代 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
19世紀后期 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步伐,它們各自制定了侵略計劃。
1884年 英、法、德等國召開柏林會議。這是一次“地圖上作業”的會議。此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列強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
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原因 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
影響 ①帝國主義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 ②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 ③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
【深化拓展】
一、近代不同殖民國家和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殖民擴張的特點
葡萄牙 以侵占軍事據點、建立商站為主,同時利用武力壟斷商路,通過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來獲取財富。
西班牙 占領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奪財富,并在當地建立農業大莊園,以供應歐洲市場。
荷蘭 殖民擴張幾乎和英國同時進行,以政府為后盾,通過發展遠洋貿易進行貿易壟斷;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主要方向為亞洲和北美。
英國 政府鼓勵“海盜式”掠奪,發動一系列商業戰爭,開始樹立海上霸權并由此開始在海外積極進行殖民擴張。18世紀下半葉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美國和德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擴張較晚,但是進展迅速;德國因為要重新瓜分殖民地與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進而引發一戰。
日本和俄國 日本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進行了明治維新,實力增強,對外擴張野心巨大;俄國因為自身經濟實力較弱更偏重于對領土的渴求。
二、歐洲資本主義的擴張
階段 方式 表現
商業資本主義時期(從15世紀到18世紀中期) 推行的是商業資本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經濟上的重商主義 新航路開辟后,西歐的西、葡、荷、英、法進行殖民征服,西歐商業資本主義掀起第一次殖民高潮,美洲大部分地區、非洲沿海地區以及東南亞邊沿地區被納入新生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 憑借自身生產優勢,以炮艦開路,強制實行不平等貿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自己的廉價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本主義的勝利,西方各國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這次殖民高潮向西亞、東亞、南美等地區進行縱深擴張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19世紀70年代及以后) 通過直接征服和建立勢力范圍等方式瓜分世界,資本輸出成為宗主國掠奪殖民地的最主要形式 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西方各國又掀起了第三次殖民高潮。把非洲內陸和亞洲內陸廣大地區納入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真題例證】
(2021重慶卷·13)1888年,一位熱衷于殖民主義的訪客在德國首相俾斯麥面前攤開一大張非洲地圖,指著地圖說明當地的資源有多么豐富。俾斯麥表示:“您的非洲地圖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圖位于歐洲。俄國在這里,法國在這里,而我們夾在中間。這是我的非洲地圖?!边@反映了當時德國(  )
A.意在限制法國和俄國的崛起 B.當務之急是實現統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緣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然而我的非洲地圖位于歐洲。俄國在這里,法國在這里,而我們夾在中間。這是我的非洲地圖”可知德國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俾斯麥專注于歐洲事務,并未將侵略目標擴大到世界范圍,說明其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緣政治,故選C項;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通過法國崛起,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崛起,所以1888年法國和俄國已經崛起,排除A項;1871年德意志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統一,排除B項;由材料“我的非洲地圖位于歐洲”可知俾斯麥沒有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愿望,排除D項。
考點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基礎回顧】
拉丁美洲 18世紀末19世紀初 背景 主要原因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經濟 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
思想 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
外部 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國獨立的影響。
概況 1804年海地的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1822年,巴西獲得了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背景 獨立后的拉美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
概況 巴西:1889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
亞洲的覺醒 背景 政治 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
經濟 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
思想 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
性質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
表現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概況 (1)1885年,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大黨”。 (2)1905年,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掀起民族獨立新高潮。 (3)1908年,爆發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
意義 1908年孟買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
伊朗立憲革命 概況 1905—1911年,伊朗爆發立憲革命,確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
意義 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 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中國辛亥革命 概況 1911 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意義 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
非洲的抗爭 概況 埃及 出現了非洲第一個政黨——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在1882年反抗英國侵略埃及的斗爭中,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抵抗,后失敗被俘,英國占領埃及。
蘇丹 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起義失敗后,英國控制了蘇丹。
埃塞俄比亞 1894年,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1896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簽署和約,埃塞俄比亞保持了自己的獨立。
意義 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深化拓展】
一、獨立后拉丁美洲的狀況及其原因
狀況 沒有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而變成了實際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原因 ①國內封建勢力的阻撓(經濟上的大地產制存在與發展)。 ②軍閥獨裁者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政治上的考迪羅體制)。 ③國外列強的經濟滲透和軍事外交的粗暴干涉。這些因素就使得拉美各國的經濟發展遲滯、片面、畸形,政治制度獨裁、反動,人民沒有自由,生活異常貧困。這是拉美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根本原因。
二、民族解放運動與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及殖民擴張政策的關系
17、18世紀 隨著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殖民國家加緊對外殖民掠奪,其重點在美洲,近代意義上的民族解放運動開始出現。因此運動中心在北美和拉美,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
19世紀中期 工業革命不斷擴展,西方殖民者加緊以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為主要目的的殖民擴張,重點在亞洲。因此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亞洲,亞洲人民反殖民反封建的革命風暴興起。
19世紀末20世紀初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時加強資本輸出,重點是對亞洲和非洲的瓜分及對拉丁美洲的資本滲透。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廣泛興起。
一戰后 帝國主義列強遭到削弱,同時無產階級運動興起,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亞非再次爆發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真題例證】
(2023北京卷,14)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 )
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 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
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 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1821年后(墨西哥)。據材料得出主要結論:獨立后的墨西哥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奉阿茲特克人為祖先,視末代皇帝為民族英雄,以此來強化民眾的民族認同,增強民眾的國家觀念,B項正確;墨西哥獨立打擊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與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關系不大,排除A項;墨西哥獨立后的做法有利于鞏固民族獨立成果,而不是推動民族獨立運動,排除C項;墨西哥獨立后,意在用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來增強國家民族意識,并不是重建文明,排除D項。故選B項。
【單元知識檢測】
1.(2022·山東棗莊滕州模擬)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反對歐洲國家干涉美洲事務”。該宣言(  )
A.維護了拉丁美洲國家的主權
B.是美國在美洲進行擴張的工具
C.緩解了拉美各國的政局動蕩
D.阻止了歐洲國家爭奪世界霸權
【答案】B
【解析】美國總統門羅提出“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反對歐洲國家干涉美洲事務”的門羅宣言,實際上為美國操縱美洲創造了條件,是美國在美洲進行擴張的工具,故選B項;維護了拉丁美洲國家的主權是表面現象,不是實質,排除A項;美國意欲控制美洲,這加劇了拉美各國的政局動蕩,排除C項;門羅宣言針對的是美洲,未曾涉及阻止其他國家爭奪世界霸權,排除D項。
2.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有1 200萬至2 000萬奴隸被運往美洲。至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裔奴隸的人數是白人的3—4倍。這表明,奴隸貿易(  )
A.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
B.因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
C.促進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D.造成了美洲生產力過剩
【答案】A
【解析】奴隸貿易通過非正當手段使大量財富流入歐洲,同時為美洲提供了大量勞動力,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故選A項。
3.(2022·海南天一大聯考)1876年9月,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布魯塞爾召開了有比、英、法、德、意、葡等國參加的會議,成立了“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并在各國設分會,確定了各分會在非洲建立據點的范圍,與會各國互相保證在上述地區有“行動的自由”。這次會議(  )
A.意圖為列強瓜分非洲做準備
B.有利于非洲社會的全面發展
C.解決了殖民國家之間的矛盾
D.導致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答案】A
【解析】據材料“1876年9月”“成立了‘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確定了各分會在非洲建立據點的范圍”可知,西歐國家召開本次會議確定各國在非洲的勢力范圍,從而為列強瓜分非洲做準備,故選A項;依所學可知,自新航路開辟以來,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導致非洲逐步落后,排除B項;隨著對非洲的侵略,西方列強在非洲劃分勢力范圍,矛盾重重,排除C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排除D項。
4.(2021·湖南五市十校聯考)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列強經過激烈討價還價,達成協議。其中規定: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領”原則。會議還決定,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材料表明柏林會議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調整殖民者與非洲國家的矛盾
B.協調西方列強在侵略中的沖突
C.維護資本主義的世界殖民貿易
D.確立國際經濟交流的基本秩序
【答案】B
【解析】據材料“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可知,“有效占領”原則體現了列強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注重相互協調,共同瓜分非洲,故選B項;“有效占領”原則調整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的矛盾,排除A項;“有效占領”原則維護殖民主義者在非洲地區的特權地位,排除C項;柏林會議的“有效占領”原則主要適用于非洲地區,排除D項。
5.(2022·廣東汕頭模擬)1899年12月,德國外交部長皮洛夫在議會中演講表示:“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國外的主神向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分割完了!’”皮洛夫的言論反映出,當時(  )
A.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B.歐洲已形成兩大敵對軍事集團
C.各殖民國家達成“有效占領”原則
D.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劍拔弩張
【答案】D
【解析】據材料“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國外的主神向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分割完了!’”可知,作為后崛起的資本主義強國——德國對世界殖民地的劃分極為不滿,故選D項;殖民地劃分不均與資本主義政治發展不平衡無關,排除A項;1892年俄法同盟的建立標志著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形成,排除B項;“有效占領”的原則出現在柏林會議上,排除C項。
6.(2021·重慶期末)19世紀70年代以前,歐洲殖民國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B.柏林會議的成功召開
C.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D.列強制定了侵略計劃
【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壟斷,列強有獲取更大市場的愿望,所以加快了對世界的瓜分,故選C項;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是列強加快對世界瓜分的結果,不是原因,排除A項;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列強幾乎侵占整個非洲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強想獲得更大的市場,排除B項;列強制定侵略計劃與迅速占領非洲有關,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強想獲得更大的市場,排除D項。
7.(2021·山西運城期末)拉美各國獨立后,盡管時不時仍有破壞民主的軍人政權出現,但是,民主的破壞往往是暫時的,危機過后,必然是民主的恢復。這說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
A.使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壞
B.使各國的政局動蕩不安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
D.受到了啟蒙思想的影響
【答案】C
【解析】 據材料“拉美各國獨立后,……危機過后,必然是民主的恢復”可知,拉美國家的民主根基是牢固的,這個基礎來自拉美獨立運動中各國對民主制度的追求和實踐,即拉美獨立運動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故選C項;導致民主政治遭到破壞的是“軍人政權”的出現,而非拉美獨立運動,排除A項;政局動蕩不安的原因主要是當時“仍有破壞民主的軍人政權出現”,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拉美獨立運動后的民主恢復趨勢,但并未提及其具體恢復的原因,排除D項。
8.(2022·遼寧大連統測)獨立后的拉丁美洲不僅受到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而且還受到其武力干涉,這就是所謂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實施這一政策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答案】 B
【解析】 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美國在對拉美進行經濟侵略的同時,還進行武力干涉,即“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故選B項;美國實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而不是英國與法國,排除A、C項;德國在拉丁美洲沒有殖民地,排除D項。
9.(2022·山東濟寧模擬)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普遍高漲,沖擊了帝國主義統治。這一運動興起的共同原因是(  )
A.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帝國主義的侵略日益嚴重
C.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 D.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解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普遍高漲,故選B項;“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亞洲、拉美覺醒的原因,排除A項;“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不是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排除C項;“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建立”不是拉美(資本主義雖有發展,但力量弱小,沒有建立政黨)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排除D項。
10.(2022·福建漳州模擬)1602年,荷蘭為減少國內海外探險者之間的惡性競爭,建立高度授權和資本化運作的東印度公司。依靠國家信譽以近代股份籌資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會資金。由此可知,當時的荷蘭(  )
A.推動近代商業模式的創新
B.成為國家資本主義的源頭
C.走上“海上馬車夫”強國之路
D.著力解決工業化資金問題
【答案】 A
【解析】據材料“依靠國家信譽以近代股份籌資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會資金”可知,近代股份制出現,表明近代商業模式的創新,故選A項;羅斯福新政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開端,排除B項;材料強調近代商業模式的創新,而“海上馬車夫”的強國之路強調的是貿易方式,排除C項;荷蘭是商業資本發達,排除D項。
11.(2022·山東聊城高三模擬)1602年,荷蘭的大商人集股組成海外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公司從政府那里得到了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之間廣闊區域的貿易壟斷權。公司有權代表國會對外宣戰、簽訂條約、招募軍隊、在殖民地發行貨幣和任命官員等。這個公司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亞的錫蘭和馬拉巴海岸,以及東南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等地。依據以上材料,關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介紹,正確的是(  )
A.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旨在與英國爭奪殖民地
B.東印度公司有權在控制區域內制定合理的法律
C.東印度公司推動了控制區域的工業化發展
D.東印度公司利用國家給予的特權壟斷對外貿易
【答案】 D
【解析】據材料“公司從政府那里得到了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之間廣闊區域的貿易壟斷權”可知,東印度公司利用國家給予的特權壟斷對外貿易,故選D項;據材料“這個公司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亞的錫蘭和馬拉巴海岸,以及東南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等地”可知,該公司與葡萄牙爭奪殖民地,排除A項;材料“公司有權代表國會對外宣戰、簽訂條約、招募軍隊、在殖民地發行貨幣和任命官員等”中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排除B項;工業化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材料時間是1602年,工業化還沒有開始,排除C項。
12.下圖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變化圖。其變化反映出(  )
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發展緩慢
B.多中心世界貿易格局形成的趨勢
C.英國依然保持全球貿易壟斷地位
D.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壟斷組織出現
【答案】B
【解析】材料體現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英法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相對下降,美國、其他地區等相對上升,體現多中心世界貿易格局形成的趨勢,故B項正確。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認可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許狀。這一時期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處于單次航海時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資金,當船只從亞洲載滿貨物返航后,再將其進口貨物或進口貨物的銷售額,按照投資比例回饋給各個股東。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體制,終歸難以同已經具備持久穩定組織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對持久穩定的合資企業,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組織了起來。1657年,它確立有限責任制,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東印度公司的發展日益困難。1813年,英國議會通過特許狀法案,終止其對印度貿易壟斷權。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特許狀法案,終止其對中國貿易壟斷權。
——摘編自[日]淺田實《東印度公司
——巨額商業資本之興衰》
材料二 一直以來,東印度公司在大多數作品中總是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在亞當·斯密等啟蒙學者眼里,它是妨礙自由貿易的“反面代表”;而對于卡爾·馬克思等左翼學者來說,它又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但我們又不能忽略,它的確是實施現代企業制度的先驅者,是股份制的最早實踐者,也是世界市場的推動者。
——摘編自嚴杰夫《東印度公司的陰影,
仍未從全球化進程中消散》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東印度公司興起的背景和經營方式的變化。
(2)材料二反映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近代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了多種角色。請任選其中一種角色,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代史相關知識予以闡釋。(要求:明確寫出所扮演的角色,闡釋要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答案】(1)背景:新航路開辟后,英國對外進行殖民擴張;英國與荷蘭、法國的海上競爭;英國政府大力支持海外貿易(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或推行重商主義政策);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變化:由特許壟斷經營到被終止;由“單次航?!钡健岸啻魏胶!敝?;由臨時合資到建立穩定的有限責任制。
(2)示例一 角色: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自由貿易的“阻礙者”。
闡釋:英國東印度公司自17世紀初得到政府的特許,直到19世紀30年代被取消前,長期壟斷著與東方尤其是與中國、印度的貿易。它通過壟斷鴉片、茶葉和紡織品等手段牟取暴利,阻礙了自由貿易的發展。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壟斷式的貿易妨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和自由貿易的進程,英國議會最終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特權,加速了東印度公司的解體。英國東印度公司憑借貿易壟斷權曾獲取暴利,但因為違背了自由貿易的潮流而最終衰敗。
示例二 角色:英國東印度公司是殖民主義的代理人。
闡釋: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西歐國家對東方進行商業壟斷貿易和殖民擴張的產物。東印度公司不僅享有壟斷貿易權,實際上還成為英國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人和統治印度的殖民機構;在中國,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他們不道德地向中國走私鴉片,進而引發了鴉片戰爭,成為英國侵華的急先鋒。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擴張,給印度、中國等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反抗。因此,英國東印度公司既是西方國家推行殖民主義的代理人,也是西方侵略東方國家的殖民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回顧】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概況 (1)西班牙:1496年在 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除 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 殖民地。 (3)到 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
統治方式 (1)設立 制度,實行專制統治。 (2)推行 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掠奪,限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3)奴役和屠殺 ,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
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葡、西殖民侵略 ①葡萄牙:最初在亞洲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建立 。 ②西班牙:入侵 ,將其變成了殖民地。
英國、荷蘭和法國的殖民侵略活動 南亞 英國通過 ,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東南亞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 殖民地,后來,占領了整個印度尼西亞。到19世紀末,英國已將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殖民地;法國侵占了 、柬埔寨和老撾;美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得 。
西亞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法、俄等國紛紛在奧斯曼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俄國和 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和內政,還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
東亞 鴉片戰爭后,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0年, 吞并了朝鮮半島。
西方列強瓜分非洲 蘇伊士運河通航后 英法控制了運河。它們還利用埃及的 ,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
1882年 英國發動侵埃戰爭,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英國還以埃及為基地對 實行武力擴張。
19世紀30年代 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 擴張。
19世紀后期 列強加快了侵略 以南非洲地區的步伐,它們各自制定了侵略計劃。
1884年 英、法、德等國召開柏林會議。這是一次“ ”的會議。此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列強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
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形成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 體系最終形成。
原因 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 。
影響 ①帝國主義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 ②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 ③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
【深化拓展】
一、近代不同殖民國家和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殖民擴張的特點
葡萄牙 以侵占軍事據點、建立商站為主,同時利用武力壟斷商路,通過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來獲取財富。
西班牙 占領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奪財富,并在當地建立農業大莊園,以供應歐洲市場。
荷蘭 殖民擴張幾乎和英國同時進行,以政府為后盾,通過發展遠洋貿易進行貿易壟斷;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主要方向為亞洲和北美。
英國 政府鼓勵“海盜式”掠奪,發動一系列商業戰爭,開始樹立海上霸權并由此開始在海外積極進行殖民擴張。18世紀下半葉確立世界霸主地位。
美國和德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擴張較晚,但是進展迅速;德國因為要重新瓜分殖民地與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進而引發一戰。
日本和俄國 日本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進行了明治維新,實力增強,對外擴張野心巨大;俄國因為自身經濟實力較弱更偏重于對領土的渴求。
二、歐洲資本主義的擴張
階段 方式 表現
商業資本主義時期(從15世紀到18世紀中期) 推行的是商業資本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經濟上的重商主義 新航路開辟后,西歐的西、葡、荷、英、法進行殖民征服,西歐商業資本主義掀起第一次殖民高潮,美洲大部分地區、非洲沿海地區以及東南亞邊沿地區被納入新生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 憑借自身生產優勢,以炮艦開路,強制實行不平等貿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自己的廉價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本主義的勝利,西方各國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這次殖民高潮向西亞、東亞、南美等地區進行縱深擴張
壟斷資本主義階段(19世紀70年代及以后) 通過直接征服和建立勢力范圍等方式瓜分世界,資本輸出成為宗主國掠奪殖民地的最主要形式 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西方各國又掀起了第三次殖民高潮。把非洲內陸和亞洲內陸廣大地區納入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真題例證】
(2021重慶卷·13)1888年,一位熱衷于殖民主義的訪客在德國首相俾斯麥面前攤開一大張非洲地圖,指著地圖說明當地的資源有多么豐富。俾斯麥表示:“您的非洲地圖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圖位于歐洲。俄國在這里,法國在這里,而我們夾在中間。這是我的非洲地圖。”這反映了當時德國( ?。?br/>A.意在限制法國和俄國的崛起 B.當務之急是實現統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緣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考點二、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基礎回顧】
拉丁美洲 18世紀末19世紀初 背景 主要原因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經濟 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
思想 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 意識日益增長。
外部 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 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國獨立的影響。
概況 1804年 的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1822年,巴西獲得了獨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背景 獨立后的拉美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 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等國在“ ”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
概況 巴西:1889年,巴西廢除 制,建立共和國。 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發 革命。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
亞洲的覺醒 背景 政治 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
經濟 民族憂患意識和 意識覺醒。
思想 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
性質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
表現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概況 (1)1885年,民族資產階級成立“ ”。 (2)1905年,以 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掀起民族獨立新高潮。 (3)1908年,爆發 工人政治總罷工
意義 1908年孟買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 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
伊朗立憲革命 概況 1905—1911年,伊朗爆發 革命,確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
意義 打擊了封建主義和 , 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中國辛亥革命 概況 1911 年中國爆發 ,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意義 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傳播了 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
非洲的抗爭 概況 埃及 出現了非洲第一個政黨—— 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在1882年反抗英國侵略埃及的斗爭中, 領導埃及軍民進行抵抗,后失敗被俘,英國占領埃及。
蘇丹 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 ”。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起義失敗后,英國控制了蘇丹。
埃塞俄比亞 1894年, 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1896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簽署和約,埃塞俄比亞保持了自己的獨立。
意義 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深化拓展】
一、獨立后拉丁美洲的狀況及其原因
狀況 沒有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而變成了實際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原因 ①國內封建勢力的阻撓(經濟上的大地產制存在與發展)。 ②軍閥獨裁者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政治上的考迪羅體制)。 ③國外列強的經濟滲透和軍事外交的粗暴干涉。這些因素就使得拉美各國的經濟發展遲滯、片面、畸形,政治制度獨裁、反動,人民沒有自由,生活異常貧困。這是拉美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根本原因。
二、民族解放運動與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及殖民擴張政策的關系
17、18世紀 隨著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殖民國家加緊對外殖民掠奪,其重點在美洲,近代意義上的民族解放運動開始出現。因此運動中心在北美和拉美,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
19世紀中期 工業革命不斷擴展,西方殖民者加緊以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為主要目的的殖民擴張,重點在亞洲。因此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亞洲,亞洲人民反殖民反封建的革命風暴興起。
19世紀末20世紀初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時加強資本輸出,重點是對亞洲和非洲的瓜分及對拉丁美洲的資本滲透。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廣泛興起。
一戰后 帝國主義列強遭到削弱,同時無產階級運動興起,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亞非再次爆發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真題例證】
(2023北京卷,14)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 )
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 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
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 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
【單元知識檢測】
1.(2022·山東棗莊滕州模擬)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反對歐洲國家干涉美洲事務”。該宣言(  )
A.維護了拉丁美洲國家的主權
B.是美國在美洲進行擴張的工具
C.緩解了拉美各國的政局動蕩
D.阻止了歐洲國家爭奪世界霸權
2.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有1 200萬至2 000萬奴隸被運往美洲。至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裔奴隸的人數是白人的3—4倍。這表明,奴隸貿易(  )
A.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
B.因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
C.促進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D.造成了美洲生產力過剩
3.(2022·海南天一大聯考)1876年9月,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布魯塞爾召開了有比、英、法、德、意、葡等國參加的會議,成立了“國際考察和開發中非協會”,并在各國設分會,確定了各分會在非洲建立據點的范圍,與會各國互相保證在上述地區有“行動的自由”。這次會議(  )
A.意圖為列強瓜分非洲做準備
B.有利于非洲社會的全面發展
C.解決了殖民國家之間的矛盾
D.導致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4.(2021·湖南五市十校聯考)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列強經過激烈討價還價,達成協議。其中規定: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領”原則。會議還決定,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材料表明柏林會議的主要目的在于(  )
A.調整殖民者與非洲國家的矛盾
B.協調西方列強在侵略中的沖突
C.維護資本主義的世界殖民貿易
D.確立國際經濟交流的基本秩序
5.(2022·廣東汕頭模擬)1899年12月,德國外交部長皮洛夫在議會中演講表示:“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國外的主神向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分割完了!’”皮洛夫的言論反映出,當時(  )
A.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B.歐洲已形成兩大敵對軍事集團
C.各殖民國家達成“有效占領”原則
D.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劍拔弩張
6.(2021·重慶期末)19世紀70年代以前,歐洲殖民國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B.柏林會議的成功召開
C.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D.列強制定了侵略計劃
7.(2021·山西運城期末)拉美各國獨立后,盡管時不時仍有破壞民主的軍人政權出現,但是,民主的破壞往往是暫時的,危機過后,必然是民主的恢復。這說明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
A.使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壞
B.使各國的政局動蕩不安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
D.受到了啟蒙思想的影響
8.(2022·遼寧大連統測)獨立后的拉丁美洲不僅受到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而且還受到其武力干涉,這就是所謂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實施這一政策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9.(2022·山東濟寧模擬)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普遍高漲,沖擊了帝國主義統治。這一運動興起的共同原因是(  )
A.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帝國主義的侵略日益嚴重
C.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 D.民族資產階級政黨的建立
10.(2022·福建漳州模擬)1602年,荷蘭為減少國內海外探險者之間的惡性競爭,建立高度授權和資本化運作的東印度公司。依靠國家信譽以近代股份籌資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會資金。由此可知,當時的荷蘭(  )
A.推動近代商業模式的創新
B.成為國家資本主義的源頭
C.走上“海上馬車夫”強國之路
D.著力解決工業化資金問題
11.(2022·山東聊城高三模擬)1602年,荷蘭的大商人集股組成海外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公司從政府那里得到了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之間廣闊區域的貿易壟斷權。公司有權代表國會對外宣戰、簽訂條約、招募軍隊、在殖民地發行貨幣和任命官員等。這個公司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亞的錫蘭和馬拉巴海岸,以及東南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等地。依據以上材料,關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介紹,正確的是(  )
A.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旨在與英國爭奪殖民地
B.東印度公司有權在控制區域內制定合理的法律
C.東印度公司推動了控制區域的工業化發展
D.東印度公司利用國家給予的特權壟斷對外貿易
12.下圖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變化圖。其變化反映出(  )
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發展緩慢
B.多中心世界貿易格局形成的趨勢
C.英國依然保持全球貿易壟斷地位
D.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壟斷組織出現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認可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許狀。這一時期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處于單次航海時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資金,當船只從亞洲載滿貨物返航后,再將其進口貨物或進口貨物的銷售額,按照投資比例回饋給各個股東。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體制,終歸難以同已經具備持久穩定組織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對持久穩定的合資企業,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組織了起來。1657年,它確立有限責任制,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東印度公司的發展日益困難。1813年,英國議會通過特許狀法案,終止其對印度貿易壟斷權。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特許狀法案,終止其對中國貿易壟斷權。
——摘編自[日]淺田實《東印度公司
——巨額商業資本之興衰》
材料二 一直以來,東印度公司在大多數作品中總是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在亞當·斯密等啟蒙學者眼里,它是妨礙自由貿易的“反面代表”;而對于卡爾·馬克思等左翼學者來說,它又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但我們又不能忽略,它的確是實施現代企業制度的先驅者,是股份制的最早實踐者,也是世界市場的推動者。
——摘編自嚴杰夫《東印度公司的陰影,
仍未從全球化進程中消散》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東印度公司興起的背景和經營方式的變化。
(2)材料二反映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近代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了多種角色。請任選其中一種角色,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代史相關知識予以闡釋。(要求:明確寫出所扮演的角色,闡釋要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江县| 会宁县| 五原县| 清水县| 闻喜县| 郧西县| 镇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子洲县| 丹巴县| 财经| 长宁区| 林周县| 特克斯县| 江口县| 连山| 临江市| 蒙山县| 南召县| 抚州市| 杨浦区| 普洱| 波密县| 临湘市| 瑞安市| 盐池县| 修文县| 津市市| 玉树县| 南雄市| 淄博市| 子长县| 潍坊市| 沐川县| 娱乐| 阿坝| 柞水县| 文安县| 张家港市| 信丰县|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