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背景材料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次核安全峰會,并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歐盟總部。此訪是習近平主席作為國家元首首次歐洲之行,行程緊湊,活動密集、內容豐富、成果豐碩。習近平主席出席了84場活動,雙多邊結合,大小國兼顧,政經文互動,既有國事活動,也有親民交流;既頂層設計規劃,又推動具體項目;既有精彩理念宣示,也有細微感人話語,通過訪問,宣示了中國的外交理念,引導了外界正確認知中國,將全面提升我國同四國和歐盟關系水平。http://www.21cnjy.com/http://www.21cnjy.com/http://www.21cnjy.com/http://www.21cnjy.com/http://www.21cnjy.com/二、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1.經濟生活經濟全球化。堅持開放進取,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要提高經濟合作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保護主義,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訪問期間,中國同四國共簽署120多項合作協議,涉及領域廣泛,展示了中歐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2.政治生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從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出發,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否則的話不僅會水土不服,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后果。主權國家享有權利的同時,要自覺履行義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權利和義務并重,以尊重各國權益為基礎推進國際核安全進程。各國要切實履行核安全國際法律文書規定的義務,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國家利益決定國家關系。當前,中歐都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也不允許別人干涉中國內政。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我們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但我們也再不能重復堅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歷史悲劇。我們必須有足以自衛防御的國防力量。在南海問題上,我們不惹事、不怕事,有關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事情,當然要堅決捍衛!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3.文化生活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人文交流是促進和平發展的積極要素,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也是包容的。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文化創新。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對外交流中,一方面,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定力,秉持包容、開放的精神,讓文化成為中國外交的鮮明特色和巨大軟實力。文化傳播的媒介。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語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中華文明是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2000多年前諸子百家的許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通過普及教育,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使人們在持續的天工開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推動文化事業發展,讓人們在持續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養,讓文化為人類進步助力。4.生活與哲學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中法關系50年的發展歷程,為雙方維持特殊友誼、走好共贏道路凝聚了許多有益經驗和啟迪。中國人講“知行合一”,法國人講“打鐵方能成鐵匠”,都強調要把思想轉化成為行動。聯系的多樣性。觀察和認識中國,歷史和現實都要看,物質和精神也都要看。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一個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一國核材料丟失,全世界都將面臨威脅。實現普遍核安全,需要各國攜手努力。重視量的積累。習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法國有一句諺語:“一點又一點,小鳥筑成巢。”中國也有一句古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辛勤耕耘的結果。我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中法友好事業充滿信心。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冬去春來,萬象更新,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歇。北京和阿姆斯特丹相距近8000公里,但再遠的距離也不能阻擋中歐相互走近、擴大合作的步伐,不能阻擋雙方民眾相互吸引、增進友誼的熱情。堅持全面的觀點。了解中國,不能只看一個點、一個面,切忌盲人摸象。介紹中國,既要介紹特色的中國,也要介紹全面的中國;既要介紹古老的中國,也要介紹當代的中國;既要介紹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要介紹中國的人和文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否則的話不僅會水土不服,而且會帶來災難性后果。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上個世紀,原子的發現和核能的開發利用給人類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極大增強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時,核能發展也伴生著核安全風險和挑戰。人類要更好利用核能、實現更大發展,就必須應對好各種核安全挑戰,維護好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三、能力測試1.荷蘭是歐洲的門戶和歐亞大陸橋的西端,習主席是訪問荷蘭的首位中國國家元首,建立的“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是雙方對中荷關系的首次定位。中荷關系定位是基于A.兩國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兩國間的共同利益 C.兩國沒有任何分歧 D.兩國共同的國家性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回答2-4題。2.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以及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這啟示我們要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 ②海納百川,兼收并蓄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 ④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身著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出席荷蘭和比利時王室舉行的盛大國宴。盡展中華文化風采,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信①是兼容并蓄、海納百川之后的自信 ②是尊重文明多樣性基礎上的自信③來自于對外國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 ④來自于中國文化是最優秀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外交禮儀,一葉知秋,見證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訪問期間,對中國國家元首的禮遇,對習主席的熱情接待,如同一面鏡子,映照的是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敬重。這體現了A.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B.量變和質變的統一C.整體和部分的統一 D.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中國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將始終堅持和平發展,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回答5-6題。5.中國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這是因為 ( C )A.各國無論大小強弱都應一律平等B.維護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C.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D.和平與發展相輔相成,發展是和平的堅實基礎6.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時指出,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是基于①我國是世界是第二大經濟休 ②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性質③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以理性、協調、并進為主線的“核安全觀”, 從戰略、全面、持久的角度闡明了國際核安全事業的基本方向。回答7-9題。7.中國高度重視核安全,堅決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中國秉持這一立場是因為①核擴散會加劇軍備競爭,違背世界各國的利益②核恐怖主義會增加國際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③核擴散會助長強權政治,導致世界戰爭不可避免④反對核擴散有利于中國自身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光明前進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我們在核安全領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義就少一次可乘之機。為實現持久核安全,中國愿意繼續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這體現了①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②矛盾雙方只有對立,沒有統一③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 ④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朋友越走越近,良言越說越親。2014年3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署名文章《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伙伴》。回答10-11題。10.中國人講“知行合一”,法國人講“打鐵方能成鐵匠”,都強調要把思想轉化成為行動。中法作為全面戰略伙伴,要互尊互信、協作創新,繼續引領中歐關系和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發展。這是基于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惟一標準11.法國有一句諺語:“一點又一點,小鳥筑成巢。”中國也有一句古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引中法諺語寄語兩國友好,這體現了①量變比質變更重要 ②量變必然引起質變③要重視量的積累 ④堅持量變和質變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當前,中歐都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表明①聯系的多樣性,聯系是事物存在的條件②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③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④聯系的客觀性,人們能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了解中國,不能只看一個點、一個面,切忌盲人摸象。介紹中國,既要介紹特色的中國,也要介紹全面的中國;既要介紹古老的中國,也要介紹當代的中國;既要介紹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要介紹中國的人和文化。下列俗語包含哲理與盲人摸象一致的有①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②刻舟求劍,掩耳盜鈴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④一葉障目,不見泰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習近平在歐洲學院演講指出,我們要共同堅持市場開放,加快投資協定談判,積極探討自由貿易區建設,努力實現到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0000億美元的宏偉目標。我們還要積極探討把中歐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結合起來,以構建亞歐大市場為目標,讓亞歐兩大洲人員、企業、資金、技術活起來、火起來,使中國和歐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材料二 核能關乎人類的發展進步,核安全問題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習近平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以理性、協調、并進為主線的“核安全觀”, 強調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核安全國際合作,推動建立以公平促合作、以合作求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⑴運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分析中歐為什么要把中歐兩大市場連接起來,建設增長繁榮之橋?⑵結合材料,分析我國提出“核安全觀”如何體現了我國的外交政策?15.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⑴結合材料分析如何進行文化創新?⑵材料如何體現了意識的作用。⑶結合材料,就延續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兩條方法論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