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齊次化巧解斜率的和積問題1. 曲線的平移法則:對于給定曲線,平移口決:左加右減(針對 x),下加上減(針對 y)2. 兩直線的斜率之和或積為定值 方法拓展1. 拓展:齊次化巧解斜率的和積問題2. 原理:平移不改變直線的斜率、韋達定理的運用3. 步驟:①設:設兩直線的斜率分別為 k1和 k2;②移:將直線和曲線整體平移,使得兩直線的公共點落在原點,寫出平移后曲線的方程,并將平移后的目標直線設為固定形式:mx+ny=1 若與定點( x0 , y0 )的斜率關系,則可設直線方程為m(x x0 ) n(y y0 ) 12 2③聯:聯立直線和曲線方程,得到開如: py qxy rx 0( p 0)方程兩邊同時除以 x2,得到形如 p( y )2 q( y ) r 0( p 0)x xy④換:令 k= 2,得到 pk qk r 0( p 0),則 k1和 k2是該方程的兩根x⑤達:韋達定理得到 k1+k2和 k1k2,從而得到 m和 n的關系4.優點:相比傳統的韋達定理,計算量大大減少,缺點:mx+ny=1不能表示經過原點的直線常見三種類型:① kMA kMB為定值(不為 0) ② kMA kMB為定值(不為 0) ③ (0 )例 1 A B y2、 是拋物線 4x上的兩點,且滿足 OA⊥OB(O為坐標原點),求證:直線 AB經過一個定點.練習 12已知拋物線 C: y 2px( p 0)上一點 A(2,a)到其焦點的距離為 3(1)求拋物線 C的方程;(2)過點(4,0)的直線與拋物線 C交于點 P、Q兩點,O為坐標原點,證明∠POQ=90°.例 2 2設曲線 C: x 2py( p 0)上一點M(m,2)到焦點的距離為 3.(1)求曲線 C方程;(2)設 P、Q為曲線 C上不同于原點 O的任意兩點,且滿足以線段 PQ為直徑的圓過原點 O,試問直線 PQ是否恒過定點?若恒過定點,求出定點坐標;若不恒過定點,說明理由.5練習 2 已知離心率為 的雙曲線 C的中心在坐標原點,左、右焦點 F1、F2在 x軸上,雙曲線 C的右支上一2 點 A使AF1 AF2 0且△AF1F2的面積為 1.(1)求雙曲線 C的標準方程;(2)若直線 l:y=kx+m與雙曲線 C相交于 E、F兩點(E、F不是左右頂點),且以 EF為直徑的圓過雙曲線 C的右頂點 D,求證:直線 l過定點,并求出該定點的坐標.x2 y2 2例 3 如圖,橢圓 E: 2 2 1(a b 0)經過點 A(0,-1),且離心率為a b 2(1)求橢圓 E的方程;(2)經過點(1,1)且斜率為 k的直線與橢圓 E交于不同的兩點 P、Q(異于點 A),證明:直線 AP與 AQ的斜率之和為 2.3練習 3已知橢圓 C過點 A(1, ),兩個焦點為(-1,0),(1,0)2(1)求橢圓的方程;(2)E、F是橢圓 C上的兩個動點,如果直線 AE的斜率與 AF的斜率互為相反數,證明直線 EF的斜率為定值,并求出這個定值.x2 y2 3 3例 4(2017全國 I卷)已知橢圓 2 2 1(a b 0),四點 P1(1,1)P2 (0,1)P3( 1, )P4 (1, ),中恰有三點在a b 2 2橢圓 C上.(1)求 C的方程;(2)設直線 l不經過 P2點且與 C相交于 A、B兩點,若直線 P2A與直線 P2B的斜率之和為-1,求證:l過定點.練習 4 2設拋物線 C: y 2x點 A(2,0),B(-2,0),過點 A的直線 l與 C交于M、N兩點.(1)當 l與 x軸垂直時,求直線 BM的方程;(2)證明:∠ABM=∠ABN參考答案例 1設 A( x1, y1 )、B( x2 , y2 )直線 AB的解析式為 mx+ny=12,與拋物線聯立有 y 4x(mx ny)即有( y )2 y y y y y 1 4n 4m 0,此方程是關于 1 , 2 的一元二次方程, kOA k 1OB 2 4m 1,即m ,x x x1 x2 x1 x2 41直線 AB的方程為 x ny 1,過定點(4,0)4p練習 1(1)2+ =3得 p=2, 2拋物線的方程為 y 4x2(2)設 P( x1, y1 )、Q( x2 , y2 )直線 PQ的解析式為 mx+ny=12,與拋物線聯立有 y 4x(mx ny)即有( y )2 4n y 4m 0 y ,此方程是關于 1 , y2 1的一元二次方程,直線 PQ過點(4,0)得m x x x1 x2 4k k y1 y2OP OQ 4m 1,故∠POQ=90°x1 x2p例 2(1)2+ =3得 p=2, 2拋物線的方程為 x 4y2(2)設 P( x1, y1 )、Q( x2 , y2 )直線 PQ的解析式為 mx+ny=12,與拋物線聯立有 x 4y(mx ny)即有4n( y )2 4m y y y 1 0,此方程是關于 1 , 2 的一元二次方程,以 PQ為直徑的圓過原點,則x x x1 x2k k y1 y2 1 1 1OP OQ 1得 n= ,直線 PQ方程為mx y 1,過定點(0,4)x1 x2 4n 4 4c 5 x2練習 2(1)易知 AF1-AF2=2a,AF21+BF2 22=4c2, 得 2a=4,b=1,故雙曲線的方程為 y 1a 2 4(2) 設 P( x1, y1 )、Q( x2 , y2 )直線 PQ的方程 為 m(x-2)+ny=1,令 p=x-2,q=y,則直線 PQ的方程為 mp+nq=1與雙2 p 2 q y y曲線聯立有 ( p 2) 4q(mp nq)即有 (1 4m)( ) 4n 4 0,此方程是關于 1 , 2 的一元二q p x1 2 x2 2k k y1 y2 4 3 3 10次方程,則 DP DQ 1得 m= ,直線 PQ方程為 (x 2) ny 1,過定點( ,0)x1 2 x2 2 1 4m 4 4 3x2例 3(1) y2 12(2)設 P( x1, y1 )、Q( x2 , y2 )直線 PQ的方程 為 mx+n(y+1)=1,令 p=x,q=y+1,則直線 PQ的方程為 mp+nq=1與p2 q q y 1 y 1橢圓聯立有 2(q 1)2 2即有 (2 4n)( )2 4m 1 0,此方程是關于 1 , 2 的一元二次方程,p p x1 x2k 4m 4(1 2n)則 DP kDQ ,而直線 PQ過點(1,1)則有 m+2n=1即有 m=1-2n,代入可得 kDP kDQ 22 4n 2 4nx2 y2練習 3(1) 14 33 3(2)設 E( x1, y1 )、F( x2 , y2 )直線 EF的方程 為 m(x-1)+n(y- )=1,令 p=x-1,q=y- ,則直線 EF的方程為 mp+nq=12 23 q q與橢圓聯立有3( p 1)2 4(q )2 12即有 (4 12n)( )2 (6n 12m) 3 6m 0,此方程是關于2 p py 3 31 y2 2 , 2 6n 12m 1的一元二次方程,則 kAE kAF 0得 n=-2m,故直線 EF的斜率為x1 1 x2 1 12n 4 2x2例 4(1)易知點 P2P3 P4 2在橢圓上,可得橢圓方程為 y 14(2)設 A( x1, y1 )、B( x2 , y2 )直線 AB的方程 為 mx+n(y-1)=1,令 p=x,q=y-1,則直線 AB的方程為 mp+nq=1與橢2圓聯立有3p 4(q 1)2 q 4即有 (4 4n)( )2 q 4m 3 0 y 1 y 1 ,此方程是關于 1 , 2 的一元二次方程,p p x1 x2k k 4m 1 1則 AE AF 1得 m=n+ ,故直線方程為 n(x y 1) x 1 0,故直線過定點(2,1)4 4n 2 2練習 41 1(1) y x 1或y x 12 2(2)設M( x1, y1 )、N( x2 , y2 )直線MN的方程 為 m(x+2)+ny=1,令 p=x+2,q=y,則直線 MN的方程為 mp+nq=1q2 2( p 2) (1 4n2 )( q )2 (8mn 2n) q 4m2 y y與橢圓聯立有 即有 2m 0,此方程是關于 1 , 2p p x1 2 x2 2k k 8mn 2n 1的一元二次方程,則 BM BN 2 ,而直線過點 A(2,0),m= ,得 k1 4n 4 BM kBN 0故∠ABM=∠AB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