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基礎回顧】
一、明朝
建立 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
政治制度變革 廢宰相 明太祖廢除了自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這一舉措對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設內閣 設立 明成祖時設立,作為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
職責 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
影響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學士權力很大,被比喻為宰相。
宦官專權 宦官比內閣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
海上交通 鄭和下西洋 時間 15世紀前期。
規模 先后七次遠航,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目的 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評價 是世界歷史上規??涨暗倪h洋航行,但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
沿海形勢 元末 日本海盜不時在我國東部沿海騷擾。
明朝前期 倭寇襲擾,明廷派遣戚繼光等人平倭,東南沿海形勢穩定下來。
16世紀中期 葡萄牙人獲得在濠鏡澳的租住權。
明末 西班牙被荷蘭擊敗,退出臺灣。
民族關系 明蒙關系 ①防御: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瓦剌兩大集團,為防御他們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 ②戰爭:明中期,瓦剌曾經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明英宗。 ③議和: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明朝冊封。雙方恢復并擴大貿易關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
對西藏 ①冊封:藏族地區在明朝稱為烏思藏。明廷封授給當地的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 ②設機構:設立了行都指揮使司等機構管理西藏軍民事務,任用藏族上層人士進行管理。
東北 在黑龍江流域設立奴兒干都司,并對東北女真各部落首領封授官號。
二、明清易代
女真族建金 首領努爾哈赤于1616年稱汗,國號大金。
清朝建立 皇太極于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明朝的滅亡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占北京。
清軍入關 1644年,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占并遷都北京。
【深化拓展】
宰相制與內閣制的比較
宰相制 內閣制
權力來源 宰相制度 皇帝的信任
職責 參與決策國家大事 皇帝的侍從顧問
任免 經過皇帝及大臣商議,由皇帝決定 直接由皇帝決定
權力 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參與政治權;權力來自制度 有票擬權,但票擬后須呈給皇帝決定;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
對皇權 的影響 制約皇權 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制約皇權
【真題例證】
1.(2023全國乙卷,4)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鄰里之間必須互相知曉丁數、職業,即“某民丁幾,受農業者幾,受士業者幾,受工業者幾,受商業者幾”。這一措施意在( )
A.強調農商皆本 B.加強對民間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動 D.促進經濟均衡發展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初(中國)。據材料“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鄰里之間必須互相知曉丁數、職業”及所學知識可知,百姓對鄰里的情況相互知曉,有利于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進而加強對民間的控制,B項正確;明清時期,政府厲行重農抑商政策,且鄰里之間“知曉丁數、職業”,不能體現政府對農業和商業的態度,不能反映農商皆本,排除A項;明清時期,對人口流動進行嚴格的限制,但并不禁止人口流動,C項表述過于絕對,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鄰里之間“知曉丁數、職業”是為了加強對民間的控制,與經濟均衡發展沒有直接關系,且鄰里之間的相互了解不能促進經濟“均衡”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3湖南卷,5)永樂年間,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賜予朝鮮“五經”“四書”等經籍;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將皇后徐氏所制《勸善》《內訓》賜予日本。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A.儒家學說在明初有新發展 B.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
C.請求賜書是為了吸收中國先進思想 D.朝日兩國借助明王朝強化政權權威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可知,朝鮮和日本的請賜行為,說明兩國以明朝政權為其宗主國,欲借助明朝賜書的行為,來強化自己政權的權威,D項正確;材料與儒家學說的發展無關,強調的是朝鮮、日本的政府行為,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官方行為,與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四書五經等內容屬于朱子學,在明代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日本,因此在當時的日本和朝鮮,這并不屬于先進思想。徐皇后所制的兩本書也主要是女德之類,也談不上先進性,排除C項。故選D項。
考點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基礎回顧】
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
康乾盛世 時間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
表現 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
君主專制加強 奏折制度 形成 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環節,形成了奏折制度。
特點 迅速、機密。
作用 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決策效率,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軍機處 設立 雍正時,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處。
職責 軍機處官員在皇帝直接監督下工作,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
文字獄 對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
二、疆域的奠定
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東南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
東北 康熙前期,清軍取得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勝利。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北部 ①清軍入關前,打敗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進貢。 ②1757年清軍徹底擊敗準噶爾部。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
西北 ①平定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亂。 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
西南 ①清政府確立了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中央政府冊封的制度。 ②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 ④清朝專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
清朝的疆域 范圍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
行政管理 內地:分立18省,分設巡撫、總督治理。 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和辦事大臣轄區。
三、統治危機的初顯
國內危機 人口急劇增長使得資源危機日益顯露;政治腐敗和貧富矛盾的積累;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
外部危機 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
閉關自守政策 概況 清朝起初指定四處對外通商口岸,后僅保留廣州一處,并規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嚴厲禁止民間出海貿易。
影響 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深化拓展】
一、軍機處的特點及對君主專制的影響
特點 辦事效率高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保密性好 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與外官接觸,辦公地點位于皇宮內,不易受外界干擾。
機構簡單 軍機處只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二職,整個軍機處至多三四十人。
影響 ①軍機處既繞過了內閣,又架空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皇帝總攬了中央機構的大權;而軍機大臣只是承旨辦事,權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②軍機大臣的任命并無制度上的規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個人意志,一切軍國大事最終只憑皇帝一人決斷,皇帝總攬了軍政大權,擁有絕對的權力。 ③軍機處設立后,再也沒有出現過更進一步加強皇權的制度創新。因此,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
二、閉關自守政策的原因、實質和影響
原因 ①自給自足、落后閉塞的封建自然經濟是推行閉關自守政策的根本原因。 ②明中期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殖民擴張是明清統治者實行閉關自守政策的客觀原因。 ③清朝統治者具有民族狹隘性。清朝統治者企圖通過“海禁”“閉關自守”,將人民與外界完全隔絕,以防他們內外聯結,形成反清力量。
實質 限制對外貿易,是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政策在外交上的反映。
影響 積極 這種消極防御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消極 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經濟長期延續,也使封建統治者日益故步自封。
【真題例證】
1.(2023北京卷,5)清乾隆帝曾詔諭山東巡撫,稱其奏折所述事宜為日常公事,不合體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曉諭各省督撫,此類公事應當使用題本文書,經內閣等部門呈送;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斷( )
A.奏折最早出現在乾隆年間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權
C.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 D.奏折需要經內閣中轉呈送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時期,規范了對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特別緊急的事務,才可通過奏折進行上奏,說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便于皇帝對地方的控制,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奏折最早出現在康熙時期,排除A項;材料中描述的是對奏折制度的規范和要求,沒有體現制衡皇權信息,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常規文書經內閣中轉呈送,而奏折單獨呈送皇帝,不經中轉,收發環節,排除D項。故選C項。
2.(2022·浙江·4)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 理藩院尚書、軍機大臣、水師提督
②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③ 大學士、內閣首輔、錦衣衛指揮使
④ 監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①理藩院是清朝時處理外藩事務的部門,始創于清朝皇太極年間;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水師提督是清朝地方的高級軍事長官,①為清朝;②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郡”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設置,設郡守、郡尉、監御史等職官,②為秦朝;③明成祖設內閣;錦衣衛是明朝時期的專有特務機構,錦衣衛指揮使,為錦衣衛首領,③為明朝;④宣政院是元朝統治中國時期設立的一個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國家機構,初名總制院,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統轄吐蕃地區的軍政事務;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④為元朝;故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④③①,選擇B項符合題意。
考點三、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基礎回顧】
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
經濟的發展 農業 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引進; 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 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
手工業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即開設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
商業 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徽商、晉商;興起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
局限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也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
二、思想領域的變化
陸王心學 背景 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
主張 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
評價 ①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 ②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
李贄 的思想 主張 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
影響 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背景 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
主張 ①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工商皆本”。 ②顧炎武、王夫之:對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批判。顧炎武認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三、小說與戲曲
背景 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
小說 (1)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創作的《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 (2)明朝中期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清朝中期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別是神話小說和諷刺小說的杰作。 (3)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
戲曲 傳奇 明清戲曲創作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孔尚任等。
昆曲 舞臺演出方面,從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昆曲長期流行。
京劇 清朝道光年間,形成了京劇,并且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
四、科技
科技著作 (1)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學技術進行了總結。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
西方科技傳入 明朝后期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來華,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
清朝前期 傳教士幫助清廷繪制了精確的全國地圖。
【深化拓展】
一、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
反傳統、反教條 如李贄批判程朱理學,否認孔孟學說,提倡男女平等。
反對君主專制,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如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主張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用法治代替人治。
提倡“經世致用”。 如顧炎武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經世致用”“明道救世”。
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 如黃宗羲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
二、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
科技思想 注重實踐,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科技內容 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法。
科技使用 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并促進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br/>【真題例證】
1.(2023全國甲卷,4)明代很多熟讀儒經而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秉持“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的信條。盡心于實踐“圣人之學”。與這種社會行為最契合的思想觀念是( )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無物” C.“存天理,滅人欲” D.“工商皆本”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并結合所學可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自己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則,即利己又利人,不害己害人,這樣能做到就是圣賢有道德的人。百姓日用即道是中國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的哲學命題,王艮主張從日常生活中尋求真理,要求統治者把滿足群眾穿衣吃飯作為第一需要,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讀經和做生意不違背,亦儒亦商,儒商是也,A項正確;心外無物,是出自宋代哲學家陸九淵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礎上提出的,主張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存天理、滅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顥、程頤提出的道德修養目標。理解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滅人的私有欲望,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封建統治者頑固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以農為本,工商為末,保護和發展農業經濟,抑制工商業的逢勃發展,這就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黃宗羲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號,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2023北京卷,4)如圖是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對圖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①商幫都分布于南方稻作農業區 ②長江中下游農業生產水平總體較高
③海禁阻斷了明代海外貿易路線 ④主要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幫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與題意不符;長江中下游農業生產力(畝產斤數)較其他地區高,說明此地農業生產水平總體較高,②符合題意;根據材料信息,此時的海外貿易線路較多,說明明代海外貿易沒有阻斷,③不符合題意;根據示意圖信息,廣州、泉州、福州、寧波等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C項和D項。故選B項。
【單元知識檢測】
1.(2022·山東濟寧模擬)《明會要》記載,明太祖特設通政使司,直接對皇帝負責,“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均實封奏聞。洪武、永樂年間,“實封皆自御前開拆,故奸臣有事即露,無幸免者”。由此可見當時(  )
A.通過增設中央機構約束相權
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為主旨
C.建立了完備的行政監察體制
D.君主專制權力得到顯著強化
【答案】D
【解析】據材料“明太祖特設通政使司,直接對皇帝負責”“實封皆自御前開拆,故奸臣有事即露,無幸免者”可知,通政司直接對皇帝負責,是皇帝控制群臣的手段之一,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廢除了宰相制度,排除A項;結合材料可知,明太祖設通政司的目的是強化皇權,排除B項;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通政司的主要職責是奏章的上傳下達,不屬于監察制度,排除C項。
2.(2022·遼寧大連模擬)明朝的鄭和船隊常常在東北季風強勁的三月初從江蘇太倉出發遠洋航行。同時,鄭和船隊還利用了這一時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順利遠航。這表明當時(  )
A.中國自然科技水平已領先世界
B.我國的綜合國力超越西方
C.國人利用自然的認知水平較高
D.明朝統治者鼓勵海外貿易
【答案】 C
【解析】“利用自然的認知水平較高”與材料中“利用了這一時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常在東北季風強勁”相符,故選C項;文藝復興以后,面向現實世界、重視實踐的風氣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研究的范圍也不斷擴大,領先世界與材料中“明朝”不符,且只靠航海技術并不能說明整個自然科技水平,排除A項;只靠航海技術并不能說明綜合國力,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航海技術,未涉及鼓勵海外貿易,實際上明朝統治者多數時候實行海禁,排除D項。
3.(2022·貴州貴陽模擬)與明代帝王對“非漢”政權基本持忽視態度不同,清朝皇帝強調“漢人”政權和“非漢”政權都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認為“中華統緒,不絕如縷”。清朝帝王旨在(  )
A.強調清朝政權的正統性繼承
B.強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觀
C.體現超越前代的視野和氣魄
D.凸顯自身“非漢”政權的屬性
【答案】A
【解析】清朝即是“非漢”政權。材料中清朝皇帝強調“漢人”政權和“非漢”政權都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意在強化清朝政權接續“中華統緒”的正統地位,故選A項。清朝皇帝的做法客觀上有強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觀念的效果,但并非其意圖,排除B項;相比于明代帝王忽視“非漢”政權,清朝帝王的確具有超越前代的視野和氣魄,但這不是其主要意圖,排除C項;清朝皇帝強調“漢人”政權和“非漢”政權都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其實是在淡化“非漢”政權的屬性,排除D項。
4.有學者認為,僅就中樞機構而言,明朝經歷了一個廢丞相、置四輔、設內閣的歷史階段,而清朝則走了置議政大臣、設四大臣、立軍機處的歷史軌跡。兩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職丞相制的體制?!凹媛氊┫嘀啤钡男纬蓮谋举|上反映出明清時期(  )
A.官僚政治體系扭曲混亂
B.君主專制統治效能空前提高
C.貴族政治淡出歷史舞臺
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變相恢復
【答案】 B
【解析】由于丞相有制約皇權的作用,故明清時期實行兼職丞相制,就是使大臣承擔著丞相的責任,卻沒有丞相的權力,實質是加強皇帝專制獨裁的權力,故選B項。
5.(2021·安徽五校聯盟聯考)康乾時期,僅江南一省的賦稅就占了全國的三成,科舉考試錄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之說。后來,清廷把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此舉(  )
A.貫徹了中央集權的政治意圖
B.實現了地區之間的相互制衡
C.體現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D.平衡了各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僅江南一省的賦稅就占了全國的三成,科舉考試錄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之說”可知,江南省在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為了防止其勢力過大,清廷將其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體現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意圖,故選A項;材料說明的是為了避免江南一省獨大將其拆分,并非是為了制衡江蘇與安徽,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而非君權與相權之爭,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康乾時期的江南一省,“各地”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D項。
6.(2022·湖南常德模擬)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條規定對活佛轉世的認定實行金瓶掣簽制度。該條文說:“大皇帝為求黃教得到興隆,特賜一金瓶,今后遇到尋認靈童時,……由各呼圖克圖和駐藏大臣在大昭寺釋迦佛像前正式認定。”這一制度(  )
A.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權的體現
B.解決了西藏各教派之間的矛盾
C.確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無上的地位
D.使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理
【答案】 A
【解析】據材料可知,金瓶掣簽制度的“金瓶”是清朝皇帝特賜的,且尋認靈童需要各呼圖克圖和駐藏大臣正式認定,可見這一制度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權的一種體現,故選A項;題干提到的制度是對西藏活佛轉世的認定,不是對各教派之間矛盾的處理,排除B項;即使沒有金瓶掣簽制度,佛教在西藏的地位也是至高無上的,排除C項;元朝時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理,不是清朝,排除D項。
7.(2022·山東棗莊模擬)鞭打春牛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傳統文化民俗。明代呂坤在《題春牛圖辭》中,勸諭鄉民:“新春一換,萬物發生。女發志于紡績,男發志于耕農,士發志而誦法賢圣,商賈發志而本分經營。”這一活動(  )
A.被賦予一定的教化意義
B.開始成為競技比賽活動
C.適應了市民群體的需求
D.受到士大夫階層的吹捧
【答案】 A
【解析】據材料“女發志于紡績,男發志于耕農,士發志而誦法賢圣,商賈發志而本分經營”可知,鞭打春牛被賦予了勸諭鄉民的教化意義,故選A項;據材料“鞭打春牛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傳統文化民俗”可知,該活動并非競技比賽,排除B項;這一活動主要是為了勸諭鄉民,而非適應市民群體需求,排除C項;“受到吹捧”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D項。
8.(2022·河北唐山模擬)明清時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進推廣,一方面增加了糧食供應,使得盈余的糧食可以投入市場出售;另一方面擴大了耕地面積,使得以前不能耕種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這表明作物的引進推廣(  )
A.改變了國人的飲食習慣
B.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生活
C.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D.促進了糧食貿易的發展
【答案】B
【解析】“增加了糧食供應,使得盈余的糧食可以投入市場出售”“擴大了耕地面積,使得以前不能耕種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說明高產作物的引進改善了民眾的生活,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故選B項;“增加了糧食供應”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并不能說明國人的飲食習慣改變,排除A項;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只體現了題干的后半部分內容,以偏概全,排除C項;促進糧食貿易發展只體現了題干的前半部分內容,以偏概全,排除D項。
9.(2021·山東青島檢測)黃宗羲將君臣倫理比擬成后天的、可進退的“師友之道”,為臣者“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仆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由此可知黃宗羲(  )
A.力圖沖破封建制度的束縛
B.開始對傳統倫理進行反思
C.否定君主制追求民主平等
D.主張構建新型的君臣關系
【答案】D
【解析】據材料“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仆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并結合所學可知,黃宗羲反對舊式君臣關系,主張構建新型的君臣關系,故選D項;材料反映了黃宗羲強調改變君臣關系,而不是反對封建制度,排除A項;在黃宗羲之前的李贄也對傳統倫理進行反思,排除B項;據所學,黃宗羲的思想并未達到追求民主平等的高度,排除C項。
10.(2021·山東濰坊模擬)《聊齋志異》中愛花雅士馬子才與花販陶氏姊弟初相識,斥兩人“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矣”,后來卻與陶姊結成佳緣,但仍“恥以妻富”。這主要反映出(  )
A.儒家文化與市民文化沖突交融
B.商品經濟發展商人地位提高
C.逐利觀念成為當時主流價值觀
D.士人階層擺脫封建禮教束縛
【答案】A
【解析】“東籬”即菊花,象征重義輕利的品格。儒家士人馬子才斥責花販陶氏“以東籬為市井”,體現了儒家文化和市民文化的沖突;馬子才與陶姊結成佳緣體現了兩種文化的交融,故選A項;商人地位提高,與材料中“恥以妻富”不符,排除B項;馬子才斥責二人“以東籬為市井”,可見逐利觀念并不是主流價值觀,排除C項;擺脫封建禮教與材料中“但仍恥以妻富”不符,排除D項。
11.(2022·河北張家口模擬)明朝中葉,珠算取代了傳統的籌算,社會上出現了大量論述珠算算法的著作。如《直指算法統宗》全面介紹了珠算的各種方法和歸除口訣,按方田、均輸、方程等九項,敘述各種實際問題及解法,“海內握算持籌之士,莫不家藏一編,若業制舉者之于四子書、五經義,翕然奉以為宗”。這反映出當時(  )
A.經濟發展推動應用數學進步
B.“西學東漸”促進科技的發展
C.士人價值取向發生重大變化
D.科技有重總結輕創新的傾向
【答案】 A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繁榮,促使明朝中葉珠算取代籌算,出現了大量論述珠算的著作,應用數學取得一定進步,故選A項;題干提到的珠算取代籌算,是中國自己的科技成就,不是“西學東漸”的產物,排除B項;“海內握算持籌之士”是掌握珠算的人,而不是一心讀四書五經醉心科舉的士人,排除C項;題干中提到的珠算取代籌算屬于科技創新而不是總結,排除D項。
12.(2022·山東濟南模擬)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進口貨物交易情況統計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貨物名稱 蘇木 胡椒 烏木 檀香
計量單位 斤 斤 斤 斤
規定價格 500文 3貫 500文 500文
與琉球貿易價格 10貫 30貫 — —
與暹羅貿易價格 5貫 25貫 40貫 10貫
與滿剌加貿易價格 — 20貫 40貫 10貫
注:1貫=1 000文;“—”表示數據缺失。
——據陳尚勝《閉關與開放:中國封建晚期對外關系研究》
對表中數據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合理的歷史解釋。(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答案】歷史現象:中國在明朝前期,進口貨物遠高于市價。歷史解釋:明朝時期,中國實行嚴格的海禁政策,限制對外貿易,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對參與買賣外國商品的居民實行嚴厲的懲罰。因此與海外貿易成為違法之事。商品價格因此水漲船高,外國商品難以進入。明代實行朝貢制度,在通商口岸設市舶提舉司,朝貢貿易是封貢體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產物,以厚往薄來為原則的官方貿易。因此,外國商品價格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基礎回顧】
一、明朝
建立 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
政治制度變革 廢宰相 明太祖廢除了自 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這一舉措對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設內閣 設立 時設立,作為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
職責 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
影響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學士權力很大,被比喻為宰相。
宦官專權 宦官比內閣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現 的局面。
海上交通 鄭和下西洋 時間 15世紀前期。
規模 先后七次遠航,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 沿岸。
目的 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評價 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遠洋航行,但給明朝帶來較大的
沿海形勢 元末 日本海盜不時在我國東部沿海騷擾。
明朝前期 倭寇襲擾,明廷派遣 等人平倭,東南沿海形勢穩定下來。
16世紀中期 獲得在濠鏡澳的租住權。
明末 西班牙被荷蘭擊敗,退出臺灣。
民族關系 明蒙關系 防御: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 兩大集團,為防御他們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 。 ②戰爭:明中期, 曾經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明英宗。 ③議和:1571年,韃靼首領 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明朝冊封。雙方恢復并擴大貿易關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
對西藏 冊封:藏族地區在明朝稱為 。明廷封授給當地的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 ②設機構:設立了 等機構管理西藏軍民事務,任用藏族上層人士進行管理。
東北 在黑龍江流域設立 ,并對東北女真各部落首領封授官號。
二、明清易代
女真族建金 首領 于1616年稱汗,國號大金。
清朝建立 皇太極于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 。
明朝的滅亡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 政權,隨即攻占北京。
清軍入關 1644年,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占并遷都北京。
【深化拓展】
宰相制與內閣制的比較
宰相制 內閣制
權力來源 宰相制度 皇帝的信任
職責 參與決策國家大事 皇帝的侍從顧問
任免 經過皇帝及大臣商議,由皇帝決定 直接由皇帝決定
權力 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參與政治權;權力來自制度 有票擬權,但票擬后須呈給皇帝決定;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
對皇權 的影響 制約皇權 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制約皇權
【真題例證】
1.(2023全國乙卷,4)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鄰里之間必須互相知曉丁數、職業,即“某民丁幾,受農業者幾,受士業者幾,受工業者幾,受商業者幾”。這一措施意在( )
A.強調農商皆本 B.加強對民間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動 D.促進經濟均衡發展
2.(2023湖南卷,5)永樂年間,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賜予朝鮮“五經”“四書”等經籍;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將皇后徐氏所制《勸善》《內訓》賜予日本。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A.儒家學說在明初有新發展 B.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
C.請求賜書是為了吸收中國先進思想 D.朝日兩國借助明王朝強化政權權威
考點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基礎回顧】
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
康乾盛世 時間 清朝皇帝康熙、 、乾隆在位期間。
表現 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
君主專制加強 奏折制度 形成 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 ,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環節,形成了奏折制度。
特點 迅速、 。
作用 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 ,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軍機處 設立 時,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處。
職責 軍機處官員在皇帝直接監督下工作,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
文字獄 對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
二、疆域的奠定
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東南 1662年, 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 ,隸屬福建省。
東北 康熙前期,清軍取得 自衛反擊戰的勝利。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 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北部 ①清軍入關前,打敗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進貢。 ②1757年清軍徹底擊敗 。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 兩級單位進行統治。
西北 ①平定維吾爾貴族 叛亂。 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 將軍,總領軍政事務。
西南 ①清政府確立了歷世達賴和 都經由中央政府冊封的制度。 ②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 ,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清政府頒布《 》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 ④清朝專設 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
清朝的疆域 范圍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 ,東北至外興安嶺和 ,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 ,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
行政管理 內地:分立18省,分設巡撫、 治理。 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和 轄區。
三、統治危機的初顯
國內危機 人口急劇增長使得資源危機日益顯露;政治腐敗和貧富矛盾的積累;從乾隆后期起, 屢屢爆發。
外部危機 以 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
閉關自守政策 概況 清朝起初指定四處對外通商口岸,后僅保留 一處,并規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嚴厲禁止民間出海貿易。
影響 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深化拓展】
一、軍機處的特點及對君主專制的影響
特點 辦事效率高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保密性好 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與外官接觸,辦公地點位于皇宮內,不易受外界干擾。
機構簡單 軍機處只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二職,整個軍機處至多三四十人。
影響 ①軍機處既繞過了內閣,又架空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皇帝總攬了中央機構的大權;而軍機大臣只是承旨辦事,權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②軍機大臣的任命并無制度上的規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個人意志,一切軍國大事最終只憑皇帝一人決斷,皇帝總攬了軍政大權,擁有絕對的權力。 ③軍機處設立后,再也沒有出現過更進一步加強皇權的制度創新。因此,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
二、閉關自守政策的原因、實質和影響
原因 ①自給自足、落后閉塞的封建自然經濟是推行閉關自守政策的根本原因。 ②明中期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殖民擴張是明清統治者實行閉關自守政策的客觀原因。 ③清朝統治者具有民族狹隘性。清朝統治者企圖通過“海禁”“閉關自守”,將人民與外界完全隔絕,以防他們內外聯結,形成反清力量。
實質 限制對外貿易,是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政策在外交上的反映。
影響 積極 這種消極防御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消極 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經濟長期延續,也使封建統治者日益故步自封。
【真題例證】
1.(2023北京卷,5)清乾隆帝曾詔諭山東巡撫,稱其奏折所述事宜為日常公事,不合體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曉諭各省督撫,此類公事應當使用題本文書,經內閣等部門呈送;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斷( )
A.奏折最早出現在乾隆年間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權
C.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 D.奏折需要經內閣中轉呈送
2.(2022·浙江·4)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 理藩院尚書、軍機大臣、水師提督
②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③ 大學士、內閣首輔、錦衣衛指揮使
④ 監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考點三、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基礎回顧】
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
經濟的發展 農業 玉米、 等高產糧食作物引進; 經濟作物品種繁多、種植廣泛; 兼營產品初級加工或相關副業
手工業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即開設 ,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
商業 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形成實力雄厚的 群體,如徽商、晉商;興起一大批以 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
局限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 經濟還占據壓倒優勢;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也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
二、思想領域的變化
陸王心學 背景 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
主張 王守仁提出一套以“ ”為核心的理論。
評價 ①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 。 ②以自己的 為準則,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 色彩。 ③帶有 傾向。
李贄 的思想 主張 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甚至否定傳統 準。
影響 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背景 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
主張 ①黃宗羲: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反對重農抑商觀念,提出“ ”。 ②顧炎武、王夫之:對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進行了批判。顧炎武認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三、小說與戲曲
背景 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
小說 (1)元末明初,施耐庵、羅貫中創作的《水滸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說,開創了 的寫作體裁。 (2)明朝中期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清朝中期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別是神話小說和 小說的杰作。 (3)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長篇小說《 》,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
戲曲 傳奇 明清戲曲創作趨向長篇化,情節更加曲折復雜,稱為傳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清朝 等。
昆曲 舞臺演出方面,從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 長期流行。
京劇 清朝道光年間,形成了 ,并且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
四、科技
科技著作 (1)李時珍的《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學技術進行了總結。 (2)徐弘祖的《 》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
西方科技傳入 明朝后期 意大利傳教士 等來華,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
清朝前期 傳教士幫助清廷繪制了精確的全國地圖。
【深化拓展】
一、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特點
反傳統、反教條 如李贄批判程朱理學,否認孔孟學說,提倡男女平等。
反對君主專制,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如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主張建立自下而上的監督機構,用法治代替人治。
提倡“經世致用”。 如顧炎武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經世致用”“明道救世”。
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 如黃宗羲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
二、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
科技思想 注重實踐,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科技內容 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法。
科技使用 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并促進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br/>【真題例證】
1.(2023全國甲卷,4)明代很多熟讀儒經而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秉持“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的信條。盡心于實踐“圣人之學”。與這種社會行為最契合的思想觀念是( )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無物” C.“存天理,滅人欲” D.“工商皆本”
2.(2023北京卷,4)如圖是明代經貿示意圖(局部)。對圖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①商幫都分布于南方稻作農業區 ②長江中下游農業生產水平總體較高
③海禁阻斷了明代海外貿易路線 ④主要外貿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幫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單元知識檢測】
1.(2022·山東濟寧模擬)《明會要》記載,明太祖特設通政使司,直接對皇帝負責,“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均實封奏聞。洪武、永樂年間,“實封皆自御前開拆,故奸臣有事即露,無幸免者”。由此可見當時(  )
A.通過增設中央機構約束相權
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為主旨
C.建立了完備的行政監察體制
D.君主專制權力得到顯著強化
2.(2022·遼寧大連模擬)明朝的鄭和船隊常常在東北季風強勁的三月初從江蘇太倉出發遠洋航行。同時,鄭和船隊還利用了這一時期海流和波浪的作用自北向南順利遠航。這表明當時(  )
A.中國自然科技水平已領先世界
B.我國的綜合國力超越西方
C.國人利用自然的認知水平較高
D.明朝統治者鼓勵海外貿易
3.(2022·貴州貴陽模擬)與明代帝王對“非漢”政權基本持忽視態度不同,清朝皇帝強調“漢人”政權和“非漢”政權都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認為“中華統緒,不絕如縷”。清朝帝王旨在(  )
A.強調清朝政權的正統性繼承
B.強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觀
C.體現超越前代的視野和氣魄
D.凸顯自身“非漢”政權的屬性
4.有學者認為,僅就中樞機構而言,明朝經歷了一個廢丞相、置四輔、設內閣的歷史階段,而清朝則走了置議政大臣、設四大臣、立軍機處的歷史軌跡。兩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職丞相制的體制?!凹媛氊┫嘀啤钡男纬蓮谋举|上反映出明清時期(  )
A.官僚政治體系扭曲混亂
B.君主專制統治效能空前提高
C.貴族政治淡出歷史舞臺
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變相恢復
5.(2021·安徽五校聯盟聯考)康乾時期,僅江南一省的賦稅就占了全國的三成,科舉考試錄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之說。后來,清廷把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此舉(  )
A.貫徹了中央集權的政治意圖
B.實現了地區之間的相互制衡
C.體現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D.平衡了各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6.(2022·湖南常德模擬)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條規定對活佛轉世的認定實行金瓶掣簽制度。該條文說:“大皇帝為求黃教得到興隆,特賜一金瓶,今后遇到尋認靈童時,……由各呼圖克圖和駐藏大臣在大昭寺釋迦佛像前正式認定?!边@一制度(  )
A.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權的體現
B.解決了西藏各教派之間的矛盾
C.確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無上的地位
D.使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理
7.(2022·山東棗莊模擬)鞭打春牛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傳統文化民俗。明代呂坤在《題春牛圖辭》中,勸諭鄉民:“新春一換,萬物發生。女發志于紡績,男發志于耕農,士發志而誦法賢圣,商賈發志而本分經營?!边@一活動(  )
A.被賦予一定的教化意義
B.開始成為競技比賽活動
C.適應了市民群體的需求
D.受到士大夫階層的吹捧
8.(2022·河北唐山模擬)明清時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進推廣,一方面增加了糧食供應,使得盈余的糧食可以投入市場出售;另一方面擴大了耕地面積,使得以前不能耕種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這表明作物的引進推廣(  )
A.改變了國人的飲食習慣
B.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生活
C.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D.促進了糧食貿易的發展
9.(2021·山東青島檢測)黃宗羲將君臣倫理比擬成后天的、可進退的“師友之道”,為臣者“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仆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由此可知黃宗羲(  )
A.力圖沖破封建制度的束縛
B.開始對傳統倫理進行反思
C.否定君主制追求民主平等
D.主張構建新型的君臣關系
10.(2021·山東濰坊模擬)《聊齋志異》中愛花雅士馬子才與花販陶氏姊弟初相識,斥兩人“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矣”,后來卻與陶姊結成佳緣,但仍“恥以妻富”。這主要反映出(  )
A.儒家文化與市民文化沖突交融
B.商品經濟發展商人地位提高
C.逐利觀念成為當時主流價值觀
D.士人階層擺脫封建禮教束縛
11.(2022·河北張家口模擬)明朝中葉,珠算取代了傳統的籌算,社會上出現了大量論述珠算算法的著作。如《直指算法統宗》全面介紹了珠算的各種方法和歸除口訣,按方田、均輸、方程等九項,敘述各種實際問題及解法,“海內握算持籌之士,莫不家藏一編,若業制舉者之于四子書、五經義,翕然奉以為宗”。這反映出當時(  )
A.經濟發展推動應用數學進步
B.“西學東漸”促進科技的發展
C.士人價值取向發生重大變化
D.科技有重總結輕創新的傾向
12.(2022·山東濟南模擬)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進口貨物交易情況統計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貨物名稱 蘇木 胡椒 烏木 檀香
計量單位 斤 斤 斤 斤
規定價格 500文 3貫 500文 500文
與琉球貿易價格 10貫 30貫 — —
與暹羅貿易價格 5貫 25貫 40貫 10貫
與滿剌加貿易價格 — 20貫 40貫 10貫
注:1貫=1 000文;“—”表示數據缺失。
——據陳尚勝《閉關與開放:中國封建晚期對外關系研究》
對表中數據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合理的歷史解釋。(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保康县| 卓资县| 景谷| 阿合奇县| 武乡县| 安新县| 嘉定区| 邛崃市| 韶山市| 萝北县| 汶川县| 邳州市| 海伦市| 武清区| 田阳县| 大城县| 冷水江市| 双辽市| 桑日县| 文安县| 松溪县| 分宜县| 洛隆县| 西贡区| 泰和县| 包头市| 龙南县| 冀州市| 留坝县| 远安县| 锡林浩特市| 若尔盖县| 上杭县| 措美县| 黔南| 内丘县| 天台县| 西平县| 个旧市|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