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學案 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學案 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漢朝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 1.講述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了解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2.知道東漢時期的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及其各自的醫學成就。3.掌握《史記》的作者、體例、敘史范圍及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產生與傳播,理解宗教對社會產生的影響。5.通過學習昌盛的秦漢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造紙術的發明
★學習聚焦: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和意義。
1.背景:秦漢時期,人們用簡帛作為書寫材料,簡分量很重,帛價格昂貴。人們使用起來受到很大限制。
2.發明: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造紙的基本方法。
3.改進
(1)改進:東漢時,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2)優點:原料易找,價格便宜,便于推廣。
4.意義
(1)紙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
(2)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知識拓展】造紙術
西漢時期出現了早期的紙,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二、張仲景和華佗
★學習聚焦:了解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
1.張仲景
(1)地位:東漢末年名醫,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
(2)成就: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
2.華佗
(1)地位:東漢末年名醫。
(2)成就
①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外科手術。
②發明了“麻沸散”,用于各種手術。
③創編出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
三、歷史巨著《史記》
★學習聚焦:了解《史記》的作者、體例、敘史范圍及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1.作者: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
2.體例: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
4.價值
(1)史學:公正記事,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文學: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學習聚焦:了解道教和佛教的產生與傳播。
1.道教:東漢末年興起,主要派別有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創立: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
(2)主張: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斷除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眾生平等。
(3)傳入: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4)傳播:東漢明帝時,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5)意義: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 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知識拓展】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國家的統一;封建經濟的繁榮;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往的加強;中外交流頻繁;古代科學家吸收、繼承、發揚前代成果。
【常考點】姓名:張仲景生活時代:東漢末年職業:醫學家成就: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被稱為“醫圣”。
【常考點】1.作者:司馬遷。2.體裁: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3.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4.影響: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1.簡述在紙發明之前,人們用的書寫材料及其缺點。
提示:紙問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畫、書寫在甲骨和簡帛上面,或鑄刻在青銅器物上面。簡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雖然輕,但價格昂貴。
2.識記我國發明和改進造紙術的概況。
提示:(1)西漢時期,人們己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
(2)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紙的質量大大提高,便利了典籍的流傳。
3.簡述造紙術的傳播的歷史意義。
提示: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4.簡述張仲景的醫學成就和地位。
提示:(1)成就: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狀,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對癥治療。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
(2)地位: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
5.識記華佗的醫學成就。
提示:華佗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了“麻沸散”;創編出了“五禽戲”。
6.簡述道教興起的概況。
提示:東漢末年,道教在我國民間興起,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早期道教的派別主要包括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
7.識記佛教的創立。
提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佛教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斷除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眾生平等。
8.簡述佛教傳入中國的概況。
提示:(1)傳入: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2)發展:東漢明帝時,西域的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3)影響: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9.簡述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提示:國家的統一;封建經濟的繁榮;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往的加強;中外交流頻繁;古代科學家吸收、繼承、發揚前代成果等。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國傳統醫學歷史悠久,在兩漢時期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診斷和治療手段更加先進。其中,發明“麻沸散”并創編出“五禽戲”的名醫是( )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2.新化縣某同學想要了解東漢名醫張仲景的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你會為他推薦( )
A.《論語》 B.《傷寒雜病論》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3.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以下關于秦朝的資料中,史料價值最高的是( )
A.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 B.古代散文《阿房宮賦》
C.西漢的紀傳體史書《史記》 D.影視作品《大秦帝國》
4.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貢獻( )
A.張仲景 B.蔡倫 C.華佗 D.孔子
5.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帝都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從此佛教正式開始傳入中國。這表明( )
A.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橋梁作用 B.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C.景盧在洛陽認真聆聽伊存講授佛經 D.西域已經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6.下圖是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考古學家斷定該地圖是漢文帝或漢景帝時期的地圖。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紙本地圖
A.蔡倫改進造紙術使該圖得以保存下來 B.圖上有道路等圖形說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漢時紙質書寫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漢時期我國人民已經掌握造紙技術
7.近年長沙成為網紅城市,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下面關于長沙的歷史,正確的是( )
A.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久負盛名的珍貴文物素紗禪衣反映了漢代高超的紡織技術
B.長沙走馬樓吳簡對研究東漢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C.湖南近代教育始于洋務運動時期,長沙時務學堂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的學校
D.解放戰爭期間,程潛、蔡鍔率部在長沙起義,推動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8.《史記》是一部杰出歷史著作,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下列內容在這本書中找不到的( )
A.陳勝吳廣起義 B.文景之治
C.華佗發明麻沸散 D.大禹治水
9.如表關于兩漢科技文化成就的歷史敘述,正確的是( )
成就 作者 朝代 評述
A 造紙術 蔡倫 西漢 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
B 《傷塞雜病論》 華佗 東漢 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
C 麻沸散 張仲景 東漢 被后世稱為“醫圣”
D 《史記》 司馬遷 西漢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題
10.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七年級(3)班同學以“感悟中華文化”為主題,開展收集中華文化的探究活動,請你幫他們一起完成。
探究一:甲同學通過查閱歷史書籍,對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論語》進行探究。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哪一主張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主張?孔子認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生。指出孔子的這一教育原則是什么?
探究二:乙同學通過觀看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對國寶“嘉平石經”開展探究。
它是現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經,內容為儒家七部經典。漢代開始,普通人可以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儒家經典作為官方法定教科書,成為指導社會發展的倫理道德典范,官學私學規模空前。石碑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強大載體,成為梳理傳統文化的重要憑據。
——摘編自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
(2)最早把儒家經典定為“官方法定教科書”的是漢代哪一位皇帝?這一做法與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項建議有關?熹平石經具有怎樣的歷史價值?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指出中國最早掌握造紙術的基本方法的時間。中國造紙術的發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綜上所述,請概括出中國文化的特點。
參考答案
1.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華佗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為減輕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編了一套醫學體操,叫做“五禽戲”,能強身健體,C項正確;扁鵲是春秋時期的名醫,排除A項;張仲景是東漢名醫,但與“麻沸散”的發明無關,排除B項;李時珍是明朝時期的藥學家,排除D項。故選A項。
2.B【詳解】據所學可知,《傷寒雜病論》是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著作,想要了解東漢名醫張仲景的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應看《傷寒雜病論》,B項正確;《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排除A項;《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的農學著作,排除C項;《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的醫藥著作,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3.C【詳解】根據題干“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和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是成書于西漢的史書,距離秦朝較近,史料價值最高,C項正確;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有一定的虛構成分,排除A項;《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賦作,排除B項;影視作品《大秦帝國》不能作為史料,排除D項;故選C項。
4.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紙張普及了,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B項正確;張仲景、華佗是醫學家,孔子是教育家,他們沒有為書寫材料的進步做出貢獻,排除ACD項。故選B項。
5.B【詳解】據材料“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帝都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帝都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這說明佛教是自“西域”傳入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的內容,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西漢的都城是“長安”,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標志,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6.D【詳解】據“紙本地圖”可知,西漢時期我國人民已經掌握了造紙技術,D項正確;蔡倫改進造紙術是在東漢時期,排除A項;圖上有道路等圖形并不能說明了它完整清晰,排除B項;西漢時紙質書寫材料的使用并不普遍,排除C項。故選D項。
7.A【詳解】根據題干“長沙的歷史”和所學知識可知,素紗禪衣是1972年出土于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文物,反映了漢代高超的紡織技術,A項正確;長沙走馬樓吳簡對研究三國吳國社會經濟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排除B項;湖南的近代教育開始于維新變法時期,排除C項;解放戰爭時期率部在長沙起義的是程潛與陳明仁,排除D項。故選A項。
8.C【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史記》敘述的是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而華佗是東漢時期的醫學家,C項符合題意,C項正確;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A項不符題意,排除A項;文景之治是漢初出現的“治世”局面,B項不符題意,排除B項;大禹治水發生在黃帝之后,故D項不符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9.D【詳解】根據題干“兩漢科技文化成就的歷史”和所學知識可知,《史記》的作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項正確;蔡倫為東漢時期人,排除A項;《傷塞雜病論》的作者為張仲景,排除B項;“麻沸散”的發明者為華佗,被譽為“外科鼻祖”“神醫”等,排除C項。故選D項。
10.【答案】
(1)核心思想:“仁”。主張:有教無類。原則:因材施教。
(2)皇帝: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價值:《熹平石經》是中國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
(3)時間:西漢時期。影響: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4)特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中華文化具有凝聚性。
【詳解】
(1)核心思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主張:根據題干設問信息“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原則:根據設問信息“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主張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生,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則。
(2)皇帝:根據設問信息“最早把儒家經典定為‘官方法定教科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建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價值:根據材料信息“它是現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經”“石碑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強大載體,成為梳理傳統文化的重要憑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熹平石經》是中國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
(3)時間: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影響:根據材料信息“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可得出: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根據“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4)特點: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包容性和凝聚性。
01
目標任務
02
預習導學
03
常考圖片
04
體系構建
05
問答式記憶清單
06
強化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的背景;知道漢朝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馬遷與《史記》、蔡倫與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的故事等。 1.講述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了解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2.知道東漢時期的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及其各自的醫學成就。3.掌握《史記》的作者、體例、敘史范圍及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產生與傳播,理解宗教對社會產生的影響。5.通過學習昌盛的秦漢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造紙術的發明
★學習聚焦: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和意義。
1.背景:秦漢時期,人們用 作為書寫材料,簡分量很重,帛價格昂貴。人們使用起來受到很大限制。
2.發明: 時期,人們已經懂得造紙的基本方法。
3.改進
(1)改進: 時, 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2)優點: 易找,價格便宜,便于推廣。
4.意義
(1)紙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 的流傳。
(2)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 的偉大貢獻之一。
【知識拓展】造紙術
西漢時期出現了早期的紙,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二、張仲景和華佗
★學習聚焦:了解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
1.張仲景
(1)地位: 末年名醫,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 ”。
(2)成就:寫成了 ,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發展了“ ”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
2.華佗
(1)地位: 末年名醫。
(2)成就
①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 。
②發明了“ ”,用于各種手術。
③創編出了“ ”,幫助人們強身健體。
三、歷史巨著《史記》
★學習聚焦:了解《史記》的作者、體例、敘史范圍及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1.作者: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
2.體例:中國古代 。
3.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 到 時的史事。
4.價值
(1)史學:公正記事,愛憎分明, ,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文學: ,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學習聚焦:了解道教和佛教的產生與傳播。
1.道教: 末年興起,主要派別有張角創立的 、 創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
(1)創立:產生于 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 ,又稱釋迦牟尼。
(2)主張: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斷除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 。
(3)傳入: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 傳入中國。
(4)傳播: 時,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5)意義:佛教的傳入,豐富了 ,在社會、 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知識拓展】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國家的統一;封建經濟的繁榮;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往的加強;中外交流頻繁;古代科學家吸收、繼承、發揚前代成果。
【常考點】姓名:張仲景生活時代:東漢末年職業:醫學家成就:寫成了《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被稱為“醫圣”。
【常考點】1.作者:司馬遷。2.體裁: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3.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4.影響: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1.簡述在紙發明之前,人們用的書寫材料及其缺點。
提示:紙問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畫、書寫在甲骨和簡帛上面,或鑄刻在青銅器物上面。簡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雖然輕,但價格昂貴。
2.識記我國發明和改進造紙術的概況。
提示:(1)西漢時期,人們己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
(2)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紙的質量大大提高,便利了典籍的流傳。
3.簡述造紙術的傳播的歷史意義。
提示: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4.簡述張仲景的醫學成就和地位。
提示:(1)成就: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狀,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對癥治療。提出“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
(2)地位: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
5.識記華佗的醫學成就。
提示:華佗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了“麻沸散”;創編出了“五禽戲”。
6.簡述道教興起的概況。
提示:東漢末年,道教在我國民間興起,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早期道教的派別主要包括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
7.識記佛教的創立。
提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佛教認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斷除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眾生平等。
8.簡述佛教傳入中國的概況。
提示:(1)傳入: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2)發展:東漢明帝時,西域的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3)影響: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9.簡述秦漢文化昌盛的原因。
提示:國家的統一;封建經濟的繁榮;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往的加強;中外交流頻繁;古代科學家吸收、繼承、發揚前代成果等。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國傳統醫學歷史悠久,在兩漢時期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診斷和治療手段更加先進。其中,發明“麻沸散”并創編出“五禽戲”的名醫是( )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2.新化縣某同學想要了解東漢名醫張仲景的中醫理論和治療方法,你會為他推薦( )
A.《論語》 B.《傷寒雜病論》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3.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以下關于秦朝的資料中,史料價值最高的是( )
A.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 B.古代散文《阿房宮賦》
C.西漢的紀傳體史書《史記》 D.影視作品《大秦帝國》
4.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貢獻( )
A.張仲景 B.蔡倫 C.華佗 D.孔子
5.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帝都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從此佛教正式開始傳入中國。這表明( )
A.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橋梁作用 B.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C.景盧在洛陽認真聆聽伊存講授佛經 D.西域已經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6.下圖是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考古學家斷定該地圖是漢文帝或漢景帝時期的地圖。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紙本地圖
A.蔡倫改進造紙術使該圖得以保存下來 B.圖上有道路等圖形說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漢時紙質書寫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漢時期我國人民已經掌握造紙技術
7.近年長沙成為網紅城市,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下面關于長沙的歷史,正確的是( )
A.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久負盛名的珍貴文物素紗禪衣反映了漢代高超的紡織技術
B.長沙走馬樓吳簡對研究東漢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C.湖南近代教育始于洋務運動時期,長沙時務學堂是湖南第一所近代化的學校
D.解放戰爭期間,程潛、蔡鍔率部在長沙起義,推動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8.《史記》是一部杰出歷史著作,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下列內容在這本書中找不到的( )
A.陳勝吳廣起義 B.文景之治
C.華佗發明麻沸散 D.大禹治水
9.如表關于兩漢科技文化成就的歷史敘述,正確的是( )
成就 作者 朝代 評述
A 造紙術 蔡倫 西漢 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
B 《傷塞雜病論》 華佗 東漢 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
C 麻沸散 張仲景 東漢 被后世稱為“醫圣”
D 《史記》 司馬遷 西漢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題
10.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七年級(3)班同學以“感悟中華文化”為主題,開展收集中華文化的探究活動,請你幫他們一起完成。
探究一:甲同學通過查閱歷史書籍,對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論語》進行探究。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哪一主張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主張?孔子認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生。指出孔子的這一教育原則是什么?
探究二:乙同學通過觀看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對國寶“嘉平石經”開展探究。
它是現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經,內容為儒家七部經典。漢代開始,普通人可以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儒家經典作為官方法定教科書,成為指導社會發展的倫理道德典范,官學私學規模空前。石碑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強大載體,成為梳理傳統文化的重要憑據。
——摘編自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
(2)最早把儒家經典定為“官方法定教科書”的是漢代哪一位皇帝?這一做法與他接受董仲舒的哪項建議有關?熹平石經具有怎樣的歷史價值?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指出中國最早掌握造紙術的基本方法的時間。中國造紙術的發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綜上所述,請概括出中國文化的特點。
01
目標任務
02
預習導學
03
常考圖片
04
體系構建
05
問答式記憶清單
06
強化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辽宁省| 仁怀市| 临西县| 青阳县| 三门峡市| 南溪县| 水城县| 泽普县| 从江县| 红河县| 蒙阴县| 泽州县| 华容县| 锡林浩特市| 双辽市| 兴义市| 兴化市| 理塘县| 墨脱县| 甘孜| 宽甸| 蚌埠市| 阜宁县| 襄城县| 阿拉善右旗| 蓬莱市| 桂阳县| 惠来县| 琼结县| 堆龙德庆县| 喀喇| 武隆县| 临汾市| 铜川市| 罗山县| 乐至县| 峨边| 七台河市| 大田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