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杠桿(第一課時)導學案主備人: 審核人:班級 姓名 學號一、導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動力、阻力、支點、動力臂、阻力臂。(2)了解并掌握杠桿平衡條件及其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與假設,并設計驗證方案,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得出杠桿平衡條件。(3)能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杠桿使用、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4)會判斷所給杠桿屬于哪一類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探索杠桿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興趣。(2)結合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杠桿的研究和應用的事例介紹,激發學生對祖國古代文明的自豪感,進而喚起他們對祖國的熱愛。(3)培養學生探索杠桿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興趣。導學重點:認識杠桿及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杠桿一平衡條件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計算及應用導學難點:杠桿力臂的作法,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二、課堂預習預習教材,完成預習題1、引導學生看書,鉤出重點知識,在不懂之處打上問號。2、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夠饒著 轉動的 叫杠桿;杠桿 都是直的(選填“一定”或“不一定”。3、杠桿的五要素:支點O指 ;動力F1是 杠桿轉動的力;阻力F2是 杠桿轉動的力;動力臂L1是 到 的距離;阻力臂L2是 到 的距離。4、作(找)出圖1甲、乙、丙、杠桿的五要素。甲 乙 丙三、課內探究學習分小組討論預習作業,然后分組抽問答案,教師糾正個別錯誤。教師抽問剛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由其他組的學生或教師解答。問題(1): (2):(3): (4):3、教師分析重難點:動力和阻力(讓學生牢記)外面的物體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力臂的畫法:突出支點和力的作用線:(口訣:一找點、二畫線、三作垂線段)當堂練習1、關于力臂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動力臂B. 從動力作用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C.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D. 從阻力作用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阻力臂2、杠桿的定義是: ;杠桿的五要素是: 、 、 、 、 ;3、畫下列圖中杠桿的各力的力臂:(圖2)四、學習評價1、評選出本節課的聰明1、2、3號2、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哪些問題自己還不理解: 評價本堂課自己的表現(自學過程是否投入、聽老師講課注意力是否集中、討論問題是否參與等): §5.1杠桿(第二課時)導學案主備人: 審核人:班級 姓名 學號導學目標:1、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了解杠桿的分類二、課堂預習(學)學生閱讀教材 (鉤出重點知識,在不懂之處打上問號)。完成預習作業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杠桿通常在平衡狀態或衡狀態下使用,杠桿平衡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 轉動;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字母表示式為 。2、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調節杠桿兩端的 ,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 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從杠桿上讀出 。3、杠桿按使用時動力與阻力的大小課分類為:(1) 杠桿(L1 L2):(2) 杠桿(L1 L2):(3)等臂杠桿(L1 L2):三、課內探究學習分小組討論預習作業,然后分組抽問答案,教師糾正個別錯誤。教師抽問剛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由其他組的學生或教師解答。問題(1):(2):3、由教師引導各組學生:按照教材完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實驗用圖1)[設計實驗]器材:質量相同的鉤碼一盒 、 支架、 杠桿[進行實驗] 按65頁方案進行實驗,收集的數據見下表: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234[分析論證] 各小組 學生討論分析數據、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4、師生互動重難點知識:①、實驗前把杠桿調水平是為了讓杠桿的重心過 支點 并且能讀出 出力臂;對于已經平衡的杠桿,再作用在杠桿上一個力時該杠桿一定不平衡嗎?答: ;杠桿的動力大時動力端一定下沉嗎?答: ;杠桿的動力臂大時動力端一定下沉嗎?答: ;那么杠桿哪端下沉取決于力和力臂的乘積 哪個大。(教師邊講解邊演示)②、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 L1= F2 L2 引出:當L1>L2時F1 < F2,杠桿為省力杠桿;當L1 F2,杠桿為費力杠桿;當L1=L2時F1 = F2,杠桿為等臂杠桿(具體見下表小結)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概念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特點 省了力,但費了距離 費了力,但省了距離 不省力也不費力實例 撬棒、鍘刀、瓶起子、 鑷子、筷子、筆 天平⑶“省距離和費距離”中的“距離”是指動力或阻力的作用點移動的距離;有沒有既省力也省距離的杠桿?答:四、拓展訓練(測)1、在下列工具中:①鑷子;②鍘刀;③汽車上的剎車閘;④天平;⑤釣魚桿;⑥剪鐵皮用的剪刀;⑦起釘子的羊角錘。省力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⑦ C.②③⑥⑦ D.①③⑤⑦2、如圖2所示的簡單機械中能省距離的杠桿是( ?。?br/>圖23、一個杠桿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這兩個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 這兩個力的力臂一定相等C. 力臂較長的那個力較大 D. 兩個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積一定相等4、在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掛鉤碼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室有10個相同的鉤碼,杠桿上每格等距,當在A點掛上4個鉤碼時,應怎樣掛鉤碼才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在圖3中畫出兩種設計方案. 五、學習評價1、評選出本節課的聰明1、2、3號2、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哪些問題自己還不理解: 評價本堂課自己的表現(自學過程是否投入、聽老師講課注意力是否集中、討論問題是否參與等): §5.1杠桿(第三課時)導學案主備人: 審核人:班級 姓名 學號導學內容:杠桿的平衡條件的應用題型分析課一、導學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鞏固杠桿知識;2、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3、掌握常見的杠桿題型二、課內預習1、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它公式形式為 。2、杠桿的分類:(1)省力杠桿:特點是: ,你能列舉的生活中事例是 ,(2)費力杠桿:特點是: ,你能列舉的生活中事例是 ,(3)等臂杠桿:特點是: ,你能列舉的事例是 ,三、課內合作學習分小組討論預習作業,然后分組抽問答案,教師糾正個別錯誤。教師抽問剛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由其他組的學生或教師解答。問題(1): (2):3、由教師引導各組學生共同探討:例題1:如圖1(a)所示的杠桿重;不計,O為支點,AO=0.2m,當在A點懸吊一重6N的物體,繩子的拉力F=3N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圖中畫出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為 m分析 如圖,畫出杠桿OAB示意圖,找到支點O,BC為力的作用線,畫出力臂l2.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OA=FL2 代入數值:6N×0.2m=3N×l2 L2=2×0.2 m=0.4 m答案 力臂L2如圖,L2為0.4m例題2、某人用圖2的撬棒撬石頭,則所需力最小的是( ?。?br/>A. F1最小B. F2最 C. F3最小 D. 無法確定(分析:略)例題3、如圖3,用所示杠桿拉重物,拉力方向始終跟杠桿保持垂直,則從A位置拉到B位置過程中,拉力F的變化情況是( )A. 逐漸變小B. 逐漸變大 C. 始終不變 D. 先變大,后變小(分析:略)四、當堂練習(測)1、一根粗細不均勻的木棒用細繩吊在O點處木棒恰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O點處把棒鋸成兩段,則( )A、細的一端較重 B、粗的一端較重 C、兩端一樣重D、可能細的一端重,也可能粗的一端重,也可能兩端一樣重2、如圖4,O為支點,在A端施加一個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這個杠桿 ( )A. 一定省力 B. 一定費力 C. 不省力也不費力 D. 都有可能3、如圖5中,杠桿剛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辦法是:(每個鉤碼的質量相同)( )A.兩邊各減少一個鉤碼 B.兩邊各增加一個鉤碼C.兩邊都向左移動相同距離 D.兩邊都向內側移動相同距離4、如圖6所示的兩個杠桿,O是支點,請你判斷一下哪個杠桿能夠平衡 如果不平衡,它將順時針轉動,還是逆時針轉動 5、如圖,杠桿的一端A為支點,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將掛在C點的物體抬起使杠桿處于水平狀態.已知AC=15cm,CB=60cm,則動力F跟物重G之比是(?。?br/> A.1∶4 B.4∶1 C.1∶5 D.5∶1五、學習評價1、評選出本節課的聰明1、2、3號2、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 哪些問題自己還不理解: 評價本堂課自己的表現(自學過程是否投入、聽老師講課注意力是否集中、討論問題是否參與等): 圖1圖3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