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素養導學歷史解釋: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理解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嚴重后果。 唯物史觀:了解薩拉熱窩事件的主要過程,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經歷了長時間的矛盾與沖突的醞釀,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 史料實證:通過研讀史料,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性質。 家國情懷:通過對凡爾登戰役的學習,認識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一、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背景:(1)在 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它們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 。(2) 為了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展開激烈爭奪。2.形成:三國同盟 1882年正式形成,由 、奧匈帝國和 組成三國協約 20世紀初建立,由 、法國、 組成3.影響:兩大 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爭奪的焦點集中在巴爾干地區。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導火索: 年6月28日, 事件。2.標志:1914年7月, 向 宣戰。3.擴大:德國和俄、英、法等國很快參戰, 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1.戰場:最初集中在 戰場,形成東線、西線和南線。后來逐漸擴大到非洲、亞洲等地。2.轉折:凡爾登戰役。(1)概況: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 的凡爾登展開陣地戰。(2)特點:戰役異常慘烈,有“ ”“地獄”“屠場”之稱。3.擴大:1917年, 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4.結束:俄國爆發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 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 的失敗而結束。5.評價:(1)性質: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 戰爭。(2)影響:大大削弱了 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 的優勢地位;還削弱了 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 的民族覺醒。【歷史解釋——探戰爭爆發之原因】材料一 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主要帝國主義列強的國力對比表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1870年工業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 32% 13% 10% 23%1913年工業產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 1 4 2 5材料二 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1)閱讀材料一、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2分)材料二中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話暴露了德國的什么野心 (2分)【家國情懷——析戰爭過程之殘酷】材料三 1914年,當戰爭在歐洲爆發,相當一部分部隊仍然騎在馬背上。但當戰爭要結束時,速射機槍,空中轟炸,坦克攻擊和化學武器的應用已是司空見慣。任何關于戰爭的浪漫想法,都被射程超過20英里的大口徑炮彈、機槍的彈雨、致死性的毒氣給毫不留情地打個粉碎。 戰爭雙方都窮盡最大的努力來利用現有的技術,或發明新的武器,以期能夠取得哪怕一點點相對于敵人的優勢。大規模的聽音器讓他們能更早地發現敵方飛機,裝甲車輛使他們能防御輕武器的打擊,坦克能輕松地突破鐵絲網和壕溝,電話和日光反射信號器讓他們跨越遙遠距離通信,飛行器打開了戰爭的全新一面。新的技術產生了更具殺傷力的武器,新的戰術讓舊的進攻方式過時,這些讓前線的戰士們更加強大,也更容易受到傷害。(2)閱讀材料三,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論結合,邏輯明晰)(6分)圖示點撥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易錯易混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開始的標志是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2.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戰爭的交戰雙方是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但總體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思維構建一、選擇題1.(2022·汕頭濠江模擬)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評:德國商販和英國行商……(他們)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無數小沖突都會成為大戰的借口,總有一天世界上會發生這種大戰。這 ( )A.是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斷 B.體現了英德矛盾尖銳化趨勢C.說明工業革命必然導致矛盾 D.反映英國國際地位已經衰落2.(2021·廣東中考)如表可知 ( )歐洲主要國家國防預算表(單位:千萬英鎊)時間 德國 奧匈帝國 意大利 英國 法國 俄國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極不平衡B.軍備競賽促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C.爭奪世界霸權引發列強軍備競賽D.兩大軍事集團國防預算相差無幾3.(2022·汕頭龍湖模擬)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國家中膨脹起來的民族經濟擴張之間的世界規模的大碰撞。材料中“世界規模的大碰撞”主要指的是 ( )A.商品價格競爭 B.貿易保護壁壘C.列強軍備競賽 D.爭奪世界霸權4.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保持中立,協約國這時慷慨地提出:將奧地利所占的部分領土以及戰勝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領土分給意大利,這一誘餌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在一個月內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這說明 ( )A.三國同盟內部矛盾尖銳 B.戰爭的進程因此而改變C.國家利益影響對外政策 D.協約國勝利具有必然性5. (2022·廣州天河模擬)如圖是名為《別動》的漫畫,畫中戴著德軍頭盔的野豬被名為“VERDUN”(凡爾登)的夾子夾住了鼻子,動彈不得,此役牽制了德軍在西線的攻勢。漫畫中描繪的情形發生在 ( )A.19世紀初 B.19世紀40年代C.20世紀初 D.20世紀40年代6.(2020·深圳中考)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與同盟國的軍需品生產量出現了明顯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國軍需品生產量(單位:百萬噸)時間 1914年9月 1917年交戰國 協約國 同盟國 協約國 同盟國生鐵 16 25 50 15鋼 16 25 58 16煤 346 355 851 340A.意大利轉投協約國 B.美國加入戰爭C.俄國退出戰爭 D.德國戰敗7.(2022·佛山南海模擬)協約國聯軍總司令、法軍元帥福煦在寫給法國總理的信中說:“(華工)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士兵,在炮彈的狂射之下,他們能保持很好的姿態,毫不退縮?!彼庠诜Q贊中國勞工 ( )A.大都成為沖鋒在前的戰士 B.有助于協約國對敵作戰C.在戰爭中對法國貢獻最大 D.推進了戰爭的勝利進程8.(2022·北京中考)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是1790-1914年間歐洲主要戰爭中死亡人數總和的兩倍以上;戰爭期間,英國國債總額提高了12倍,德國的國家負債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說明一戰 ( )A.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爭B.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告終C.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D.結束后確立新的國際秩序9.有學者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指出:“因為歐洲看起來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擊了,所以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統治者了。從歐洲和西南亞戰場返回家鄉的殖民地居民根據他們的親身觀察加深了這種印象?!边@意在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 )A.緩和了列強之間的矛盾 B.結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戰運動C.終結了歐洲的優勢地位 D.促進了被壓迫地區民族解放二、非選擇題10.一百多年前的這場世界大戰奪走了千百萬人的生命并徹底改變了人類歷史走向,給世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英、法、美、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1870—1913年)(1)對比兩圖發生了哪些變化 (2分)思考這與哪次科技革命有關。(2分)材料二 大戰開始后,某國保持中立,同交戰雙方做生意,大發戰爭財。1917年,德國進行的無限制潛艇戰損害了該國的利益,兩國交惡。同年4月,該國宣布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某國”是哪一國家 (2分)材料二中“某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政策的實質是什么 (2分)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交戰國的政府紛紛發表官方文件,聲明本國參戰的目的是“保衛祖國”“保衛自由”。但實際上,交戰國都各懷鬼胎。雖然塞爾維亞抗擊奧匈帝國的戰爭和比利時抗擊德國的戰爭具有民族解放斗爭的性質,但不能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總體上的性質。(3)閱讀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的認識。(2分)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失去了全部對外投資,英國喪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國在戰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列強忙于相互廝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傷痛外,還造成了哪些影響。(4分)(5)戰爭,對人類來說是一場噩夢。腳下的白骨告訴我們:戰爭是殘酷的。墓碑里的靈魂告訴我們:戰爭的代價是沉痛的。面對戰爭,我們有無限的感慨……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2分)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素養導學歷史解釋: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理解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嚴重后果。 唯物史觀:了解薩拉熱窩事件的主要過程,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經歷了長時間的矛盾與沖突的醞釀,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 史料實證:通過研讀史料,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和性質。 家國情懷:通過對凡爾登戰役的學習,認識戰爭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一、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背景:(1)在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它們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瓜分世界。(2)歐洲列強為了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展開激烈爭奪。2.形成:三國同盟 1882年正式形成,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三國協約 20世紀初建立,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3.影響: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爭奪的焦點集中在巴爾干地區。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導火索: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2.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3.擴大:德國和俄、英、法等國很快參戰,意大利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1.戰場:最初集中在歐洲戰場,形成東線、西線和南線。后來逐漸擴大到非洲、亞洲等地。2.轉折:凡爾登戰役。(1)概況: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法國的凡爾登展開陣地戰。(2)特點:戰役異常慘烈,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3.擴大: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4.結束: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5.評價:(1)性質: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2)影響: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歷史解釋——探戰爭爆發之原因】材料一 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主要帝國主義列強的國力對比表項目 英國 德國 法國 美國1870年工業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 32% 13% 10% 23%1913年工業產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 1 4 2 5材料二 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1)閱讀材料一、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2分)材料二中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話暴露了德國的什么野心 (2分)答: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暴露了德國要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家國情懷——析戰爭過程之殘酷】材料三 1914年,當戰爭在歐洲爆發,相當一部分部隊仍然騎在馬背上。但當戰爭要結束時,速射機槍,空中轟炸,坦克攻擊和化學武器的應用已是司空見慣。任何關于戰爭的浪漫想法,都被射程超過20英里的大口徑炮彈、機槍的彈雨、致死性的毒氣給毫不留情地打個粉碎。 戰爭雙方都窮盡最大的努力來利用現有的技術,或發明新的武器,以期能夠取得哪怕一點點相對于敵人的優勢。大規模的聽音器讓他們能更早地發現敵方飛機,裝甲車輛使他們能防御輕武器的打擊,坦克能輕松地突破鐵絲網和壕溝,電話和日光反射信號器讓他們跨越遙遠距離通信,飛行器打開了戰爭的全新一面。新的技術產生了更具殺傷力的武器,新的戰術讓舊的進攻方式過時,這些讓前線的戰士們更加強大,也更容易受到傷害。(2)閱讀材料三,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論結合,邏輯明晰)(6分)答:觀點:新技術、新武器的使用使戰爭更殘酷。論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兩大軍事集團為瓜分世界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在戰爭中,戰爭雙方都窮盡最大的努力來利用現有的技術,或發明新的武器、飛機、坦克、遠程大炮、毒氣等用于戰爭,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新技術、新武器的使用使戰爭更殘酷。圖示點撥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易錯易混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開始的標志是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2.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戰爭的交戰雙方是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但總體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思維構建一、選擇題1.(2022·汕頭濠江模擬)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評:德國商販和英國行商……(他們)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無數小沖突都會成為大戰的借口,總有一天世界上會發生這種大戰。這 (B)A.是沒有事實依據的主觀臆斷 B.體現了英德矛盾尖銳化趨勢C.說明工業革命必然導致矛盾 D.反映英國國際地位已經衰落2.(2021·廣東中考)如表可知 (C)歐洲主要國家國防預算表(單位:千萬英鎊)時間 德國 奧匈帝國 意大利 英國 法國 俄國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A.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極不平衡B.軍備競賽促成兩大軍事集團形成C.爭奪世界霸權引發列強軍備競賽D.兩大軍事集團國防預算相差無幾3.(2022·汕頭龍湖模擬)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國家中膨脹起來的民族經濟擴張之間的世界規模的大碰撞。材料中“世界規模的大碰撞”主要指的是 (D)A.商品價格競爭 B.貿易保護壁壘C.列強軍備競賽 D.爭奪世界霸權4.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保持中立,協約國這時慷慨地提出:將奧地利所占的部分領土以及戰勝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領土分給意大利,這一誘餌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在一個月內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這說明 (C)A.三國同盟內部矛盾尖銳 B.戰爭的進程因此而改變C.國家利益影響對外政策 D.協約國勝利具有必然性5. (2022·廣州天河模擬)如圖是名為《別動》的漫畫,畫中戴著德軍頭盔的野豬被名為“VERDUN”(凡爾登)的夾子夾住了鼻子,動彈不得,此役牽制了德軍在西線的攻勢。漫畫中描繪的情形發生在 (C)A.19世紀初 B.19世紀40年代C.20世紀初 D.20世紀40年代6.(2020·深圳中考)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與同盟國的軍需品生產量出現了明顯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國軍需品生產量(單位:百萬噸)時間 1914年9月 1917年交戰國 協約國 同盟國 協約國 同盟國生鐵 16 25 50 15鋼 16 25 58 16煤 346 355 851 340A.意大利轉投協約國 B.美國加入戰爭C.俄國退出戰爭 D.德國戰敗7.(2022·佛山南海模擬)協約國聯軍總司令、法軍元帥福煦在寫給法國總理的信中說:“(華工)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士兵,在炮彈的狂射之下,他們能保持很好的姿態,毫不退縮。”他意在稱贊中國勞工 (B)A.大都成為沖鋒在前的戰士 B.有助于協約國對敵作戰C.在戰爭中對法國貢獻最大 D.推進了戰爭的勝利進程8.(2022·北京中考)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是1790-1914年間歐洲主要戰爭中死亡人數總和的兩倍以上;戰爭期間,英國國債總額提高了12倍,德國的國家負債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說明一戰 (C)A.是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爭B.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告終C.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D.結束后確立新的國際秩序9.有學者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指出:“因為歐洲看起來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擊了,所以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統治者了。從歐洲和西南亞戰場返回家鄉的殖民地居民根據他們的親身觀察加深了這種印象?!边@意在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D)A.緩和了列強之間的矛盾 B.結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戰運動C.終結了歐洲的優勢地位 D.促進了被壓迫地區民族解放二、非選擇題10.一百多年前的這場世界大戰奪走了千百萬人的生命并徹底改變了人類歷史走向,給世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英、法、美、德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比重的變化(1870—1913年)(1)對比兩圖發生了哪些變化 (2分)思考這與哪次科技革命有關。(2分)答:變化:美國、德國經濟發展快,工業生產超過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科技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材料二 大戰開始后,某國保持中立,同交戰雙方做生意,大發戰爭財。1917年,德國進行的無限制潛艇戰損害了該國的利益,兩國交惡。同年4月,該國宣布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德宣戰。(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某國”是哪一國家 (2分)材料二中“某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政策的實質是什么 (2分)答:美國。大發戰爭橫財,坐收漁翁之利。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交戰國的政府紛紛發表官方文件,聲明本國參戰的目的是“保衛祖國”“保衛自由”。但實際上,交戰國都各懷鬼胎。雖然塞爾維亞抗擊奧匈帝國的戰爭和比利時抗擊德國的戰爭具有民族解放斗爭的性質,但不能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總體上的性質。(3)閱讀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的認識。(2分)答: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失去了全部對外投資,英國喪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國在戰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列強忙于相互廝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傷痛外,還造成了哪些影響。(4分)答: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5)戰爭,對人類來說是一場噩夢。腳下的白骨告訴我們:戰爭是殘酷的。墓碑里的靈魂告訴我們:戰爭的代價是沉痛的。面對戰爭,我們有無限的感慨……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2分)答:“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珍愛生命,遠離戰爭”。(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導學案 (學生版)2023-2024學年 初中歷史.docx 九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 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導學案 (教師版)2023-2024學年 初中歷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