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課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課時 1【課標要求】 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一、【明確目標】 請同學們仔細研讀本科的課標要求,明確本節課任務。【議學設計】二問題伴學 學生議學 教師導學【點-重點填空】 1.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題,文化發展要依靠 2.文化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 3.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 4.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 的發展,把 放在首位。 5. 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 的自信,特別是對 自信。 判斷正誤 1.民族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承襲中華傳統文化。 4.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植根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6.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7.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8.中華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9.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10.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11.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 12.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讓人民群眾成為文化創造的源泉。 13.對待傳統文化 需要先繼承后發展。 13.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14.對傳統文化的承襲,是文化創新的根基。 15.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 16.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17.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8.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 19.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 20.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三合作研學 【解-解決難點】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典例: 1.據《中國疫病史鑒》記載,西漢以來的2 000多年,中國古代先后發生過300多次瘟疫流行。千年磨礪中,中醫學積累了非常多的寶貴經驗。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約九成患者使用了中醫藥。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非常高。從中獲得的啟示是( ) 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中醫自信 ②固守傳統中醫資源,保持民族特色 ③立足抗“疫”實踐需求,汲取傳統智慧 ④借鑒國外優秀醫學成果,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遷移訓練 2.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在歷史演進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在這里,茶馬古道、河西走廊……成為民族團結融合之路;長江、黃河、瓷器、絲綢……成為引發強烈共鳴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 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面對劫難。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華各民族一榮俱榮、休戚相關。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各族人民洗雪恥辱、扭轉自身命運,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迎來了全體中華兒女踔厲奮發、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時代。 習近平指出,“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闡述新時代我們應如何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四拓展悟學 五 練后反思 【練-限時訓練】 1. 有學者認為,中國紀錄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應該成為國際傳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會用邏輯講述真實的故事;而共情是國際傳播的基調,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傳遞共同價值。這一觀點強調,提高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力應該 A.立足中國國情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 C.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D.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 2.2022年2月20日,隨著閉幕式的華彩樂章,北京冬奧會正式落下帷幕。國際奧委會體育總監基特 麥康奈爾高度評價道:中國正在為冬季運動建立一個真正的遺產。我們將在未來幾年感受到中國帶給世界冬季運動的意義。 冬奧里的中國元素: 冬奧在“立春”倒計時中開始,“折柳寄情”中結束,全程充滿著“中國式浪漫”。以“國寶”大熊貓為原型的奧運吉祥物“冰墩墩”、國家粉雪中心跳臺“雪如意”、酒店里特別設置的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帶有“中國”標簽的傳統文化元素貫穿了北京冬奧會吃穿住行,讓全世界的觀眾都看到了中國文化的靈動與厚重。 冬奧里的科學技術: 冬奧會開幕式上,運用了人工智能、視覺技術、5G和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這使開幕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奧運冰場首次采用的最先進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由機器人制餐送餐的智慧餐廳,盡可能減少了人員接觸。 冬奧里的家國情懷: 冬奧會開幕式上,一名儀仗兵落淚的瞬間火爆全網。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決賽中,緊密牢固的團隊精神早已超越輸贏,在冰冷雪地中綻放絢爛光芒。中華兒女團結友愛已不是一句口號,為國奉獻的精神融入在每一句語言、每一個動作中。 冬奧里的中國格局: 從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到2022年的冬季奧運會,從2008年的“我”到2022年的“我們”,從主打“中國元素”到追求“世界大同”,我們實現了從向世界講述“我是誰”的熱忱到展現“我們一起向未來”的從容。從“我”到“我們”,折射出“中國式浪漫”的格局與胸懷,彰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境界。 請你以“北京冬奧里的文化自信”為題,寫一篇時事評論。(13分) 要求:①運用文化相關知識;②緊扣主題,觀點明確,論據充分,合乎邏輯;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字數在250左右。【作業布置】【板書設計】 ●小結反思——構建體系,分享感悟【學教札記】參考答案:【點-重點填空】略 判斷正誤 1.民族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解析】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解析】文化的實質是一種精神力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不是根本動力。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承襲中華傳統文化。【解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4.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解析】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植根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6.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解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7.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答案】正確。【解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只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外來先進文化,面向未來,不斷創新,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8.中華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9.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答案】正確。【解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0.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11.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解析】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12.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讓人民群眾成為文化創造的源泉。【解析】人民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但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13.對待傳統文化 需要先繼承后發展。【解析】文化的發展并不是在繼承之后,而是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不分先后。13.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解析】社會主義文化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的。14.對傳統文化的承襲,是文化創新的根基。【解析】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15.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解析】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16.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解析】建設文化強國,要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17.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答案】正確。18.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解析】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19.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答案】正確。【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這個根本,充分發揮其主導和引領作用。20.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答案】正確。【解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為中國的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能夠更好的構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的力量,能夠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素養。【解-解決難點】1. B2.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發展動力的重要來源,要推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塑造中華文化的豐滿形象和精神面貌。②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在新時代,應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凝聚民族合力、賡續民族精神,不斷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③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新時代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繼續增強中華文化自覺,堅定中華文化自信。④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其全社會價值追求“最大公約數”的作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凝聚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價值追求,引領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與發展。【練-限時訓練】D2.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冬奧會上展現出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時代價值。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奧運里的中國元素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之美。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不斷推動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增強了文化自信的底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從“我”到“我們”,既是一種文化自信,也是中國為冬奧運動建立的遺產,表明我們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展現了我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與胸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