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三單元主題一《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教案【單元分析】本單元以“匠心”為出發點,在不同主題、不同材質、不同造型手法的雕塑作品中,凝視雕塑作為空間中的實體藝術,探索雕塑的美感,發掘公共空間里的雕塑作品,以這三個主要內容貫穿雕塑章節。通過雕塑作品,思考在紀念與象征、體量與力量、場域與對話中,雕塑藝術的價值和意義,以雕塑主體為出發點,采取對比眼光,觀察不同雕塑造型、中西方雕塑特點等為話題,建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現美的眼睛,感知雕塑藝術這一單一卻又多元的復雜語言內涵和凝練的審美特質與民族精神。【教材分析】在美術鑒賞叢書中,雕塑作為藝術門類,是由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轉變的藝術形式,銜接著第二單元"圖像之美﹣繪畫藝術"和第四單元"無聲之韻﹣﹣建筑藝術"。本主題作為雕塑章節的開篇,著重闡明什么是雕塑這一主要問題,包括雕塑的基本知識、雕塑的材質、雕塑的功能和意義等幾個重要部分。以經典解讀和學習評價等模塊,通過學生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得學生認識到什么是雕塑、雕塑作品如何表現,學會發現雕塑作品的功能和價值,學會以對比的眼光思考中西方雕塑的不同,并嘗試鑒賞雕塑,進而從圖像識圖、美術表現、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不同角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成型。【學情分析】高一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在美術鑒賞課程中已經能夠有一定的語言表達及分析,但是由于本課所涉及到的雕塑相關知識以及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精神較多,再加之前期對雕塑藝術了解不夠,所以教師在鑒賞評析方面還需多加引導總結,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積累。【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雕塑這一基本概念,認識雕塑與繪畫在空間上的差異,能區分不同的雕刻形式與功能用途,理解造型手法與材質媒介對藝術表現的作用。2.以學習任務板塊為線索,借助教材中的雕塑案例,向學生介紹雕塑的基本概念;以思考探索為思路,培養學生主動分析雕塑作品的能力。鼓勵學生回到博物館、生活廣場,收集不同類型的雕塑作品,并嘗試進行寫生和臨摹,感受雕塑由二維空間轉換為三維空間的不同,學會在三維空間中欣賞雕塑。3.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了解,逐漸樹立和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同時,展示的西方近現代雕塑作品在創作思路和作品呈獻中都顯示出了與本土文化的不同,進而培養學生以包容的態度去理解和欣賞西方的藝術文明,感受雕塑獨特的藝術魅力,理解并認同雕塑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教學重點】什么是雕塑、雕塑的分類、雕塑的材料以及雕塑的功能和意義。作為對雕塑的初步認識與理解,如何欣賞雕塑也成為教師在課程教授中的重點,為第二主題做好鋪墊工作。【教學難點】1. 雕塑是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轉化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實體空間中的藝術門類,其欣賞角度與方法與繪畫作品已經不同。1. 雕塑材料與作品的表達、意義的闡釋已經產生密切的聯系。【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導入 播放視頻《五四運動》影視劇片段,激發學生興趣,從美術的創作導入到新課。3、講授新課 (1)雕塑 空間中的實體藝術1.《人民英雄紀念碑》簡介。2.比較《人民英雄紀念碑 五四運動》雕塑與繪畫作品,完成學習任務單一,引導學生感受繪畫與雕塑的區別。師總結:《人民英雄紀念碑 五四運動》是浮雕的表現形式,存在于三維立體空間,作者利用主體人物為中心的構圖,凝練的形體塑造,視線的集中性,精微的細節刻畫等強化主題。《五四運動》油畫作品是二維平面上的表達,一分為二的構圖,朝同一個方向擁擠的人群,烏云,高舉的旗幟突出主題,兩幅作品都以鮮活而又生動的畫面感再現了中國現代史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雕塑 表現形式出示《川軍出征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四羊方尊》、《家破人亡》,提出問題:這一類雕塑的表現形式與前面的浮雕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生:圓雕。師總結:浮雕作品可以180度觀看,而圓雕作品可以360度觀看,當然,還有我們園林建筑中出現較多的鏤空形式的透雕作品。(1)知識小結1.雕塑是以立體造型為載體、在三維空間中塑造形象的視覺藝術。2.圓雕可360度觀賞,而浮雕只可180度觀賞。3.為了凸顯雕塑的紀念性與象征性,雕塑在藝術處理和形象塑造上是高度集中和概括的。(四)雕塑 材質的表達1.學生從材質、人物形象方面分析《國家公祭紀念碑——南京大屠殺組雕·逃難》、《和平少女》兩組雕塑。生:《南京大屠殺組雕》的青銅材質和粗糙的質感更能體現被殘害的人民的悲愴....師總結:不同的材質給人不同的感受,藝術家也會選擇更適合主題的材料來進行創作。2.玻璃、木質、不銹鋼等材質的作品欣賞。(五)雕塑 創作步驟泥塑人物制作步驟賞析,學生觀看并總結步驟。師總結:塑其實是一個做“加法”的過程,而雕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用到刻的方式去處理,所以雕塑其實也叫雕刻。(6)知識小結1.雕塑是通過雕 雕、刻、塑 等手段塑造出具有三維空間,并高度概括藝術形象的典型實體藝術。2.雕塑的不同 材料 給人不同的感受,雕塑家利用不同的 材料 表達不同作品的內在美感與主題。(七)雕塑 功能1.紀念性雕塑2.主題性雕塑3.裝飾性雕塑4.陳列性雕塑3、藝術實踐學校想在精英廣場設立一座雕塑,如果是你將會如何設計,請結合所學,完成構思創意表。3、展示小結 學生完成后自行組織用藝術語言進行設計闡述。六、拓展 【板書設計】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1.概念2.類別3.材料4.功能與意義【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8張PPT)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執教人:xxx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三單元主題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采用我國傳統碑體形式,表現的是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中國革命勝利的全景圖,雕刻主題包括"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州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勝利渡長江 解放全中國"八個歷史事件和以"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為主題的兩側裝飾浮雕。紀念與象征《五四運動》周令釗 油畫 155*236cm人民英雄紀念碑 五四運動滑田友 浮雕 200*400cm比較兩幅作品,完成學習任務單一學習任務·一作品 主題 材質 表現形式 作者通過哪些處理強化主題功能與意義人民英雄紀念碑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漢白玉 浮雕 三維立體 主體人物為中心的構圖,凝練的形體塑造,視線的集中性,精微的細節刻畫等。 紀念功能以鮮活而又生動的畫面感再現了中國現代史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油畫 二維平面 一分為二的構圖,朝同一個方向擁擠的人群,烏云,高舉的旗幟等。川軍出征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銅 高160cm 劉開渠四羊方尊 青銅 高58.6cm 商 家破人亡 青銅 高12.13m 吳為山雕塑 表現形式1.雕塑是以立體造型為載體、在三維空間中塑造形象的視覺藝術。2.圓雕可360度觀賞,而浮雕只可180度觀賞。3.為了凸顯雕塑的紀念性與象征性,雕塑在藝術處理和形象塑造上是高度集中和概括的。艱苦歲月 青銅 潘鶴知識小結國家公祭紀念碑——南京大屠殺組雕·逃難 青銅 高200cm 吳為山 和平少女 漢白玉 高250cm 潘鶴 程允賢 王克慶 郭其祥 雕塑 材質的表達雕塑 材質的表達雕塑 創作步驟1、雕塑是通過雕 雕、刻、塑 等手段塑造出具有三維空間,并高度概括藝術形象的典型實體藝術。2、雕塑的不同 材料 給人不同的感受,雕塑家利用不同的 材料 表達不同作品的內在美感與主題。知識小結勝利女神像 大理石 高3.82m雕塑 功能紀念性雕塑紀念性雕塑以歷史或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件為主題,也可以是某種共同觀念的表征,用于紀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這類雕塑一般體量碩大,多安置在戶外。雕塑 功能主題性雕塑主題性雕塑主要用于對某個特定地點、環境、建筑的主題說明,必須與所要說明的環境有機結合,并點明主題,甚至升華主題。主題性雕塑具有紀念、教育、美化、說明等意義。雕塑 功能裝飾性雕塑裝飾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數量比較大的一個類型。這一類雕塑比較輕松、歡快,帶給人美的享受,因而也被稱為雕塑小品。小到一個生活用具,大到街頭雕塑,它所表現的內容極廣,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我們平時所見的園林小品大多是這類雕塑。雕塑 功能陳列性雕塑陳列性雕塑又稱架上雕塑,尺寸一般不大,也有室內、室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為主體,充分表現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風格和個性,甚至是某種新理論、新想法的試驗品。它的形式手法更加讓人眼花繚亂,內容題材更為廣泛,材質應用也更為多樣。雕塑 賞析藝術實踐學校想在精英廣場設立一座雕塑,如果是你將會如何設計,請結合所學,完成構思創意表。選用什么材料?設計什么造型?用到的加工處理方法作品的藝術趣味感謝聆聽xx學校 xxx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三單元主題一《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教學設計.doc 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三單元主題一《紀念與象征-空間中的實體藝術》課件.pptx 木村弓 - いつも何度でも.mp3 泥塑過程.mp4 覺醒年代-五四運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