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做校園里的小幫手》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學生能夠了解校園里的一些常見小幫手,如門衛、保潔員、圖書管理員等。2. 學生能夠認識并正確使用相關的禮貌用語和表達方式。3. 學生能夠模擬小幫手的工作內容,培養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過程與方法:1. 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和實踐等方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2.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養合作與溝通能力。3. 學生通過反思和總結等方式提高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勞動的意識,關心校園環境和公共秩序。2. 培養學生感恩之心,學會感謝身邊的小幫手。3.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校園里的小幫手及其工作內容,學習禮貌用語和表達方式。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一課,學生年齡為8-9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經驗。在學情分析上,大部分學生對校園里的一些小幫手有一定的了解,如門衛、保潔員等。但他們可能對這些小幫手的工作內容和表達方式還不夠清楚,同時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也需要進一步培養。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將注重情境的創設,通過觀察、討論和實踐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教學過程:一、導入1. 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圖片或實物展示校園里的小幫手,例如校園保安、門衛、圖書管理員等。讓學生對小幫手的存在產生好奇和興趣。2. 啟發思考: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校園里遇到過的小幫手,例如在校門口迎接的門衛、清潔工打掃教室的場景等。鼓勵他們談談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分享他們對小幫手的認識。二、新課呈現1. 多媒體展示:利用圖片、視頻或故事等形式,向學生介紹不同小幫手的工作內容和重要性。展示校園保安維護校園安全、門衛協助管理出入、圖書管理員幫助學生借閱圖書等角色的工作情景。2. 觀察力培養:引導學生觀察小幫手的形象特點、工作場景等細節。提問學生小幫手們的工作服裝是什么樣的,他們在校園里的工作地點有哪些,他們的工作態度如何等等,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細節思維能力。三、討論與交流1. 分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分享自己對小幫手的認識和觀察結果。每個小組討論并總結出小幫手的工作內容和職責。2. 引導思考: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小幫手的工作對校園和自己的重要性。例如,小幫手們的工作如何維護校園秩序和安全?他們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小幫手的感謝和尊重之情。四、角色扮演1. 小組角色扮演:將學生繼續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扮演一個小幫手的角色,例如門衛、保潔員等。讓他們討論和設計小幫手的工作場景和對話內容,培養合作與溝通能力。2. 實踐體驗: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小幫手的工作情境。例如,一組學生可以扮演門衛,另一組學生可以扮演學生,模擬學生進出校門的場景,讓學生親身體驗小幫手的工作內容。五、總結與歸納1. 知識回顧: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包括小幫手的種類、工作內容和重要性。2. 教師引導: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歸納出小幫手的工作內容和禮貌用語。通過提問學生,例如當我們遇到小幫手時,應該如何向他們表達感謝和尊重?六、拓展活動1. 創作感謝明信片或小卡片: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創意,設計一份感謝小幫手的明信片或小卡片,表達對他們的感謝和關心。2. 實踐行動:鼓勵學生在校園里積極表達對小幫手的感謝和關心。可以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向小幫手問候、致謝,或者幫助他們做一些小事,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板書設計:校園里的小幫手- 門衛- 保潔員- 圖書管理員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觀察、討論和實踐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校園里的小幫手,并模擬小幫手的工作情境,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通過角色扮演,深入體驗了小幫手的工作內容,增強了對小幫手的尊重和感恩之心。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和總結,學生能夠運用正確的禮貌用語和表達方式,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存在分工不均、溝通不暢等情況。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主動表達,以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