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章 磁與電7.4 電磁繼電器導學目標:1.物理觀念:(1)知道電磁繼電器的結(jié)構(gòu)。(2)了解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3)了解電磁繼電器在自動控制技術(shù)中的廣泛應用。2.科學思維:通過討論各種自動報警器的工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能力。3.科學探究:通過觀察,并經(jīng)歷利用電磁繼電器控制電動機的過程,了解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4.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1)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意識。(2)通過了解電磁繼電器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明白科技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高效、便捷 。導學重點: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導學難點:應用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實際電路。導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課 時:1課時導學過程課前導學1.繼電器是利用一個回路中 的控制另一個回路中 的裝置。電磁繼電器是利用 控制工作電路的 ,由 、 、簧片、 組成。用低 、弱 電路的通、斷來控制高 、強 電路的 。2.電磁繼電器的 特性在電力 、 有廣泛應用。在電磁繼電器的控制電路中,把開關(guān)換成可以“感知”與機械設備相連的物理量 的傳感器,用這些元件操作控制電路的 ,將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 控制。繼電器起到電子設備和機械設備的 作用。課堂導學(一)認識電磁繼電器1.繼電器是利用一個回路中 的控制另一個回路中 的裝置。電磁繼電器是利用 控制工作電路的 ,由 、 、簧片、 組成。用低 、弱 電路的通、斷來控制高 、強 電路的 。2. 電磁繼電器是一種常用的電子控制 ,在條件滿足的情況下 或 ,它可以避免人員 操縱高電壓、強 的工作電路,從而確保 。(二)電磁繼電器與自動控制3.電磁繼電器的 特性在電力系統(tǒng) 、 有廣泛應用。在電磁繼電器的控制電路中,把開關(guān)換成可以“感知”與機械設備相連的物理量 的傳感器,用這些元件操作控制電路的 ,將實現(xiàn)多種形式的 控制。繼電器起到電子設備和機械設備的 作用。4.如圖所示是溫度自動報警器。 當溫度達到金屬絲下端所指的溫度時,電磁鐵電路中有 ,電磁鐵有 , 銜鐵,使電鈴電路 ,電鈴就 起來,發(fā)出 信號。當溫度沒有達到金屬絲下端所指的溫度時,電磁鐵電路中 電流,電磁鐵 磁性,銜鐵被 彈起,電鈴電路 ,電鈴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jié)課堂練習1. 關(guān)于電磁繼電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繼電器是利用一個回路中的電流控制另一個回路中電流的裝置B. 電磁繼電器是利用電磁鐵控制工作電路通斷的開關(guān)C. 電磁鐵對銜鐵的吸、放,控制工作電路的通、斷,從而實現(xiàn)了間接控制工作電路的目的D. 電磁繼電器由電源、銜鐵、簧片、觸點組成2.下列不是利用電磁繼電器工作的是( )A. 家用照明電燈B. 程控電話交換機C. 無人駕駛汽車D. 無人駕駛飛機3.關(guān)于水位報警裝置說法錯誤的是( )A.水位上升到A,紅燈亮,報警B.水位下降到B,紅燈亮,報警C.水位上升到A,電磁鐵有磁性,吸引銜鐵,觸點使紅電路閉合,紅燈亮,報警D.水位下降斷開A,電磁鐵無磁性,彈簧使綠燈電路閉合,綠燈亮安全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神舟十七號飛船發(fā)射裝置不需要繼電器B.早期電話局內(nèi)的繼電器多由人工操作C.繼電器的開關(guān)特性在電力系統(tǒng)保護有廣泛應用D.繼電器的開關(guān)特性在生產(chǎn)過程自動化領域有廣泛應用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磁繼電器是是一種常用的電子控制開關(guān)B.通信工程是繼電器使用最早、最廣泛的領域C.神舟十六號飛船返回地面過程中不需要電磁繼電器D.神舟十七號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對接時需要電磁繼電器課后反思參考答案:課前導學:1.電流,電流,電磁鐵,開關(guān),電磁鐵,銜鐵,觸點,電壓,電流,電壓,電流,通斷。2.開關(guān),保護,自動化,變化,通斷,自動,接口。課堂導學1.電流,電流,電磁鐵,開關(guān),電磁鐵,銜鐵,觸點,電壓,電流,電壓,電流,通斷。2.開關(guān),關(guān)閉,開啟,直接,電流,安全。3.開關(guān),保護,自動化,變化,通斷,自動,接口。4.電流,磁性,吸引,閉合,響,報警,無,無,彈簧,斷開,不響。課堂練習:1.D;2.A;3.B;4.A;5.C。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