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9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習目標1.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認清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立足家國情懷,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3.通過史料實證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條線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個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個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三次會議: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中共二十大學習過程 知識點一 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中共十八大(1)舉行:2012年11月,北京。(2)主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內容①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④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中國夢(1)本質: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2)地位: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1.概念闡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2.圖解歷史——“五位一體”布局3.概念闡釋——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統一、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治建設都取得明顯進展的社會。對中國而言,小康社會是一個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概念。 知識點二 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中共十九大(1)舉行:2017年10月,北京。(2)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3)內容①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確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③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載入憲法:2018年3月。(2)主要內容: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3)實質: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4)意義: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處于指導地位,具有決定性意義。4.情境再現——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論斷的依據是什么?提示:首先,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其次,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第三,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第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5.誤區警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視野范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視野范圍不僅僅限于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不是一國范圍內的時代化,是整個世界歷史中的時代化。 知識點三 中共二十大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1.中共二十大的舉行(1)舉行:2022年10月,北京。(2)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2.中共二十大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1)強調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歷的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2)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思維拓展——中共二十大精神之“五個重大原則”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偉大的中國夢■史料實證……………………………………………………………………………史料 “中國夢外交”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在外交戰線上的體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戰線的指導思想,是新時期中國國內實力增強、政治文化進步的成果,是引領當下和未來中國走向世界的智慧。它開創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新格局,中國外交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由伴舞向領舞跨進。——摘編自劉德林《“中國夢外交”的格局與智慧——基于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探討》思考: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夢外交”在中共十八大后“向領舞跨進”的具體表現。解讀:材料從政治、外交等角度論述了“中國夢外交”的作用。提示:推動和平解決地區爭端;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倡導建立亞投行;推動各方共建“一帶一路”。■素養闡釋……………………………………………………………………………實現中國夢的條件(1)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其中,中國道路是方向,中國精神是保障,中國力量是支撐。(2)實現中國夢,中國道路是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經歷了歷史的錘煉和驗證,它就是方向,是旗幟,是引領的航標。(3)實現中國夢,中國精神是保障。中國精神內涵豐富、積淀深厚,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頑強、勤勞、團結、創新,有這樣的民族精氣神,我們的事業就有成功的保障。(4)實現中國夢,中國力量是支撐。中國力量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中國夢是我們共同的期待、共同的夢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有了共同的“中國夢想”,中國人民必將匯集起不可戰勝的、讓世界為之驚嘆的力量。 中國近現代社會的主要矛盾變化■開放探究……………………………………………………………………………材料 下面是部分中國共產黨會議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分析簡表。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蘇區代表會議召開,毛澤東在會上指出,由于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產生的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關系的變化,形成了目前形勢的新的發展階段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等思考:閱讀材料,任選兩個會議,結合時代背景,闡釋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如何與時俱進的。提示:會議: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和中共十九大。闡釋: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強調的是該階段我國社會生產不能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中共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強調的是現階段影響人民美好生活的因素主要是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因此要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于1981年,正處改革開放之初,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此次會議科學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中共十九大召開于2017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次會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新發展階段的具體實際,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從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到中共十九大,中國共產黨順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發展潮流,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推動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素養闡釋……………………………………………………………………………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論斷的意義中共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斷,牢牢把握了新時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具有重大意義。(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我們及時調整工作的著力點。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全面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著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及其引起的工作著力點調整,對世界形勢和格局,也將產生積極意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會持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帶動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設施完善,推動新型外交關系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基本前提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3.團結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課堂練習1.下表為中國共產黨通過的部分重要決議。這些決議的通過旨在( )時間 決議 側重點1945年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側重于對三次“左”傾錯誤的剖析1981年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側重于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尤其是關于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個核心問題2021年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側重于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建設,重點總結九年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A.引導廣大的黨員傳承紅色基因B.告誡黨員要牢記黨史不忘初心C.增強黨員實現民族復興的信心D.統一全黨思想建功歷史新征程D [根據“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個核心問題”“側重于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建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不斷對歷史成就及經驗的總結,是為了統一全黨思想建功歷史新征程,也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標準要求自身發展,故選D項;引導廣大的黨員傳承紅色基因講的是要求黨員怎么做,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對歷史成就及經驗的總結,排除A項;告誡黨員要牢記黨史不忘初心只是目的之一,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項;增強黨員實現民族復興的信心與黨史學習教育有關,排除C項。]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在(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舉行,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C項正確,排除A、B、D三項。]3.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任務中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見,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提出( )A.旨在加快將中國建成發達的工業國B.推動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C.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D.在實踐上和理論上均具有獨創性C [根據材料可知,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與“中國夢”的理想藍圖以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關系密切,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進一步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C項正確;建成發達的工業國并不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排除A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而非結果,排除B項;D項割裂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實踐道路的關系,排除。]4.任何科學理論和制度,必須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指導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下列屬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 )A.鄧小平理論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C.科學發展觀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D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D項正確。]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發展倡議”,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據此可知,習近平的外交思想( )A.彰顯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B.開始重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根源于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D.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A [根據材料可知,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推動“以人民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發展倡議”,“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思想充分體現了全人類互助共榮的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A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開始重視”,排除B項;C項符合史實,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強調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無法體現“獨立自主”的信息,排除D項。]6.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舉行,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回望建黨以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屬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策的是( )A.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B.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C.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載入黨章D.進一步部署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C項正確;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排除A項;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聯系,排除B項;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