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兩只老虎》改編的北伐戰爭時期代國歌《國民革命歌》你聽過嗎?趣味導入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第15課——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第一篇: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第二篇:同仇敵愾共北伐——國共合作的高潮第三篇: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1.了解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史實及意義;了解黃埔軍校創建的相關史實和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簡述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主要史實,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認識北伐戰爭的勝利與國民革命的失敗。(唯物史觀)3、初步認識南京國民政府的本質。(唯物史觀)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黨員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激發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和愛國主義情感。(家國情懷)本課重點學習目標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1.原因: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共產黨1、中共心儀的合作對象是?材料一: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是一個比較革命的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11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戰爭、1917年護法運動、1920-1922年二次護法等領導革命屢遭失敗,使孫中山痛切認識到依靠軍閥打軍閥是沒有出路。必須改組國民黨,為它補充新鮮血液。國民黨2、國民黨認可的合作對象是?材料二:孫中山明確地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孫中山就是將共產黨人作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鮮血液,而將之輸入國民黨這一肌體中去的。——《宋慶齡選集》共產黨國民黨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2.準備——中共三大召開:中共三大 時間主要內容1923年6月①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②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革命同盟工人農民小資民族資產國共合作方式:黨內合作統一戰線就其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而建立的政治聯盟或聯合。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3.開始標志——國民黨一大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 時間地點中共代表主要內容意義1924年1月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廣州李大釗、林伯渠、毛澤東、瞿秋白等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孫中山等走出國民黨一大會場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目標) 三大政策(方法手段)民族主義 推翻清王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 強調反帝反封建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國家政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明確提出反帝要求更廣泛的民主維護工農的利益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4.新三民主義: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4.成果——黃埔軍校:黃埔軍校 全稱時間地點領導1924年5月廣州黃埔軍校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孫中山周恩來蔣介石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革命者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4.成果——黃埔軍校:孫中山總理檢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黃埔軍校的的創辦起了哪些作用?(國)張靈甫(國)薛岳(國)白崇禧(國)胡宗南(共)陳賡(共)徐向前(共)葉劍英(共)林彪黃埔軍校畢業的國共名將代表材料:“統計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黃埔軍校共招收6期學員,共計2萬多人。”——黃修榮:《國民革命史》壹·志同道合為革命——國共合作的開始5.孫中山逝世: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歲。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離粵北上前,孫中山最后一次視察黃埔軍校,臨行前對蔣介石說:“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則余可以死矣!”同仇敵愾共北伐——國共合作的高潮貳1.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廣州國民政府為了統一全國,1925年7月,在廣州正式成立了國民政府,汪精衛任主席。國民政府以黃埔軍校為骨干,取消各地方部隊名稱,將所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計劃北伐。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大會國民革命是指1924—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又稱“大革命”。國民大革命運動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有農民運動、工人起義和北伐戰爭等,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運動中的高潮事件。貳·同仇敵愾共北伐——國共合作的高潮貳·同仇敵愾共北伐——國共合作的高潮2.北伐戰爭:北伐戰爭 時間 1926—1927年目的 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總司令 蔣介石初期戰場 湖南、湖北重要戰役 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英雄部隊 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鐵軍)主要戰績 消滅吳佩孚和孫傳芳主力 ,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 農民運動、工人運動。張作霖兵力35萬吳佩孚兵力20萬孫傳芳兵力20萬國民政府兵力約10萬貳·同仇敵愾共北伐——國共合作的高潮材料一: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共同進行的一場革命的、正義的戰爭。材料二:根據敵我雙方的軍力情況,北伐軍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作戰方針。材料三:蘇聯軍事顧問的幫助和蘇聯提供的物資援助,對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四:從軍隊數量說,北洋軍閥大大超過了國民革命軍。但他們反動腐朽,禍國殃民,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三大派之間矛盾重重,不可能協同作戰。材料五:北伐軍攻打武漢時,漢陽兵工廠工人舉行總罷工,斷絕了敵人的軍火來源,給吳佩孚以致命的打擊;農會組織農民替北伐軍當向導、抬擔架、運送物資③蘇聯的援助⑤工農群眾的支持①國共兩黨團結合作②采取正確的作戰方針③蘇聯的援助④軍閥之間各自為戰結合材料,分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貳·同仇敵愾共北伐——國共合作的高潮農民運動工人運動城市工會組織和工人運動也得到很大發展。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迎接北伐軍進入上海,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湖南農民協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群眾組織)提出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的口號,地主,土豪,劣紳被打倒,農會成了唯一的權力機關,封建勢力被極大地遏制。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想一想: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出動了誰的根本利益?湘鄉農民協會宣傳畫3.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叁叁·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上海街頭懸掛被殺害者的頭顱上海街頭被殺害的革命群眾國共合作開始破裂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全面破裂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汪精衛國民黨右派又稱國民黨反動派,以蔣介石為代表。以反對孫中山三大政策,同列強合作,以達到反革命目的、反共目的。在國民黨的殘暴統治下,大批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工農群眾和其他革命者、民主人士被殺害。從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萬多人被殺。—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叁·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1.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思考蔣介石代表了誰的利益?國民黨右派為什么叛變?北伐的勝利引起內外反動勢力的恐懼,英、日、美等帝國主義除繼續支持北洋軍閥殘余勢力,進行直接的武裝干涉之外,還分化破壞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暗中拉攏蔣介石作為它們新的代理人。蔣介石為謀求外國的“援助”以實現其軍事獨裁的統治,亦密謀和帝國主義勾結。在帝國主義、大資產階級和流氓頭目的支持下,蔣介石悍然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中國抗日戰爭史 上》北伐戰爭和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嚴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三者形成了反革命力量,支持國民黨右派破壞革命;共產黨力量的壯大引起蔣介石等國民黨右派的不滿,欲排擠共產黨以實現軍事獨裁。蔣介石成為帝國主義在華新的代理人叁·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時間(2)人物(3)地點(4)性質1927年4月蔣介石南京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南京國民政府舊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儀式2.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寧漢合流,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寧漢合流,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叁·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3.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奉系軍閥張作霖國民政府及其盟友①1928年4月,蔣介石繼續北伐。②1928年6月,北伐攻占北京。討伐奉系軍閥張作霖張作霖退回東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南京國民政府②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至此,北洋軍閥政府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皇姑屯事件6月4日凌晨,當張作霖的列車經過沈陽附近的皇姑屯時,被日軍埋伏的炸彈炸毀,張作霖傷重不治。叁·兄弟鬩墻革命敗——國共合作的破裂北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為什么說國民革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軍閥,統一中國。但是蔣介石的上臺,只不過是舊軍閥被打垮,又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失敗原因:客觀: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中外反動勢力強大。主觀:共產黨缺乏革命經驗。教訓:使共產黨認識到要領導人民革命取得勝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武裝斗爭。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合,民族興,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等。啟示:課堂小結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的實現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背景北伐勝利進軍原因東北易幟國共兩黨的合作;官兵的英勇作戰;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廣大群眾的支持北伐戰爭工農革命運動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中共:力量弱小,希望有同盟者共產國際的幫助南京國民政府建立1924年5月,黃埔軍校成立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國民黨:革命屢遭挫折消滅吳佩孚和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1.“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這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這是孫中山為黃埔軍校制定的辦學宗旨。該軍校1925年創辦于( )A.武漢 B.南京C.廣州 D.上海2.“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①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 ②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③革命軍隊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CA隨堂訓練隨堂訓練3.國民革命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共同目標下,工人、農民、青年學生以及商人、婦女等各個階層的廣大民眾都被動員起來。北伐戰爭迅猛推進,時論認為“槍與筆聯合起來,所以到處如入無人之境”。材料強調了國民革命時期( )A.革命斗爭的堅決性 B.國共合作的緊密性C.民眾參與的廣泛性 D.革命任務的徹底性4.在廣州某紀念館收藏有一張畢業證書,上面寫著“茲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學生潘學吟修業期滿成績及格,特給證書。總理孫文、校長蔣中正、黨代表廖仲愷。”據此可知,頒發該證書的學校應是( )A.黃埔軍校B.京師大學堂C.福州船政局D.京師同文館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