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年年有余于寶儉此畫采用傳統年畫“連年有余”的題材,但在四周加上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現含義就變成了“年年有余”(年畫) [現代]美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表現手段所創造的視覺藝術形象,還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在它的深層,還蘊含著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這就是美術作品的意蘊。意蘊的四個層次1.物質材料:這是藝術作品意蘊的第一層次,主要體現在文學的語 言;音樂的的樂響節奏;舞蹈的形式動作等,這一方面體現在繪畫上主要是指繪畫的筆墨色彩,雕塑的泥、土、木、石等等。4.文化意義:這一點包含兩方面內容。首先是指作品中約定俗成的意義和本質意義。另外還指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2.形式構成:即作品中的點線面和形體的組織關系,以及與這些相應的各種表現方法。3.作品物象:即作品中描繪的對象是什么?表現了什么場面?體現出什么感情和情趣?羅中立《父親》1980年仔細觀察回答以下問題這幅畫畫的什么內容?這是用什么工具畫的?這幅畫的繪畫風格?這幅畫的含義?●這副作品,描繪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農形象,畫里的“父親”臉上布滿皺紋、額頭流淌著汗水,手里端著一個粗瓷大碗望著前方。●采用照相寫實主義手法●畫里是中國的一位普通的,貧困的,苦澀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老年農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臉上布滿了像溝壑,又如車轍似的皺紋,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帶著懇切的目光,像是在緬懷過去,又像是在期待未來,有人說《父親》的形象不是某一個農民的父親,而是中國經歷十年浩劫的八億農民的父親,也是當代中國農民的形象,這個形象所體現的力量,是支撐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從過去走向未來的偉大力量,這個形象有很大的概括性,又有巨大的包容性,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躍馬 (霍去病墓石雕,西漢)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國雕塑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作品以其簡潔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渾厚雄健的宏偉氣勢,不僅寄托了對英雄的歌頌和哀思,也反映了強大西漢時代精神面貌?;羧ゲ∧沟氖倘旱?,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漢代以后中國古代大型紀念碑雕刻的典范之作。霍去病(約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漢著名的將軍,為解除匈奴對漢朝的軍事威脅和打通西域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勛,官至驃騎將軍、冠軍侯,但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在他死后,得到了漢武帝的厚葬。思考與回答是不是材料相同,表現的意蘊一定相同?是不是形象相同,表現的意蘊一定相同?如何從藝術語言來體會作品的意蘊?物質材質:未經細致打磨的天然石材。形象構成(雕刻線條):簡潔,粗重作品物象形象:一匹奮蹄(預躍)的駿馬。渾厚雄健的宏偉氣勢,又可見強大西漢時代風貌的象征及審美特點。文化意義:躍馬擊鼓說唱陶(陶塑) 東漢米洛斯的維納斯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躍馬你能否解讀出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欣 賞這些圖片給你什么感覺?抒發的是什么感情?表達的是什么理念?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1963 杜 鍵一批身體健壯的船夫駕著渡船,在黃河的中心與驚濤駭浪進行著搏斗。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那種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精神,正是整個中華民族奮斗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黃河船夫曲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是一幅感染力很強的作品。翻騰著層層巨浪急馳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傾斜的木船,使整個畫面產生強烈的運動感。右下角一個大大的漩渦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線,活躍了畫面,也更加渲染了驚險的氣氛。那站在船頭的青年水手,隨時準備著對付迎面而來的一切險關,他和船后歷盡過無數風險的老艄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著地注視著前面。畫家以簡練概括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沉著凝厚的色調,表現了船工們齊心協力搏擊于黃河濁浪之中的驚險場景。畫家沒有從正面表現人與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過飛旋激蕩的河水與沉著穩健的人物的對比,那如一葉小舟般的黃河渡船與大面積的洶涌奔騰的濃漿濁浪對比,通過對水勢的夸張表現反襯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較完美地體現了作品的主題。作品背后:《黃河激流》原名為《在激流中前進》。創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 1963 年,歷時兩年。是畫家在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 畫家曾先后到山西禹門口、陜西宋家川等處在險急河段的黃河渡口體 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文革”中,此作品被冠以隱喻 “載舟之水可以覆舟”、“把矛頭指向無產階級專政”的罪名受到批判,致使原作被毀。1991 年底,為參加“二十世紀· 中國”畫展,畫家重畫此畫,尺寸比原圖略小,畫面亦與原作小有差異。原大小為:14.8厘米X528.7厘米。楊 柳浴 禽 圖朱 耷(d a)紙本水墨 縱119厘米 橫58.4厘米。八哥的姿勢 畫法完全相同,可見八大山人自己對這一形象的塑造相當滿意,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八大山人那些瀟灑隨意,看似漫不經心的作品是經過了如何仔細推敲才創造出來的。在構圖處理上,以八哥為全畫視覺中心,采取上虛下實的手法,而又虛 中有實,實中有虛。即他自己所說的“陰騭(zhi)陽受"的處理手法。如下部樹干、湖石、土坡中留出三大塊空白。上部楊柳枝條迎風搖曳,寥寥數筆,又分割出若干塊空間,雖虛而實,有密不透風之感。最后題款和印章與主體八哥成倚角之勢,以補虛中之不足。此幅畫面筆墨雖簡而構圖飽滿,境界廓大,表現了春風和熙、萬物萌動的無限生意。洪 荒 風 雪 黃 胄(zhou)《洪荒風雪》的構思得之于作者青藏公路行程中的切身感受。當時他和同伴們在大戈壁灘艱難跋涉一個星期,不見人煙,突然,遠處傳來駝鈴聲,使他們精神為之一振。一隊地質隊員迎面而來,這意外驚喜令人永生難忘,從而創作了《洪荒風雪》。作者以仰視的角度突出表現了幾個 地質隊員騎著高大的駱駝行進在風雪彌漫的荒原上的情景,作品中人物 樂觀、豪邁,充滿強烈的生活氣息,這正是黃胄藝術的特點。孤單痛苦豪邁樂觀《面包》 珂勒惠支 饑餓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聲撕裂著母親痛苦的心,粗獷的筆法勾畫的背影表現出感人肺腑的感情。《星月夜》 (油畫) 梵·高 (荷蘭)在這幅畫中,呈現了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兩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構圖上,利用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小鎮形成對比,松樹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到視覺上的平衡。在色彩上,全畫的色調呈紫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流動般的筆觸表現星云和樹木,星云和樹木象似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并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則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在阿爾,梵高想要組織個畫家社團。1888年,高更應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后,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 )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 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一1890年)荷蘭后印象派代表性畫家。梵高出生于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屢道挫折和失敗,最后他投身于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斗”瑪麗蓮· 夢露的頭像,是安迪·沃霍爾作品中一個最令人關 注的題材。在1967年所作的《瑪麗 蓮· 夢露》一畫中,畫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萊塢性感影星的頭像,作為畫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復排立。 那色彩簡單、整齊單調的一個個夢露頭像,反映出現代商業化社會中人們無可奈何的空虛與迷惘。波普藝術(Pop Art,譯為“波普藝術”或“波 普藝術”),是一個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波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表現藝術并轉向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 波普藝術這個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年英國藝術評論家羅倫斯· 艾偉(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波普藝術大地藝術(Earth Art)又稱“地景藝術”、“土方工程”它是指藝術家以大自然作為創造媒體,把藝術與大自然有機的結合創造出的一種富有藝術整體性情景的視覺化藝術形式。包裹藝術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勞德兩夫婦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簡單地講,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天書徐冰裝置藝術[現代]將無人認得出而又看上去像漢字的圖像大量復制然后鋪天蓋地地陳設在展廳里,它誘使觀眾似乎回到傳統的海洋中最終又一無所得,只得放棄 辨認的努力,這就是十年前徐冰提供給我們的一道似是而非的裝置大餐。在此后多年里,徐冰一直在做各種代表傳統文化符號的拓印和印記的工 作。他以個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使藝術的使命保持在一個既清醒而又清晰 的、富有責任感的脈絡中不同的形象能不能表現相同的意蘊?對比《太行豐碑》《狼牙山五壯士》思考與回答:《太行豐碑》運用深遠、高遠之法,夸張了山形的碑銘感,崇高感和量感,用強烈的朱紅色瀉染逆光,使這如碑之山頓生神采。正如賈又福在題識中所說,太行山“確乎是碑”,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之碑。《太行豐碑》這幅《狼牙山五壯士》是表現抗戰的經典作品。五位抗日戰士呈金字塔式構圖,具有紀念碑般的效果,堅實而不可撼動,五個人動作神態各異,或回頭怒視,或大義凜然,有的戰士緊握雙拳,表現出依然想消滅敵寇的愿望。作品既熱情歌頌了英雄們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和英勇氣概,又寓意和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可侵犯與必勝的堅強信念。作品中人物描繪惟妙惟肖,具有很強的體積感,演奏出為中華民族獻身的壯麗篇章。《狼牙山五壯士》 (油畫) 1959 詹建俊思考與回答:表現方法不同,意蘊是不是也不同。對比畢加索的《輕吻嬰兒》《母親》《輕吻嬰兒》《母親》巴勃羅 畢加索個人簡介巴勃羅 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1881~1973 )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格爾尼卡紅藍椅是風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家具設計師里特維爾德受《風格》雜志影響而設計的。里特維爾德的 紅藍椅對包豪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紅藍椅于 1917-1918年設計,當 時沒有著色,著色的版 本直到1923年才第一次展現與世人。這把椅子整體都是木結構。13根木條互相垂直,組成椅子的空間結構,各結構間用螺絲 緊固而非傳統的榫接方式,以防有損于結構。 這把椅子最初被涂以灰黑色。后來,里特維爾德通過使用單純明亮的色彩來強化結構, 使其完全不加掩飾,重新涂上原色。這樣就 產生了紅色的靠背和藍色的坐墊。 這款紅藍椅具有激進的純幾何形態和難以想 像的形式。在形式上,是畫家蒙德里安作品 《紅黃藍相間》的立體化翻譯。《紅黃藍相間》蒙德里安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蘊和審美價值通過以上藝術表現我們可以明白 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 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之中,大都有著一 些更為內在和深遠的深層意蘊。只有感受和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 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知識點:1、理念:指導人們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它不僅僅指思想觀念,還包含蘊藏在這些思想觀念背后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某種動機和信念。2、藝術流派:指中外藝術在一定歷史時期里,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們所形成的藝術派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