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4年級下冊第17課《畫家凡·高》教學案例執教教師:鄧嘉誼【教材分析】《畫家凡·高》是一節以一名畫家為專題的“欣賞·評述”課,通過欣賞凡 高的作品,引導學生近距離感受藝術大師的刻苦、頑強、執著、勇于積極探索、充滿激情的精神,啟發學生去感悟思考畫家的內心世界。本課學習從了解畫家開始,感受畫家再到分析畫家的藝術作品,體會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不同,明白只有深入了解藝術家,才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其美術作品的真正含義。同時,欣賞活動是一種視覺分析練習,是從感性開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欣賞活動從感性層面逐步提升到理性層面,學會用美術語言分析作品,積累美術知識,建構美術能力。本課編寫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獲得欣賞方法的能力,從朦眬的認識提升到對作品藝術獨到的見解,激起了解更多藝術大師及其作品的興趣,學會直接去感受,與作者、作品對話。【學情分析】本學段的學生已經在前一階段的欣賞過數位中外畫家的作品,對繪畫題材、繪畫形式、風格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理解力、自主搜集資料的能力。但本課首次出現以畫家為專題進行的欣賞的活動,學生在領悟和理解文化藝術時,還需要逐步搭建欣賞評述的階梯,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開展專題性的欣賞學習。【教學目標】1. 了解凡高生活的背景及繪畫作品,掌握如何對一名畫家及其作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評述。2. 通過對凡高畫作說一說、看一看、觀察描述、動筆分析等方法,以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能從多角度進行分析評述。3. 通過對藝術家的了解學習,提升美的感受能力,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畫家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學會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認識和感受。【教學難點】賞析作品的思想內涵,能嘗試用內容、色彩、筆觸等方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課型】欣賞·評述【課時】1課時【教學準備】PPT媒體【教學過程】—、新知導入視頻導入1.探索引導欣賞真實的星空(視頻及投影結合),感受星河的美,教師進行提問:如何把美麗的星空保存下來了隨時欣賞呢?生答:攝影、繪畫;師說:如果說西方藝術是美麗的星云,那么凡高就是這個星云里最美的恒星。出示課題——《畫家凡·高》二、感受新知學會觀察1.初步感知(背景了解)(1)通過課下和書本的了解讓學生談一談他們所知道的凡高。教師進行總結簡單概括凡高的母親和弟弟提奧,以及凡高的一些經歷,展示凡高的故事作品。2.探索新知(內容分析)(1)以時間為線索,1885年-1883年間的作品,展示凡高兒童時期及早起作品,通過欣賞學生體會早起藝術家作品的風格特點并進行概括,寫實、色彩黯淡、描寫勞動人民。(2)內容分析《吃土豆的人》作品賞析:引導學生進行作品內容的分析:把握幾個關鍵點,教師引導怎么從作品中去尋找關鍵信息,如人物的特征、表情、主題等。學生分析畫面的內容,教師總結:作品欣賞的第一步是從作品的內容進行分析,同時講究分析作品的方法。欣賞同時期其他作品,再次體會作者同時期作品的特點,主要顏色以暗色調為主,主題描繪勞動人民。學生再談感受,根據內容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和分析,總結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三、探索新知1.中期探索(1)1886年—1887年凡高收到弟弟提奧的邀請來到法國巴黎,通過欣賞視頻,引導學生探索中期凡高到法國后作品所產生的變化,色彩明亮鮮艷。分析作品《向日葵》,體會初期與中期的顏色對比,此時色彩對心境有什么影響。學生嘗試用選擇卡的方式選出對應色彩,初談感受。生答:作品色彩暖色為主,作者的情緒開心快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欣賞同時期的藝術作品,體會這一時期凡高的內心變化。2.晚期作品 ( 筆法 )(1)師生討論為什么用“瘋狂”一詞概括此時凡高的經歷,分析凡高此時的心理活動和精神狀態。(2)欣賞在一時期凡高所創作的舉世聞名的《星月夜》,引導學生初探畫面的感受,發覺顏色的流動性。師:凡高繪畫產生的流動現象與物理中的“湍流現象”相吻合,教師陳述湍流藝術的表現形式。學生動手進行嘗試流體藝術,感受運動的畫面,通過桌面的顏料、畫板創作流體畫,注意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讓畫板上的顏料流動起來。體驗結束后,讓學生嘗試分析星月夜的藝術價值,尋找凡高繪畫的筆觸點彩,體會點彩的獨特魅力,師:請同學用手中的平板電腦嘗試畫出有筆觸的畫面。四、藝術實踐1.通過平板電腦,分別展示凡高作品,學生以書信的模式進行分析,教師強調:寫信時要從我們作品欣賞的要素入手,作品內容、藝術特色、色彩、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2.課堂巡視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創作,肯定學生的分析。同時也要委婉的指出學生的錯誤,即使的進行糾正。3.分析評述小組間先相互分享書信內容,教師請學生進行分享,教師點評和補充。五、總結拓展1.師:我相信凡高先生已經感受到我們每一個同學對他作品的熱愛,此刻請讓我們再次追尋視頻,體會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播放視頻)2.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凡高以及他的作品,希望每一同學可以熱愛我們的藝術,熱愛生活。課后我們可以去尋找更多有關凡高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今天的課就到這里,我們下節課見,下課。六丶板書設計畫家凡·高早期繪畫-《吃馬鈴薯的人》巴黎時期《唐基老爹》阿爾時期《阿爾的房間》圣雷米時期《星月夜》(共45張PPT)遂寧卓同學校執教人:xxxxxx學校說一說:你們這位畫家嗎?說說你們對這位畫家的認識《畫家凡·高》人美版四年級下冊第17課凡.高是后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并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譽世界。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嗨,大家好!我是凡高。我是荷蘭人,出生于1853年,我有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我做過很多工作,商人,牧師……27歲那年,我突然決定,我要成為一名藝術家!自畫像我們那會兒沒有照相機,有的話我也是自拍達人。畫家,總要到處寫生,尋找靈感嘛,1888年,我到了普羅旺斯的一個小鎮,阿爾。就在這里,進入了我人生的巔峰……梵高很忙夜以繼日的繪畫,我已經很多天沒和人說話了,慢慢的,我的作品風格也發生了變化,你發現了嗎?有時我神志不清,意識不到自我,畫面像夢幻一樣沖我而來!星空1890年,我賣出了人生第一幅畫《紅色葡萄園》人生也逐漸順遂起來。我還被藝評人譽為未來的天才!紅色葡萄園麥田烏鴉這幅畫被后世稱為極具革命意義的曠世巨作,這幅畫開啟了現代藝術。但短短的幾個星期后我卻離開了這個世界……凡·高9歲、10歲、11歲時的作品學習指南你知道《吃馬鈴薯的人》這幅畫嗎?能為同學們介紹一下嗎?思考:1.畫中的人物是生活富裕的貴族還是貧苦的勞動者? 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2.這張畫的顏色給你什么感覺?3.為什么采用這樣的色調?1885吃馬鈴薯的人1883年9月,凡.高離開海牙去了荷蘭北部的德倫特省。12月,梵高完成了他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食土豆的人》“我試圖清楚的表現這些在油燈下吃土豆的人,是如何用他們伸進盤子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使畫面表現出體力勞動以及他們如何誠實的謀生。我想使人們對完全不同于我們文明的另一種生活方式有一個印象。所以,我根本不企求得到每個人的喜歡或贊賞。”正是這幅畫確立了梵高日后在美術史上的大師地位。凡·高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色彩暗淡1886——1888 凡 高向印象派畫家學習,在色彩上受到啟發和熏陶,他的畫面色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慢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人們稱之為后期印象派。讓我們一起走進凡 高的色彩世界……自畫像黃色的房子帶紅頭巾的洗衣女郎阿爾附近的吊橋郵遞員 魯林割耳后的自畫像向日葵露天咖啡座室內咖啡座紅色葡萄園星月夜加塞醫生的畫像奧維爾教堂麥田烏鴉這些作品與凡·高的早期作品在繪畫風格上有什么變化?學習指南你能從色彩、線條、情緒三個方面試著說一說這些作品與凡高的早期作品在繪畫風格上發生了哪些變化?色彩:明快、灰暗、鮮艷、單一、偏暖、偏冷線條:扭曲、直線、怪異流暢、奔放、細膩情緒:愉快、平靜、舒心瘋狂、壓抑、害怕思考:1.這幅畫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2.畫面中有很多對比的地方,你能找出來嗎?3.這幅畫主要由兩種不同的線條組成,是哪兩種線呢?在繪畫過程中畫筆接觸畫面時留下的痕跡叫做筆觸。播種者落日下的播種者比一比, 凡 高早期作品《播種者》和這幅《落日下的播種者》的筆觸有什么不同?《播種者》筆觸細膩,寫實。《落日下的播種者》筆觸粗獷,充滿力量。學習指南(四):1.這是一幅以什么色調為主的畫?2.畫家用的黃色一樣嗎?你能說出哪些黃色?3.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中黃 土黃 橙黃 土紅 深入看筆觸,顏色是厚是薄?向日葵的花瓣象什么?凡 高用厚重的顏色,有力的筆觸,單純強烈的色彩,描繪出的向日葵仿佛有了生命一樣,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火熱向上的力量。請以書信的模式進行分析,教師強調:寫信時要從我們作品欣賞的要素入手,作品內容、藝術特色、色彩、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藝術實踐展示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年級下冊第17課《畫家凡高》.docx 4年級下冊第17課《畫家凡高》.pptx Aismu,阿代熊 - 你是銀河散落的孤星剛好落進我的眼里.mp3 CMJ - 久石讓-千與千尋(純音樂).mp3 導入視頻.mp4 背景音樂1.mp4 背景音樂2.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