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如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1.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與文化: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書法、繪畫及雕塑。2.認識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成就承上啟下,在我國科技史上放射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3.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學習,初步認識我國古代的書法藝術和石庫藝術,培養藝術修養和文物鑒賞能力,批判地繼承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能力。一、賈思勰與《齊民要術》★學習聚焦:了解《齊民要術》的作者、內容及地位。1.著作:北朝的 編撰了農學著作 。2.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 ,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3.影響:我國 的農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知識拓展】北朝農學家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這部農業科學技術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科學家祖沖之★學習聚焦:了解科學家祖沖之的成就。1.地位:祖沖之是 的一位杰出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要重大成就。2.成就(1)數學:①把 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 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②著有數學名著 。(2)天文:測算一年時間與現代天文科學測算的結果只差 秒。(3)歷法:創制當時最先進的 。(4)機械制造:制造 、水碓磨、千里船等。三、書法、繪畫與雕塑★學習聚焦: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繪畫與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1.書法(1) 以后:書法成為專門供人們欣賞的藝術。(2)曹魏: (獨創楷書)和胡昭是書法名家。(3)西晉:設置 ,標準書體為鍾、胡書法。(4)東晉:① 被譽為“ ”,筆勢“飄若如云,矯若驚龍”。②代表作是 ,被稱為“ ”。(5)北魏: 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2.繪畫(1)著名畫家: 是東晉最著名的畫家。(2)繪畫特點:擅長 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3)代表作品: 和 。3.雕塑:石窟藝術(1)代表: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 。(2)特點: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吸收了外來 造型藝術的特點。【知識拓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1)特點: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特色;科技成就突出;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2)原因:政治上,國家政權分立,社會動蕩;經濟上,江南經濟迅速發展,南北方經濟趨于平衡;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進程加快;此外,繼承了秦漢文化和吸收了外來宗教文化。《齊民要術》書影 【常考點】1.人物與著作:賈思勰和《齊民要術》2.《齊民要術》的主要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3.歷史地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在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蘭亭集序》(摹本·局部) 【常考點】1.人物:書圣王羲之。2.作品: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3.評價:“飄如浮云,矯若驚龍”。1.識記劉徽在圓周率研究方面的貢獻。提示: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2.簡述祖沖之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提示:(1)數學: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與其子合著《綴術》。(2)天文歷法:推算出與現在只差50秒的天文科學歷法;創制了《大明歷》。(3)機械制造:設計制造了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3.列舉東漢魏晉時期書法成就。提示:(1)曹魏時期:①鍾繇擅長行書、草書、隸書;獨創楷書書法,后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②胡昭擅長行書、草書、隸書。(2)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書體。(3)東晉:“書圣”王羲之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代表作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4)北魏: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4.識記東晉顧愷之的繪畫成就。提示:顧愷之擅長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5.簡述南北朝時期石窟開鑿的背景、代表及其特點。提示:(1)背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統治者為宣揚佛教,開鑿石窟。(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3)特點:繼承了秦漢以來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特點,堪稱宏偉精巧的雕刻藝術品。6.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特點及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提示:(1)特點: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特色;科技成就突出;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2)原因:政治上,國家政權分立,社會動蕩;經濟上,江南經濟迅速發展,南北方經濟趨于平衡;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進程加快;此外,繼承了秦漢文化和吸收了外來宗教文化。一、單項選擇題1.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反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寫神”的珍貴畫卷摹本《女史箴圖》(下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原作可追溯至( )A.東漢 B.西晉 C.東晉 D.隋朝2.“齊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術”指的是謀生的重要方法。簡單地說,《齊民要術》這本書就是他為百姓的生存總結出來的一些生產和生活的技術、經驗。文中“他”是指( )A.宋應星 B.賈思勰 C.徐光啟 D.酈道元3.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元格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建的。由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云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裝,而是身著寬袍大袖袈裟。這一崖壁上的藝術最能證明北魏時期( )A.統治者的地位高 B.鮮卑貴族的南遷C.石窟藝術的高超 D.民族文化的交融4.有說英國學者達爾文在其名著中,援引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著作中的有關事例作為進化論佐證。又據察證,日本還藏有該書的殘本。這部集農業生產知識之大成的著作是( )A.《天工開物》 B.《本草綱目》 C.《物種起源》 D.《齊民要術》5.西安碑林的《集王圣教序碑》,傳說唐朝廷曾懸賞“一字千金”,從民間征集書圣之字,集字成碑,“貴越群品,古今莫之”,成為后世學者臨習的楷模。與此碑書法風格相同的是( )A.王羲之《蘭亭序》 B. 鐘繇《宣示表》C. 魏碑《張猛龍碑》 D. 李斯《會稽刻石》6.后人為紀念祖沖之的特殊貢獻,在月球上以祖沖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環形山。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 )A.撰寫《齊民要術》 B.推算圓周率 C.創作《女史箴圖》 D.編寫《水經注》7.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著名的云岡石窟位于今天的( )A.河南洛陽 B.四川成都 C.江蘇南京 D.山西大同8.下面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 )A.河南嵩山儒學起源 B.華夏文明借鑒創新C.中原文化源遠流長 D.佛教文化匯聚中原9.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科技保持世界領先的地位。這一時期的突出表現是( )A.青銅冶煉技術的開始成熟 B.《蘭亭集序》問世C.圓周率數值的有效推算 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改進二、材料分析題1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觀察如圖所示的圖片材料二 1986年發行的祖沖之銀幣材料三 他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他刻苦學習書法,繼承各種書體的優點,所作楷節、行書、草書尤為精湛。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巖浮云矯若驚龍",達到收放自如、渾然天成的境界。(1)從材料一中找出屬于兩漢的科技文化成就。(只寫序號即可)請對圖③簡要評價。(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要概述發行祖沖之銀幣的理由。(3)材料三中的“他”指誰 請寫出其代表作。(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談談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體會。01目標任務02預習導學03常考圖片04體系構建05問答式記憶清單06強化訓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如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1.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與文化: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書法、繪畫及雕塑。2.認識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成就承上啟下,在我國科技史上放射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3.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學習,初步認識我國古代的書法藝術和石庫藝術,培養藝術修養和文物鑒賞能力,批判地繼承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能力。一、賈思勰與《齊民要術》★學習聚焦:了解《齊民要術》的作者、內容及地位。1.著作:北朝的賈思勰編撰了農學著作《齊民要術》。2.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3.影響: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知識拓展】北朝農學家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這部農業科學技術著作,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科學家祖沖之★學習聚焦:了解科學家祖沖之的成就。1.地位:祖沖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要重大成就。2.成就(1)數學:①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②著有數學名著《綴術》。(2)天文:測算一年時間與現代天文科學測算的結果只差50秒。(3)歷法:創制當時最先進的《大明歷》。(4)機械制造: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三、書法、繪畫與雕塑★學習聚焦: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繪畫與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1.書法(1)東漢以后:書法成為專門供人們欣賞的藝術。(2)曹魏:鍾繇(獨創楷書)和胡昭是書法名家。(3)西晉:設置書博士,標準書體為鍾、胡書法。(4)東晉:①王羲之被譽為“書圣”,筆勢“飄若如云,矯若驚龍”。②代表作是《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5)北魏: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2.繪畫(1)著名畫家:顧愷之是東晉最著名的畫家。(2)繪畫特點:擅長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3)代表作品:《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3.雕塑:石窟藝術(1)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2)特點: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知識拓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特點及形成原因(1)特點: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特色;科技成就突出;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2)原因:政治上,國家政權分立,社會動蕩;經濟上,江南經濟迅速發展,南北方經濟趨于平衡;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進程加快;此外,繼承了秦漢文化和吸收了外來宗教文化。《齊民要術》書影 【常考點】1.人物與著作:賈思勰和《齊民要術》2.《齊民要術》的主要內容: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重要思想。3.歷史地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在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蘭亭集序》(摹本·局部) 【常考點】1.人物:書圣王羲之。2.作品: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3.評價:“飄如浮云,矯若驚龍”。1.識記劉徽在圓周率研究方面的貢獻。提示: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2.簡述祖沖之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提示:(1)數學: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與其子合著《綴術》。(2)天文歷法:推算出與現在只差50秒的天文科學歷法;創制了《大明歷》。(3)機械制造:設計制造了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3.列舉東漢魏晉時期書法成就。提示:(1)曹魏時期:①鍾繇擅長行書、草書、隸書;獨創楷書書法,后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②胡昭擅長行書、草書、隸書。(2)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書體。(3)東晉:“書圣”王羲之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代表作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4)北魏: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4.識記東晉顧愷之的繪畫成就。提示:顧愷之擅長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5.簡述南北朝時期石窟開鑿的背景、代表及其特點。提示:(1)背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統治者為宣揚佛教,開鑿石窟。(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3)特點:繼承了秦漢以來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特點,堪稱宏偉精巧的雕刻藝術品。6.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特點及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提示:(1)特點:帶有分裂割據的烙印;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特色;科技成就突出;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2)原因:政治上,國家政權分立,社會動蕩;經濟上,江南經濟迅速發展,南北方經濟趨于平衡;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進程加快;此外,繼承了秦漢文化和吸收了外來宗教文化。一、單項選擇題1.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反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寫神”的珍貴畫卷摹本《女史箴圖》(下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原作可追溯至( )A.東漢 B.西晉 C.東晉 D.隋朝2.“齊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術”指的是謀生的重要方法。簡單地說,《齊民要術》這本書就是他為百姓的生存總結出來的一些生產和生活的技術、經驗。文中“他”是指( )A.宋應星 B.賈思勰 C.徐光啟 D.酈道元3.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元格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建的。由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云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裝,而是身著寬袍大袖袈裟。這一崖壁上的藝術最能證明北魏時期( )A.統治者的地位高 B.鮮卑貴族的南遷C.石窟藝術的高超 D.民族文化的交融4.有說英國學者達爾文在其名著中,援引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著作中的有關事例作為進化論佐證。又據察證,日本還藏有該書的殘本。這部集農業生產知識之大成的著作是( )A.《天工開物》 B.《本草綱目》 C.《物種起源》 D.《齊民要術》5.西安碑林的《集王圣教序碑》,傳說唐朝廷曾懸賞“一字千金”,從民間征集書圣之字,集字成碑,“貴越群品,古今莫之”,成為后世學者臨習的楷模。與此碑書法風格相同的是( )A.王羲之《蘭亭序》 B. 鐘繇《宣示表》C. 魏碑《張猛龍碑》 D. 李斯《會稽刻石》6.后人為紀念祖沖之的特殊貢獻,在月球上以祖沖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環形山。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 )A.撰寫《齊民要術》 B.推算圓周率 C.創作《女史箴圖》 D.編寫《水經注》7.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著名的云岡石窟位于今天的( )A.河南洛陽 B.四川成都 C.江蘇南京 D.山西大同8.下面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 )A.河南嵩山儒學起源 B.華夏文明借鑒創新C.中原文化源遠流長 D.佛教文化匯聚中原9.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科技保持世界領先的地位。這一時期的突出表現是( )A.青銅冶煉技術的開始成熟 B.《蘭亭集序》問世C.圓周率數值的有效推算 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改進二、材料分析題1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觀察如圖所示的圖片材料二 1986年發行的祖沖之銀幣材料三 他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他刻苦學習書法,繼承各種書體的優點,所作楷節、行書、草書尤為精湛。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巖浮云矯若驚龍",達到收放自如、渾然天成的境界。(1)從材料一中找出屬于兩漢的科技文化成就。(只寫序號即可)請對圖③簡要評價。(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要概述發行祖沖之銀幣的理由。(3)材料三中的“他”指誰 請寫出其代表作。(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談談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體會。參考答案1.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創作于東晉,體現了“以形寫神”的特色,C項符合題意;東漢出現了較多的反映人生現實生活的繪畫作品,題材包括車馬、獵物、宴樂、侍從、出行等方面,表現了漢人對縱情、享樂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他們較為現實的私人生活,使繪畫呈現出更多的現實與世俗色彩,排除A項;在晉朝以前,繪畫比較樸實笨拙,線條勾勒簡單,更注重的是形態, 到了晉朝,佛教藝術已經傳播開來,這影響了當時的繪畫風格,在原先粗線條的基礎上,繪畫又增加了西描,不但是形態,神韻和表情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排除C項;隋代的繪畫風格,承前啟后,有“細密精致而臻麗”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齊民要術》大約成書于北魏末年,是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的農學著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B項正確;宋應星代表作是《天工開物》,排除A項;徐光啟代表作是《農政全書》,排除C項;酈道元代表作是《水經注》,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根據題干“由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云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裝,而是身著寬袍大袖袈裟”可知,出現這種局面主要原因是孝文帝遷都,采取改穿漢族服飾等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文化交融,D項正確;統治者的地位,高鮮卑貴族的南遷,石窟藝術的高超都不能體現題干材料的主旨,排除ABC項。故選D項。4.D【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的著名的農學家賈思所著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書中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種植,不誤農時;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時,就參閱過這部“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并援引有關事例作為進化論的佐證,D項正確;《天工開物》作者是明朝的宋應星,排除A項;《本草綱目》作者是李時珍,排除B項;《物種起源》作者是英國的達爾文,排除C項。故選D項。5.A【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集王圣教序碑》的書法是集書圣王羲之的王體行書而成的,《蘭亭序》是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兩者書法風格相同,A項正確;B項、C項是楷書,D項是小篆,排除BCD項。故選A項。6.B【詳解】依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結合課本所學,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園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B項正確;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排除A項;東晉顧愷之創作的《女史箴圖》,排除C項;《水經注》 是酈道元撰寫的,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D項正確;河南洛陽的是龍門石窟,排除A項;四川成都和江蘇南京沒有著名的石窟,排除BC兩項。故選D項。8.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殷墟,是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面積約30平方千米,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登封嵩陽書院是古代高等學府,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筑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為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于萬佛洞造像、李泰為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為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由此可見,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中原文化源遠流長,C項符合題意;只有登封嵩陽書院與儒學有關,排除A項;只有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借鑒創新,排除B項;只有洛陽龍門石窟與佛教文化有關,排除D項。故選C項。9.C【詳解】根據題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科技保持世界領先的地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朝的祖沖之將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C項正確;青銅冶煉技術在夏商周時期開始成熟,排除A項;《蘭亭集序》是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與科技無關,排除B項;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改進是北宋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10.【答案】(1)①②④。評價:圖③《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這項成果領先世界約千年。(3)王羲之;代表作:《蘭亭集序》(4)認識和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用現代化手段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創新。(任答一點即可)【詳解】(1)“成就”,依據材料一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①是造紙術,②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④是司馬遷的《史記》。“評價”,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理由”,依據所學知識從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這項成果領先世界約千年的角度分析。(3)“他”,依據材料三信息“他刻苦學習書法,繼承各種書體的優點,所作楷節、行書、草書尤為精湛。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巖浮云矯若驚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指的是王羲之。“代表作”,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集序》。(4)“認識和體會”,依據上述材料和所學得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用現代化手段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創新。01目標任務02預習導學03常考圖片04體系構建05問答式記憶清單06強化訓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講義-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原卷版).doc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講義-2023-2024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