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和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1.了解東晉、南朝政權的更替歷史。2.知道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及影響。3.通過學習,認識到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一、東晉的興亡★學習聚焦:了解東晉政權的更替歷史。1.東晉的興起(1)背景: 年,內遷的 人滅掉西晉。(2)建立: 年, 建立東晉,定都 。(3)政權特點:司馬睿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時人稱之為“ ,共天下”。(4)興盛: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 出現了“荊揚宴安,戶口殷實”的景象。2.東晉的滅亡:東晉末年政權落入武將手中。 年,東晉滅亡。二、南朝的政治★學習聚焦:了解南朝政權的更替歷史。1.名稱由來:420— 年,中國南方政權相繼出現 、 、 、 四個王朝,都定都 ,總稱為“ ”。2.統治狀況(1)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時,輕徭薄賦,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2) 時,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很大。(3) 時政治腐敗,后發生大規模叛亂, 失守,在南北實力對比中, 處于明顯劣勢。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習聚焦:了解以建康為代表的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表現。1.原因:(1)北方人的南遷,輸送了大量 ,帶來了中原先進的 和生產技術。(2)江南地區社會 。(3)江南地區 優越。(4)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2.表現:(1)農業:開墾荒地,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興修 。改進農業生產技術, 兼作,實行農業多種經營。(2) :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3)商業:南朝時的 ,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3.影響:使 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為日后中國古代 奠定了基礎。【知識拓展】江南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有益啟示(1)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2)注重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引進,要不斷創新,堅持“科教興國”戰略;(3)重視人才,發揮人才優勢。【??键c】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1.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3.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社會較安定;4.南下移民與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1.識記西晉的滅亡和東晉的建立與滅亡。提示:(1)316年,內遷匈奴人滅掉西晉。(2)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420年,東晉滅亡。2.簡述東晉的統治特點。提示: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王與馬,共天下”。3.簡述北伐后東晉的社會局勢、經濟發展表現。提示:(1)社會局勢: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2)經濟發展: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4.識記南朝的概念和“六朝古都”。提示:(1)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上述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稱“南朝”。(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時的吳,兩晉時的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的都城都定在建業或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5.簡述南朝各個政權的發展概況。提示: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的時間里,輕徭薄賦,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南陳最小,只有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國土。6.簡述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提示:(1)經濟因素(最主要原因):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自然因素:江南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因素:江南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相對安定。7.識記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提示:(1)農業:①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工程。②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和改進犁耕,實行精耕細作;推廣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糞肥等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③發展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多種經營。(2)手工業:手工業也有了快速的進步。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3)商業: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南朝時的建康,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8.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和啟示。提示:(1)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2)啟示:引進先進的技術;政治清明,保持社會安定;發展經濟要因地制宜;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與交流等。一、單項選擇題1.王導是瑯琊郡臨沂縣人,他曾上書說:“教化萬民的根本在于正人倫,正人倫的關鍵措施在于興辦學校。學校興辦起來了,人們才得以明曉五教之禮,成教化,定風俗,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司馬睿覽奏后,聽從了王導的建議。該上書反映了( )A.王導主張健全法制 B.東晉王朝重視發展教育C.東晉朝廷重文輕武 D.司馬睿善于向平民納諫2.《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辈牧峡梢宰糇C( )A.北人南遷促進南方發展 B.南方生產技術水平高超C.江南經濟得到發展 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3.《宋書》記載“江南……三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門上環鈕),蓋東西之極盛也?!辈牧戏从沉私系貐^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南方賦役負擔繁重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戰亂相對頻繁4.圖片史料、文字史料是我們了解和學習歷史的重要來源。下面的圖文材料說明( )《宋書》記載南朝“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z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文學藝術繁榮發展C.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5.下表是部分朝代南方與北方人口比例統計表(約),這些數據可以用來說明( )朝代 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 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西漢末年 19.8% 80.2%西晉初年 30.1% 69.9%東晉中期 44.4% 55.6%A.人口南遷,江南開發 B.開鑿運河,溝通南北C.政權更替,民族交融 D.國家根本,仰給東南6.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是( )A.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 B.導致北方人口急劇增加C.促使經濟重心不斷南移 D.造成南方長期動蕩不安7.宋、齊、梁、陳因為都城都在一個地方,都偏安于江南,故統稱為南朝。南朝的都城均在( )A.洛陽 B.長安 C.北京 D.建康8.如圖為我國歷史上某一時期的示意圖,這幅圖可用來研究( )A.早期國家的產生 B.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C.淝水之戰的過程 D.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9.《史記》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無積聚而多貧?!薄端螘酚涊d:“江南……地廣野豐……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睎|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苯系貐^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B.南方的自然條件比較優越C.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 D.江南地區是全國文化中心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嬍尺€始,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漢書》材料二 “八王之亂”材料三 西晉末,北方流民南遷人數激增,他們不但為常武地區增加了大批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農業技術。北方的小麥南朝時在江南大量種植,一年稻麥兩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常武地區經濟的發展。——《常州歷史》(1)據材料一《漢書》所載的江南地區主要的生產方式是什么?(2)據材料指出材料三中“西晉末,北方流民南遷人數激增”的主要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西晉末年常武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原因。(4)比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國江南的經濟發展狀況出現了怎樣的變化?01目標任務02預習導學03??紙D片04體系構建05問答式記憶清單06強化訓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和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1.了解東晉、南朝政權的更替歷史。2.知道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及影響。3.通過學習,認識到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開發的結果,勞動人民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一、東晉的興亡★學習聚焦:了解東晉政權的更替歷史。1.東晉的興起(1)背景: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2)建立: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政權特點:司馬睿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4)興盛: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宴安,戶口殷實”的景象。2.東晉的滅亡:東晉末年政權落入武將手中。420年,東晉滅亡。二、南朝的政治★學習聚焦:了解南朝政權的更替歷史。1.名稱由來: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定都建康,總稱為“南朝”。2.統治狀況(1)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時,輕徭薄賦,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2)南朝時,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很大。(3)梁武帝時政治腐敗,后發生大規模叛亂,建康失守,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處于明顯劣勢。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學習聚焦:了解以建康為代表的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表現。1.原因:(1)北方人的南遷,輸送了大量勞動力,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3)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4)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2.表現:(1)農業:開墾荒地,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興修水利工程。改進農業生產技術,麥稻兼作,實行農業多種經營。(2)手工業: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3)商業:南朝時的建康,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3.影響:使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為日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知識拓展】江南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有益啟示(1)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2)注重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引進,要不斷創新,堅持“科教興國”戰略;(3)重視人才,發揮人才優勢。【??键c】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1.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3.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社會較安定;4.南下移民與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1.識記西晉的滅亡和東晉的建立與滅亡。提示:(1)316年,內遷匈奴人滅掉西晉。(2)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420年,東晉滅亡。2.簡述東晉的統治特點。提示: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敦;“王與馬,共天下”。3.簡述北伐后東晉的社會局勢、經濟發展表現。提示:(1)社會局勢: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2)經濟發展: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4.識記南朝的概念和“六朝古都”。提示:(1)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上述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稱“南朝”。(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時的吳,兩晉時的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的都城都定在建業或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5.簡述南朝各個政權的發展概況。提示: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的時間里,輕徭薄賦,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南陳最小,只有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國土。6.簡述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提示:(1)經濟因素(最主要原因):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自然因素:江南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政治因素:江南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相對安定。7.識記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提示:(1)農業:①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工程。②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和改進犁耕,實行精耕細作;推廣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糞肥等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③發展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多種經營。(2)手工業:手工業也有了快速的進步。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3)商業: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南朝時的建康,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8.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和啟示。提示:(1)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2)啟示:引進先進的技術;政治清明,保持社會安定;發展經濟要因地制宜;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與交流等。一、單項選擇題1.王導是瑯琊郡臨沂縣人,他曾上書說:“教化萬民的根本在于正人倫,正人倫的關鍵措施在于興辦學校。學校興辦起來了,人們才得以明曉五教之禮,成教化,定風俗,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彼抉R睿覽奏后,聽從了王導的建議。該上書反映了( )A.王導主張健全法制 B.東晉王朝重視發展教育C.東晉朝廷重文輕武 D.司馬睿善于向平民納諫2.《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可以佐證( )A.北人南遷促進南方發展 B.南方生產技術水平高超C.江南經濟得到發展 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3.《宋書》記載“江南……三十有九載,兵車勿用,民不外勞,……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門上環鈕),蓋東西之極盛也?!辈牧戏从沉私系貐^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會相對安定 B.南方賦役負擔繁重C.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戰亂相對頻繁4.圖片史料、文字史料是我們了解和學習歷史的重要來源。下面的圖文材料說明( )《宋書》記載南朝“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z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文學藝術繁榮發展C.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5.下表是部分朝代南方與北方人口比例統計表(約),這些數據可以用來說明( )朝代 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 北方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西漢末年 19.8% 80.2%西晉初年 30.1% 69.9%東晉中期 44.4% 55.6%A.人口南遷,江南開發 B.開鑿運河,溝通南北C.政權更替,民族交融 D.國家根本,仰給東南6.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是( )A.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 B.導致北方人口急劇增加C.促使經濟重心不斷南移 D.造成南方長期動蕩不安7.宋、齊、梁、陳因為都城都在一個地方,都偏安于江南,故統稱為南朝。南朝的都城均在( )A.洛陽 B.長安 C.北京 D.建康8.如圖為我國歷史上某一時期的示意圖,這幅圖可用來研究( )A.早期國家的產生 B.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C.淝水之戰的過程 D.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9.《史記》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無積聚而多貧?!薄端螘酚涊d:“江南……地廣野豐……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睎|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江南地區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B.南方的自然條件比較優越C.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 D.江南地區是全國文化中心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飲食還始,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漢書》材料二 “八王之亂”材料三 西晉末,北方流民南遷人數激增,他們不但為常武地區增加了大批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農業技術。北方的小麥南朝時在江南大量種植,一年稻麥兩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常武地區經濟的發展。——《常州歷史》(1)據材料一《漢書》所載的江南地區主要的生產方式是什么?(2)據材料指出材料三中“西晉末,北方流民南遷人數激增”的主要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西晉末年常武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原因。(4)比較材料一、三,概括古代中國江南的經濟發展狀況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參考答案1.B【詳解】根據材料內容“教化萬民的根本在于正人倫,正人倫的關鍵措施在于興辦學校。學校興辦起來了,人們才得以明曉五教之禮,..成教化,定風俗,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笨芍?,該上書反映了東晉王朝重視發展教育,選項B符合題意;健全法制、重文輕武和向平民納諫在題干中均無體現,排除ACD項。故選B項。2.C【詳解】根據材料“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笨芍?,材料大意是天下太平,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布帛豐富,據此再結合題干“南方的情形”可知,材料可以佐證江南經濟得到發展,C項正確;題干材料說明了由于南方政權安定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沒有涉及北人南遷和生產技術水平高超的內容,排除AB項;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與題干“東晉后期”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A【詳解】由題干材料“兵車勿用,民不外勞”“至余糧棲畝,戶不夜扃”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區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足,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社會相對安定,A項正確;南方賦役負擔繁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北方戰亂,排除D項。故選A項。4.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南朝青瓷蓮花尊”、“《宋書》記載南朝“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z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南下,推動了江南地區得到開發,A項正確;題干材料說明的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沒有涉及文學藝術繁榮發展,排除B項;題干材料說明的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無關,排除C項;南方經濟超過北方是在南宋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5.A【詳解】據材料“下表是部分朝代南方與北方人口比例統計表(約)”可知,自西漢末年至東晉中期,南方人口的比例逐漸提高,而北方人口占比逐漸下降,這說明由于北方戰亂,北民南遷,有利于江南的開發,A項正確;隋朝開鑿運河,溝通南北,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南北方人口占比,而未涉及“政權更替、民族交融”,排除C項;D項是南宋時期對南方地位的評價,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6.C【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促進南方地區農業的發展,逐漸超過北方,促使經濟重心不斷南移,C項正確;北方人口大批南遷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導致南方人口急劇增加,排除B項;北方人口大批南遷沒有造成南方長期動蕩不安,排除D項。故選C項。7.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東晉滅亡后,南方地區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它們都定都建康,合稱為“南朝”,D項正確;洛陽、長安、北京都在北方地區,地理位置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8.D【詳解】根據“西晉末年北方人口南遷方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少數民族內遷,體現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D項正確;早期國家的產生是在夏商周時期,排除A項;班超出使西域是在東漢時期,排除B項;淝水之戰發生在東晉與前秦之間,排除C項。故選D項。9.D【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另外南方戰亂較少,社會比較安定、南方的自然條件比較優越也是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江南地區是全國文化中心,不符合史實,符合題意,選擇D項;因此江南地區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包括選項ABC,但是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10.【答案】(1)火耕水耨,漁獵山伐。(2)八王之亂北方導致戰亂頻繁。(3)北人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北方農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產量。(4)由相對落后到逐步得到開發(或:發展)。【詳解】(1)據材料“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可知,《漢書》所載的江南地區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火耕水耨,漁獵山伐。(2)據材料“八王之亂”可知,八王之亂北方導致戰亂頻繁,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大量人民南遷。(3)據材料“西晉末,北方流民南遷人數激增,他們不但為常武地區增加了大批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農業技術”可知,北人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據材料“北方的小麥南朝時在江南大量種植,一年稻麥兩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常武地區經濟的發展?!笨芍?,北方農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產量。(4)據材料“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可知,《漢書》所載的江南地區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火耕水耨,漁獵山伐,相對落后;據材料“北方的小麥南朝時在江南大量種植,一年稻麥兩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常武地區經濟的發展。”可知,北方農作物的引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產量,江南得到開發。即古代中國江南的經濟發展由相對落后到逐步得到開發(或:發展)。01目標任務02預習導學03常考圖片04體系構建05問答式記憶清單06強化訓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講義-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原卷版).doc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講義-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