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7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壓軸題精選全解之一1(北京市)25.我們知道: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類似地,我們定義:至少有一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叫做等對邊四邊形.(1)請寫出一個你學過的特殊四邊形中是等對邊四邊形的圖形的名稱;(2)如圖,在中,點分別在上,設相交于點,若,.請你寫出圖中一個與相等的角,并猜想圖中哪個四邊形是等對邊四邊形;(3)在中,如果是不等于的銳角,點分別在上,且.探究:滿足上述條件的圖形中是否存在等對邊四邊形,并證明你的結論.解:(1)回答正確的給1分(如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等).(2)答:與相等的角是(或).四邊形是等對邊四邊形.(3)答:此時存在等對邊四邊形,是四邊形.證法一:如圖1,作于點,作交延長線于點.因為,為公共邊,所以.所以.因為,,所以.可證.所以.所以四邊形是等邊四邊形.證法二:如圖2,以為頂點作,交于點.因為,為公共邊,所以.所以,.所以.因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四邊形是等邊四邊形.說明:當時,仍成立.只有此證法,只給1分.2(上海市)25.已知:,點在射線上,(如圖10).為直線上一動點,以為邊作等邊三角形(點按順時針排列),是的外心.(1)當點在射線上運動時,求證:點在的平分線上;(2)當點在射線上運動(點與點不重合)時,與交于點,設,,求關于的函數解析式,并寫出函數的定義域;(3)若點在射線上,,圓為的內切圓.當的邊或與圓相切時,請直接寫出點與點的距離.(1)證明:如圖4,連結,是等邊三角形的外心,,圓心角.當不垂直于時,作,,垂足分別為.由,且,,....點在的平分線上.當時,.即,點在的平分線上.綜上所述,當點在射線上運動時,點在的平分線上.(2)解:如圖5,平分,且,.由(1)知,,,,.,.....定義域為:.(3)解:①如圖6,當與圓相切時,;②如圖7,當與圓相切時,;③如圖8,當與圓相切時,.3(天津市)26. 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數根,且滿足,。(1)試證明;(2)證明;(3)對于二次函數,若自變量取值為,其對應的函數值為,則當時,試比較與的大小。解:(1)將已知的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即∵ 是該方程的兩個實數根∴ ,而 ∴ (2)∵ ∴ 于是,即∴ (3)當時,有∵ ,∴ ∵ ∴ 又∵ ∴ ,∵ ∴ 于是 ∵ ∴ 由于,∴ ,即∴ 當時,有4(重慶市) 28.已知,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若以O為坐標原點,OA所在直線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點B在第一象限內。將Rt△OAB沿OB折疊后,點A落在第一象限內的點C處。(1)求點C的坐標;(2)若拋物線(≠0)經過C、A兩點,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3)若拋物線的對稱軸與OB交于點D,點P為線段DB上一點,過P作軸的平行線,交拋物線于點M。問: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得四邊形CDPM為等腰梯形?若存在,請求出此時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注:拋物線(≠0)的頂點坐標為,對稱軸公式為解: (1)過點C作CH⊥軸,垂足為H ∵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 ∴OB=4,OA= 由折疊知,∠COB=300,OC=OA= ∴∠COH=600,OH=,CH=3 ∴C點坐標為(,3) (2)∵拋物線(≠0)經過C(,3)、A(,0)兩點 ∴ 解得: ∴此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3)存在。因為的頂點坐標為(,3)即為點C MP⊥軸,設垂足為N,PN=,因為∠BOA=300,所以ON= ∴P(,) 作PQ⊥CD,垂足為Q,ME⊥CD,垂足為E把代入得: ∴ M(,),E(,) 同理:Q(,),D(,1) 要使四邊形CDPM為等腰梯形,只需CE=QD 即,解得:,(舍) ∴ P點坐標為(,) ∴ 存在滿足條件的點P,使得四邊形CDPM為等腰梯形,此時P點的坐為(,)5(河北省)26. 如圖16,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50,AD=75,BC=135.點P從點B出發沿折線段BA-AD-DC以每秒5個單位長的速度向點C勻速運動;點Q從點C出發沿線段CB方向以每秒3個單位長的速度勻速運動,過點Q向上作射線QK⊥BC,交折線段CD-DA-AB于點E.點P、Q同時開始運動,當點P與點C重合時停止運動,點Q也隨之停止.設點P、Q運動的時間是t秒(t>0).(1)當點P到達終點C時,求t的值,并指出此時BQ的長;(2)當點P運動到AD上時,t為何值能使PQ∥DC??(3)設射線QK掃過梯形ABCD的面積為S,分別求出點E運動到CD、DA上時,S與t的函數關系式;(不必寫出t的取值范圍)(4)△PQE能否成為直角三角形?若能,寫出t的取值范圍;若不能,請說明理由.解:(1)t?=(50+75+50)÷5=35(秒)時,點P到達終點C. 此時,QC=35×3=105,∴BQ的長為135-105=30. (2)如圖8,若PQ∥DC,又AD∥BC,則四邊形PQCD為平行四邊形,從而PD=QC,由QC=3t,BA+AP=5t得50+75-5t=3t,解得t=.經檢驗,當t=時,有PQ∥DC.(3)①當點E在CD上運動時,如圖9.分別過點A、D作AF⊥BC于點F,DH⊥BC于點H,則四邊形ADHF為矩形,且△ABF≌△DCH,從而FH= AD=75,于是BF=CH=30.∴DH=AF=40.又QC=3t,從而QE=QC·tanC=3t·=4t.(注:用相似三角形求解亦可)∴S=S⊿QCE?=QE·QC=6t2; ②當點E在DA上運動時,如圖8.過點D作DH⊥BC于點H,由①知DH=40,CH=30,又QC=3t,從而ED=QH=QC-CH=3t-30.∴S= S梯形QCDE?=(ED+QC)DH =120 t-600. (4)△PQE能成為直角三角形. 當△PQE為直角三角形時,t的取值范圍是0<t≤25且t≠或t=35. (注:(4)問中沒有答出t≠或t=35者各扣1分,其余寫法酌情給分)下面是第(4)問的解法,僅供教師參考:①當點P在BA(包括點A)上,即0<t≤10時,如圖9.過點P作PG⊥BC于點G ,則PG=PB·sinB=4t,又有QE=4t?= PG,易得四邊形PGQE為矩形,此時△PQE總能成為直角三角形.②當點P、E都在AD(不包括點A但包括點D)上,即10<t≤25時,如圖8.由QK⊥BC和AD∥BC可知,此時,△PQE為直角三角形,但點P、E不能重合,即5t-50+3t-30≠75,解得t≠.③當點P在DC上(不包括點D但包括點C),即25<t≤35時,如圖10.由ED>25×3-30=45,可知,點P在以QE=40為直徑的圓的外部,故∠EPQ不會是直角.由∠PEQ<∠DEQ,可知∠PEQ一定是銳角.對于∠PQE,∠PQE≤∠CQE,只有當點P與C重合,即t=35時,如圖11,∠PQE=90°,△PQE為直角三角形.綜上所述,當△PQE為直角三角形時,t的取值范圍是0<t≤25且t≠或t=35.6(河北省郴州市) 27.如圖,矩形ABCD中,AB=3,BC=4,將矩形ABCD沿對角線AC平移,平移后的矩形為EFGH(A、E、C、G始終在同一條直線上),當點E與C重合時停止移動.平移中EF與BC交于點N,GH與BC的延長線交于點M,EH與DC交于點P,FG與DC的延長線交于點Q.設S表示矩形PCMH的面積,表示矩形NFQC的面積.(1) S與相等嗎?請說明理由.(2)設AE=x,寫出S和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求出x取何值時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如圖11,連結BE,當AE為何值時,是等腰三角形. 解: (1)相等 理由是:因為四邊形ABCD、EFGH是矩形,所以所以 即: (2)AB=3,BC=4,AC=5,設AE=x,則EC=5-x,所以,即 配方得:,所以當時, S有最大值3 (3)當AE=AB=3或AE=BE=或AE=3.6時,是等腰三角形.7(山西省) 26.關于的二次函數以軸為對稱軸,且與軸的交點在軸上方.(1)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并在下面的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的草圖;(2)設是軸右側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過點作垂直于軸于點,再過點作軸的平行線交拋物線于點,過點作垂直于軸于點,得到矩形.設矩形的周長為,點的橫坐標為,試求關于的函數關系式;(3)當點在軸右側的拋物線上運動時,矩形能否成為正方形.若能,請求出此時正方形的周長;若不能,請說明理由.參考資料:拋物線的頂點坐標是,對稱軸是直線.解:(1)據題意得:,.當時,.當時,.又拋物線與軸的交點在軸上方,.拋物線的解析式為:.函數的草圖如圖所示.(只要與坐標軸的三個交點的位置及圖象大致形狀正確即可)(2)解:令,得.不時,,,.當時,,..關于的函數關系是:當時,;當時,.(3)解法一:當時,令,得.解得(舍),或.將代入,得.當時,令,得.解得(舍),或.將代入,得.綜上,矩形能成為正方形,且當時正方形的周長為;當時,正方形的周長為.解法二:當時,同“解法一”可得.正方形的周長.當時,同“解法一”可得.正方形的周長.綜上,矩形能成為正方形,且當時正方形的周長為;當時,正方形的周長為.解法三:點在軸右側的拋物線上,,且點的坐標為.令,則.,①或②由①解得(舍),或;由②解得(舍),或.又,當時;當時.綜上,矩形能成為正方形,且當時正方形的周長為;當時,正方形的周長為.8(山西省太原市)29. 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頂點在原點,點的坐標為,點的坐標為,點在第一象限.(1)直接寫出點的坐標;(2)將繞點逆時針旋轉,使落在軸的正半軸上,如圖(2),得(點與點重合).與邊,軸分別交于點,點.設此時旋轉前后兩個平行四邊形重疊部分的面積為,求的值;(3)若將(2)中得到的沿軸正方向平移,在移動的過程中,設動點的坐標為,與重疊部分的面積為,寫出與()的函數關系式.(直接寫出結果)解:(1).(2),,..由旋轉而成,,.,,.在中,.,..(3)當運動到點在上時,如圖①,.當,如圖②,.②當時,如圖③,.③當時,如圖④,.9(山西省臨汾市)26. 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經過原點,且與軸、軸分別相交于兩點.(1)請求出直線的函數表達式;(2)若有一拋物線的對稱軸平行于軸且經過點,頂點在上,開口向下,且經過點,求此拋物線的函數表達式;(3)設(2)中的拋物線交軸于兩點,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使得?若存在,請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解:(1)設直線的函數表達式為,直線經過,由此可得解得直線的函數表達式為.(2)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經過三點,且,為的直徑,半徑,設拋物線的對稱軸交軸于點,,由垂徑定理,得.在中,,,頂點的坐標為,設拋物線的表達式為,它經過,把,代入上式,得,解得,拋物線的表達式為.(3)如圖,連結,,.在拋物線中,設,則,解得,.的坐標分別是,,;設在拋物線上存在點,使得,則,,當時,,解得,;當時,,解得,,,.綜上所述,這樣的點存在,且有三個,,,.10(沈陽市) 26.已知拋物線y=ax2+bx+c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點C,其中點B在x軸的正半軸上,點C在y軸的正半軸上,線段OB、OC的長(OB(1)求A、B、C三點的坐標;(2)求此拋物線的表達式;(3)連接AC、BC,若點E是線段AB上的一個動點(與點A、點B不重合),過點E作EF∥AC交BC于點F,連接CE,設AE的長為m,△CEF的面積為S,求S與m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m的取值范圍;(4)在(3)的基礎上試說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請求出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時點E的坐標,判斷此時△BCE的形狀;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解:(1)解方程x2-10x+16=0得x1=2,x2=8 ∵點B在x軸的正半軸上,點C在y軸的正半軸上,且OB<OC∴點B的坐標為(2,0),點C的坐標為(0,8)又∵拋物線y=ax2+bx+c的對稱軸是直線x=-2∴由拋物線的對稱性可得點A的坐標為(-6,0) (2)∵點C(0,8)在拋物線y=ax2+bx+c的圖象上∴c=8,將A(-6,0)、B(2,0)代入表達式,得 解得∴所求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x2-x+8 (3)依題意,AE=m,則BE=8-m,∵OA=6,OC=8,∴AC=10∵EF∥AC ∴△BEF∽△BAC∴= 即=∴EF=過點F作FG⊥AB,垂足為G,則sin∠FEG=sin∠CAB=∴= ∴FG=·=8-m∴S=S△BCE-S△BFE=(8-m)×8-(8-m)(8-m)=(8-m)(8-8+m)=(8-m)m=-m2+4m 自變量m的取值范圍是0<m<8 (4)存在.理由:∵S=-m2+4m=-(m-4)2+8 且-<0,∴當m=4時,S有最大值,S最大值=8 ∵m=4,∴點E的坐標為(-2,0)∴△BCE為等腰三角形. 11(遼寧省十二市課改實驗區) 26.如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一直角梯形OMNH,點H的坐標為(-8,0),點N的坐標為(-6,-4).(1)畫出直角梯形OMNH繞點O旋轉180°的圖形OABC,并寫出頂點A,B,C的坐標(點M的對應點為A, 點N的對應點為B, 點H的對應點為C);(2)求出過A,B,C三點的拋物線的表達式; (3)截取CE=OF=AG=m,且E,F,G分別在線段CO,OA,AB上,求四邊形BEFG的面積S與m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m的取值范圍;面積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請求出這個最小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在(3)的情況下,四邊形BEFG是否存在鄰邊相等的情況,若存在,請直接寫出此時m的值,并指出相等的鄰邊;若不存在,說明理由.解: (1) 利用中心對稱性質,畫出梯形OABC. ∵A,B,C三點與M,N,H分別關于點O中心對稱,∴A(0,4),B(6,4),C(8,0) (2)設過A,B,C三點的拋物線關系式為,∵拋物線過點A(0,4), ∴.則拋物線關系式為. 將B(6,4), C(8,0)兩點坐標代入關系式,得解得所求拋物線關系式為:.(3)∵OA=4,OC=8,∴AF=4-m,OE=8-m. ∴ OA(AB+OC)AF·AGOE·OFCE·OA ( 0<<4) ∵. ∴當時,S的取最小值.又∵0<m<4,∴不存在m值,使S的取得最小值. (4)當時,GB=GF,當時,BE=BG.12(遼寧省旅順口) 26.已知拋物線經過及原點.(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2)過點作平行于軸的直線交軸于點,在拋物線對稱軸右側且位于直線下方的拋物線上,任取一點,過點作直線平行于軸交軸于點,交直線于點,直線與直線及兩坐標軸圍成矩形.是否存在點,使得與相似?若存在,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附加題:如果符合(2)中的點在軸的上方,連結,矩形內的四個三角形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為什么?解:(1)由已知可得: 解之得,.因而得,拋物線的解析式為:.(2)存在.設點的坐標為,則,要使,則有,即解之得,.當時,,即為點,所以得要使,則有,即解之得,,當時,即為點,當時,,所以得.故存在兩個點使得與相似.點的坐標為.附加題:在中,因為.所以.當點的坐標為時,.所以.因此,都是直角三角形.又在中,因為.所以.即有.所以,又因為,所以.13(吉林省) 28.如圖①,在邊長為的正方形中,是對角線上的兩個動點,它們分別從點,點同時出發,沿對角線以的相同速度運動,過作垂直交的直角邊于;過作垂直交的直角邊于,連接,.設,,,圍成的圖形面積為,,,圍成的圖形面積為(這里規定:線段的面積為).到達到達停止.若的運動時間為,解答下列問題:(1)當時,直接寫出以為頂點的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并求為何值時,.(2)①若是與的和,求與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圖②為備用圖)②求的最大值.解: (1)以為頂點的四邊形是矩形.正方形邊長為,.,過作于,則.,,.當時,.解得(舍去),.當時,.(2)①當時,.當時,,,...②解法1:當時,,當時,的最大值為.當時,,當時,的最大值為.綜上可得,的最大值為.解法2:,當時,的最大值為.,當時,的最大值為.綜上可得,的最大值為.14(吉林省長春市) 26.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分別交軸,軸于兩點,以為邊作矩形,為的中點.以,為斜邊端點作等腰直角三角形,點在第一象限,設矩形與重疊部分的面積為.(1)求點的坐標.(1分)(2)當值由小到大變化時,求與的函數關系式.(4分)(3)若在直線上存在點,使等于,請直接寫出的取值范圍.(2分)(4)在值的變化過程中,若為等腰三角形,請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值.(3分)解: (1)作于,則.,.(2)當時,如圖①,.當時,如圖②,設交于...即.或.當時,如圖③,設交于..,或.當時,如圖④,.(此問不畫圖不扣分)(3).(提示:以為直徑作圓,當直線與此圓相切時,.)(4)的值為,,.(提示:當時,.當時,(舍),.當時,.)15(哈爾濱市)28. 如圖,梯形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上底平行于軸,下底交軸于點,點(4,),點,,.(1)求直線的解析式;(2)若點的坐標為,動點從出發,以1個單位/秒的速度沿著邊向點運動(點可以與點或點重合),求的面積()隨動點的運動時間秒變化的函數關系式(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3)在(2)的條件下,當秒時,點停止運動,此時直線與軸交于點.另一動點開始從出發,以1個單位/秒的速度沿著梯形的各邊運動一周,即由到,然后由到,再由到,最后由回到(點可以與梯形的各頂點重合).設動點的運動時間為秒,點為直線上任意一點(點不與點重合),在點的整個運動過程中,求出所有能使與相等的的值.16(南京市) 27.在平面內,先將一個多邊形以點為位似中心放大或縮小,使所得多邊形與原多邊形對應線段的比為,并且原多邊形上的任一點,它的對應點在線段或其延長線上;接著將所得多邊形以點為旋轉中心,逆時針旋轉一個角度,這種經過和旋轉的圖形變換叫做旋轉相似變換,記為,其中點叫做旋轉相似中心,叫做相似比,叫做旋轉角.(1)填空: ①如圖1,將以點為旋轉相似中心,放大為原來的2倍,再逆時針旋轉,得到,這個旋轉相似變換記為( , );②如圖2,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將它作旋轉相似變換,得到,則線段的長為 ;(2)如圖3,分別以銳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向外作正方形,,,點,,分別是這三個正方形的對角線交點,試分別利用與,與之間的關系,運用旋轉相似變換的知識說明線段與之間的關系.解:(1)①,;②;(2)經過旋轉相似變換,得到,此時,線段變為線段; 經過旋轉相似變換,得到,此時,線段變為線段.,,,.17(蘇州市)29.設拋物線與x軸交于兩個不同的點A(一1,0)、B(m,0),與y軸交于點C.且∠ACB=90°. (1)求m的值和拋物線的解析式; (2)已知點D(1,n )在拋物線上,過點A的直線交拋物線于另一點E.若點P在x軸上,以點P、B、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EB相似,求點P的坐標. (3)在(2)的條件下,△BDP的外接圓半徑等于________________.解:(1)令x=0,得y=-2 ∴C(0,一2).∵ACB=90°,CO⊥AB,.∴ △AOC ∽△COB,.∴OA·OB=OC2;∴OB= ∴m=4.18(無錫市)(1)已知中,,,請畫一條直線,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等腰三角形.(請你選用下面給出的備用圖,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畫出來.只需畫圖,不必說明理由,但要在圖中標出相等兩角的度數)(2)已知中,是其最小的內角,過頂點的一條直線把這個三角形分割成了兩個等腰三角形,請探求與之間的關系.解:(1)如圖(共有2種不同的分割法)(2)設,,過點的直線交邊于.在中,①若是頂角,如圖1,則,,.此時只能有,即,,即.②若是底角,則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如圖2,當時,則,中,,.1.由,得,此時有,即.2.由,得,此時,即.3.由,得,此時,即,為小于的任意銳角.第二種情況,如圖3,當時,,,此時只能有,從而,這與題設是最小角矛盾.當是底角時,不成立.19(南通市)28.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兩個頂點分別是A(0,1)、B(0,3),第三個頂點C在x軸的正半軸上.關于y軸對稱的拋物線y=ax2+bx+c經過A、D(3,-2)、P三點,且點P關于直線AC的對稱點在x軸上.(1)求直線BC的解析式;(2)求拋物線y=ax2+bx+c的解析式及點P的坐標;(3)設M是y軸上的一個動點,求PM+CM的取值范圍.解:(1),,,是等腰三角形,且點在軸的正半軸上,,..設直線的解析式為,,.直線的解析式為.(2)拋物線關于軸對稱,.又拋物線經過,兩點.解得拋物線的解析式是.在中,,易得.在中,,,易得.是的角平分線.直線與軸關于直線對稱.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在軸上,則符合條件的點就是直線與拋物線的交點.點在直線:上,故設點的坐標是.又點在拋物線上,.解得,.故所求的點的坐標是,.(3)要求的取值范圍,可先求的最小值.I)當點的坐標是時,點與點重合,故.顯然的最小值就是點到軸的距離為,點是軸上的動點,無最大值,.II)當點的坐標是時,由點關于軸的對稱點,故只要求的最小值,顯然線段最短.易求得.的最小值是6.同理沒有最大值,的取值范圍是.綜上所述,當點的坐標是時,,當點的坐標是時, .20(連云港市)28。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矩形的頂點與坐標原點重合,頂點在坐標軸上,,.動點從點出發,以的速度沿軸勻速向點運動,到達點即停止.設點運動的時間為.(1)過點作對角線的垂線,垂足為點.求的長與時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2)在點運動過程中,當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恰好落在對角線上時,求此時直線的函數解析式;(3)探索:以三點為頂點的的面積能否達到矩形面積的?請說明理由.解:(1)在矩形中,,,. ,. ,即,. 當點運動到點時即停止運動,此時的最大值為. 所以,的取值范圍是. (2)當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恰好在對角線上時,三點應在一條直線上(如答圖2). ,. ,. .點的坐標為. 設直線的函數解析式為.將點和點代入解析式,得解這個方程組,得 此時直線的函數解析式是. (3)由(2)知,當時,三點在一條直線上,此時點 不構成三角形. 故分兩種情況: (i)當時,點位于的內部(如答圖3).過點作,垂足為點,由可得. . 若,則應有,即. 此時,,所以該方程無實數根. 所以,當時,以為頂點的的面積不能達到矩形面積的. (ii)當時,點位于的外部.(如答圖4) 此時. 若,則應有,即. 解這個方程,得,(舍去). 由于,. 而此時,所以也不符合題意,故舍去. 所以,當時,以為頂點的的面積也不能達到矩形面積的. 綜上所述,以為頂點的的面積不能達到矩形面積的. 21(揚州市)26.如圖,矩形中,厘米,厘米().動點同時從點出發,分別沿,運動,速度是厘米/秒.過作直線垂直于,分別交,于.當點到達終點時,點也隨之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秒.(1)若厘米,秒,則______厘米;(2)若厘米,求時間,使,并求出它們的相似比;(3)若在運動過程中,存在某時刻使梯形與梯形的面積相等,求的取值范圍;(4)是否存在這樣的矩形:在運動過程中,存在某時刻使梯形,梯形,梯形的面積都相等?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解: (1),(2),使,相似比為(3),,即,當梯形與梯形的面積相等,即化簡得,,,則,(4)時,梯形與梯形的面積相等梯形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相等即可,則,把代入,解之得,所以.所以,存在,當時梯形與梯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相等.22(南充市)21. 如圖,點M(4,0),以點M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與x軸交于點A、B.已知拋物線過點A和B,與y軸交于點C.(1)求點C的坐標,并畫出拋物線的大致圖象.(2)點Q(8,m)在拋物線上,點P為此拋物線對稱軸上一個動點,求PQ+PB的最小值.(3)CE是過點C的⊙M的切線,點E是切點,求OE所在直線的解析式.解:(1)由已知,得 A(2,0),B(6,0),∵ 拋物線過點A和B,則 解得 則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故 C(0,2). (說明:拋物線的大致圖象要過點A、B、C,其開口方向、頂點和對稱軸相對準確)(2)如圖①,拋物線對稱軸l是 x=4.∵ Q(8,m)拋物線上,∴ m=2.過點Q作QK⊥x軸于點K,則K(8,0),QK=2,AK=6,∴ AQ=. 又∵ B(6,0)與A(2,0)關于對稱軸l對稱,∴ PQ+PB的最小值=AQ=. (3)如圖②,連結EM和CM.由已知,得 EM=OC=2.CE是⊙M的切線,∴ ∠DEM=90o,則 ∠DEM=∠DOC.又∵ ∠ODC=∠EDM.故 △DEM≌△DOC.∴ OD=DE,CD=MD.又在△ODE和△MDC中,∠ODE=∠MDC,∠DOE=∠DEO=∠DCM=∠DMC.則 OE∥CM. 設CM所在直線的解析式為y=kx+b,CM過點C(0,2),M(4,0),∴ 解得 直線CM的解析式為.又∵ 直線OE過原點O,且OE∥CM,則 OE的解析式為 y=x. 23(常州市)28. 已知與是反比例函數圖象上的兩個點.(1)求的值;(2)若點,則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是否存在點,使得以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為梯形?若存在,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解:(1)由,得,因此.(2)如圖1,作軸,為垂足,則,,,因此.由于點與點的橫坐標相同,因此軸,從而.當為底時,由于過點且平行于的直線與雙曲線只有一個公共點,故不符題意.當為底時,過點作的平行線,交雙曲線于點,過點分別作軸,軸的平行線,交于點.由于,設,則,,由點,得點.因此,解之得(舍去),因此點.此時,與的長度不等,故四邊形是梯形.如圖2,當為底時,過點作的平行線,與雙曲線在第一象限內的交點為.由于,因此,從而.作軸,為垂足,則,設,則,由點,得點,因此.解之得(舍去),因此點.此時,與的長度不相等,故四邊形是梯形.如圖3,當過點作的平行線,與雙曲線在第三象限內的交點為時,同理可得,點,四邊形是梯形.綜上所述,函數圖象上存在點,使得以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為梯形,點的坐標為:或或.24(宿遷市)27. 如圖,圓在正方形的內部沿著正方形的四條邊運動一周,并且始終保持與正方形的邊相切。 (1)在圖中,把圓運動一周覆蓋正方形的區域用陰影表示出來; (2)當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一半時,該圓運動一周覆蓋正方形的區域的面積是否最大?并說明理由。解:⑴圓運動一周覆蓋正方形的區域用陰影表示如下: ⑵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一半時,覆蓋區域的面積不是最大.理由如下: 設正方形的邊長為a,圓的半徑為r 覆蓋區域的面積為S ∵圓在正方形的內部,∴0<r≤ 由圖可知:S=a2―[(a―4r)2+4r2-πr2] =a2―[(20―π)r2―8ar+a2] =―(20―π) r2+8ar =―(20―π)(r―)2+∵ 0< <∴當r= 時,S有最大值 ∵ ≠∴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一半時,面積不是最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