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素養導學唯物史觀:通過對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背景和經過的思考,客觀具體地分析和認識歷史問題,明白不同國家的基本國情不同,在面對危機時選擇解決危機的手段也不同。 時空觀念:面對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美國通過實行“新政”擺脫了危機;德國、日本則先后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比較這兩種途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不同影響。 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意大利、德國、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相關史實,明確法西斯瘋狂擴軍備戰給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增強學生愛好和平的意識,警惕法西斯主義重新抬頭。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初期,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工農運動高漲,中央政府幾乎癱瘓,墨索里尼乘機組織法西斯黨。2.建立: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法西斯政權在意大利建立起來。3.內外政策:對內實行獨裁統治; 對外醉心于領土擴張。4.對外擴張: 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二、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納粹黨乘機大肆活動,煽動復仇情緒,贏得了廣泛的支持。2.政權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不久,他建立了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3.暴行:(1)對內獨裁統治: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并乘機解散了工會;加強思想控制,焚燒大量的進步書籍;迫害、屠殺猶太人。(2)對外侵略擴張: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1936年,德國派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三、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1)1927年,日本內閣提出先奪取“滿蒙”,再征服中國,進而稱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2)受經濟大危機的重創,日本國內外矛盾激化,出現了法西斯組織對外 擴張 (1)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 (2)日本迅速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并進一步蠶食中國華北地區 (3)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形成 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擴軍 備戰 加緊擴充軍備,并制定了《國策基準》,把“在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地位之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定為日本的根本國策 【史料實證——兩面的法西斯】(1)第一組圖片中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是哪一個國家 (2分)依據第一組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概括說明法西斯統治的特征。(2分)答:意大利。特征: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不斷發動侵略戰爭。(2)法西斯國家竭力宣傳第二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2分)兩組照片所呈現的法西斯形象截然不同,由此你認為照片是否能作為認識歷史的可靠證據 簡要解釋你的觀點。(2分)答:目的:美化法西斯的統治。觀點:照片可以作為認識歷史的證據,但是不能單純依據照片作為認識歷史的唯一證據,照片屬于個人記錄行為,有時候會客觀記錄歷史事件,有時候會帶有主觀性和欺騙性,要結合史實和其他材料判斷分析。【家國情懷——勇敢的謝罪】材料一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勃蘭特雙膝跪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代表德國人民向被納粹德國屠殺的受害者們謝罪。有報紙評論說:“這一跪,使德國真正地站了起來。”材料二 德國政府已認定,凡1940年7月至1942年11月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猶太人,滿足一定條件,如受過納粹迫害,均可申請領取賠償。(3)據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比較現代德國與納粹德國對待猶太人有什么不同。(4分)答:①納粹德國歧視猶太人,瘋狂迫害猶太人。②現代德國敢于反思歷史,勇于承擔歷史責任,對大屠殺幸存者進行賠付。(4)當前世界局部地區仍然動蕩不安,沖突時有發生。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結合所學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各類國際矛盾與沖突 (2分)答:正視歷史,用談判方式解決國際矛盾;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歷史解釋法西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首創法西斯政黨。現代法西斯專政,是指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對外則推行侵略和戰爭政策。易錯易混1.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德國在1933年走上法西斯道路;日本在1936年走上法西斯道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是意大利。2.德、日是受1929-1933年經濟危機影響,建立了法西斯專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意大利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已經建立了法西斯政權。思維構建一、選擇題1.有學者認為:“意大利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歷史背景,尤其是資本主義在意大利的形成與發展的滯后性,以及南部、島嶼和農村地區都還處于封建殘余桎梏下的情況,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的首要因素。”該學者認為意大利法西斯的興起是 (B)A.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B.源于其經濟和政治的落后C.經濟大危機下的產物D.源于強烈的民族復仇情緒2.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說:“我們決不會不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就是如果在犧牲一個被侵略的國家的情況下向一個已被譴責為侵略者的國家致送報酬,那么其他愛好和平的弱國或小國的安全也將發生疑問。”材料中“已被譴責為侵略者的國家”應該是 (B)A.德國 B.意大利 C.日本 D.英國3.(2022·南充中考)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納粹主義強調種族優越論,違背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實中最能體現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及德國法西斯政權反人類罪行的是(A)A.殘酷迫害和屠殺大量猶太人B.納粹黨煽動復仇情緒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D.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4.1932年,德國納粹黨成為國會中第一大黨。1933年,就任總理后的希特勒,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國會中的第二大黨——德國共產黨。接著,解散國會,禁止其他政黨活動。這表明,納粹黨對內(A)A.實行獨裁統治 B.積極擴軍備戰C.完善民主制度 D.實行種族主義政策5.(2023·江門蓬江開學考)示意圖能勾勒出史實之間的關系。示意圖中“ ”處應該補全的內容是 (C)A.實施五年計劃 B.開展工業建設C.對外侵略擴張 D.推行“以工代賑”6. (2022·佛山禪城模擬)如圖是發表于1935年的一幅政治漫畫。漫畫中象征國聯的女子,試圖以一臂之力將“戰爭”怪獸關在籠子里。該漫畫旨在 (A)A.表達對國際局勢惡化的擔憂B.呼吁建立國際政治的新秩序C.譴責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殺人民D.揭露德國法西斯殘酷迫害猶太人7.歷史漫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右圖是發表于1939年4月的一幅由英國人創作的漫畫《德國永遠不會被包圍》。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是 (D)A.德國全面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B.德國避免了經濟危機的打擊C.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以打擊德國D.德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8.(2023·湛江雷州期末)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應對,一些國家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分別是 (C)A.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和1936年廣田弘毅上臺組閣B.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和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C.1933年希特勒上臺和1936年廣田弘毅上臺組閣D.1933年希特勒上臺和1936年日本制定《國策基準》9.1936年日本《國策基準》提出:“帝國鑒于內外的形勢,認為當前應該確立的根本國策在于外交和國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發展。”對以上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A.反映了日本對抗美國的擴張計劃B.《國策基準》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日本開始沖破華盛頓體系的束縛D.德意日法西斯的擴張目標高度一致10.“法西斯主義”泛指最反動、最野蠻的獨裁制度和思想體系。20世紀30年代,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A.國內嚴重的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的激化B.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和競爭的激化C.法西斯集團的欺騙宣傳和恐怖活動D.通過戰爭和軍事工業擺脫經濟危機11.(2022·汕尾模擬)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亞;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6年建立法西斯專政;1933年希特勒解散國會,將黨、政、軍大權集于一身,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由此推斷,德意日法西斯共同點不包括 (A)A.實行種族滅絕 B.對內實行獨裁統治C.積極擴軍備戰 D.對外推行侵略擴張12.如表是《1937年各大國國民收入與國防開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C)項目 美國 英國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日本國民收入(億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國防開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策源地的形成D.歐美各國支持中國的全民族抗戰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觀察下列三幅圖片(1)圖一反映的“1929年大崩盤”指的是哪一事件 (2分)它最早爆發于哪個國家 (2分)答:1929年爆發經濟危機。美國。(2)面對圖一中的空前災難,圖二人物力挽狂瀾,把國家從危機的深淵里解救出來,他是誰 (2分)他是怎樣解救國家的 (2分)答:羅斯福。實行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3)圖三人物在圖一反映的這次大崩盤中采取了什么應對措施 (2分)還有哪個國家作出了和他一樣的選擇 (2分)這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2分)答: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日本。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材料二 1938年11月9日晚,德國納粹分子襲擊德國猶太人,近百名猶太人被殺,3萬人被捕,約7 500家猶太人商店被洗劫一空,近200座猶太教堂被焚毀,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在月光下如水晶般發光,這就是著名的“水晶之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更是將反猶運動推到慘絕人寰的地步。(4)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極端民族主義有什么危害。(4分)答:極端民族主義進一步激化,加劇了局部地區的民族矛盾和沖突,成為危害社會穩定和世界和平的潛在的最大不安定因素。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素養導學唯物史觀:通過對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背景和經過的思考,客觀具體地分析和認識歷史問題,明白不同國家的基本國情不同,在面對危機時選擇解決危機的手段也不同。 時空觀念:面對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美國通過實行“新政”擺脫了危機;德國、日本則先后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比較這兩種途徑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不同影響。 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意大利、德國、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相關史實,明確法西斯瘋狂擴軍備戰給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增強學生愛好和平的意識,警惕法西斯主義重新抬頭。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對外擴張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初期,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工農運動高漲,中央政府幾乎癱瘓, 乘機組織法西斯黨。2.建立: 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法西斯政權在意大利建立起來。3.內外政策:對內實行 ; 對外醉心于 。4.對外擴張: 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 的戰爭,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二、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 沉重打擊了德國,納粹黨乘機大肆活動,煽動復仇情緒,贏得了廣泛的支持。2.政權建立:1933年, 出任德國總理。不久,他建立了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戰爭策源地形成。3.暴行:(1)對內獨裁統治:利用“ ”,打擊德國共產黨,并乘機解散了工會;加強 控制,焚燒大量的進步書籍;迫害、屠殺 。(2)對外侵略擴張: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 》,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1936年,德國派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1938年,吞并了 ;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三、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1)1927年,日本內閣提出先奪取“滿蒙”,再征服中國,進而稱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2)受 的重創,日本國內外矛盾激化,出現了 組織對外 擴張 (1)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 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 (2)日本迅速占領了中國的 ,并進一步蠶食中國華北地區 (3)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 ,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形成 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 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擴軍 備戰 加緊擴充軍備,并制定了《 》,把“在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地位之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定為日本的根本國策 【史料實證——兩面的法西斯】(1)第一組圖片中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是哪一個國家 (2分)依據第一組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概括說明法西斯統治的特征。(2分)(2)法西斯國家竭力宣傳第二組照片的目的是什么 (2分)兩組照片所呈現的法西斯形象截然不同,由此你認為照片是否能作為認識歷史的可靠證據 簡要解釋你的觀點。(2分)【家國情懷——勇敢的謝罪】材料一 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勃蘭特雙膝跪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代表德國人民向被納粹德國屠殺的受害者們謝罪。有報紙評論說:“這一跪,使德國真正地站了起來。”材料二 德國政府已認定,凡1940年7月至1942年11月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猶太人,滿足一定條件,如受過納粹迫害,均可申請領取賠償。(3)據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比較現代德國與納粹德國對待猶太人有什么不同。(4分)(4)當前世界局部地區仍然動蕩不安,沖突時有發生。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結合所學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各類國際矛盾與沖突 (2分)歷史解釋法西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首創法西斯政黨。現代法西斯專政,是指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對外則推行侵略和戰爭政策。易錯易混1.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德國在1933年走上法西斯道路;日本在1936年走上法西斯道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是意大利。2.德、日是受1929-1933年經濟危機影響,建立了法西斯專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意大利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已經建立了法西斯政權。思維構建一、選擇題1.有學者認為:“意大利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歷史背景,尤其是資本主義在意大利的形成與發展的滯后性,以及南部、島嶼和農村地區都還處于封建殘余桎梏下的情況,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的首要因素。”該學者認為意大利法西斯的興起是 ( )A.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B.源于其經濟和政治的落后C.經濟大危機下的產物D.源于強烈的民族復仇情緒2.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說:“我們決不會不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就是如果在犧牲一個被侵略的國家的情況下向一個已被譴責為侵略者的國家致送報酬,那么其他愛好和平的弱國或小國的安全也將發生疑問。”材料中“已被譴責為侵略者的國家”應該是 ( )A.德國 B.意大利 C.日本 D.英國3.(2022·南充中考)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納粹主義強調種族優越論,違背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實中最能體現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及德國法西斯政權反人類罪行的是( )A.殘酷迫害和屠殺大量猶太人B.納粹黨煽動復仇情緒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D.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4.1932年,德國納粹黨成為國會中第一大黨。1933年,就任總理后的希特勒,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國會中的第二大黨——德國共產黨。接著,解散國會,禁止其他政黨活動。這表明,納粹黨對內( )A.實行獨裁統治 B.積極擴軍備戰C.完善民主制度 D.實行種族主義政策5.(2023·江門蓬江開學考)示意圖能勾勒出史實之間的關系。示意圖中“ ”處應該補全的內容是 ( )A.實施五年計劃 B.開展工業建設C.對外侵略擴張 D.推行“以工代賑”6. (2022·佛山禪城模擬)如圖是發表于1935年的一幅政治漫畫。漫畫中象征國聯的女子,試圖以一臂之力將“戰爭”怪獸關在籠子里。該漫畫旨在 ( )A.表達對國際局勢惡化的擔憂B.呼吁建立國際政治的新秩序C.譴責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殺人民D.揭露德國法西斯殘酷迫害猶太人7.歷史漫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右圖是發表于1939年4月的一幅由英國人創作的漫畫《德國永遠不會被包圍》。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是 ( )A.德國全面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B.德國避免了經濟危機的打擊C.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以打擊德國D.德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8.(2023·湛江雷州期末)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應對,一些國家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分別是 ( )A.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和1936年廣田弘毅上臺組閣B.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和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C.1933年希特勒上臺和1936年廣田弘毅上臺組閣D.1933年希特勒上臺和1936年日本制定《國策基準》9.1936年日本《國策基準》提出:“帝國鑒于內外的形勢,認為當前應該確立的根本國策在于外交和國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發展。”對以上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A.反映了日本對抗美國的擴張計劃B.《國策基準》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日本開始沖破華盛頓體系的束縛D.德意日法西斯的擴張目標高度一致10.“法西斯主義”泛指最反動、最野蠻的獨裁制度和思想體系。20世紀30年代,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國內嚴重的社會危機和階級矛盾的激化B.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和競爭的激化C.法西斯集團的欺騙宣傳和恐怖活動D.通過戰爭和軍事工業擺脫經濟危機11.(2022·汕尾模擬)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亞;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6年建立法西斯專政;1933年希特勒解散國會,將黨、政、軍大權集于一身,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由此推斷,德意日法西斯共同點不包括 ( )A.實行種族滅絕 B.對內實行獨裁統治C.積極擴軍備戰 D.對外推行侵略擴張12.如表是《1937年各大國國民收入與國防開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項目 美國 英國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日本國民收入(億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國防開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A.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形成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策源地的形成D.歐美各國支持中國的全民族抗戰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觀察下列三幅圖片(1)圖一反映的“1929年大崩盤”指的是哪一事件 (2分)它最早爆發于哪個國家 (2分)(2)面對圖一中的空前災難,圖二人物力挽狂瀾,把國家從危機的深淵里解救出來,他是誰 (2分)他是怎樣解救國家的 (2分)(3)圖三人物在圖一反映的這次大崩盤中采取了什么應對措施 (2分)還有哪個國家作出了和他一樣的選擇 (2分)這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2分)材料二 1938年11月9日晚,德國納粹分子襲擊德國猶太人,近百名猶太人被殺,3萬人被捕,約7 500家猶太人商店被洗劫一空,近200座猶太教堂被焚毀,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在月光下如水晶般發光,這就是著名的“水晶之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更是將反猶運動推到慘絕人寰的地步。(4)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極端民族主義有什么危害。(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導學案 (學生版)2023-2024學年 初中歷史.docx 九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第14課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導學案 (教師版)2023-2024學年 初中歷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