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3課 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 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3課 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 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簡介

第13課 現代交通運輸的新變化
課程標準 認識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對民眾生活及社會變遷的意義。
重點難點 1.公路建設和鐵路建設的發展。 2.航空交通的發展。 3.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帶來的影響。
知識點一 陸海交通的發展
1.陸路
(1)交通工具
①西方:1908年,美國的福特T型汽車誕生。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量產車,它的生產是當時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與管理的典范。汽車逐步成為現代社會廣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②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2)高速公路
①西方
汽車工業的發展推動著道路的建設,高速公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出現。1929-1932年德國修建的科隆至波恩之間的新型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高速公路在各國廣泛發展。
②中國
1988年建成的上海滬嘉高速,是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鐵路
①西方:1964年,連接日本東京和新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通車運營,這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高鐵。后來,許多國家都修建了高鐵。
②中國: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進入高鐵時代。到2019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3.5萬千米。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實現了自主創新,整體技術領先世界。中國高鐵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
知識拓展 新中國交通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蒸汽機車工業經歷了從修理、仿制、改造到自主開發的過程;內燃機車數量從無到有,經過了早期試制、定型生產、自主開發和開發新型內燃機車四個階段,從進口仿制到自主設計制造出口,中國內燃機車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形成系列化的機車柴油機。國產內燃機車基本滿足了國家鐵路、工礦企業的需求,并出口外國。除此之外,電力機車、地鐵建設、公路交通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2.航海
(1)西方
①20世紀,航運技術進一步提高,突出表現在航海雷達的使用和海事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船舶制造呈現出大型化、專業化、高速化和自動化等多種趨勢。
②1994年開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長的鐵路隧道,將英國和歐洲大陸緊密地連接起來。
(2)中國
①1978年前,中國造船業主要是為國防建設服務,此后逐漸融入市場。
②1982年,中國首次按國際標準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國造船企業正式進入世界造船市場。
③2018年,中國造船完工量為3 458萬載重噸,其中90%用于出口,國際市場份額超過40%。
知識拓展 新時期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航海事業迅速發展,在運輸航海、漁業航海、科學考察航海、軍事航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奮人心、享譽全球的發展成就。在海運方面,到2002年底,我國擁有沿海運輸船舶7 987艘,載重量978萬噸;遠洋運輸船舶2 337艘,載重量2 316萬噸。在世界各國船隊中排名第四。
問題思考 20世紀陸上交通有什么新特點?
答案 (1)陸上交通工具發展速度快,種類多樣,如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技術等。
(2)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設快速發展。
(3)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
(4)國家重視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5)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得到迅速發展。
知識點二 航空的發展
1.西方
(1)發展
①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設計的“飛行者1號”成功升空,飛機時代開始了。
②1914年,美國開通舊金山到洛杉磯的航線,是世界上第一條空中航線。
③1919年,定期的國際航班在歐洲開通。
④20世紀上半期,飛機的材質由布質和木質轉變成金屬,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為噴氣式飛機所代替,技術進步讓飛機提升了速度、載量和航距。
⑤20世紀70年代開始,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
(2)意義:空中通道把人類帶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時代。
2.中國
(1)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
(2)2018年,中國民用航空共有機場235個,飛機3 639架,定期航線4 945條,(其中國際航線849條),定期航班國際通航65個國家165個城市,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 674萬噸。
知識拓展 航空運輸及作用
航空運輸是指使用飛機或其他航空器進行運輸的一種形式,運送速度快,運輸安全準確,是交通運輸業的一個新興與高科技產業部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運輸需求的變化,運輸范圍的擴大,航空運輸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航空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具有較高的直接貢獻率。同時,航空運輸業推進了工業發展,刺激相應配套經濟體系的發展,優化產業布局。
問題思考 材料 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道路,應當是適應戰爭的需要先搞修理,再由修理發展到制造。開始規模搞得小一些,由小到大,主要先解決飛機修理的需要,要保證朝鮮打仗。在設計和建造修理廠的同時,應有今后轉為制造工廠的安排。
——據《周恩來年譜(1949-1976)》,原文有改動
問題 1950年12月,周恩來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道路問題作出以上指示。他為什么提出中國航空工業要走先修理再制造的道路?
答案 (1)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航空工業基礎薄弱。
(2)朝鮮戰爭爆發,急需大量的作戰飛機來奪取制空權。
(3)鞏固國家政權,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
(4)蘇聯的支持和幫助。
知識點三 現代交通與社會生活
1.交通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時間的縮短。
(1)整合了交通、倉儲、通信、包裝等行業的物流業,更快捷和精準地輸送物資。
(2)各種交通網絡把整個世界聯系成為息息相關的整體,世界成為了“地球村”。
2.市內公共交通的發展,促進城市發展
(1)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紀,交通工具起初為公共馬車,后發展為有軌電車、市內鐵路和公共汽車。
(2)意義
①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繁榮、人口的增長及市區面積的擴大。
②加速城市功能區域分工明顯,使城市居民的工作與生活更為便捷。
3.交通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1)嚴格按照時、分、秒進行細分的交通工具時刻表,讓工業革命后建立起來的現代時間觀念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2)工作時間制度的確立以及住宅區與工作區的分離,導致早晚上下班時間出現成群出行、交通擁堵等現象。
4.交通進步使大眾旅游成為潮流
(1)條件: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們收入的增加。
(2)意義:使普通民眾了解和領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名勝古跡,在放松心情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問題思考 材料
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數據
運營線路 運營車輛 運營線 路長度 全年客 運總量
公共電 汽車 881條 24 131輛 19 299千米 33.3億人次
軌道交通 22條 5 210輛 609千米 37.8億人次
問題 根據材料分析,北京公共交通發展的狀況呈現出哪些特點?
答案 北京公共交通發展較快,以公共電汽車和軌道交通為主,無論運營線路、車輛、線路長度還是全年客運總量都有較快發展。
探究一 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
材料一 1870-1900年的世界鐵路網(單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歐洲 美洲 亞洲 非洲
1870 210 105 93 8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問題 (1)根據材料歸納19世紀后期世界鐵路交通發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特征:鐵路交通發展迅速;鐵路交通發展不平衡;(歐美地區發展快,亞非地區發展慢亦可得分)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對外殖民擴張和資本輸出;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亞非地區經濟發展較慢)。
材料二 19世紀后半期,中國的鐵路交通從無到有。19世紀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從唐山到胥各莊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甲午戰爭后,列強紛紛爭奪在華鐵路修筑權。1909年,中國工程師詹天佑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國近代的鐵路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
問題 (2)依據材料,說明中國鐵路發展的特點。
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鐵路發展是列強侵華與清廷自救的產物;從無到有;從列強修建到國人自主修建。
材料三 鴉片戰爭后,中國近代交通開始起步,逐步推動交通運輸業的近代化步伐,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交通落后的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立了新型的人民交通事業。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種運輸方式都實現了快速發展,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運營里程以及港口萬噸級泊位數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機場數量、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
問題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后中國交通事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啟示。
答案 原因:近代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交通發展奠定了基礎;民族獨立的實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科技創新與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啟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經濟發展、交通先行。
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
西方 中國
陸路 1908年,美國的福特公司發明汽車流水線裝配技術;1932年德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 1964年,連接日本東京和新大阪的“東海道新干線”通車運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1988年,中國大陸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2002年建成的秦皇島至沈陽客運專線是中國第一條高鐵
航海 20世紀,航運技術進一步提高,突出表現在航海雷達的使用和海事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1994年開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長的鐵路隧道 中國造船業在1978年后逐漸融入市場;1982年,中國造船企業進入世界造船市場;2009年,中國承接新造船舶訂單在全球市場占比超過60%
航空 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設計的“飛行者1號”成功升空,飛機時代開始;1914年,美國開通世界上第一條空中航線;1919年,定期的國際航班和國際航線在歐洲開通;20世紀70年代開始,寬體客機成為空中運輸的主流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開通中蘇國際航線3條、國內航線2條;2017年后,中國民用航空快速發展
探究二 現代交通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材料 一些閉塞地區的經濟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問題 (1)據材料歸納鐵路的修筑對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何積極影響。
答案 有利于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知識的傳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帶動與鐵路交通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現代化進程。
材料二 2016年……國內旅游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入境旅游市場平穩增長,出境旅游市場增速進一步放緩。國內旅游人數44.4億人次,收入3.94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15.2%;入境旅游人數1.38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 20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和5.6%;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22億人次,旅游花費1 0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和5.1%;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全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8.19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1%。旅游直接就業2 813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 962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6%。
問題 (2)根據材料分析,旅游業發展與交通運輸之間的關系。
答案 旅游業發展與交通運輸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得益于交通運輸的改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進入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時代,在鐵路、公路、航空等方面均有較快發展。同時,旅游業發展也增加了就業,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這又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速度”世界矚目
如果從1876年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上海吳淞鐵路算起,中國鐵路迄今已有144年的歷史了;如果從1909年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算起,中國鐵路也有111年歷史了。真正讓中國鐵路取得翻天覆地大發展的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多年。
70多年來,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18萬公里,到2019年年底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運營里程超過3.5萬公里,居世界第一。70多年來,中國鐵路從落后到領先,歷盡艱辛,創新發展,在高速、重載、高原、高寒等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復興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從“跟跑”到“領跑”,中國鐵路實現了從高鐵技術輸入國到輸出國的完美轉身,演繹了自主創新的“中國速度”。
1.在20世紀30年代常刊登“共用黃汽車”“云飛汽車,日夜出租”“教授駕駛汽車,包領駕駛執照”等廣告。這說明當時的上海(  )
A.交通工具趨同化
B.交通邁向近代化
C.汽車駕駛普及化
D.汽車制造國產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中20世紀30年代上海地區刊登的汽車廣告說明上海地區的交通已經邁向了近代化,故B項正確;A項錯在“趨同化”,故錯誤;C項錯在“普及化”,故錯誤;此時汽車制造還沒有實現國產化,故D項錯誤。
2.2019年4月,第22屆莫斯塔爾博覽會在波黑莫斯塔爾市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中國鐵路的“復興號”、中歐班列等在展會上精彩亮相,吸引大量觀眾駐足,受到廣泛贊譽。下列有關中國鐵路建設的史實正確的是(  )
A.孫中山曾主持全國鐵路技術工作,注重以鐵路來發展民生主義
B.詹天佑用新式氣壓沉箱法建造了19世紀中國最長的鐵路大橋
C.20世紀初清政府宣布實行“鐵路國有”,保障了中國的路權
D.1969年,天津地鐵的開通,結束了中國沒有城市地鐵的歷史
答案 B
解析 1894年,詹天佑用新式氣壓沉箱法建造橋墩,成功建造了19 世紀末中國最長的鐵路大橋——灤河大橋,故B符合題意;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后,在全國巡講中把鐵路建設作為發展民生主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A不符合題意;20世紀初清政府宣布實行“鐵路國有”,企圖侵吞民間股銀,出賣國家路權,故C不符合題意;1969年,北京地鐵的開通,結束了中國沒有城市地鐵的歷史,故D不符合題意。
3.《共和國記憶60年》中記載:“蘇聯人安排了毛澤東參觀斯大林汽車廠。從沒有目睹過汽車生產制造的過程,仍然乘坐著蘇聯提供的轎車的毛澤東,看著流水線上一輛一輛下線的汽車,對身邊的陪同者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廠’。”這一理想的最初實現是在(  )
A.“文化大革命”時期 B.“大躍進”時期
C.人民公社化時期 D.“一五”計劃時期
答案 D
解析 據所學可知實施“一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標志著中國汽車制造業的起步,所以D正確。A、B、C三個時期與“最初實現”不符,均排除。
4.盡管修建時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等“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但中國人民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世界矚目的青藏鐵路的修筑,其主要原因是(  )
A.國家財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資金
B.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高
C.國家已具備自主設計施工的能力
D.國家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 B
解析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在資金、技術、科技人員等方面已經具備修筑青藏鐵路的能力,故答案選B。A、C兩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是修筑鐵路的必要性,排除。
5.從引進時速20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開發時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到京滬高鐵綜合試驗時速486.1公里,中國高鐵不斷刷新著“中國速度”。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優秀科學家的努力
②國民經濟的發展
③教育、科技體制的創新和完善
④全國人民的支持
⑤借鑒外國先進的科技成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這些成就的取得,既有國內原因,也有借鑒外國先進的科技成果,因此答案選D。
6.德國大眾汽車、美國通用汽車等幾大車企接連宣布召回數量達760多萬輛的問題汽車。如此龐大數量的召回都指向一家日本的供應商——高田公司,因為它配備給整車廠的安全氣囊不安全。這一現象反映了當今(  )
A.日本汽車制造業全面衰退的事實
B.全球汽車制造業競爭的日趨激烈
C.全球化背景下汽車零部件企業壟斷趨勢的弊端
D.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現象日趨嚴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日本高田公司向全球多家整車廠提供安全氣囊,這反映了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壟斷趨勢。壟斷既有好處也有弊端,材料旨在強調此趨勢的負面影響,故C項正確。
1.“流水作業法的普遍采用推動了汽車時代的到來,從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車的普及推動了一場社會革命,遏制了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使人口得以從飽和的城市向郊區擴散。”其中現代汽車工業興起于(  )
A.本茨發明世界上最早的汽車
B.福特發明汽車生產流水作業法
C.美國人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D.本茨開始生產四輪汽車
答案 D
解析 A項錯誤,本茨發明世界上最早的汽車是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B項與“興起于”不符,排除;C項錯誤,當時汽車還沒發明;D項正確,本茨開始生產四輪汽車屬于現代汽車。
2.1901年,一位叫李恩的匈牙利人帶了兩輛汽車登陸上海,上海乃至中國才有了汽車。1902年1月,工部局開會討論通過了為上海第一輛汽車頒發牌照的決定,不過因從未征過汽車稅,無例可循,遂按馬車規格征稅,每月捐銀2元。材料反映出(  )
A.汽車的發明者是匈牙利人
B.上海最早為汽車頒發牌照
C.汽車工業始于20世紀初
D.上海引領舊中國風尚
答案 D
解析 19世紀末,德國人卡爾·本茨和戴姆勒發明了汽車,伴隨汽車的發明,汽車工業誕生了,排除A、C;材料沒有反映上海是最早為汽車頒發牌照的,排除B;由上海最早引進汽車并頒發牌照來看,上海引領舊中國風尚,故選D。
3.1916 年建立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除了把新澤西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接收過來外,又于 1918 年和 1919 年相繼合并了“雪佛蘭汽車公司”和“費休車身公司”,從而成為一個汽車大托拉斯。這反映了當時美國(  )
A.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
B.經濟積極融入全球化
C.政府放棄了自由主義政策
D.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
答案 D
解析 從材料“成為一個汽車大托拉斯”中可以分析出,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國工業生產不斷集中,從而出現了壟斷組織,這反映出了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發展,故D項正確;A、C兩項是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排除;材料中沒有體現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故B項錯誤。
4.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1909-1949年,我國多次選派留學生赴英、美、蘇、法等國學習軍事航空和飛機制造技術,他們學成回國后,積極主持或參與中國飛機的研制工作,試制成功了中國最早的水上飛機、仿蘇E-16驅逐機、運輸機等。這說明(  )
A.留學生促進了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
B.航空救國是所有知識分子的理想
C.中國航空工業近代化起步比較晚
D.近代中國的航空工業技術力量雄厚
答案 A
解析 從材料反映的中國留學生為中國航空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來看,說明留學生是促進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故答案為A項;B項說法絕對,材料沒有反映出,排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留學生在中國航空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沒有涉及中國航空工業近代化起步比較晚的信息,不能反映近代中國的航空工業技術力量雄厚,排除C、D項。
5.近代不少火柴廠的火花體現了國人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20世紀30年代,大華火柴廠出品的“飛機”火花,以早期雙翼單引擎螺旋槳式飛機作為主圖;湖北武漢火柴廠出品的“航空”火花,以當時較先進的單翼多引擎螺旋槳式客機為主圖。當時,這些火花的出現說明中國(  )
A.近代交通和通訊事業發展迅速
B.中國飛機制造業進步顯著
C.近代國人期待航空事業發展
D.新式交通工具已廣泛使用
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反映的出現“飛機”火花和“航空”火花來看,表達了當時中國人期待航空事業發展的美好心愿,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涉及近代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狀況,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中國飛機制造業進步顯著,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狀況,排除D項。
6.民國三十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向海內外華人發行無息債券“航空救國券”,用于募款購機及推進航空教育。這體現出當時(  )
A.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控制
B.國民政府過于依賴空戰力量
C.國民政府激發民族精神抗敵
D.國民政府積極發動全民抗敵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民國三十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向海內外華人發行無息債券‘航空救國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三十年是1941年,處于抗日戰爭時期,材料體現了國民政府激發民族精神抗敵的時代特征,故C正確;“航空救國券”與國民政府強化對經濟的控制無關,故A排除;僅憑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國民政府過于依賴空戰力量,故B排除;國民政府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并不是積極發動全民抗敵,故D排除。
7.1927年,美國飛行英雄林白獨自駕機成功飛越大西洋,引發了人們對航空業的無限遐想。之后不久,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為市場上的黑馬,但這家公司卻是一家鐵路公司,除了名稱,沒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關系。當時類似現象并非個案。這反映了(  )
A.個人英雄主義盛行 B.人們的創業勇氣
C.國家存在經濟風險 D.社會的無序競爭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航空業沒有發展起來的情況下,一家與航空沒有任何關系的鐵路公司僅僅利用人們對航空業的好奇心與前瞻心理,就能夠成為股票市場的一匹黑馬,這是一種典型的市場投機行為,結合“1927年”這一時間可知,此事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金融與證券領域的投機現象,最終引發了一場波及世界的經濟危機,故答案選C項。A、B、D三項在材料中均無法體現,故排除。
8.下列關于我國近代以來航空事業發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中國航空事業開始于清末
B.中華民國成立后,中國民航業才真正起步
C.新中國成立后,沈陽飛機制造廠投產,民航業發展迅速
D.中國現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答案 C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乘飛機有種種限制,所以民航業發展有限,“民航業發展迅速”是錯誤的,故C項符合題意。
9.馮如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在中國航空史上的意義是(  )
A.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水平已經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B.標志著中國民航事業拉開了序幕
C.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
D.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答案 C
解析 馮如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故選C。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的開通,標志著中國民航事業拉開了序幕,排除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我國航空事業發展落后,排除A、D。
10.早在1928年,時任國民黨海軍署長的陳紹寬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艦,1970年7月,中國正式啟動了航母研制計劃“707”工程,邁開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中國才服役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它誕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國(  )
A.海權意識增強 B.綜合國力提升
C.國防實力增強 D.造船工業進步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70年中國啟動了航母研制計劃,但直到2012年中國才服役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說明航空母艦的研制成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提升的結果,故選B項;A、D兩項是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航空母艦的建造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C項因果關系倒置,排除。
1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現代史上,科技革命不僅大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造就了許多新職業,為人類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下列職業人員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汽船船長—空姐—汽車售票員—火車司機
B.汽車售票員—汽船船長—火車司機—空姐
C.汽船船長—火車司機—汽車售票員—空姐
D.汽車售票員—空姐—汽船船長—火車司機
答案 C
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汽船是美國人富爾頓1807年發明的,火車是英國人斯蒂芬森1814年發明的,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汽車是德國人卡爾·本茨1885年制成的,飛機是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成的。故應選C。
12.2016年北京市交通委公布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北京推進方案。其中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張家口、廊坊6座城市將力爭在2017年實現區域公交、地鐵“一卡通”互聯互通。材料反映了(  )
A.中國交通設施發展迅速
B.工業革命促進交通發展
C.交通發展引發社會生活變化
D.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交通發展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不能得出中國交通設施發展迅速,故A項錯誤;工業革命與材料中“2016年”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交通發展與社會生活變化互相影響,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6座城市將力爭在2017年實現區域公交、地鐵‘一卡通’互聯互通”得出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交通發展,故D項正確。
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萊特兄弟于1908年創建了世界第一家飛機制造企業,并獲得美國陸軍訂貨,標志著航空工業的誕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航空工業實現第一次大發展,全世界的企業數量達到約200家。“二戰”的巨大軍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業的第二次大發展。美國、德國、英國、蘇聯、日本的飛機工業領先世界,其中美國飛機工業從規模和實力上均達到第一。“二戰”后,軍用航空訂貨銳減,同時飛機由活塞動力向噴氣動力跨越。在民用飛機領域,美國取得噴氣干線客機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把蘇聯遠遠地甩在后面。美國飛機工業在1960年后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整合,重要飛機制造業企業從26家合并成為4家。從1950年代開始,英、法、德等幾個航空大國的航空制造業首先逐步實現了本國航空制造業的整合,并開始進行跨國整合。
材料二 新中國的誕生為航空工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1951年,一個中國工業代表團前往蘇聯尋求支持。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主要承擔了修理軍用飛機以保障戰爭需要的緊迫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1953—1957年,中國航空工業在引進蘇聯多型飛機后開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飛了初教-5。1958年,中國自行設計出第一款噴氣式飛機——殲教-1。1973年,中國訂購了第一架波音707飛機。同時,美國民用飛機制造公司麥道也提出了和中國聯合生產大型客機的提議。但1999年波音兼并麥道關閉了MD-90的生產線,空客停止了與我國合作的AE100的項目,中國民航產業陷入了困境。在民航產業遭遇挫折的情況下,2000年,國家決定發展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渦扇支線飛機。2017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民用客機C919成功首飛。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西方國家飛機制造業的發展特點及其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飛機制造業的發展有何不同,并簡析其意義。
答案 (1)特點:飛機制造業體現了科技結合;兩次世界大戰為飛機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美國的飛機制造業實力最強;二戰后飛機制造業經歷了從軍用到民用的轉型;飛機制造業曾是美蘇冷戰競爭的組成部分;航空制造業的資本和生產日益社會化,出現了跨國公司。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產生,一戰、二戰期間得到發展、美蘇冷戰時期轉型,當今世界全球化加快時期競爭與合作進一步加強。
(2)不同:中國航空制造業起步晚;從仿制、自行設計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中國的飛機制造業經歷了落后、發展到領先世界,從國外引進技術、參與國際合作到服務國際市場。意義: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更新換代,有利于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中國鐵路發展大事記
時間 大事
1889- 1911年 1889年清政府批準設立中國鐵路總公司,同時采取官辦鐵路、借債筑路的政策,由此出現中國近代第一個鐵路建設高潮;1903年清政府頒布《鐵路建明章程》,允許華商集股筑路,民辦鐵路興起,同時,西方列強大肆掠奪中國鐵路利權
1912- 1949年 1912年在孫中山的倡導下,民族資產階級和華僑商人投資鐵路的要求高漲,民國初年一度出現了籌辦鐵路的熱潮;1915年北洋政府幾乎完全取締民辦鐵路,繼續借債筑路,中國鐵路利權進一步喪失。中國鐵路事業進入低潮。 1928年國民政府制定鐵道建設計劃和中外合資筑路政策,整頓鐵路路務和整理鐵路外債,出現了中國近代第二個鐵路建設高潮。1937年以后,鐵路事業陷入低谷。
1949- 1957年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鐵路路權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國家設立鐵道部,在對原有鐵路進行修復、改建的同時,著手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的鐵路新線建設,先后建成寶成、蘭新等鐵路
閱讀上述材料,對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進行解讀。
答案 示例:晚清時期,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清政府主動發展鐵路事業,官辦鐵路,借債筑路,中國出現了第一個鐵路建設的高潮。清末新政時期,修路從完全官辦到允許民辦,吸收民間資本修路。中國當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大肆掠奪中國的鐵路利權,中國喪失部分路權。
辛亥革命之后,在孫中山的倡導下,民間筑路熱情高漲。北洋政府為了獲取列強的支持,取締民辦鐵路,借債筑路,導致鐵路事業進入低潮。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采取中外合資筑路政策,中國出現了第二個鐵路建設高潮。1937年之后,由于戰亂,鐵路事業陷入低谷。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收回鐵路路權。經濟上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大力開展鐵路建設。
總之,中國的鐵路發展是在政府主導之下進行的,路權也經歷了從受列強控制到完全獨立自主的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罗源县| 常山县| 青田县| 双柏县| 格尔木市| 玛曲县| 白山市| 蓝田县| 凌云县| 江源县| 仲巴县| 普定县| 宁城县| 大理市| 皮山县| 北海市| 叶城县| 阿勒泰市| 新民市| 武强县| 汉川市| 七台河市| 连江县| 南陵县| 双牌县| 九寨沟县| 吴忠市| 清镇市| 镶黄旗| 巫溪县| 通辽市| 湖北省| 肇州县| 鄂托克旗| 兴业县| 泰安市| 息烽县| 彩票| 邹平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