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學案 2023-2024學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學案 2023-2024學年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課標要求】
1.聯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懂得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2.理解質量互變規律
3.把握適度原則
【問題導學】
一、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1.說明此物之所以為此物,并區別于他物的原因(質變的含義)?
2.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的原因(量變的含義)?
3.運用質量互變的規律的知識,談談日積月累地踐行正確的價值觀與成就人生精彩的關系?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5.連續性、間斷性的含義以及二者的關系?把握二者關系的意義?
二、把握適度原則
1.結合P83相關鏈接,理解度和關節點的含義?
2.區別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什么?
3.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過少治不了病,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如何把握這個道理?
【體系構建】
【必備知識】
必備知識一 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
1.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
(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2)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
2.量變與質變
(1)含義: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或形式。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
(2)內容: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是辯證的。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
1.質量互變規律要求
反映客觀事物質量互變規律的辯證思維,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
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與間斷性
(1)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
(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
(3)關系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
3.把握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
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必備知識二 把握適度原則
一、適度的含義
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
2.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
二、掌握適度原則
1.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
2.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
3.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
4.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
【易錯剖析 】
1.量可以離開具體事物而單獨存在。 ( )
2.量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
3.質變的完成表明事物變化發展的終結。( )
4.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 )
5.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 )
6.度就是量變的關節點。( )
7.堅持適度原則就是事事折中。( )
8.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唯一標志。( )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突變的過程,事物的量變最終必然引起質變。( )
10.事物的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
【當堂達標】
1.(2023·廣東·二模)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順利將陳東、蔡旭哲、劉洋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次飛行乘組的選拔除了考評個人思想政治素質、身體、心理、知識技能外,還需要綜合考慮出艙活動對航天員的要求,航天員的飛行經驗、年齡、與任務的匹配性,還有彼此之間的心理相容性和乘組之間的搭配等。從辯證思維角度看,本次飛行乘組的選拔( )
①尊重了質量互變規律,加強日常訓練以適應飛行要求
②采用了分析方法,對航天員的各方面素質分別進行考察
③借助了選言推理,考慮航天員是否具有完成航天任務的能力
④運用了綜合方法,全面考慮航天員各方面素質對執行任務的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黑龍江雞西·雞東縣第二中學校考二模)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性關系,而是“倒U型曲線”(如下圖所示)關系,動機處于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動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機體處于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堅持折中主義的態度,做到動機和效率之間不偏不倚
②堅持適度思維,實現適宜動機強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統一
③堅持定量分析,找到適合不同性質任務的同一動機強度
④堅持動態性思維,找到適合不同性質任務的動機強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海南·模擬預測)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真菌感染的一類藥物,大家熟知的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羅紅霉素、頭孢菌素等都是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殺滅和抑制侵入人體內的致病性細菌,使細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終能使機體恢復健康。但如果不具體分析患者的病情,濫用抗生素,最終可能導致患者無藥可治。這啟示我們( )
①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
②堅持中庸的折中主義的思維方式
③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
④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矛盾問題的精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海南·統考模擬預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黃河保護治理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堅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打好黃河保護治理攻堅戰。黃河保護治理( )
①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
②運用了從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的方法
③在系統與要素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
④體現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吉林·統考模擬預測)2022年,中國航天全年完成64次發射任務,再創歷史新高;空間站建造階段6次飛行任務全部順利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科學必須抓住當前歷史機遇,不僅補齊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間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做出先行標志性貢獻。這表明( )
①人們可以根據航天現在發展狀況必然地推知航天的未來
②對航天的認識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的過程
③要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航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
④要堅持事物發展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山東臨沂·統考一模)屹立于青島前海一線6000年之久的“石老人”,在2022年的一個雷雨之夜發生坍塌。“石老人”是一座17米高的石柱,因形態酷似一名老人坐在海中而得名,并被賦予老父親執著守望女兒的凄美傳說。其實,它是一種海岸侵蝕地貌,歷經千萬年風雨海浪“雕琢”而形成,此次坍塌也是因常年風化、海水侵蝕所致。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傳說讓石頭成為“有故事”老人,“石老人”源于人們充滿想象的頭腦
②把海蝕的石柱神話為“石老人”,屬于通過想象來表達情感的形象思維
③“石老人”在人們的不舍中“坍塌”,說明變化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
④千萬年“雕琢”一朝斷裂,證明事物發展變化是間斷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浙江·模擬預測)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4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此次飛行任務創下多個“首次”:太空會師、在軌輪換、同時在軌工作……這反映出我國在航天科技的發展上( )
①把握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
②正確認識了事物的階段性特征,推動實踐創新
③運用了思維的間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
④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的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廣東·模擬預測)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山西右玉曾是不毛之地,正是憑借“一張鐵鍬兩只手,咬定綠化不放松”的勁頭,當地干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成就了如今的塞上綠洲;福建長汀一度“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正是依靠大家苦干實干、持續治理水土流失,書寫了綠滿荒山的傳奇。這表明( )
①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
②事物的發展是在量的基礎上進行的
③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
④量變使“某事物”始終是“某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遼寧·二模)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勝利會師”,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矗立浩瀚太空,載人航天“三步走”的夢想藍圖轉化為現實。30 載的艱苦探索中,中國航天人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不斷優化排除隱患,提高運載火箭的可靠性,每一次飛行都會運用一些新技術,解決一些老問題;每一次驗證的技術都比上一次更先進,更完美。以上材料表明中國載人航天( )
①遵循質量互變規律,通過“三步走”實現質的飛躍
②利用超前思維的前瞻性功能,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
③堅持辯證否定觀,積累經驗改進技術,逐步實現夢想
④堅持辯證思維的動態性,正確思維藍圖決定航天進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遼寧·校聯考一模)香皂具有抑菌的作用。如果長期使用專門除菌的香皂,在消滅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保護皮膚的正常菌群,過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會導致皮膚產生大量的耐藥菌,對傳統滅菌產生抵抗,可能會引發感染。這說明( )
①在度的范圍之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要堅持適度思維
②量是關節點范圍內的規定,是引起質變的節點,要重視量的積累
③質是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積極創造條件使該物轉化為他物
④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防止過猶不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廣東·模擬預測)沉沒成本效應的原始定義為“如果人們已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過成本,那么便會增加該商品或勞務的使用頻率”,這一定義強調的是金錢及物質成本對后續決策行為的影響。心理學家們為沉沒成本效應提供了一個解釋。原來,與獲得和已經擁有的東西相比,人們更在意的是損失。但損失的背后是更大的損失。這說明了( )
①矛盾雙方相互轉化,要積極推動矛盾向同一方向轉化
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適用的范圍
③度是質與量的統一體,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度”
④運用矛盾分析法,用超前思維認識事物發展動態過程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2023·廣東茂名·統考一模)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勝利“會師”。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來經過幾代航天人接續奮斗、攻堅克難后首次實現的兩艘載人飛船停靠及乘組輪換。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鼓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而展可看出( )
①空間站的建成將為新的質變開辟道路
②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
③只要有量變的積累就會有質變的發生
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具有社會歷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湖南婁底·校聯考模擬預測)底線,最初是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線,后引申為社會實踐不能超越的界線,不可撼動的準則。底線思維,是一種風險思維、邊界思維、戰略思雛。從嚴治黨有底線,社會治理有底線,做人做事有底線,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突破底線后患無窮。底線思維( )
①是對質量互變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的重新認識
②是一種科學態度,要時刻防止量變達到臨界點引起質變
③基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發展必須保障底線
④是一種科學思維方式,是對潛在風險的研判和全力防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2·浙江杭州·統考一模)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中國將破立并舉、穩扎穩打,在推進新能源可靠替代過程中逐步有序減少傳統能源,確保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可見,要打好這場跨度長達40年的持久戰應( )
①準確把握事物發展中的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堅持適度原則
②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做到破立并舉
③從思維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堅持全面而具體地認識事物
④在整體性與系統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堅持穩扎穩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河北·模擬預測)習近平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這一論述體現了( )
①認識發展的過程起于感性具體,終于思維抽象
②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必須把握好“分寸”,不要犯極端化錯誤
③科學思維能夠對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
④必須從事物的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掌握系統優化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湖北·模擬預測)“跳起來摘果子”,是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大中院士從事科研時常說的一句話。他解釋說,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讓人家摘走了,跳起來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爛在樹上。“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而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這啟示我們要( )
①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逐步走向思維具體
②善用逆向思維,將其作為正向思維的基礎
③正確認識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間斷性
④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得中”處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2·遼寧·模擬預測)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國疫情防控的總方針。“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動態”就是不追求絕對零感染;“清零”就是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快速和精準的“動態清零”,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實際行動。“動態清零”( )
①就是用整體性與動態性的辯證思維做好疫情防控
②體現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的自主選擇
③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
④在實踐中以間斷性取代飛躍性的疫情防控策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2·天津和平·統考一模)下圖為時間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示意圖,有人據緊急程度提出時間管理的建議:盡量避免擴大A,多投時間處理B,盡量減少C類事,勸你避而遠之D。從思維角度看,象限工作法給我們的啟示是( )
A.要遵循適度原則 B.要運用好分析與綜合方法
C.要善用聯想思維解決問題 D.要不失時機地促成事物的飛躍
19.(2022·遼寧錦州·統考一模)《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替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 )
①“未病”是質變,“已病”是量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量變實現
②“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
③質變是量變的前提,量變是質變的結果
④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0·山西·統考模擬預測)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分“三步走”的總體目標: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材料體現的觀點是(  )
①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
②量變必然引起質的飛躍
③統一、平衡是質變過程中的狀態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23秋·福建廈門·高三校考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12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召開研討會,拉開了“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以下簡稱CSST)項目的序幕。2013年11月,CSST正式立項。根據立項時的方案,CSST與空間站實驗艙直接相連,但由此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空間站周圍可能存在的污染環境和顆粒物等因素都不利于天文觀測。鑒于此,2015年,該方案被調整為CSST與空間站共軌獨立飛行并獲得批準。2022年年底,CSST初樣鑒定件研制完成。隨后與巡天平臺集成開展聯合試驗,進行發射場測試,最后計劃于2023年擇機發射。
結合材料,運用“理解質量互變”的知識,分析我國巡天望遠鏡的建設歷程。
22.(2023秋·陜西安康·高二陜西省安康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年前,在麗水市百山祖首次發現第四紀冰川殘遺植物——百山祖冷杉。此后,當地科研人員不斷探索,從保護到培育,開始了一場長達60年的接力長跑。從1963年開始,先后采用異砧嫁接、扦插等辦法嘗試培植百山祖冷杉。1992年春天,通過模擬相似自然生存環境,培育出實生苗,并成功進行移栽。2000年,10余株百山祖冷杉幼苗在海拔910米的慶元交溪門林區種植,成功實施了百山祖冷杉的遷地保護實驗。2017年,浙江大學通過胚胎培育技術首次成功培養出百山祖冷杉幼苗,培育實現了突破。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百山祖冷杉脫離瀕危險境。只有“樹二代”結出的種子再生長出“樹三代”,才可以說有可能脫離瀕危之境,而這一步的完成,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
結合材料,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說明科研人員對百山祖冷杉的培育歷程。
23.(2023秋·福建莆田·高三校考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追夢、筑夢到圓夢,中國空間站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我國獨立自主建造運營的載人空間站“矗立”太空,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也標注著中國航天的嶄新高度。
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10年間全國一盤棋,110多個科研院所、3000多個科研單位、數十萬科研人員通力協作,攻克10余項重大關鍵核心技術、200余項系統級關鍵技術,研制8型飛行器、3型運載火箭,部組件和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從無到有,是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和接續奮斗。從神舟飛船到天宮實驗室,再到空間站組合體、“T”字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太空居所不斷擴容,正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各條戰線的航天人實干苦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空間站夢想架設起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說明中國空間站標注航天新高度的歷程。
參考答案:
【易錯剖析 】
1.量可以離開具體事物而單獨存在。 ( × )
【點撥】量總是一定事物的量,離開具體事物的“純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維的抽象中。
2.量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 )
【點撥】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3.質變的完成表明事物變化發展的終結。( × )
【點撥】質變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4.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 √ )
【點撥】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5.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 × )
【點撥】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
6.度就是量變的關節點。( × )
【點撥】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
7.堅持適度原則就是事事折中。( × )
【點撥】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中”是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
8.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唯一標志。( × )
【點撥】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 。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突變的過程,事物的量變最終必然引起質變。( × )
【點撥】事物發展要經過量的積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并非任何量變都能引起質變。錯誤說法:量變總會引起質變。正確說法: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0.事物的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 )
【點撥】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不能講誰比誰更重要。
1.C
【詳解】②④:本次飛行乘組的選拔既考評個人思想政治素質、身體、心理、知識技能,還需要綜合考慮出艙活動對航天員的要求,采用了分析和綜合的方法,②④正確。
①③:材料并未涉及尊重質量互變規律和借助選言推理,①③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2.C
【詳解】①:折中主義是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固定的立場,只把各種不同的思潮、理論,無原則地、機械地拼湊在一起的思維方式,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不能折中,而是要適度思維,實現適宜動機強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統一,①說法錯誤。
②④:動機強度適宜、過低、超過頂峰,工作效率不同,這啟示我們堅持適度思維,實現適宜動機強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統一,堅持動態性思維,找到適合不同性質任務的動機強度,②④符合題意。
③: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找到適合不同性質任務的同一動機強度”說法錯誤,而且應堅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③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3.A
【詳解】①③:如果濫用抗生素,最終可能導致患者無藥可治,這啟示我們要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也啟示我們要注意分寸,把握適度原則,①③符合題意。
②:折中主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是一種無原則的錯誤的思維方式,②說法錯誤。
④: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4.B
【詳解】①③:黃河保護治理非一地一域之事,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堅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這是一個漸進性與飛躍性相統一的過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的一項戰略工程,要在系統與要素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打好黃河保護治理攻堅戰,①③符合題意。
②:材料未涉及逆向思維,②排除。
④:黃河保護治理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未體現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規律,④排除。
故本題選B。
5.D
【詳解】①:超前思維具有不確定性,必然推知航天未來說法太絕對,①排除。
②:認識發展歷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②排除。
③④:中國空間科學必須抓住當前歷史機遇,不僅補齊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間科學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做出先行標志性貢獻。這表明要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航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要堅持事物發展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④正確。
故本題選D。
6.C
【詳解】①: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石老人”源于現實中石柱和老人的形象,不是源于人們充滿想象的頭腦,①錯誤。
②:“石老人”因形態酷似一名老人坐在海中而得名,并被賦予老父親執著守望女兒的凄美傳說,把海蝕的石柱神話為“石老人”,屬于通過想象來表達情感的形象思維,②符合題意。
③:“石老人”是一種海岸侵蝕地貌,歷經千萬年風雨海浪“雕琢”而形成,此次坍塌也是因常年風化、海水侵蝕所致,“石老人”在人們的不舍中“坍塌”,說明變化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③符合題意。
④:千萬年“雕琢”一朝斷裂,證明事物發展變化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④錯誤。
故本題選C。
7.A
【詳解】①②: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4次飛行任務,此次飛行任務創下多個“首次”,這反映出我國在航天科技的發展上把握了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統一,正確認識了事物的階段性特征,推動實踐創新,①②符合題意。
③:運用了思維的間接性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不是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③說法錯誤。
④:認識發展的歷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象的過程,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8.B
【詳解】①③:材料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說明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①③正確。
②:事物的發展是在一定質的基礎上進行的,②錯誤。
④:量變突破一定限度后,“某事物”就會成為“它事物”,④錯誤。
故本題選B。
9.A
【詳解】①③:30載的艱苦探索中,中國航天人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不斷優化排除隱患,提高運載火箭的可靠,每一次飛行都會運用一些新技術,解決一些老問題;每一次驗證的技術都比上一次更先進,更完美。這表明中國載人航天遵循質量互變規律,堅持辯證否定觀,不斷積累經驗改進技術,通過“三步走”量的積累逐步實現載人航天夢想,①③符合題意。
②:材料強調中國載人航天人腳踏實地,精益求精,不斷積累,終獲成功,不體現利用超前思維的前瞻性功能,②與題意不符。
④:正確思維藍圖能夠指導航天進程,但不能決定航天進程,④錯誤。
故本題選A。
10.B
【詳解】①④:過度地使用除菌香皂也會導致皮膚產生大量的耐藥菌,對傳統滅菌產生抵抗,可能會引發感染,這說明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在度的范圍之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要堅持適度思維,防止過猶不及,①④符合題意;
②:關節點是引起質變的節點,且材料并不強調量的積累,②錯誤;
③:質規定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材料并不強調積極創造條件使該物轉化為他物,而是強調要堅持適度原則,③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1.B
【詳解】①:矛盾雙方相互轉化,要積極推動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轉化,而不是推動矛盾向同一方向轉化,矛盾雙方各向自己對立面轉化,①錯誤。
②:材料反映的是一種心理效應,強調要堅持適度原則和超前思維,未反映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不符合題意。
③:“損失的背后是更大的損失”說明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度”,③正確。
④:“強調的是金錢及物質成本對后續決策行為的影響”表明要用超前思維認識事物發展動態過程,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2.C
【詳解】①:空間站的建成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①說法不準確,排除。
③: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③排除。
②④: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鼓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體現了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具有社會歷史性,②④正確。
故選C。
13.D
【詳解】①:題干沒有體現對立統一規律,而且重新認識的說法也不妥,①錯誤。
②:“防止量變達到臨界點引起質變”說法錯誤,該說法忽視了正向質變的積極作用,②錯誤。
③:底線是一種不可撼動的準則,突破底線后患無窮,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發展必須保障底線,③正確。
④:從嚴治黨有底線,社會治理有底線,做人做事有底線,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突破底線后患無窮。這說明我們要保持底線思維,因為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思維方式,是對潛在風險的研判和全力防范,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4.A
【詳解】①②: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中國將破立并舉、穩扎穩打,在推進新能源可靠替代過程中逐步有序減少傳統能源,確保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可見,要打好這場跨度長達40年的持久戰應準確把握事物發展中的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堅持適度原則;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做到破立并舉,①②正確。
③:人類思維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從思維具體上升到思維抽象”說法錯誤,③排除。
④:應該是在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④錯誤。
故本題選A。
15.D
【詳解】①:對事物的認識要經歷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①錯誤。
②:材料中未涉及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必須把握好“分寸”的問題,②排除。
③:樹立大歷史觀能夠促進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說明科學思維能夠對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③符合題意。
④:樹立大歷史觀能夠促進增強工作的系統性,說明必須從事物的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掌握系統優化方法,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16.B
【詳解】①:“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說明要選擇合適的上升起點, “達到一個高度,又喵向新的高度” 即逐步走向思維具體,故①正確。
②:正向思維是逆向思維的基礎,故②錯誤。
③:材料中“跳是不斷增高的,達到一個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只體現了發展的連續性,而沒有體現 “間斷性” ,故③不選。
④:“跳起來摘得著”,是一個適當的高標準,這啟示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把握分寸, “得中”處之,故④正確。
故本題選B
17.A
【詳解】①③:“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動態”就是不追求絕對零感染;“清零”就是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動態清零”就是用整體性與動態性的辯證思維做好疫情防控,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①③符合題意。
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的必然選擇,但不是“自主選擇”,也不是材料體現的主旨,②排除。
④: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而不是“以間斷性取代飛躍性”,④錯誤。
故本題選A。
18.B
【詳解】B:材料中,為了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盡量避免擴大A,多投時間處理B,盡量減少C類事,勸你避而遠之D”。這體現了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體現了遵循科學的系統優化方法,堅持了分析與綜合相結合。B符合題意。
AD:材料沒有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因此沒有體現遵循適度原則和不失時機地促成事物的飛躍,AD與題意不符。
C:聯想思維法是由于一定的誘因,人們在腦海中將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聯系起來,從而進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材料不能體現聯想思維法,C與題意不符。
故本題選B。
19.D
【詳解】①:“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故①不選。
②④: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故②④不選。
③: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結果,故③不選。
故本題選D。
20.B
【詳解】①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故①④入選。
②:量變并不必然引起質的飛躍,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故②錯誤。
④:統一、平衡是量變過程中的狀態,故③錯誤。
故本題選B。
21.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這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②我國巡天望遠鏡的建設,從提出到推進實施,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基礎上進行新的量變的不斷循環的過程。
【分析】背景素材:我國巡天望遠鏡的建設歷程
考點考查:“理解質量互變”的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我國巡天望遠鏡的建設歷程,需要調用“理解質量互變”的有關知識,知識限定具體明確,可以知識為線索,檢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巡天望遠鏡的建設,從提出到推進實施→可聯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②:拉開序幕,正式立項,方案調整,研制完成,聯合試驗,擇機發射→可聯系要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
22.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狀態。科研人員60年的不斷探索,經過一個漸進性(量的積累)的過程,成功培育出了冷杉幼苗,實現了質的飛躍。
②質變體現并保存量變的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成功培育出“樹二代”,為培育出“樹三代”開辟道路,才能真正脫離瀕危之境。
【分析】背景素材:百山祖冷杉的培育
考點考查:質量互變規律的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科研人員對百山祖冷杉的培育歷程,需要調用質量互變規律的有關知識,知識限定具體明確,可以以知識為線索,檢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科研人員60年的不斷探索,成功培育出了冷杉幼苗→可聯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②:“樹二代”為培育出“樹三代”開辟道路,才能真正脫離瀕危之境→可聯系質變體現并保存量變的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
23.①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中國空間站建設,從無到有,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是中國航天在量的積累上不斷實現質的提升的過程。
②事物的發展過程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中國空間站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我國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漸進性積累,一個個目標的達成,才能產生飛躍性,獨立自主建造運營空間站,標注著中國航天的嶄新高度。
【分析】背景素材: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考點考查:質量互變規律
能力考查:描述與闡釋事物、論證與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分析說明題,考查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需要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結合材料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發展航天事業,從追夢、筑夢到圓夢,中國空間站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從無到有,是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和接續奮斗→可聯系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關鍵詞②:我國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漸進性積累,一個個目標達成,才能產生飛躍性,標注著中國航天的嶄新高度→可聯系事物的發展過程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陈巴尔虎旗| 承德县| 新竹县| 金湖县| 咸宁市| 勐海县| 廉江市| 城固县| 灵璧县| 绵阳市| 榆树市| 汾西县| 高雄县| 柳江县| 辉县市| 嘉善县| 松滋市| 密山市| 理塘县| 建昌县| 丽江市| 东台市| 定陶县| 鄢陵县| 铜山县| 营口市| 尼勒克县| 剑阁县| 呼伦贝尔市| 临江市| 迁西县| 南皮县| 班玛县| 赤水市| 定南县| 钟山县| 尉犁县| 安吉县| 广昌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