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年上學期九年級數學科計劃一、指導思想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以及參加社會生活,生產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面向全體學生,使人人都能獲得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與發現,以自己的體驗獲取知識與技能.二、教學理念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條件的地區,要盡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計算機和有關軟件,提高教學效益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評價結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現;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三、學生情況分析。本期任教九年級 146與147班,其中146班共有學生54 人;147班共有學生53人。基礎較好的同學有王燦、游長生、李志 、龔森、張明、鄧葉 、陳志強等人;基礎較差的同學有文卉、彭祖興、郭冬 等同學。學生到九年級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基礎好的同學學習興趣大,進取心強,學習自覺主動;而基礎較差的同學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愛走神,參與意識弱,不愿動腦筋,對自己缺乏信心;處于中等成績的學生學習缺乏主動,需要不時鞭策、激勵。九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強,初步展露自己個性的時期。四、教材分析調整后第六冊的主要變化第6冊各章: 第27章 “二次函數” 第28章 “圓” 第29章 “幾何的回顧” 第30章 “樣本與總體” 第6冊中,“二次函數”屬于數與代數領域。 “二次函數” 是原有內容,基本保留,略作修改,更為完善。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有“圓”與“幾何的回顧”兩章。 “圓” 原為第5冊,現后移,作為幾何內容的最后一個圖形,適當加強理性的數學邏輯推理成分。 “幾何的回顧”是新增的一章,回顧初中階段幾何內容的學習過程,體會合情推理與邏輯推理都是處理幾何問題的重要方法,根本在于有機結合。“樣本與總體”一章,屬于統計范疇。樣本與總體原屬第5冊,基本保留,更為突出抽樣調查與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考慮到初中階段統計與概率的整體要求,將原第6冊的數據分析與決策簡縮為該章的一節,作為樣本估計總體的重要應用。第6冊 各章課時安排全書內容(含各章復習)與課時安排第27章 “二次函數”---------------14課時第28章 “圓”---------------------14課時第29章 “幾何的回顧”--------------6課時第30章 “樣本與總體”-------------16課時課題學習-------------------------6課時各章分析第27章 二次函數教學內容與目標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二次函數的意義,了解二次函數的有關概念。2. 會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的圖象,能通過圖象認識二次函數的性質。3. 會根據公式確定圖象的頂點、開口方向和對稱軸。4. 會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5. 經歷探索具體問題中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過程,體會二次函數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能應用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章的教學課時為14課時,建議分配如下:§27.1 二次函數-----------------------------1課時§27.2 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7課時§27.3 實踐與探索--------------------------4課時復 習-------------------------------------------2課時教學建議本章整體教學建議 1.注意創設豐富的現實情境,重視學生直觀感知的作用。重視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接受,防止形式化的羅列概念再舉例說明的做法。并始終注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 2.注意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減少對新概念接受的困難。由于本教材將函數的有關內容分成了兩段編寫,要適時組織對函數基本概念、一次函數知識、待定系數法以及相關方程和不等式等內容的復習與鞏固。3.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時間。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經歷和體驗也是教學目的”的理念,在概念的引入、性質的探索、應用與實踐等環節中,教師都應致力于創設情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4.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空間,積極組織和實施對不同學生、不同班級的多樣化教學。第28章 圓教學內容與目標1.理解圓及弦、弧、圓心角、圓周角的概念,了解弧、弦、圓心角的關系。2.探索并了解垂徑定理。3.探索圓的性質,了解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直徑所對圓周角的特征。4.探索并了解點與圓、直線與圓以及圓與圓的位置關系。5.了解三角形的內心和外心及內切圓、外接圓、內接三角形、外切三角形的概念。6.了解切線的概念,探索切線與過切點的半徑之間的關系.7.了解切線長及切線長定理.8.能判定一條直線是否為圓的切線。9.會過圓上一點畫圓的切線。10.會計算弧長及扇形的面積,會計算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課時安排本章的教學時間為16課時,建議分配如下:§28.1 圓的認識------------------------------2課時§28.2 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7課時§28.3 圓中的計算問題---------------------3課時復習----------------------------------------------2課時課題學習 硬幣滾動中的數學----------------2課時教學建議合理運用操作確認、數學說理和邏輯推理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運動變化的思想(直線與圓、圓與圓等)化歸的思想(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分類的思想(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等)數形結合(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課題學習硬幣滾動中的數學第29章 幾何的回顧教學內容與目標1.進一步體會認識研究幾何圖形屬性的重要方法,更自覺地將合情推理與邏輯推理有機結合,解決幾何圖形的有關問題。2.進一步理解證明的必要性,掌握證明的書寫格式,能靈活地應用學得的公理、定理、定義進行邏輯推理,增強邏輯推理的能力。3.體會反證法的含義,了解使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基本步驟。4.通過對歐幾里德《Elements》的介紹,感受幾何的演繹體系對數學發展的價值。課時安排本章的教學時間為8課時,建議分配如下: §29.1 幾何問題的處理方法---------------3課時 §29.2 反證法---------------------------------1課時 復習---------------------------------------------2課時 課題學習 中點四邊形-----------------------2課時教學建議本章教學應充分關注課程內容的總體要求,務必注意:限制內容 教材中用邏輯推理方法研究的幾何圖形僅 限于三角形、四邊形。2. 控制難度 教材中所選例題、練習題和習題均經過挑選,難度適中。3. 重視分析 在許多命題的證明過程中,教材充分重視分析過程。4. 留有余地 教材為學生留下了一定的自行探索研究的空間,將一些難度適中的命題證明留給了學生自行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與課題學習,都為學生留下自行探索想象的空間。課題學習 中點四邊形課題學習的說明1.當原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互相垂直時,中點四邊形EFGH是一個矩形,當原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相等時,中點四邊形EFGH是一個菱形,當原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時,中點四邊形EFGH是一個正方形。2.可以知道△AEH的面積是△ABD的面積的四分之一,△CFG的面積是△CBD的面積的四分之一,因此 △AEH與△CFG的面積和是四邊形ABCD面積的四分之一,同樣△BEF 與△DGH的面積和是四邊形ABCD面積的四分之一, 所以 S△AEH +S△CFG +S△BEF+S△DGH = S四邊形ABCD ,即原四邊形ABCD的面積是中點四邊形EFGH的面積的2倍。3. 我們已經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是它的中點三角形的面積的 4倍,四邊形的面積是它的中點四邊形的面積的 2倍,那么五邊形的面積是它的中點五邊形的面積的多少倍呢?六邊形呢? 如果有條件的話,不妨讓學生利用計算機中的數學軟件探索一番,以增加動手探索的能力。事實上,五或六邊形的面積與它的中點五或六邊形的面積并沒有固定的倍數關系。第30章 樣本與總體教學內容與目標1. 讓學生知道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區別,感受抽樣調查的必要性和科學性。2. 讓學生體會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對正確估計總體是十分必要的。3. 學會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選取樣本,知道當樣本足夠大時,可以用樣本的平均數、標準差來估計總體的平均數、標準差。4. 能夠設計頻數分布表,制作頻數分布直方圖。5. 學會根據具體問題的需要從媒體中獲取數據,能夠對數據的來源、處理數據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質疑。6. 通過對親自調查作決策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進一步掌握設計調查方法(確定調查問題、調查對象、調查方法等)以及整理分析調查數據的方法。課時安排 本章教學大約需18課時,建議分配如下§30.1 抽樣調查的意義------------------3課時§30.2 用樣本估計總體------------------6課時§30.3 借助調查作決策------------------5課時復習------------------------------------------2課時課題學習 改進我們的課桌椅-----------2課時教學建議本章的教學要特別重視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分析數據的真實過程,讓學生的興趣在了解探究任務中產生,讓學生的思考分析在分析真實數據中形成,讓學生的理解在集體討論中加深,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讓學生的學習在合作探究活動中進行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統計學上常用的隨機抽樣方法主要有簡單隨機抽樣(抽簽法)分層隨機抽樣(先分層再抽簽)整群隨機抽樣(以群為單位抽簽)等距抽樣(先確定間隔大小再抽簽決定第一個調查對象)課題學習 改進我們的課桌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將經歷調查研究的整個過程,包括搜集相關信息、設計調查問題、選取調查對象、整理調查數據、提出改進方案、征詢他人意見,等等。五、教學目標與任務。任務:第27-30章的學習目標:及格率達55%,優秀率達20%。六、教學措施。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46、147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針對學生基礎較差的具體情況,我采取的教學措施如下:1.備好課。以學生為主體,創新、精心備課。爭取每節課前,與同組同仁們討論、研究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甚至例題的選用,作業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備”,讓每一節課上出實效,讓每位學生愉悅的獲得新知。2.上好課。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好每一個45分鐘,提高45分鐘的效率。上課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一位同學都聽得懂,對部分基礎較差者要循序漸進,以選用的例題的難易程度不同,使每個學生能“吃”飽、“吃”好。3.注重課后反思。及時的將一節課的得失記錄下來,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及時總結,深入了解學生,也了解自己工作在學生中的接受情況,以完善自己的工作。4.批好每一次作業。作業反映了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癥下藥。5.認真組織學生搞好知識檢查,認真組織每單元的自測,耐心輔導,讓學生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鼓勵學生在學習上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并努力去達到。6.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托到明日,珍惜時間。7、好孩子是夸出來,所以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從不同的側面給予肯定和表揚,多鼓勵學生。七、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他學科的資源的整合;課外活動小組; 圖書室資源的利用;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智力資源;7.網絡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