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反思第四單元 簡單電路12.點亮小燈泡《點亮小燈泡》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四年級下冊《電》單元的一篇課文,教材要求學生從觀察小燈泡構造入手,再嘗試點亮我的小燈泡,會觀察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圖,猜測電是怎樣流過小燈泡的,尋求多種方法點亮我的小燈泡,對電路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一)明確目標、融洽氛圍、師生投入、勇于開拓實踐我在教學中實行教學民主,做到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師生在互動中,教師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教學相長,共同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二)對“科學分組”的探究看了《點亮小燈泡》一課內容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挺簡單的,于是我給每位學生提供了一個小燈泡,一節干電池,一根導線,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自己動手操作 在學生操作中大部分學生都能點亮,個別學生卻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吸取失敗的教訓,再利用來用平時常用的前后小組合作學習,目里女生搭配,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注重了組內的萬助,組間的,比較順利地點亮了小燈泡,學生非常有成就感由此我想,對學生進行分組也真是一門學問,在給學生進行分組時,既要考慮學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強弱,也要考慮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還要考慮男女搭配 只有選擇最合適的小組形式,才能讓探究得到最大的收獲(三)對“生成問題”的思考課堂教學其本上是教師預設為主的,但有時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自然生成的問題 當出現這些問題時,教師是置之不理呢還是隨之改變教學策略 這也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 為了能靈活應對生成問題,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生成問題作了探究 假如學生在第一次嘗試時把小燈泡全點亮了,該怎么辦;假如沒有一組學生點亮,又該如何繼續 沒想到在教學過程中果真出現了問題在組織學生接亮小燈泡時,卻出現了小燈泡壞掉,電池沒有電的情況,學生在做的過程怎么接也沒辦法把它接亮,而小燈泡不能接亮,后面的內容也無法進行 “這是怎么一回事 ”我把這個“生成問題”還給了學生,讓它作為學生探究的又一起點,讓他們在課外的時候對其講行進一步的研究,同時提出“他能點亮的燈泡你能點亮嗎 ”作為對內容的禮充 以便于接下去的進一步研究最后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使小燈泡發亮,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我們還掌握了使小燈泡發亮的不同的連接方法 同學們可能對有關電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在這節課的最后,老師要很嚴肅地給大家一個忠告:發電廠發出的、通過導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的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直接用家里、學校插座中的電做實驗切記13.導體和絕緣體這一課的內容可以說是實驗操作認識絕緣體和導體還是絕緣體和導體在生活中的應用都是可以拓展得很寬的,如何做到“有效”著實讓人煞費苦心本課為每一個探究小組準備20種供檢測的具有結構性的材料,實際就是要突出一個“多”字,我在教學時也曾想用這個“多”做點小文章 因為材料之多,才能歸納出有那么一類材料是容易導電的,如金屬類;同時也能歸納出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導電的,如塑料等非金屬材料,為后面“導體”、“絕緣體”概念的獲得提供事實證據,把學生對“導體”、“絕緣體”的感性認識在眾多的現象中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可考慮到時間問題,最終選定8種不同的材料為必檢材料,在規定時間內,快速的小組可自由選擇身邊的材料進行檢測,數量不限,由時間決定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g3ODgzMjIxMg==&mid=2247499023&idx=2&sn=a94086587b46405d8aa7a69874d4d31d&chksm=cf0f0234f8788b221782ee575d9ac51203c9276bfd0d74d350ec628daa0a2c89d49b9d987485&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t "https: / / mp.weixin. / _blank )我以教師示范檢測一塊橡皮作為研究的開始,檢測一塊橡皮是簡單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只求檢測的結果,而是要引導學生開展一項有價值的研究活動 教材上提供了規范的研究步驟,我提供表格作為引導,要求學生按表格要求討論設計研究計劃,填報每個項目的負責人 利用教材并非是就教材而教教材,因為幾個檢測步驟,學生是可以掌握的,這里探究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這樣規范檢測,科學道理是什么 在討論中,孩子們的思維是活躍的,“預測是我們自己的看法”,“檢查電路檢測器,可以為后面的檢測做準備,如果檢測器有故障,后面的檢測都是白費勁”,“重復檢測是為了獲得準確的結果”,“及時記錄是為了獲得科學結論”,“把檢測過的物體放在左邊,可以防止搞錯” 這些討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是有一定意義的,它可以為后面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 每一個材料,先讓學生猜測,再實踐,這里,許多材料,例如橡皮,塑料都是絕緣體,這些學生有體會,但仍然要強調科學實驗是十分嚴謹的,一定要去驗證 這項討論活動課堂上花了10分鐘,討論時熱烈的,每個孩子都能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并爭著做各個項目的負責人孩子們在明了自己該干什么之后,驗證、記錄的程序只花了7分鐘,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很多 但這節課我還是拖堂了,因為在驗證水和人也是導體的游戲,以及進行用電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們真是很出彩,讓我情不自禁的為他們延續了一些時間,讓他們盡情地說、盡情地悟14.電路暗箱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簡單電路》中的第三課 是對前兩課知識的鞏固與延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三部分:第一,提出問題,揭示方法 教材呈現了一個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怎樣判定握在教師手心里的電線是連著的還是斷開的呢 引導學生用連接起來的電池盒電珠進行試探,為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這部分的教學實際上是給學生一種解暗盒的方法,即通過連接電路看電珠的狀態進行判定第二,引導學生設計暗盒,并讓其他學生用簡單電路檢測暗盒里的電路情況 教材以兩名學生的話語為例來提示學生如何判別暗盒里的電路情況 在這里,教師還應給一些補充:如果小電珠更亮了說明了什么 如果小電珠變暗了說明又說明了什么 提醒學生將檢測結果記錄下來 教材中的記錄表只是提供一種范例,具體的表格設計還應根據各位教師事先設計的暗盒來定 這部分的活動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應占用課堂大半的時間,教師在這里要充分地做好指導工作,并事先為學生做好暗盒讓他們去判別,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在小組內與同學合作的能力第三,打開暗盒驗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四個觸點的暗盒對學生來說判斷,但如果是五個、六個觸點的暗盒,學生容易出錯,這倒并不是學生的能力問題,而是觸點多的暗盒容易形成三角形的閉合電路,即原來兩個觸點之間并沒有導線相連,但他們與第三點相連,所以當檢測器檢測的時候小電珠照樣可以亮 所以,這部分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進行反思,這也是探究性學習的一部分 發現不同的電路連接有時也可以有同樣的效果四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科學課程學習,對于科學的探究活動已經非常的熟悉,也有比較好的運用能力 對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即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也有很深的體驗和感悟,也能夠比較自主地完成一個探究過程 探究一個暗盒里面的電路需要掌握必要的簡單電路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現象,推測暗盒里的電路元件及連接方式,這是一個知識運用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整合教材內容,我在教學本課時緊緊圍繞檢測暗盒里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從“三個露出導線但不能打開的圓筒,導線里面連接的可能是電池、導線或者是小燈泡,你們如何分辨出來呢 ”情境解決問題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研究的欲望 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后,與學生共同學生思考,探測較為簡單的兩點暗盒,提出判斷暗盒的方法,再分組探測復雜一點的五點暗盒之謎 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一種解密暗盒的方法,知道不同的電路會產生不同的現象,等等一些相關的科學知識解暗盒這種科學探究方法學生在平時的科學學習中比較少接觸,學生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著重引導學生學習解暗盒的基本方法,并且讓學生懂得有序地進行分析判斷,再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了從扶到放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還體現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單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學會做到有理有據的進行科學的判斷 在課的最后一部分,結合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解暗盒就在我們生活中教師還需注意的是:暗盒里的電路不能設計得太復雜,比如三個臨近的接點不能同時連接電路,不然產生的實驗現象無法解釋 暗盒里的電路最好包含兩種的電路元件,這樣比較能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15.生活中的電本課是教科版科學四下第一單元的第一課,由于電在現代生活中的普及,小朋友在學校、家里及很多地方都離不開電,因此對電還是有相當的了解的,電器的操作很簡單,但是關于“電”的問題卻又多又雜,學生對于能科學的了解電,以及掌握正確的用電方法,恐怕都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上課前我布置了學生調查身邊的各種家用電器名稱、數量和用什么電,學生對這些非常感興趣,上課時十分踴躍地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有的小組能一口氣報上26種電器 讓學生知道電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沒有電會帶來的危害,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環節時,學生在堂握了安全用電的知識后還能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靜電有多少伏 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