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5.3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第1課時)《等腰三角形》一、學習目標:1.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2.了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等邊三角形的性質與軸對稱的關系二、重點: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三、難點:三線合一的推理過程的書寫四、教學過程(一)動手操作引入:等腰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質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性質嗎?拿出你的等腰三角形紙片,把紙片折折看,你能發現什么現象嗎?1. 思考書本p121(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請找出它的對稱軸。(2)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它對稱軸嗎?(3)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4)沿對稱軸折疊,你能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說說你的理由。2.歸納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重合(也稱“三線合一”),它們所在的直線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幾何語言:(3).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稱等邊對等角)。幾何語言:3.思考:你能證明性質2、3嗎?.證明 思路:作底邊上的中線,證明它是底邊的高也是頂角的平分線。(二)、〔想一想〕1.等邊三角形有幾條對稱軸?2. 你能發現等邊三角形的哪些特征?(三)例題講解例題1、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30°,則它的底角是______°。若這個角是100°呢?變式練習①一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2和4,則該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________②一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3和4,則該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________例題2、如圖,P,Q是△ABC邊上的兩點,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數。(APBCQ)變式練習、已知在△ABC中,AB=AC。(1)若D為AC的中點,BD把三角形的周長分為24cm和30cm兩部分,求△ABC三邊的長;(2)若D為AC上一點,試說明AC>(BD+DC)。例題3.如圖,等邊三角形ABD和等邊三角形CBD的邊長均為a,現把它們拼合起來,E是AD上異于A、D兩點的一動點,F是CD上一動點,滿足AE+CF=a.則△BEF的形狀如何?四、當堂檢測:1.如圖,△ABC中,D為AB上一點,E為BC上一點,且AC=CD=BD=BE,∠A=50°,則∠CDE的度數為( )A.50° B.51° C.51.5° D.52.5°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比底邊長多2cm,并且它的周長為16cm,求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各邊長。3.如圖,已知等邊△AEB和等邊△BDC在線段AC同側,則下面錯誤的是( )A.△ABD≌△EBC B.△NBC≌△MBD C.DM=DC D.∠ABD=∠EBC五、小結: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1)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軸對稱性質(2)三線合一六、作業布置:課后鞏固:作業:習題5.3 1、2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5.3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第2課時)《線段垂直平分線》一、教學目標1、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2、尺規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二、重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及應用。三、 難點:尺規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四、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探索線段的對稱性問: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對稱軸嗎?對稱軸與線段存在著什么關系? A B(二)動手操作:探究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1)紙上畫一條線段AB,對折AB使點A,B重合,折痕與AB的交點為D;⑵在折痕上任取一點P,沿CD將紙折疊;⑶把紙展開,得到折痕PA和PB問題思考:⑴CD與AB具有怎樣的位置關系?⑵AD與BD相等嗎?PA與PB呢?能說明你的理由嗎?⑶在折痕上移動P的位置,結果會怎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概念:幾何語言:PA與PB相等嗎?能說明你的理由嗎?在折痕上移動P的位置,結果會怎樣?提示學生思考:通過證明三角形PAB全等于三角形PBD得到PA=PB歸納: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幾何語言:(三)應用舉例例1、如圖,在△ABC中,AB=5,AC=6,BC=4,邊AB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D,求△BDC的周長是多少?變式練習:如圖,已知線段AB,BC的垂直平分線l1,l2交于點M,則線段AM,CM的大小關系是( )A.AM>CM B.AM=CM C.AM(四)尺規作圖(見課本P124例題1)已知線段AB,請畫出它的垂直平分線.A B作法步驟:1,你能說明這樣作圖的道理嗎? 2,注意保留作圖痕跡(五)應用舉例2:如圖,某城市規劃局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計劃在三個住宅小區A,B,C之間修建一個購物中心,試問:該購物中心應建于何處,才能使得它到三個小區的距離相等?(六)當堂檢測1、如圖,已知點P為∠MON內一點,點P與點A關于直線ON對稱,點P與點B關于直線OM對稱.連接AB,交ON于D點,交OM于C點,若AB長為15 cm,求△PCD的周長.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E為CD的中點,連接AE,BE,BE⊥AE,延長AE交BC的延長線于點F.試說明:(1)AD=FC;(2)AB=BC+AD.3、如圖,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線交AB于點N,交BC的延長線于點M.(1)若∠A=40°,求∠NMB的度數.(2)如果將(1)中∠A的度數改為70°,其余條件不變,求∠NMB的度數.(3)由(1)(2)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并說明理由.五、小結: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獲與感想1、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2、尺規作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六、作業布置---作業本P46面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5.3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第3課時)《角平分線的性質》一.教學目標1.了解角是軸對稱圖形2.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能靈活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問題。3.會利用尺規作一個角的平分線.二.教學重點1.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能靈活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決問題。2.會利用尺規作一個角的平分線.三.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出示一張剪成角的紙片,請一位同學幫老師找出這個角的角平分線.(要求學生說說找角平分線的方法 )----學生實驗:通過折紙的方法作角的平分線。問題1.什么叫角平分線 2.角平分線是什么圖形3.角是軸對稱圖形嗎 (oBA)(二)動手操作:將∠AOB對折,再折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條折痕為斜邊),然后展開,觀察兩次折疊形成的三條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讓學生用紙剪一個角,把紙片對折,使角的兩邊疊合在一起,把對折后的紙片繼續折一次,折出一個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為斜邊),然后展開,觀察兩次折疊形成的三條折痕.問題 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關系?為什么?2:第二次折疊形成的兩條折痕與角的兩邊有何關系,它們的長度有何關系?用文字語言闡述得到的結論.結論: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這個性質的幾何語言:(三)合作探究: 對這種可以折疊的角可以用折疊方法的角平分線,對不能折疊的角怎樣得到其角平分線?問題1.有一個簡易平分角的儀器(如圖),其中AB=AD,BC=DC,將A點放角的頂點,AB和AD沿AC畫一條射線AE,AE就是∠BAD的平分線,你能說明它的道理嗎?問題2、根據角平分儀的制作原理可知上面的問題中(1)已知什么?求作什么?(2)把簡易平分角的儀器放在角的兩邊.且平分角的儀器兩邊相等,從幾何角度怎么畫 (3)簡易平分角的儀器BC=DC,從幾何角度如何畫?(4)OC與簡易平分角的儀器中,AE是同一條射線嗎 (5)你能說明OC是∠AOB的平分線嗎 (6)歸納角平分線的作法(四)例題1.如圖,在Rt△ABC中,∠C=90°,BD 是∠ABC的平分線,DE⊥AB,垂足為E,DE與DC相等嗎?說明理由四、當堂檢測1、如圖,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點D,若BC=8,BD=5,則點D到AB的距離為多少 2、如圖,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點0,DE⊥AB,垂足為E,且AB=6 cm,則△DEB的周長為_______cm。五、課堂小結:大家說說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六、作業布置---作業本P4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