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方程式課題:目標:了解質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學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教學內容:質量守恒定律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理解:a.運用范圍:必須是化學反應不是物理反應。b.質量守恒不包括體積守恒。c.注意不能漏其一(反應物或生成物),尤其不能忽視氣體。d.“參加化學反應”只指反應了的物質,而不包括沒反應的剩余物質。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釋一些化學反應中出現的質量變化的現象;推斷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根據質量變化計算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化學方程式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表示意義:(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宏觀: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微觀:表示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各粒子的相對數量關系。(分子或原子個數比)量:表示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比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2.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寫:寫出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化學式(2)配:配平(3)等:“=====”表示“生成”的意思(4)注:注明反應反件和狀態(5)查:查反應物、生成的化學式是否正確;查是否配平;查是否注明了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狀態。5.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最小公倍數法、可數配偶法、觀察法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依據:化學方程式提示了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比步驟:設:根據題意設出未知量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標:標明相關物質的關系量(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列:列出比例式解:解出比例式答:簡明的寫出答案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化學方程式必須書寫正確,包括化學式、配平條件等相對分子質量要計算準確,驗算結果單位要統一,查明單位是否注明代入方程式的量必須是績效物的質量,若是不純的質量須換算純凈物質量=不純物質質量-雜質質量=不純物質質量X純度類型求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氣體ρ、V、m換算,m=V.ρ不純量的計算確定化學式求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質量守恒定律過量計算多步反應計算綜合計算達標練習:電解水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是( )A.2:1 B.4:8 C.1:8 D. 1:16化學反應:A+2B===C+D,5.6g A與7.8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12.7g C。現要制得0.4g D,則所需的A的質量為:A. 5.6g B.11.2g C.14.6g D.無法計算鋁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三氧化二鋁,在反應中,鋁、氧氣、三氧化二鋁的質量比是( )A.27:32:102 B.17:16:43 C.4:3:2 D9:8:17用氫氣還原+2價金屬氧化物a克,得到金屬b克,則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A.16b/(a-b) B.4(a-b) /b C. 4b/(a-b) D.b/16(a-b)質量相同的下列金屬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時,產生氫氣最多的是( )Mg B.Al C.Zn D.Fe,則X的化學式為( )A.N2 B.NH3 C.NO2 D.N2O7.2.3克鈉,2.4克鎂,2.7克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按鈉、鎂、鋁的順序得到氫氣的質量比為( )A.1:2:3 B1:1:1 C.2:3:1 D.3:2:1有一不純的鐵5.6克,與足量稀硫酸反應,放出0.21g氫氣,則鐵片中可能含有的一種金屬雜質為( )Mg B.Zn C.Cu D.Ag鎂在空氣中燃燒不僅生成氧化鎂,還有部分鎂與氮氣化合(生成物中N呈-3價)由此可知12g鎂在空氣中燃燒后所得產物的質量( )等于20g B.小于20g C.大于20g 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氮化硅是一種耐高溫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點高,化學性質穩定,工業制得氮化硅的化學方程式為:(R為氮化硅),則氮化硅的化學式為:( )你的判斷理由是( )。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為了測定某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群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將蛋殼洗凈,干燥,搗碎后,稱取10克放在燒杯里,然后往燒杯里加入90g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稱得剩余物為97.14克,(假設其他物質不與鹽酸反應)求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計算該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將21克鐵粉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計算:生成的氫氣和硫酸亞鐵各多少克。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 (氫氣的密度是0.09g/L)往10g含有Cu的CuO粉末中通入足量干燥的氫氣,并加熱至質量不再減輕為止,冷確后稱得殘留固體質量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的質量分數。NaOH潮解后極易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Na2CO3而變質,為測定實驗室中一瓶放置很久的燒堿溶液中的NaOH的含量,某同學取適量的燒堿樣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的溶液,再加入200g稀鹽酸(足量)充分攪拌到不再放出氣泡為止,稱量溶液395.6g,請計算:反應產生的CO2的質量若取燒堿樣品的質量為50g,則NaOH的質量分數為多少?用同濃度的硫酸,與一瓶未變質,部分變質、全變質(雜質都是的Na2CO3)的燒堿樣品反應,需要硫酸的質量都相等,其原因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