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導學案【思維導圖】國共合作的實現 實現:中國國民黨“一大”合作:黃埔軍校的建立條件: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廣州國民政府建立目標: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勝利進軍 主要戰場:湖南、湖北,汀泗橋、賀勝橋之戰結果: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各地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發生——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南京國民政 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客觀 主觀府的成立 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二次北伐和張學良東北易幟【目標導學】簡述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主要史實;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分析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新課導入】黃埔軍校對聯:升官發財行住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額:革命者來。請學生們談談看完對聯后的感受,暢所欲言。教師總結:大家談的很好。黃埔軍校正是秉持“培養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為后來的北伐戰爭輸送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5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了解那段悲壯的歷史【學生自主研習】一.國共合作的實現1.背景:2.標志:3.中共三大的召開(1)時間:(2)內容:4.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時間、地點:(2)內容:(3)意義:5.黃埔軍校的建立(1)時間:(2)地點:(3)主要領導:(4)作用:二.北伐勝利進軍1.目的:2.對象:3.開始時間、司令員:4.主戰場:5.先鋒:6.主要戰役:7.戰果: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原因:2.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的表現:3.影響:4.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時間:(2)地點:(3)建立者:5.改易旗幟(1)原因:(2)經過:(3)意義:【板書設計】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了【教學反思】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除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方面外,還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嘗試。①準確把握了教學的三維目標;②選擇了豐富而多樣的教學素材,有地圖、實物圖等,增加了歷史的真實感。③注重進行探究性的小組討論,在分組討論北洋軍勝利進軍的原因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探究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完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以及對史料的充分解讀,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國民黨和共產黨實現第一次合作的標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開B.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C.黃埔軍校的建立D.北伐戰爭2.“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定者、合作者、繼承者。”下列史實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①武昌起義②五四運動③黃埔軍校的建立④北伐勝利進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黨員是( )A.陳獨秀 B.毛澤東 C.葉挺 D.周恩來4.下列關于黃埔軍校的敘述中,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建立黃埔軍校的目的是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B.是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建立的C.黃埔軍校的校長是孫中山堂教學D.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5.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有( )①國共兩黨團結合作②北伐軍將士英勇善戰③中共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④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北伐勝利進軍時,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 )A.武漢 B.南昌 C.南京 D.長沙7.“打倒列強,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這首慷慨激昂的《國民革命歌》唱響于(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鴉片戰爭時期 D.五四運動時期8.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葉挺獨立團一營正在猛攻武昌城。該片再現的是( )A.辛亥革命時期的戰斗情景 B.淮海戰役的戰斗情景C.北伐戰爭的戰斗情景 D.渡江戰役的戰斗情景9.下列歷史事件中,發生在民國十五年是( )A.五四運動 B.黃埔軍校的建立 C.北伐戰爭的開始 D.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10.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破裂的標志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B.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C.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D.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說11.說國民革命失敗的依據是( )A.這次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B.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C.國民革命沒有建立起統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D.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12.北伐戰爭的最偉大意義是( )A.在中國消滅了帝國主義勢力B.在中國徹底鏟除了封建勢力C.在中國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國民政府的建立二、綜合題13.材料一材料二該校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材料三孫中山曾經形象地教導該校學生說:“大家到這所學校來,不僅要知道怎樣放槍,更要知道槍朝什么人放。”請回答:該校是哪所學校,創建于何時何地?該校的辦學宗旨是什么?該校體現出的什么精神?孫中山創辦該校的目的是什么?該校為國民革命作出了什么貢獻?14.材料一 中國人民一切困苦之總原因,在帝國主義者之侵略及其工具賣國軍閥之暴虐。中國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設一人民的統一政府;而過去數年間之經驗,已證明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實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為革命勢力之仇敵。……本黨為實現中國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統一政府之建設,鞏固國民革命根據地,不能不出出師以剿除賣國軍閥之勢力。———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出師北伐宣言(摘錄)材料二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國民革命軍軍歌》材料三 自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推翻專制,創立共和,于茲十有五年。人民始則抱無窮之希望……不料事與愿違,漸失所望……國民政府對內力求廓清軍閥,對外努力推倒帝國主義……此次北伐,深望全國民眾,亦與以同等之扶助焉。——摘自《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告全國人民書》請回答:(1)據材料一,說說北伐的原因。(2)北伐的主要對象是什么?(3)材料三中“推翻專制,創立共和,于茲十有五年”指的什么?(4)北伐戰爭取得了怎樣的成果?三.探究園說說出自黃埔軍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或國民黨著名將領。 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國共合作的實現1.背景:192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孫中山在經過多次反對北洋軍閥斗爭的失敗后,深深感到必須改組國民黨,為它注入新鮮血液2.國民黨一大的召開3.中共三大的召開(1)時間:1923年6月(2)內容: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為個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4.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時間、地點:1924年1月、廣州(2)內容: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3)意義: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額度正式建立5.黃埔軍校的建立(1)時間:1924年5月(2)地點:廣州黃埔(3)主要領導: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4)作用: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二.北伐勝利進軍1.目的: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3.開始時間、司令員:1926年7月、蔣介石4.主戰場:湖南、湖北5.先鋒: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6.主要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7.戰果:擊潰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各地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上海工人先后發動三次武裝起義,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原因: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額度根本利益2.表現: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3.影響: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4.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時間:1927年4月(2)地點:南京(3)建立者:蔣介石5.改易旗幟(1)原因: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繼續北伐;1928年6月,北伐軍今至北京、天津一帶。張作霖在退往關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2)經過:1928年底,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發表通告,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3)意義:至此,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一.選擇題1B 2C 3D 4C 5D 6A7B 8C 9C 10A11A 12C二、綜合題13.(1)黃埔軍校,1924年5月,廣州黃埔;(2)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新一代軍人;愛國、進步、革命等;(3)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奠定了基礎。14.(1)中國人民的一切困苦,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以及其工具反動軍閥統治的結果;(2)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3)辛亥革命的成功;(4)基本上消滅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