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時民族團結與祖國鏡一、國防建設與外安成就第16課時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整體感知【時空坐標】《中華人民共內蒙占和閑民族區域白治僅H沂法》領西部成立關施大開發1947年1984年1987年1992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世2005件統臺灣當品“兒二狀識”和半統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紀末連戰訪問被迫調整八項祖因大陸“三不”政策1正張華東軍國防兇海車組建第,中度被建設建立炮兵部隊交接人列外1949年1953年1955年1966年1971年1972年1979年2012年提山平共萬降公議恢復在聯尼克松訪華屮關建交處五項原則合閑的合巾開建交法席位【課時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民族地區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實現了民族大團結。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現鞏固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篇章。面對紛繁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工作,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考點回眸考點一民族大團結【課標內容】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提出: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課時設計一新課標新思維155中考輪果時教學索(2)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在自治區域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3)確立: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人憲法。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須布實施。(4)實施: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5)意義: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這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2.共同繁榮發展(1)原因: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2)表現①政治建設: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②經濟建設: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③文化建設: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④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考點二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課標內容】知道“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意義。1.“一國兩制”的構想(1)提出: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2)含義: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3)地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1)背景①“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156新中考復習用書【真題突破】1.B2.D3.C4.D5.D6.B7.D8.B9.D10.C11.(1)共同處境:都是遭遇歷史上嚴重挫折(或:困難、面臨嚴重考驗)(意思相近均可)。正確道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示例一: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風云激蕩的戰爭歲月里,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建立獨立自主的人民政權,在高歌猛進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時代,只有共產黨領導才能實現民富國強,民族復興。無論順境過程,還是遭遇逆境,甚至是生死存亡時刻,只要堅定黨的信念,永遠跟黨走,就能不畏任何艱險,砥礪前行,從勝利走向勝利。示例二:勇于開拓創新是黨和人民事業長盛不衰的根本途徑。大革命失敗后,毛主席帶領起義部隊開創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強調大膽改革開放,敢于試驗,引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喜人成果。不囿于本本教條,勇敢實踐突破創新,與時俱進,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成功的保證示例三:實事求是。秋收起義中毛澤東認識到敵強我弱,必須到農村建立根據地才能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終于走上井岡山的道路,長征中四渡赤水也是實事求是的經典戰例,任何不切實際的急躁冒進都會帶來重大損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穩步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輝煌,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才能讓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順利發展。第16課時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典例精析】1.A2.C3.A4.C5.C6.A7.D8.B9.A10.(1)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呈增加趨勢:聯大中支持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國家數量和比例持續增長。(2)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美國戰略調整的需要;中國市場的巨大經濟利益對美國的吸引;中蘇關系的惡化。(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3)地位:中國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理由:中國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積極開展多邊外交:組織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11·【真題突破】1.B2.B3.D4.C5.C6.A7.B8.B9.C10.C11.(1)名稱:《辛丑條約》。性質:不平等的條約。(2)成果:建立獨立自主新型外交;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布局。(任答三點即可)啟示:綜合國力是外交的基礎;民族獨立是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第17課時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典例精析】1.C2.A3.A4.D5.A6.C7.C8.D9.A【真題突破】1.A2.A3.B4.C5.C6.B7.A8.A9.A10.C11.貢獻:保障中國人民糧食供給;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傳播先進農業技術;推動農業對外投資。(任答兩點)出謀劃策:重視糧食生產;發展農業科技;注重保護耕地;加強國際合作。(任答兩點)12.戰略:科技強國(或:科教興國戰略)。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科技創新,是國家強盛的必由之路;我國應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等。第18課時古代亞非文明、古代歐洲文明【典例精析】1.A2.A3.A4.B5.D6.A7.B8.A9.C10.A11.(1)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臘文明是民主政治,古代的亞非文明是中央集權制度;經濟結構方面:古希臘文明是工商業發達,古代的亞非文明是農業文明。空間因素,即希臘所處的特殊的自然環境造成的。(2)古羅馬的殖民擴張。【真題突破】1.D2.C3.B4.A5.C6.B7.D8.C9.C10.A11.(1)韓非子。(2)古巴比倫。(3)伯里克利。·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思維】初中歷史 第16課時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2024中考一輪總復習(pdf版-共11頁).pdf 第16課時 部分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