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守護生命》教學設計課題 《守護生命》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科目 道德與法治學段 初中 授課時間 2023.10 課時 1課時授課班級 初一(一)班 授課教師解讀教材 教材地位和結構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珍愛生命,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 項目1“守護生命”分為“愛護身體”和“養護精神”兩個子目。第一子目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傷害自己的身體,掌握自救自護的方法。第二子目旨在讓學生懂得守護生命還需要關注并養護我們的精神,并在個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教學目標 1.懂得怎樣過健康生活以及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理解精神發育與物質支持的關系。 2.掌握愛護身體的方法技巧,學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以真善美為標準,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培養豐富充盈精神生活的能力。 3.珍愛生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健康意識、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追求積極健康的精神生活。認同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自覺守護精神家園。教學重點 愛護身體的具體行動以及養護精神的方法建議。教學難點 精神發育與物質支持的關系。解讀學生 通過第八課的學習,學生懂得了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每個人都應該擔當起人類接續的使命,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是學生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應對挫折等方面能力較弱。針對學生的這一實際情況,給予他們守護生命的方法和技能的教育,才能最終促進學生個體的生命成長。解讀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準備:課前準備學案、課件;分好小組組織課前合作學習; 學生學習準備:課前通過書本自學;課前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學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教法 探究式教學法、活動體驗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情境體驗法。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學習 《守護生命》的課本內容 課前作教學準備,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 課前自主預習《守護生命》的課本內容 讓學生預習本節課所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步掌握本課重難點,并為后續教學作準備導入 課前內容導入 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展示學生學習生活的照片 【教師提問】欣賞了同學們這一張張多彩生活的圖片,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教師引導】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從父母賜予我們生命那一刻起,我們慢慢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千姿百態,四季的冷暖變換以及人生的喜怒哀樂。但生命有時也是很脆弱的。 多媒體展示:照片定格救護車 【教師小結】救護車的遠去,引發我們對生命的感嘆—有時,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特別是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挫折時,我們是否懂得并且有能力守護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我們人生幸福的種種可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共同探討守護生命這個話題。 守護生命(板書) 【學生回答】略。 通過搜集展示學生生活的畫面,帶領學生感知生命的多彩與可貴并認識到生命的脆弱,引導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維護健康的意識,順利導入課題。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 一、愛護身體 講授新課 一、愛護身體(板書) 【教師引導】說到健康,同學們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生活中什么樣的行為或方式有利于我們的生命健康?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環節一:健康生活我能行 多媒體展示: 有利于生命健康 每天運動 2、 3、 4、 5、 【教師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我們的生命以身體為基礎,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 1. 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板書)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展示交流。如睡眠充足、合理飲食、良好的衛生習慣等。 探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行為或方式與生命健康的關系,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樹立健康意識,戒除不利于健康的行為方式,為講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做好鋪墊,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體負責,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珍愛生命,享受生活。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 環節二:愛惜身體我用心 多媒體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 “身體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德智體美要全面發展,其中體育對陶冶性情、歷練意志有重要作用”“要有針對性地實施貧困地區學生營養餐或營養包行動,保障生長發育”“既勤學書本知識,又多學課外知識,還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問問,這樣就能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既要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要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殷初希望全國廣大青少年“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做體魄強健、人格健全、品學兼優、充滿期氣的時代接班人。 【教師提問】概括分析青少年如何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教師小結】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我們的人生道路還很長。成長中的我們,應該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2. 守護生命應該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板書) 【學生回答】略。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關心他人的身體健康。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 環節三;警鐘長鳴我謹記 【教師提問】為什么中學生溺水事件時有發生?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準確。當然,溺水只是我們會遇到的災害中的一種。同學們說一說,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哪些災害和意外傷害? 【學生回答】略。 多媒體展示: 中小學生安全問題,遭受意外事故統計資料 【教師小結】正如同學們所看到的,這組數據顯示的就是每年造成少年兒童意外死亡的五大原因,我國每年有許多兒童因各種災害和意外傷害而死亡。意外傷害已經成為中國1歲至14歲少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成為比疾病還要可怕的殺手。因此,我們需要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板書) 【教師過渡】生活中我們有可能會遇到許多災難,下面我們就以交通事故、火災、地震為例,重點討論一下,遇到下列險情,你將如何開展自救自護? 多媒體展示:看圖片,講方法 交通事故 火災 地震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后,展示自救自護方法。 【教師小結】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還需要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當災害或災難發生時,盡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緒,依靠理智作出正確抉擇,恰當地使用救護方法。 4.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板書) 本環節通過列舉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險情災害與意外傷害,引導學生明確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有強烈的安全意識和自護意識,還需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的方法與常識。二、養護精神 二、養護精神(板書)環節四:生命的另一半健康 【教師提問】公益廣告《閱讀,是相伴一生的幸福》中講道:“閱讀,是相伴一生的幸福,我對書的喜歡好比女孩對口紅的態度,每顆文字的墨香都讓我踏實,我愛書并不是它能立即美顏,而是因為,閱讀是相伴一生的幸福。”為什么“閱讀是相伴一生的幸福”? 【教師追問】你讀過哪些書?這些書給你的生命帶來了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活著,除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過精神生活,滿足精神需求。精神風貌反映著我們的生命狀態,守護生命需要關注并養護我們的精神。 【教師過渡】養護我們的精神,就要關注自己的精神發育,去追求真善美的體驗,那么,我們為此可以做點什么?請欣賞情境—《大財的書屋夢》。多媒體展示: 大財:老師說了,要過高雅的精神生活,生命才會綻放出美麗的光彩,我決定,讓我爹給我裝修一個五星級書房,墻上都是書的那種,還要買最好的護眼燈、按摩機、咖啡壺、音響,最好還要有個躺椅,搖呀搖呀 小文:不就是讀書嗎?干什么非要這些,哪里不能讀啊? 大財:你懂什么?這叫前期物質投入,經濟是基礎,沒有錢,哪來的精神生活? 小文:精神生活必須要靠錢嗎?沒錢就不能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大財:當然,你看,這么好的環境條件,我自然愿意讀書,等我哪一天讀的比你們都多,我的精神生活自然是最精彩的!讀書破萬卷,自有黃金屋!懂嗎? 小文:讀書不在于多少,關鍵是領悟到什么,滋潤心靈,塑造靈魂,書看的少不要緊,關鍵是有意義!有心得! 大財:拉倒吧,那都是窮人自我安慰的說法。自古以來,上好學讀好書那都是物質富有的人才有的機會,物質條件達不到的人,只能想著吃飽穿暖,哪敢想什么精神生活? 小文;這樣你會誤入歧途的。對了,你這周讀什么書? 大財:等書房裝修好再說吧。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的精神發育必須要靠物質的支持嗎? 【教師追問】如果過度地追求物質生活,對我們的精神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缺少物質支持,我們就無法培育自己的精神了嗎 【教師追問】如果過度地追求物質生活,對我們的精神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缺少物質支持,我們就無法培育自己的精神了嗎? 【教師小結】我們的精神發育,需要物質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制約。即使在物質貧乏、外部環境艱苦的情況下,只要我們守住自己的心靈,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過度的物質追求、物質攀比,容易使我們喪失對真、善、美的體驗,丟失精神世界的財富。 1.需要物質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制約(板書) 【教師提問】某市教育局啟動“尋根筑夢,日行一善”主題教育活動,決定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學雷鋒活動,倡導大家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日行一善。同學們,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之余,教育部門為什么還要求我們開展以“日行一善”內容的道德實踐活動?大家覺得這項活動的意義是什么? 【教師小結】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著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守護精神家園,我們不能丟失優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個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 2. 不能丟失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個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發揚民族精神(板書) 【學生回答】略。 【學生回答】略。 【學生回答】略。 【學生回答】略。 【學生回答】略。 【學生回答】略。環節五:生命之花共呵護 【教師寄語】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一盆小花,大家知道是什么花嗎?我希望通過大家的精心呵護和細致照顧,讓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在不久的將來,一起去欣賞并感受這株生命之花我們展現出的精彩與美好。大家說好不好?有請我們的班長,請你代表全班同學收下這份禮物。 多媒體展示: 【學生活動】欣賞花朵,感悟生命 本環節通過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小結 本框的主要內容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命也是可貴的。我們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愛護生命,關心健康,自救自護,培育精神。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美麗,開得精彩,讓我們的生命之樹生機勃勃,郁郁蔥蔥! 聽教師梳理并做好筆記,對已學內容進行鞏固,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 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為課后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提供條件。板 書 設 計課后任務 通過不同形式的個人創作,如圖片、文字、歌曲、舞蹈等, 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情感體驗。 活動目的:通過“感悟生命”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回到生活,感知生命的多彩與可貴,并自覺樹立珍愛生命、維護健康的意識,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做到感、知、行、悟的統一。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以發展為主旨,圍繞學生已有的感受和體驗,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和生活化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交流中發展。在講解“愛護身體”時,設計“健康生活我能行”“愛惜身體我用心”“警鐘長鳴我謹記”三個環節,采用了活動教學法、探究教學法,通過自我反思、情境體驗、合作探究等,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白道理,并付諸行動;通過地震逃生、火災逃生等模擬演練,提高學生自救自護的能力。在講解“養護精神”時,運用情境《大財的書屋夢》展現了一名初中生對物質與精神關系的理解,矛盾突出,供大家討論交流。 在該教學設計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活動時間預留不足,加上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深人,個別教學活動浮于表面而不能直達學生的內心。需要在教學設計上再改進,給學生創造一個尊重、民主、開放的交流空間,鼓勵學生說出自已的想法和觀點,真實地表達自己,讓學生在活動中能真正地反思自己、明理導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