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原卷版+解析版)-2024高考歷史一輪表格式復習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抗日戰爭
【基礎回顧】
一、局部抗戰
日本侵華原因 (1)1927年,日本在東方會議上制定了侵略中國的總方針。 (2)1929年秋,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影響日本。
侵華事件 東北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標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2)1932年3月,日本建立偽滿洲國
上海 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
華北 華北事變: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三省后,又將侵略矛頭指向華北,逼迫國民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協定,進而又加緊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
抗戰史實 東北人民 由游擊隊改編而來的東北人民革命軍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戰。
中國共產黨 在共產黨員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牽制了大量日軍
愛國軍隊及將領 (1)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全國民眾積極支援。 (2)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
學生 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學生大規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運動。
二、全民族的抗戰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
通電全國 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全國通電,號召全民族抗戰。
廬山談話 7月17日,蔣介石發表準備抗戰的講話。
洛川會議 8月下旬召開,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形成。
改編軍隊 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公布宣言 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
正式形成 蔣介石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日軍的侵華暴行 制造屠殺 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持續六周的大屠殺
政治侵略“以華制華” 扶植傀儡政權,成立偽國民政府
經濟掠奪“以戰養戰” (1)壟斷淪陷區工礦、金融、交通業。 (2)實行“糧食統制”,強行“征購”和“配給”。 (3)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
其他 “三光”政策;“治安強化運動”;大轟炸;細菌戰和毒氣戰;“慰安婦”制度
三、正面戰場的抗戰
重大戰役 防御階段 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
太原會戰,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忻口會戰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
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相持階段 第三次長沙會戰
戰略指導理論 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指導理論。
大后方遷移 表現 ①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西南大后方遷移。 ②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帶著書籍和實驗設備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影響 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為抗戰勝利打下了物質和精神基礎。
四、敵后戰場的抗戰
抗戰初期 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
相持階段 發動百團大戰 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發動大規模的以破襲日軍華北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大規模的進攻作戰。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的主戰場。
堅持團結抗戰 “皖南事變”后,一面從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一面堅持艱苦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
加強根據地建設 開展大生產運動;精兵簡政;以“三三制”為原則,開始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五、東方主戰場與抗戰勝利
東方主戰場 背景 ①中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同抗敵,日本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②世界:1941年,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美、英在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密切地聯系起來。
地位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表現 ①1942年初,以中、美、英、蘇4國為首的同盟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②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戰績名揚海外。 ③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通過《開羅宣言》,決定了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抗日戰爭的勝利 中共七大 目的 為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的中國做準備。
內容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舉行,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提出了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主席。
意義 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標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無條件投降詔書。9月2日,在東京灣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意義 ①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 ②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深化拓展】
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
廣泛性 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除極少數漢奸和賣國賊以外,各階級階層都包括在統一戰線內。
復雜性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兩黨沒有一個統一的正式的組織機構,也沒有一個為國共兩黨所共同承認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綱領。國共兩黨都有自己的政權和軍隊。統一戰線內部始終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國民黨政策的變化,使統一戰線內存在著嚴重的斗爭。
長期性 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兩國的特點,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長期存在。
有利的國際環境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線的發展,有利于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
二、抗日戰爭時期兩個戰場的區別
正面戰場 敵后戰場
抗戰路線 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 動員和依靠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戰路線
依靠的武裝力量 國民黨的正規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
戰場范圍 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內劃分成若干戰區,正面阻擊敵人的進攻 在敵后創建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
戰略地位 在戰略防御階段起主導作用,是抗戰的主戰場 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起主導作用,上升為抗戰的主戰場
三、十四年抗戰勝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實行全民族抗戰。
具體原因 ①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 ②中國共產黨努力發動和組織廣大群眾,使抗戰有了極大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③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 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真題例證】
1.(2023全國甲卷,8)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亦須從經濟豐裕與經濟獨立入手”。這一決定的實施( )
A.促進婦女徹底擺脫封建束縛 B.有利于抗日根據地政權鞏固
C.擴大了陜甘寧邊區階級基礎 D.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需要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3年(中國)。根據材料“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亦須從經濟豐裕與經濟獨立入手。”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后期,通過土地改革,婦女的經濟地位得到提高,這有利于動員廣大婦女投身抗戰,這有助于鞏固抗日根據地,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B項正確;“徹底擺脫封建束縛”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陜甘寧邊區的階級基礎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外,還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階級、階層,婦女包含在內,故陜甘寧邊區的階級基礎并未擴大,排除C項;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將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回到城市,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3北京卷,7) 1944年,太行區抗日根據地召開第一屆“殺敵英雄和勞動英雄大會”。評選出殺敵英雄31名,勞動英雄39名。鄧小平在大會上指出:“今年機關、部隊自己生產兩月或三月的食糧和全年的菜蔬,還要依靠自己生產來貼補油鹽,計算起來,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如果把辦公雜支和節約統統計算起來,大約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產運動取得了明顯效果 ②敵后抗日根據地規模不斷擴大
③勞動英雄與殺敵英雄同樣受到尊重 ④根據地為反“圍剿”做好了物資儲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可知,大生產運動減輕了人民負擔,效果明顯,①正確;材料強調太行區抗日根據地的機關、部隊自己生產減輕人民負擔,不涉及根據地規模的擴大,排除②;根據材料可知,殺敵和勞動都被評為英雄,都為抗戰作出了貢獻,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確;材料時間為1944年,處于國共合作抗戰時期,而反“圍剿”是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排除④,綜上,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
考點二、人民解放戰爭
【基礎回顧】
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政治協商會議 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
重慶談判 國共雙方代表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全面內戰的爆發 內戰爆發 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戰略防御 1946年7至10月,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1947年,粉碎國民黨對陜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
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政府濫發紙幣;官僚資本膨脹;一黨專政獨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過程 土地改革 1947年夏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
戰略進攻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戰略決戰 遼沈戰役 1948年9月至11月,解放東北全境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
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兩個務必”。
北平和談 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
渡江戰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原因 國民黨 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中國共產黨 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意義 ①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
【深化拓展】
一、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客觀上 (1)國民黨在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 (2)軍隊厭戰,士氣低落; (3)統治腐敗,貪官橫行; (4)美援斷絕,蔣桂分裂。
主觀上 (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2)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 (3)走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裝,并堅持武裝斗爭; (5)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6)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二、國共關系發展演變的階段特征、原因及結果
時期 階段特征 演變原因 結果
國民革 命時期 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帝國主義、北洋軍閥是兩黨共同的革命對象 國共合作,共同發動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土地革 命時期 兩黨對峙,“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 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 中國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全民族 抗日戰 爭時期 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日本不斷侵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戰 爭時期 兩黨內戰 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 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與臺灣分離,祖國長期不能得到統一
【真題例證】
1.(2022北京高考·8)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后,從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等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各界( )
A. 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 反對國民黨政權統治
C. 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D. 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
【答案】D
【解析】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主要是討論和平建國問題,因此社會各界認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體現了當時社會各界希望國家實現和平民主,D項正確;這一時期抗戰已經結束,排除A項;悼念活動包括國民黨要員,因此B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國民黨要員并不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2·全國廣東·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電各軍區負責人說:“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區軍民發出的號召是:
A.“武裝自衛” B.“向敵后發展”
C.“救亡圖存” D.“解放全中國”
【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內戰爆發之際,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計國際國內形勢,向解放區軍民發出了“武裝自衛”的號召,以期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恢復國內和平,A項正確;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致電新四軍,發出了“向敵后發展”的指示,B項排除;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就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時代主題,C項排除;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在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D項排除。
【單元知識檢測】
1.(2021·廣東佛山順德區高三仿真模擬考試)1930年,針對日本捏造“滿蒙在歷史上非支那領土”妄說,考古學家梁思永來到黑龍江昂昂溪附近進行田野考古發掘,并初步得出“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不過是蒙古熱河的新石器文化的東支而已”的結論。昂昂溪的考古發掘及研究(  )
A.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B.從文化上否定日本分裂中國的理論
C.使中國抗戰得到國際同情和支持
D.迫使日本放棄侵略中國東北的計劃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梁思永經過考古發掘證明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不過是蒙古熱河的新石器文化的分支,說明日本的觀點是捏造的,所以昂昂溪的考古發掘及研究是在文化上否定日本分裂中國的理論,故選B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是在1937年國民黨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排除A項;1930年中國還沒有開始抗戰,排除C項;梁思永的考古發掘并沒有迫使日本放棄侵略中國東北,日本依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排除D項。
2.(2021·重慶巴蜀中學高三第九次適應性月考)關系到“九一八”事變的李頓調查團檔案,在日內瓦“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中被發現。該檔案詳細記錄了“九一八”事變直接相關人士的談話記錄、調查團在東北的實地調查和詢問日軍高層的記錄。該檔案的發現(  )
A.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支持
B.證明了中國抗戰具備世界意義
C.補充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D.提供了局部抗戰的史料依據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談話記錄、實地調查和詢問日軍高層的記錄能證明日本侵華和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歷史,為十四年抗戰提供依據,故選D項;材料只是說檔案在“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中,而里面的內容卻沒有介紹,不能得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支持,排除A項;依據材料可以得知此時中國已進入局部抗戰時期,材料沒有涉及中國抗戰對世界的意義,排除B項;題干信息重點突出提供了局部抗戰的史料依據,排除C項。
3.(2022·福建南平模擬)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發表《派兵華北的聲明》:平津方面形勢緊迫,我國僑民瀕于危殆,維持東亞和平為帝國之夙愿,為使今后局勢不再擴大,希望由于中國方面的迅速反省而使事態圓滿解決。日本此舉意在(  )
A.抑制盧溝橋事變的影響
B.全面奪取中國華北地區
C.保護在華日本僑民安全
D.維持東亞地區和平局面
【答案】B
【解析】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為了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迅速做出對華增兵的決定,其目的是全面奪取中國華北地區,故選B項;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后,一直對中國持強硬態度,制造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借口,擴大了盧溝橋事變的影響,奪取中國華北地區,排除A項;保護在華日本僑民安全是日本的借口,不是日本的目的,日本的目的是奪取華北地區,排除C項;日本的目的是挑起戰爭,并非維護和平,排除D項。
4.(2022·福建漳州模擬)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等20萬人協同作戰,在山西忻口抗擊7萬日軍,首創殲敵逾萬的紀錄。忻口戰役反映了(  )
A.中日兩國軍事實力對比懸殊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作用
C.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D.持久抗戰方針產生了積極效果
【答案】B
【解析】材料“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等20萬人協同作戰”“首創殲敵逾萬的記錄”體現的是忻口戰役的勝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結果,故選B項;材料并未涉及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持久抗戰方針無關,排除D項。
5.(2022·江西景德鎮模擬)關于“14年抗戰”的說法,毛澤東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1931年就開始了。”蔣介石晚年回顧:“第一大恥,已經由14年抗戰成功而洗雪。”上述說法(  )
A.具有廣泛的海內外共識
B.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戰的價值
D.贊揚了正面戰場的功績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1931就開始了”“第一大恥,已經由14年抗戰成功而洗雪”,可知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承認14年抗戰,這是因為從1931年開始了局部抗戰,故選C項;材料只涉及國內看法,與國外無關,排除A項;中共七大時兩黨已經合作了,排除B項;正面戰場在1937年后才開始,排除D項。
6.(2022·安徽黃山模擬)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提出:“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而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的時候,也要發生分裂。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A.對抗日形勢的估計偏離實際
B.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C.基于社會主要矛盾調整政策
D.與國民黨爭奪抗戰領導權
【答案】C
【解析】 據材料“‘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而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的時候,也要發生分裂”可知,中共中央反對“關門主義”,指出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團結國民黨中進步分子的可能性,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基于社會主要矛盾調整政策,故選C項;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對抗日形勢的估計沒有偏離實際,排除A項;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排除B項;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排除D項。
7.(2022·海南海口模擬)抗戰時期,根據地各級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懲治貪污條例》、《山東省懲治貪污暫行條例》《陜甘寧邊區政務人員公約》《關于嚴格建立財政經濟制度的決定》等相關法規,還進行了“以俸養廉”的嘗試。上述措施最主要是為了(  )
A.打造廉潔好政府 B.強化廉政思想
C.壯大抗日根據地 D.健全財政制度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抗戰時期,根據地各級政府頒布各種懲治貪污的條例和實行“以俸養廉”等措施,其目的是打造廉潔政府,從而團結各階層力量以壯大抗日根據地,故選C項;打造廉潔好政府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項;強化廉政思想也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項;健全財政制度與“懲治貪污”“以俸養廉”不符,排除D項。
8.(2021·云南昆明“三診一模”高考模擬考試)1941年開始,八路軍三五九旅經過兩年奮戰,把荊棘遍野、人煙稀少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帶頭開荒種地、學習紡線,以自己的模范行動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的發展。大生產運動的開展(  )
A.打破了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封鎖
B.為抗戰勝利提供物質保障
C.有利于減輕根據地人民的負擔
D.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開荒種地、學習紡線”可知,大生產運動的開展體現了八路軍的自力更生,有利于減輕根據地人民的負擔,故選C項;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合作抗日,排除A項;大生產運動主要是為八路軍的敵后抗戰提供物質保障,B說法夸大了大生產運動的影響,排除;大生產運動指抗日戰爭期間,為了實現經濟自給自足,中國共產黨在其控制區域內發動的一場軍隊屯田和鼓勵生產的群眾運動,與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無關,排除D項。
9.(2021·山東淄博高三摸底)“勝利到來的當時,我們喘一口氣,情不自禁的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時代。……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這個變化太快了,幻滅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滅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  )
A.國民革命的失敗
B.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
C.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
D.重慶談判未能達成協議
【答案】 C
【解析】據材料可知,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渴望和平安定,建立民主國家,但是這一希望迅速被蔣介石發動內戰所破滅,故選C項;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失敗,但其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基本實現了全國統一,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之前,中國并沒有“勝利到來”,排除B項;國共雙方于1945年10月10日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確立了和平民主建國的方針,但國民黨很快破壞協議,排除D項。
10.(2022·江西鷹潭模擬)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從洛川、宜川北上,胡宗南部占領延安,同時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指揮45萬兵力,企圖逼華東野戰軍與之決戰。此時(  )
A.國民黨正處于全面進攻
B.國民黨重點進攻解放區
C.國共之間處于決戰時期
D.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國民黨軍從洛川、宜川北上,胡宗南部占領延安,同時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指揮45萬兵力,企圖逼華東野戰軍與之決戰”,可知1947年國民黨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展開重點進攻,故選B項;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對中原解放區和其他解放區進行全面進攻,排除A項;1948年進入戰略決戰階段,開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排除C項;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D項。
11.(2021·山東泰安模擬·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肯定農民群眾在反奸、清算、減息、減租等斗爭中已經使用的集中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的方式,且要求絕不可侵犯中農利益和一般不變動富農的土地。這一指示(  )
A.適應了民族戰爭的需要
B.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原則
C.闡述了土地革命的思想
D.具有社會主義革命傾向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1946年,農民群眾在反奸、清算、減息、減租等斗爭中已經使用的集中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的方式”并結合所學可知,開展土地改革,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絕不可侵犯中農利益和一般不變動富農的土地”可知,承認土地私有制,體現了新民主主義原則,故選B項;據材料“1946年”,可知此時處在解放戰爭時期,不屬于民族戰爭,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開展土地改革的同時承認農民土地所有制,排除C項;社會主義革命傾向是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公有制,這與材料中“絕不可侵犯中農利益和一般不變動富農的土地”不符,排除D項。
12.(2022·北京西城區模擬)為解決貨幣不統一給各解放區之間經貿往來和野戰軍機動作戰帶來的困難,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首批發行的人民幣上有“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字樣。與此相應的背景是(  )
A.毛澤東等人赴重慶談判
B.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
C.戰爭進入進攻決戰階段
D.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可知是1948年,此時正處于解放戰爭的進攻決戰階段,故選C項;重慶談判的時間是1945年,排除A項;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是1947年,排除B項;1949年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排除D項。
13.(2021·湖北武漢五月供題)關于黨的發展制度,七屆二中全會規定“城市黨的發展對象,主要應是產業工人,其次是手工業工人、店員和學生”,強調把工人階級中的先進積極分子吸收到黨的隊伍中來,并適當控制農村黨員的發展速度。這一規定(  )
A.適應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B.促進民主革命取得全國勝利
C.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理論基礎
D.確立了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
【答案】A
【解析】 七屆二中全會著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故中共強調以城市和產業工人為黨的主要發展對象,適當控制農村黨員的發展速度,故選A項;七屆 二中全會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但這不是題干的主旨,排除B項;毛澤東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理論基礎,排除C項;確立無產階級領導地位的是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不是黨的會議,也不是關于黨的發展制度的具體規定,排除D項。
14.(2021·山東濟南訓練)1949年3月,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這是中國婦女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規模的盛大會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全體代表,周恩來為大會題詞“努力生產,打破封建”。該會議的召開(  )
A.體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凝聚了國家發展的力量
C.順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D.實現了婦女的完全解放
【答案】 B
【解析】 這次會議的召開和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全體代表是婦女社會地位提升的表現,從而有助于團結婦女的力量進行國家建設,故選B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體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排除A項;此時新中國尚未建立,還沒有開始社會主義建設,排除C項;“完全解放”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
15.(2020·天津南開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全國同胞們!由于日本的投降,我全民族八年來所堅持的神圣的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地結束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地結束了……中國共產黨認為在目前必須要求國民政府立即實施若干緊急措施,以奠立今后和平建設的基礎,這些緊急措施是……(六)立即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的會議,商討抗戰結束后的各項重大問題,制定民主的施政綱領,結束訓政,成立舉國一致的民主的聯合政府,并籌備自由無拘束的普選的國民大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于目前
時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材料二 軍令政令必須統一,軍隊必須一律歸還國家統轄,任何割據地盤,破壞交通,阻礙復員的軍事行動,必須絕對避免,則是解決目前紛爭不安的唯一先決條件……除了革命的責任不能放棄,國家的統一不容損害,根本大法不容變更,政府基礎不容動搖以外,其他無不可以容忍,無不可以協商。
——蔣介石《告全國軍民同胞書》(1946年元旦)
材料三 1945年8月15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提出“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洪門致公黨在國外發表宣言,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等先后正式成立并發表政治主張。他們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國保持一個和平的環境和實現民主政治。這些黨派及其成員,為了把握千載一時的良機,建立長期追求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作著不懈的努力。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1)依據上述三則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的主要政治力量及他們的建國方案。
(2)近代中國飽經磨難,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學知識,簡述對這一歷程的認識。(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論證全面。)
【答案】 (1)政治力量及建國方案:①共產黨,主張成立民主聯合政府;②國民黨,企圖建立專制獨裁的國家;③各民主黨派,希望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2)示例 認識:在近代中國各個階級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中,如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歷史證明因時代和階級局限性,他們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都沒有最終成功。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中,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堅持獨裁和內戰,國統區經濟逐漸陷入崩潰、民不聊生,國民黨最終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權。由此可見,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時空坐標】
【單元知識結構】
考點一、抗日戰爭
【基礎回顧】
一、局部抗戰
日本侵華原因 (1)1927年,日本在 會議上制定了侵略中國的總方針。 (2)1929年秋,世界性 爆發,嚴重影響日本。
侵華事件 東北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標志中國 抗戰的開始。 (2)1932年3月,日本建立 國
上海 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
華北 華北事變:日本侵略者占領 后,又將侵略矛頭指向華北,逼迫國民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協定,進而又加緊策動所謂“ ”。
抗戰史實 東北人民 由游擊隊改編而來的 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戰。
中國共產黨 在共產黨員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牽制了大量日軍
愛國軍隊及將領 (1) 奮起抵抗,全國民眾積極支援。 (2)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 ,以武力逼蔣抗日。
學生 1935年12月9日的 學生大規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運動。
二、全民族的抗戰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 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
通電全國 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全國通電,號召 抗戰。
廬山談話 7月17日,蔣介石發表準備 的講話。
洛川會議 8月下旬召開,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 路線形成。
改編軍隊 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
公布宣言 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 宣言。
正式形成 蔣介石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日軍的侵華暴行 制造屠殺 日軍在南京進行了持續六周的大屠殺
政治侵略“以華制華” 扶植傀儡政權,成立
經濟掠奪“以戰養戰” (1)壟斷淪陷區工礦、金融、交通業。 (2)實行“糧食統制”,強行“征購”和“配給”。 (3)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
其他 “三光”政策;“治安強化運動”;大轟炸;細菌戰和 戰;“慰安婦”制度
三、正面戰場的抗戰
重大戰役 防御階段 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 ”的狂妄企圖。
太原會戰,八路軍取得 大捷;忻口會戰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徐州會戰, 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
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相持階段 第三次長沙會戰
戰略指導理論 1938年,毛澤東發表《 》,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作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指導理論。
大后方遷移 表現 ①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 大后方遷移。 ②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帶著書籍和實驗設備遷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影響 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為抗戰勝利打下了物質和精神基礎。
四、敵后戰場的抗戰
抗戰初期 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 戰爭。戰略上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
相持階段 發動百團大戰 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發動大規模的以破襲日軍 為主要目標的大規模的進攻作戰。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的主戰場。
堅持團結抗戰 “ ”后,一面從政治上堅決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一面堅持艱苦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
加強根據地建設 開展大生產運動;精兵簡政;以“ ”為原則,開始實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選舉制度。
五、東方主戰場與抗戰勝利
東方主戰場 背景 ①中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同抗敵,日本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②世界:1941年, 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的抗日戰爭與美、英在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密切地聯系起來。
地位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表現 ①1942年初,以中、美、英、蘇4國為首的同盟國家,在華盛頓簽署《 》,標志著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②中國遠征軍開赴 ,戰績名揚海外。 ③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通過《 》,決定了對日作戰以及戰后處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抗日戰爭的勝利 中共七大 目的 為系統地總結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的中國做準備。
內容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舉行,毛澤東作了《 》的政治報告。提出了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主席。
意義 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標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無條件投降詔書。9月2日,在東京灣舉行日本 儀式。
意義 ①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 地位。 ②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深化拓展】
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
廣泛性 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除極少數漢奸和賣國賊以外,各階級階層都包括在統一戰線內。
復雜性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兩黨沒有一個統一的正式的組織機構,也沒有一個為國共兩黨所共同承認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綱領。國共兩黨都有自己的政權和軍隊。統一戰線內部始終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國民黨政策的變化,使統一戰線內存在著嚴重的斗爭。
長期性 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兩國的特點,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長期存在。
有利的國際環境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線的發展,有利于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
二、抗日戰爭時期兩個戰場的區別
正面戰場 敵后戰場
抗戰路線 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 動員和依靠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戰路線
依靠的武裝力量 國民黨的正規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
戰場范圍 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內劃分成若干戰區,正面阻擊敵人的進攻 在敵后創建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
戰略地位 在戰略防御階段起主導作用,是抗戰的主戰場 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起主導作用,上升為抗戰的主戰場
三、十四年抗戰勝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實行全民族抗戰。
具體原因 ①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 ②中國共產黨努力發動和組織廣大群眾,使抗戰有了極大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③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 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真題例證】
1.(2023全國甲卷,8)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亦須從經濟豐裕與經濟獨立入手”。這一決定的實施( )
A.促進婦女徹底擺脫封建束縛 B.有利于抗日根據地政權鞏固
C.擴大了陜甘寧邊區階級基礎 D.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需要
2.(2023北京卷,7) 1944年,太行區抗日根據地召開第一屆“殺敵英雄和勞動英雄大會”。評選出殺敵英雄31名,勞動英雄39名。鄧小平在大會上指出:“今年機關、部隊自己生產兩月或三月的食糧和全年的菜蔬,還要依靠自己生產來貼補油鹽,計算起來,減輕了人民十萬石公糧的負擔。如果把辦公雜支和節約統統計算起來,大約減輕了人民二十萬石公糧的負擔。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產運動取得了明顯效果 ②敵后抗日根據地規模不斷擴大
③勞動英雄與殺敵英雄同樣受到尊重 ④根據地為反“圍剿”做好了物資儲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點二、人民解放戰爭
【基礎回顧】
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政治協商會議 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
重慶談判 國共雙方代表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 ,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全面內戰的爆發 內戰爆發 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 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戰略防御 1946年7至10月,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1947年,粉碎國民黨對陜北和 的重點進攻。
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政府濫發紙幣;官僚資本膨脹;一黨專政獨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過程 土地改革 1947年夏頒布《 》,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
戰略進攻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躍進 ,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戰略決戰 遼沈戰役 1948年9月至11月,解放 全境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解放 以北廣大地區
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基本解放 全境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 ;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兩個務必”。
北平和談 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 》上簽字,談判破裂。
渡江戰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 ,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時期結束。
原因 國民黨 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中國共產黨 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意義 ①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
【深化拓展】
一、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客觀上 (1)國民黨在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 (2)軍隊厭戰,士氣低落; (3)統治腐敗,貪官橫行; (4)美援斷絕,蔣桂分裂。
主觀上 (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2)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 (3)走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裝,并堅持武裝斗爭; (5)組成了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6)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二、國共關系發展演變的階段特征、原因及結果
時期 階段特征 演變原因 結果
國民革 命時期 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帝國主義、北洋軍閥是兩黨共同的革命對象 國共合作,共同發動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土地革 命時期 兩黨對峙,“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 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 中國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全民族 抗日戰 爭時期 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日本不斷侵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戰 爭時期 兩黨內戰 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 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與臺灣分離,祖國長期不能得到統一
【真題例證】
1.(2022北京高考·8)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后,從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等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各界( )
A. 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 反對國民黨政權統治
C. 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D. 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
2.(2022·全國廣東·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電各軍區負責人說:“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區軍民發出的號召是:
A.“武裝自衛” B.“向敵后發展”
C.“救亡圖存” D.“解放全中國”
【單元知識檢測】
1.(2021·廣東佛山順德區高三仿真模擬考試)1930年,針對日本捏造“滿蒙在歷史上非支那領土”妄說,考古學家梁思永來到黑龍江昂昂溪附近進行田野考古發掘,并初步得出“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不過是蒙古熱河的新石器文化的東支而已”的結論。昂昂溪的考古發掘及研究(  )
A.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B.從文化上否定日本分裂中國的理論
C.使中國抗戰得到國際同情和支持
D.迫使日本放棄侵略中國東北的計劃
2.(2021·重慶巴蜀中學高三第九次適應性月考)關系到“九一八”事變的李頓調查團檔案,在日內瓦“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中被發現。該檔案詳細記錄了“九一八”事變直接相關人士的談話記錄、調查團在東北的實地調查和詢問日軍高層的記錄。該檔案的發現(  )
A.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支持
B.證明了中國抗戰具備世界意義
C.補充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D.提供了局部抗戰的史料依據
3.(2022·福建南平模擬)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發表《派兵華北的聲明》:平津方面形勢緊迫,我國僑民瀕于危殆,維持東亞和平為帝國之夙愿,為使今后局勢不再擴大,希望由于中國方面的迅速反省而使事態圓滿解決。日本此舉意在(  )
A.抑制盧溝橋事變的影響
B.全面奪取中國華北地區
C.保護在華日本僑民安全
D.維持東亞地區和平局面
4.(2022·福建漳州模擬)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等20萬人協同作戰,在山西忻口抗擊7萬日軍,首創殲敵逾萬的紀錄。忻口戰役反映了(  )
A.中日兩國軍事實力對比懸殊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作用
C.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D.持久抗戰方針產生了積極效果
5.(2022·江西景德鎮模擬)關于“14年抗戰”的說法,毛澤東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1931年就開始了。”蔣介石晚年回顧:“第一大恥,已經由14年抗戰成功而洗雪。”上述說法(  )
A.具有廣泛的海內外共識
B.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戰的價值
D.贊揚了正面戰場的功績
6.(2022·安徽黃山模擬)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提出:“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而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的時候,也要發生分裂。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A.對抗日形勢的估計偏離實際
B.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C.基于社會主要矛盾調整政策
D.與國民黨爭奪抗戰領導權
7.(2022·海南海口模擬)抗戰時期,根據地各級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懲治貪污條例》、《山東省懲治貪污暫行條例》《陜甘寧邊區政務人員公約》《關于嚴格建立財政經濟制度的決定》等相關法規,還進行了“以俸養廉”的嘗試。上述措施最主要是為了(  )
A.打造廉潔好政府 B.強化廉政思想
C.壯大抗日根據地 D.健全財政制度
8.(2021·云南昆明“三診一模”高考模擬考試)1941年開始,八路軍三五九旅經過兩年奮戰,把荊棘遍野、人煙稀少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帶頭開荒種地、學習紡線,以自己的模范行動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的發展。大生產運動的開展(  )
A.打破了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封鎖
B.為抗戰勝利提供物質保障
C.有利于減輕根據地人民的負擔
D.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9.(2021·山東淄博高三摸底)“勝利到來的當時,我們喘一口氣,情不自禁的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時代。……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這個變化太快了,幻滅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滅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  )
A.國民革命的失敗
B.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
C.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
D.重慶談判未能達成協議
10.(2022·江西鷹潭模擬)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從洛川、宜川北上,胡宗南部占領延安,同時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指揮45萬兵力,企圖逼華東野戰軍與之決戰。此時(  )
A.國民黨正處于全面進攻
B.國民黨重點進攻解放區
C.國共之間處于決戰時期
D.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11.(2021·山東泰安模擬·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肯定農民群眾在反奸、清算、減息、減租等斗爭中已經使用的集中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的方式,且要求絕不可侵犯中農利益和一般不變動富農的土地。這一指示(  )
A.適應了民族戰爭的需要
B.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原則
C.闡述了土地革命的思想
D.具有社會主義革命傾向
12.(2022·北京西城區模擬)為解決貨幣不統一給各解放區之間經貿往來和野戰軍機動作戰帶來的困難,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首批發行的人民幣上有“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字樣。與此相應的背景是(  )
A.毛澤東等人赴重慶談判
B.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
C.戰爭進入進攻決戰階段
D.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
13.(2021·湖北武漢五月供題)關于黨的發展制度,七屆二中全會規定“城市黨的發展對象,主要應是產業工人,其次是手工業工人、店員和學生”,強調把工人階級中的先進積極分子吸收到黨的隊伍中來,并適當控制農村黨員的發展速度。這一規定(  )
A.適應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B.促進民主革命取得全國勝利
C.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理論基礎
D.確立了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
14.(2021·山東濟南訓練)1949年3月,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這是中國婦女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規模的盛大會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全體代表,周恩來為大會題詞“努力生產,打破封建”。該會議的召開(  )
A.體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B.凝聚了國家發展的力量
C.順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D.實現了婦女的完全解放
15.(2020·天津南開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全國同胞們!由于日本的投降,我全民族八年來所堅持的神圣的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地結束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地結束了……中國共產黨認為在目前必須要求國民政府立即實施若干緊急措施,以奠立今后和平建設的基礎,這些緊急措施是……(六)立即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的會議,商討抗戰結束后的各項重大問題,制定民主的施政綱領,結束訓政,成立舉國一致的民主的聯合政府,并籌備自由無拘束的普選的國民大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于目前
時局的宣言》(1945年8月25日)
材料二 軍令政令必須統一,軍隊必須一律歸還國家統轄,任何割據地盤,破壞交通,阻礙復員的軍事行動,必須絕對避免,則是解決目前紛爭不安的唯一先決條件……除了革命的責任不能放棄,國家的統一不容損害,根本大法不容變更,政府基礎不容動搖以外,其他無不可以容忍,無不可以協商。
——蔣介石《告全國軍民同胞書》(1946年元旦)
材料三 1945年8月15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提出“民主統一,和平建國”的口號……洪門致公黨在國外發表宣言,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等先后正式成立并發表政治主張。他們的共同愿望是在中國保持一個和平的環境和實現民主政治。這些黨派及其成員,為了把握千載一時的良機,建立長期追求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作著不懈的努力。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1)依據上述三則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的主要政治力量及他們的建國方案。
(2)近代中國飽經磨難,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學知識,簡述對這一歷程的認識。(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論證全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沽源县| 石阡县| 丹巴县| 沙洋县| 澄江县| 分宜县| 姜堰市| 茌平县| 富裕县| 岗巴县| 会泽县| 昌乐县| 黄平县| 怀远县| 沾化县| 浠水县| 昭平县| 油尖旺区| 太仓市| 安陆市| 莒南县| 宕昌县| 如东县| 澎湖县| 南川市| 正阳县| 衢州市| 东莞市| 桦川县| 宜良县| 朔州市| 丽江市| 涟水县| 峨眉山市| 浙江省| 虹口区| 廊坊市| 丹寨县| 武城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