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學習目標】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科學精神:科學把握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公共參與:正確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課前預習】三、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歷史和實踐證明,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的觀點都是錯誤的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1)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要求: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立足國情,交流互鑒①原因: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②要求: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課內探究】近年來,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異彩紛呈。利用春節、國慶節、建交日等重要節日、紀念日,舉辦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文化領域的多層次互訪,加強友好城市間的文化交流,主動開展對外文化合作;開展中外文化年,在國外舉辦中國文化節、文化周、藝術周、電影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動,推動了中華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運用文化知識,分析說明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課后訓練】1. 歷史昭示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只有廣泛汲取外來文化的優秀元素,才會更豐富、更博大,才會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閉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導致僵化、停滯和落后。對此,下列表述合理的有 ( )①只有借鑒外來文化,才可以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②以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氣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③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時要認同其他民族文化④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實現和睦相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文化方面,各國需要 ( )A.包容理解,接納一切 B.相互交融,不分彼此C.警惕文化沖突,拒絕外來文化 D.面向世界,博采眾長3. 莫言曾說:“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我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后兩年,即意識到,必須盡快地逃離他們。”這體現的道理是 ( )A.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才能創作出好作品B.學習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必須以我為主C.植根于民族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源泉D.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4. 唐裝屬中式服裝,某公司設計的唐裝以馬褂為雛形,加入了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元素之后,與時尚更貼近,更富現代感。這一設計 ( )①繼承了中式服裝優秀傳統,推陳出新 ②做到了面向世界服飾藝術,博采眾長③尊重了文化的多樣性,認同各國服飾文化 ④兼收并蓄,減少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一種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來文化。唐朝民間佛經數十倍于儒經,但中國文化并未變成印度文化,因為我們有那么強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觀點旨在說明 ( )①要吸收外來文化的一切成果②要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③文化發展要保持本民族特色④學習外來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6.五四運動時期,有人提出:“東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點,即東洋文明主靜,西洋文明主動是也。”“一為自然的,一為人為的;一為安息的,一為戰爭的;一為消極的,一為積極的;一為依賴的,一為獨立的;一為因襲的,一為創造的……”。材料中的觀點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從實質上說是錯誤的,因為這種觀點 ( )①過多強調自我,拒絕文化的借鑒和融合②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是“民族虛無主義”的體現③從根本上否定了東方文化絢麗的內涵和無窮的魅力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異己,孤芳自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即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主要強調 ( )①文化創新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資源②文化創新要積極借鑒國外各種文化成果③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博采眾長④文化創新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封閉主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左傳》中的這一思想啟示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應 (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不同文化應互相取長補短②重視傳統文化,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④推動文化創新,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9.在如今全球化越加深入的時代,信息的快速傳播將各國的特色文化名片發向各地,各國人民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文化產品。當涌入的舶來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遇”,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火花”之時,少部分人卻以固步自封的姿態,一味拒絕、抵制。這提醒我們 ( )①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實際②文化創新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要認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④發揚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唐文化的宏大氣魄體現在以博大的胸襟廣為吸收外來文化。南亞的佛學、歷法,中亞的音樂、舞蹈,西亞和西方世界的醫術、建筑藝術等,如同“八面來風”,從唐朝開啟的國門一擁而入,長安則是那一時代中外文化匯聚的中心。唐文化繁榮的原因是 ( )①對吸收的外來先進文化進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創新②在尊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博采眾長③與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與同一④堅持開放是文化繁榮的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中國工程院某院士在談到建筑文化時強調:“并不是說不能借鑒西方,我也不是反對標新立異,恰恰這是文化藝術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學生,也經常出國和國外的建筑師接觸。這其中當然得學習國外的東西,但不能照抄照搬。”這段話告訴我們,文化發展應當 ( )①繼承傳統,古為今用,反對民族虛無主義②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反對因循守舊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反對文化復古主義④批判借鑒,洋為中用,反對全盤西化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 漫畫《你看家本領都沒了,還不快快投降》 ( )啟示我們在文化借鑒中必須A.立足實踐,推陳出新B.古為今用,洋為中用C.以我為主,為我所用D.反對封閉,求同存異13.我們既要把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又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我國在文化交流互鑒的過程中最根本的是要 ( )A.面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B.辯證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C.立足本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D.以我國文化主導世界文化發展14.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藝術寶藏浩瀚精深。中國的民族音樂綿延千年,中國的舞臺傳統寫意凝練,是東方審美觀的獨特表達。放著自家的寶貝不為我所用,卻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虜、綁架,說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現。可見,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須 ( )①堅決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②堅決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④加強文化交流借鑒,增進對外來文化的理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參考答案:【課內探究】①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③要堅持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④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堅持取長補短,求同存異,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課后訓練】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C D B A D B D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D A D C C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