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背景材料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并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大運河”和“絲綢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流通和對領土的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2000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絲綢之路見證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亞歐大陸在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與農耕文明之間的交流。絲綢之路在長途貿易、推動城市發展等方面是一個典范,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和城市規劃思想等在古代中國和中亞等地區的傳播。?二、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1.經濟生活財政作用。資料顯示,2008~2013年,國家財政共撥專款經費5.87億元用于遺產區的保護整治項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運河”和“絲綢之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有利于開發沿線旅游資源,進而帶動相關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2.政治生活管理和服務是政府職能。文化部出臺《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法》,體現了我國政府履行了組織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職能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先對大運河進行現場調研、資料收集,組織專家系統評估,隨后又對遺產清單和保護規劃進行調整、補充和修改完善,在此基礎上最終完成了《大運河遺產保護總體規劃》。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增進了中國和哈、吉等中亞國家的傳統友誼,成為新時期中國與中亞地區各國和平對話、共同發展的新紐帶。3.文化生活文化塑造人生。中國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遺成功,運河和絲路文化深入人心,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我們要以申遺為機遇,推動大運河沿岸形成一個文化共同體,讓大運河每一個段落、沿岸每一處建筑物甚至是每一棵樹木都展現出文化的風采和尊嚴。商業貿易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2000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文化與經濟影響相互交融。申遺成功,旅游企業推出數十條絲綢之路、大運河“文化遺產游”。 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這類“線狀遺產”更有利于旅行社打造多個旅游目的地的串聯產品。加強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跨國項目絲綢之路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國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4.生活與哲學意識的作用。大運河的申遺使世界遺產保護理念在中國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1.7億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并深入人心。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大運河包括橫貫中國中東部地區的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地跨8個省市27個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處遺址點,河道總長1011公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矛盾的特殊性。大運河申遺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仍在使用的活態線性文化遺產,對這類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尚屬首次。堅持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大運河具有河道距離長、流域范圍廣、修建年代久遠、遺產類型豐富、利用功能多樣、保存現狀復雜等特點,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項目歷時久,難度大,申報項目內容復雜,要求高,涉及面廣,是前所未有的開創性項目。三、能力測試中國大運河,貫穿中國南北的華夏民族的血脈。完成1-8題。1.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1600多年,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①展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②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確保了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 ④確立了大運河文化遺產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大運河開是東方智慧的象征,在水利技術、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彰顯出超越時空的獨特價值。大運河遺產保護有利于①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②發揮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決定作用③提高人們思想道德修養 ④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大運河數字博物館運用3D影像科技、多媒體互動等數字科技手段展現了大運河千年發展中“槳聲、燈影、古橋、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運河“民俗風情水上圖”。這表明科學技術①推動了文化資源收集、傳遞、儲存方式的變革 ②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③能夠使大運河恢復昔日的生機活力 ④是促進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06年3月全國“兩會”上,58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申遺”,為中國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工作徐徐啟幕,隨后,全國政協組織京杭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活動,對京杭運河沿線進行調查研究。這體現了A.政協履行參政議政職能 B.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C.政協是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 D.政協履行政治決策職能6.“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句告訴我們A.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總是不同的 B.復雜事物的認識具有不確定性C.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 D.意識并不都是物質的反映7.“汴河通,開封興;汴河廢,開封衰。”汴河就是隋唐時期的大運河,是開封的生命線。這強調了①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相互轉化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處于支配地位③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 ④部分功能大于整體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申報的大運河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選取典型河道段落申遺的哲學基礎是A.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辯證關系 B.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C.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絲綢之路,東西方貿易大通道,乃至東西方文明溝通和交流的象征。完成9-14題。9.絲綢之路,是古代一條以絲綢貿易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東方與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技藝交流的重要通道。這表明A.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B.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徑C.商業貿易是重要文化傳播媒介 D.商業貿易使世界文化趨同10.跨國聯合申遺成功,對于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彰顯世界和睦相處、共同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強調了①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②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③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④文化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1981年在絲綢之路起點――隋唐洛陽城發現的安菩夫婦墓中,當時墓主人雙手各放一枚錢幣:一個開元通寶,一個東羅馬金幣,充分說明了當時東西方交流的活躍。由此可見①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樣性 ②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③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④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發現了一段唐朝路面,不但有人的腳印、車輪印,還發現了駱駝腳印,這是絲綢之路沿線以駱駝為主要運輸工具進行商貿活動的獨特物證。這主要說明了A.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C.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D.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13.申遺工作剛啟動時,原本沒考慮河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到底應該放在西安還是洛陽,專家有爭議,最終,靠著史料、考古成果、遺址保護現狀等綜合實力“說話”,甘肅、河南、陜西、新疆4個省、自治區22處遺址點入選首批申遺點名單。這體現了①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個永遠止境的過程③真理在不斷推翻中向前發展 ④真理標志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要保護好大運河寶貴遺產。對一個民族、國家來說,有歷史的記憶才會有凝聚力,而保持這種記憶的方法就是予以保護。 “重申遺、輕保護”的短視行為否認了①發展的觀點 ②聯系的多樣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 ④人的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歷經兩千余年的持續發展與演變,大運河直到今天仍發揮著重要的交通、運輸、行洪、灌溉、輸水等作用。如今,它已是東方智慧的象征,并在水利技術、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彰顯出超越時空的獨特價值。借助成功申遺東風,運河沿線的城市策劃打造一條全新的京杭大運河世界級精品旅游線路。材料二 運河申遺成功以后,中國政府將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有關要求,繼續為大運河珍貴文化遺產提供最好的保護,文化部出臺了《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法》,中國35個運河城市還簽署了《大運河遺產聯合保護協定》,承諾將共同協作聯合保護運河遺產。⑴結合材料一,分析大運河申遺成功經濟價值。⑵結合材料二,請你就大運河遺產保護向政府提建議。16.絲綢之路,是古代一條以絲綢貿易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東方與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技藝交流的重要通道。2014年6月22日,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對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申遺只是過程,最終目的還是加強保護,要在經濟開發中保護遺產,在保護遺產中進行經濟開發,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綻放燦爛的光彩。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⑴結合材料分析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文化意義。⑵結合材料分析絲綢之路遺產保護與經濟開發的辯證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