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封鎖;借鑒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驗。(3)民族獨立是國家工業健康發展的前提;良好的社會制度有利于促進工業發展;經濟建設要依據本國國情;工業化建設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等。【真題突破】1.A2.D3.A4.A5.D6.D7.B8.B9.D10.A11.(1)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科學家們的奉獻擔當精神;科學家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堅持團隊協作;吸取中國古代傳統智慧等。(回答兩點,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2)強調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要求具有引領示范作用;要有敬業奉獻精神;勞模涉及領域廣泛(或:各條戰線)等。(回答兩點,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3)民族復興需要全體中國人的智慧和努力;需要緊跟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地自主創新,追求卓越;堅持科教興國戰略;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要堅持和不斷深化對內改革;需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需要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回答一點即可,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第15課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典例精析】1.B2.D3.D4.C5.C6.C7.C8.A9.D10.D11.(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頒布,初步建立了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制度確定下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或: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能夠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既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又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3)觀點:改革開放大大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論述: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芳動激情,解放了農村勞動生產力,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設立經濟特區,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了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小結: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10.【真題突破】1.B2.D3.C4.D5.D6.B7.D8.B9.D10.C11.(1)共同處境:都是遭遇歷史上嚴重挫折(或:困難、面臨嚴重考驗)(意思相近均可)。正確道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示例一: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風云激蕩的戰爭歲月里,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建立獨立自主的人民政權,在高歌猛進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時代,只有共產黨領導才能實現民富國強,民族復興。無論順境過程,還是遭遇逆境,甚至是生死存亡時刻,只要堅定黨的信念,永遠跟黨走,就能不畏任何艱險,砥礪前行,從勝利走向勝利。示例二:勇于開拓創新是黨和人民事業長盛不衰的根本途徑。大革命失敗后,毛主席帶領起義部隊開創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強調大膽改革開放,敢于試驗,引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喜人成果。不囿于本本教條,勇敢實踐突破創新,與時俱進,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保證示例三:實事求是。秋收起義中毛澤東認識到敵強我弱,必須到農村建立根據地才能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終于走上井岡山的道路,長征中四渡赤水也是實事求是的經典戰例,任何不切實際的急躁冒進都會帶來重大損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穩步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輝煌,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才能讓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順利發展。第16課時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典例精析】1.A2.C3.A4.C5.C6.A7.D8.B9.A10.(1)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呈增加趨勢:聯大中支持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國家數量和比例持續增長。(2)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美國戰略調整的需要;中國市場的巨大經濟利益對美國的吸引;中蘇關系的惡化。(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3)地位:中國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理由:中國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積極開展多邊外交:組織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11·第15課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15課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整體感知【時空坐標】巾共上一屆中三中全會、線戰狀烘線烘發裝1978年1982年1987年19924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2022年【課時主題】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紀末,我國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現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考點回眸考點一偉大的歷史轉折【課標內容】知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粉碎“四人幫”之后,人們要求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人民日報》等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召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3)內容: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4)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2.撥亂反正(1)平反冤假錯案①全面展開:各級黨、政、軍機關干部陸續得到平反,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課時設計一新課標新思維145中考輪課時教學桌知識分子等也恢復了名譽。②最大冤案: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指導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考點二經濟體制改革【課標內容】了解農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實,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對世界的重要影響;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概況①嘗試: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業獲得大豐收,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②開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③深化: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背景①改革在農村取得成功,為繼續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②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2)內容①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③分配方式: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提出: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3)作用: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146新中考復習用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思維】初中歷史 第15課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24中考一輪總復習(pdf版-共10頁).pdf 第15課時 部分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