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真題突破】1.B2.B3.D4.C5.C6.A7.B8.B9.C10.C11.(1)名稱:《辛丑條約》。性質:不平等的條約。(2)成果:建立獨立自主新型外交;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布局。(任答三點即可)啟示:綜合國力是外交的基礎;民族獨立是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第17課時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典例精析】1.C2.A3.A4.D5.A6.C7.C8.D9.A【真題突破】1.A2.A3.B4.C5.C6.B7.A8.A9.A10.C11.貢獻:保障中國人民糧食供給;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傳播先進農業技術;推動農業對外投資。(任答兩點)出謀劃策:重視糧食生產;發展農業科技;注重保護耕地;加強國際合作。(任答兩點)12.戰略:科技強國(或:科教興國戰略)。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科技創新,是國家強盛的必由之路;我國應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等。第18課時古代亞非文明、古代歐洲文明【典例精析】1.A2.A3.A4.B5.D6.A7.B8.A9.C10.A11.(1)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臘文明是民主政治,古代的亞非文明是中央集權制度;經濟結構方面:古希臘文明是工商業發達,古代的亞非文明是農業文明。空間因素,即希臘所處的特殊的自然環境造成的。(2)古羅馬的殖民擴張。【真題突破】1.D2.C3.B4.A5.C6.B7.D8.C9.C10.A11.(1)韓非子。(2)古巴比倫。(3)伯里克利。·12中考輪果時過教學索第17課時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整體感知【時空坐標】第一次成功進行廣發第一顆袁降平屠呦呦獲科支提出升啟飛船升頭現得諾貝爾雙T第顆射導彈核第一顆人造地培前出原了彈武器的氫蟬爆球衛正秈型雜人太太空千理學或爆炸成功試驗炸成功發射成功交水稻之旅返回行走醫學獎1956作1964年1966年:196741970年20Ⅲ紀1997419y99年20034作20084年2010:20154年0年代鐵路提速鐵路學業里程乃世界第二位【課時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重視科學技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許多研究成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文化事業也不斷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進步。考點回眸考點一科技文化成就【課標內容】認識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期取得的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了解以錢學森、鄧稼先等為代表的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事跡。1.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1)“兩彈一星”①原子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②導彈: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③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一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④杰出人物:錢學森、鄧稼先等中國科學家⑤歷史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航天技術的發展①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166新中考復習用書第17課時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②過程A,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B.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C.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2.雜交水稻與青蒿素(1)雜交水稻①培育: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經過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②推廣: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③榮譽:我國將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袁隆平。同時,他也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獲得者。袁隆平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④意義: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2)青蒿素①背景: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許多國家組織科研力量展開研究。②概況: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③意義: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④榮譽:由于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文化事業的發展(1)“雙百”方針①提出: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雙百”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②成果:長篇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等。(2)文化事業的發展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②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③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課時設計——新課標新思維16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思維】初中歷史 第17課時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2024中考一輪總復習(pdf版-共7頁).pdf 第17課時 部分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