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時走向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20課時走向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整體感知【時空坐標】文藝迪業:雖殖復興發現哥倫布達·伽馬“三角貿易”左哲倫隊“尤敵艦隊”運動井始媒角發現關洲到達印度開始壞球疏行被火11世)14世氣1488年1492年1498年6世紀1519-1522年1588年處同領布發表攻巴上:底法蘭西法蘭西議會中新“光榮林權利米克尾林狐立英國尿認關出先叢獄、頒布第·帝第帝石開命”松案》旗槍聲宣》關閑獨立制定《人權宣音”國建立.國滅廣1640年1688年1689年1775年1776年1783年1787年1789年1804年1815年【課時主題】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從14世紀到17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而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奪,則促進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這些航海活動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或改革,相繼在歐美主要國家取得了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使這些國家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各國頒布了體現民主政治的法律文件,如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美國獨立戰爭中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1787年美國憲法的制定、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了《人權宣言》、拿破侖帝國時期制定了《拿破侖法典》等。考點回眸考點一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課標內容】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1.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背景: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土地面積逐漸擴大。(2)農業①莊園瓦解: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以此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課時設計一新課標新思維193中考輪課時教學率②隨著土地的不斷集中,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農民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③農產品和畜產品進入市場,出現了遠程貿易。(3)手工業①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并且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②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在家里從事手工生產,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之后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③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4)影響: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2.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富裕農民:富裕農民、騎士等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2)市民階層:城市中,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考點二文藝復興運動【課標內容】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1.文藝復興(1)背景:14世紀中葉,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2)興起: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這種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3)性質: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4)實質: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繼承和創新。(5)影響: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這一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但丁文藝復興的先驅。長篇詩作《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但丁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194新中考復習用書12.(1)古希臘。羅馬帝國。絲綢之路。(2)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第19課時封建時代的歐洲、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典例精析】1.C2.C3.A4.D5.D6.D7.D8.B9.D10.(1)《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2)頒布了成文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或:由習慣法變為成文法)。意義: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3)目的: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認識:法制建設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等。【真題突破】1.B2.B3.A4.D5.C6.C7.B8.B9.A10.B11.(1)“美好”之處:擁有自治權:多樣的學科設置;基礎課和專業課并重;世俗教育:學術研究自由;學術氛圍濃厚。(2)解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的緊密結合;而豐碩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紀的大學在眾多科學領域方面的新發展,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大學是工業革命的源頭,并為工業革命提供了不竭動力。列舉:電的應用(電燈)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化學工業和新材料(人造纖維)。(3)關系:大學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大學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第20課時走向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典例精析】1.D2.B3.A4.B5.B6.B7.B8.C9.C10.C11.(1)在路易十六企圖用武力控制局面時候,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引發了全國城鄉暴動,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在面對反法聯軍入侵時,法國人民積極投身反抗侵略,并要求懲辦國王路易十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舉一例并說明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法律的頒布。自由、平等、私有財產。(3)要不斷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實保障公民應·13·有的權利;革命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等。【真題突破】1.A2.D3.A4.D5.C6.C7.D8.D9.B10.D11.(1)文藝復興運動。《神曲》《十日談》《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任意兩部即可)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啟蒙運動。法國。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及充分的思想準備。第21課時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典例精析】1.D2.B3.C4.D5.C6.C7.C8.A9.C10.D11.(1)服裝、食品。(2)生產力大大提高;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工業生產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任意回答三點即可)(3)環境污染問題和氣候變暖問題。(4)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科技進步能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環境,使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言之有理即可)【真題突破】1.B2.D3.B4.B5.D6.B7.B8.A9.B10.A11.(1)發明:造紙術。人物:畢昇。(2)國家:英國。時代:“蒸汽時代”。(3)成果:汽車、飛機、電力、現代塑料、人造纖維等。(任舉三例)(4)特征:全球化、信息化。做法: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生命活力,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等。(結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第22課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典例精析】1.B2.C3.C4.D5.A6.B7.C8.C9.D10.C·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思維】初中歷史 第20課時 走向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2024中考一輪總復習(pdf版-共11頁).pdf 第20課時 部分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