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第三單元 工具與技術3.2 斜面核心素養目標科學觀念:通過實踐活動,知道利用斜面從上往下搬運物體和從下往上搬運物體都能省力,認識到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相當廣泛。科學思維:能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器材搭建一個斜面,完成特定的搬運任務,并且能以實驗數據為證據,說明斜面能省力。探究實踐:通過搭建斜面模擬向下和向上搬運物體,對利用斜面搬運物體和直接提升物體所用力的大小進行測量,并對結果進行評價。態度責任:愿意傾聽其他同學的表達,樂于分享自己的觀點,具有認識和研究斜面的興趣,培養好奇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這一引水工具叫作連筒,早在我國唐朝中期以后就開始盛行,杜甫曾多次在詩句中對這一工具加以贊頌。春水【唐】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科學聚焦連筒就把把無數竹筒串接在一起,連接成封閉性的水渠,形成規模或大或小的引水系統。連筒引水是利用什么原理把水從一處引到另一處的?利用斜面科學聚焦從古至今,人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明和運用了許多工具與技術,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斜面就是這樣的情況。說說你見過的斜面,它們有什么作用呢?科學聚焦無障礙通道滑梯盤山道科學聚焦引橋橋區匝道臺階科學聚焦(1)進行測試怎樣知道技術和工具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2)進行評價建立評價指標,評價的指標可多可少模擬測試和實際測試科學聚焦一、模擬測試:用塑料槽做一個斜面滑道,模擬古人搬運物品實驗材料木塊、塑料槽、水、盛水的瓶子、水槽、石塊、裝小石塊用的袋子、抹布科學探索視頻演示科學探索任務1沿斜坡滾落石頭將一個物體由高處A沿斜面滑到低處B動手試試科學探索實驗步驟①用木塊和塑料槽在桌面搭建一個斜面②在水槽的兩端確定A、B兩點,用筆劃橫線做好標記③把裝有大小石塊的口袋放到A處,放手讓石塊口袋自然下滑④觀察石塊能否在不施加外力的情況下,從高處A自然滑到低處B科學探索實驗記錄任務目標 是否完成任務 是否需要人為施加力沿斜坡滾落石頭搭斜坡運水是否科學探索任務2搭斜坡運水用幾段塑料槽搭一個較長的斜面,模擬水渠引水,將一杯水從高處引到低處。科學探索實驗步驟①用幾段塑料槽搭一個較長的斜面②一端搭在小木塊上,另一端用水槽接住。如果搭建的水槽稍長,中間容易脫節,可以用一個稍小一點的木塊在水槽中間支撐一下③將一杯水從水槽高處導入,觀察是否能流到水槽中科學探索實驗記錄任務目標 是否完成任務 是否需要人為施加力沿斜坡滾落石頭搭斜坡運水是否是否通過斜面將物體從高處搬運到低處時,物體可以借助自身的重力從高處沿斜面滑到低處,這個過程人不需要額外施加力。科學探索二、模擬測試:用木板搭一個斜面,模擬搬運物體的過程木塊、塑料槽、石塊、裝小石塊用的袋子、測力計實驗材料科學探索視頻演示科學探索動手試試將兩個物體(比如木塊和石塊)由低處B沿斜面緩緩地拖到高處A,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任務3沿著斜面從低處向高處拉物體科學探索將兩個物體(比如木塊和石塊)由低處B緩緩地直接提升到高處A,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任務4直接提升物體科學探索注意事項②實驗中小木塊要勻速運動,邊拉邊讀(測力計指針基本保持不動)①測力計在使用之前先調零③重復實驗三次,求平均數科學探索實驗記錄任務目標 是否完 成任務 用力情況(填測量數據,單位N) 拉木塊 拉石塊 1 2 3 平 1 2 3 平沿斜面從低到高拉物體直接提升物體是是實驗證明:兩種方法都能完成任務,不同的方法用力情況不同,斜面可以省力!1.21.21.21.22.82.82.82.82.02.02.02.04.44.44.44.4科學探索 1.在模擬測試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務?不同的方法用力情況是否相同? 在模擬測試中我們發現:不同的方法都能完成任務。不同的方法用力情況不相同。例如:將物體從高處運送到低處時,使用斜面能讓物體借助自身的重力,沿著斜面滑到指定的地點。將物體從低處運送到高處時,不使用斜面,用力要大一些,而使用斜面,用力要小一些。科學研討2.通過測試,你認為斜面有什么作用? 將物體從高處運送到低處時,使用斜面比直接運送要更方便、更容易。將物體從低處運送到高處時,使用斜面比直接提升要省力。科學研討斜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刀、斧、盤山公路、橋梁等。斜面的應用對人類影響是巨大的。科學拓展科學拓展斜面是一種能幫助人們省力的常見工具,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具有深遠影響。課堂總結課堂總結課堂總結課堂總結一、選擇題1. 下列都具有斜面特征的是( )。A. 刀子、螺絲釘B. 盤山公路、車輪C. 核桃夾、大橋引橋A課堂練習2. 菜刀的刀刃是由兩個斜面組成的。下列是三把用同一種材料做成的厚度相同的菜刀剖面圖, 最鋒利的是( )。A. B. C.點撥: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也就越鋒利,從圖中可知A 的坡度最小。A課堂練習3. 螺絲釘的螺紋是斜面的變形。觀察下列螺絲釘,螺絲釘( )旋進木頭時最省力。A. B. C.C課堂練習4. 在做“模擬古人搬運物品”的實驗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將石塊向下滑行時,可以用手推動石塊幫助運動B. 我們可以制造不同的斜面坡度來感受速度的不同C. 在模擬實驗中,可以多嘗試幾次,并且可以搬運不同的物品A課堂練習5. 下列三個斜坡,高度一樣,要將同一個球推上斜坡,( )最省力。A. B. C.A課堂練習二、填空題1. 人們利用________和其他技術修建了運河、水壩、水渠等設施,組成了水利系統。2. 直接提升重物,測力計讀數________ (填“大”或“小”);利用斜面提升重物,測力計讀數________ (填“大”或“小”)。說明斜面可以________。斜面大小省力課堂練習三、判斷題1. 使用斜面和直接提升重物進行比較,使用斜面一定可以省力。 ( )2. 斜面坡度的大小不會影響斜面省力的情況。 ( )3. 用斧頭劈柴,利用了斜面原理,旋轉樓梯沒有用到斜面原理。 ( )√××課堂練習四、讀圖題下圖是大橋的引橋示意圖,自行車從哪邊上橋更省力?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行車從右邊的斜坡上橋更省力,因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課堂練習五、以下是某實驗小組探究斜面的坡度與省力關系的實驗。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以下問題。1. 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越小,斜面的坡度越__________ (填 “大”或“小”)。小課堂練習2. 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下表所示。通過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斜面的坡度越小,________;坡度越大,___________。越省力直接提起 斜面A 斜面B 斜面C2.5 牛 1.8 牛 1.6 牛 1.4 牛省力越少課堂練習3. 在實驗中,如果發現實驗數據有問題,比較科學的做法是( )。A. 直接修改數據B. 向同學索要數據C. 分析原因,重新實驗獲得數據C課堂練習六、綜合創新題在一次外出活動中,細心的華華發現所有的高架橋都無一例外地建有長長的引橋。于是她產生了疑問:引橋為什么要建這么長呢?難道引橋越長汽車越容易爬上來嗎?為了解除疑惑, 她做了如下實驗:1. 選擇一長一短兩塊木板作為“引橋”,分別架在同一高度的平臺兩側。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小車模型向上移動,結果( )。A. 長板用力小 B. 短板用力小 C. 兩塊板用力差不多A課堂練習2. 在華華做實驗的過程中,夢夢給華華提出了一些建議,你認為合理的是( )。A. 兩塊板應當架成一個角度B. 兩塊板最終抬升的高度應當保持一致C. 拉動小車模型時不必注意速度B課堂練習3. 華華在長板和短板上各拉小車模型一次,將兩次拉力做對比之后,她得出結論:斜面越長越省 力。你認為她的實驗( )。A. 數據合理,步驟嚴謹B. 次數過少,應當重復幾次,排除偶然性C. 從生活中得到啟發,可以進行猜測,沒有必要做實驗B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 斜面.pptx 模擬古人搬運物體.mp4 用斜面搬運物體.mp4 第2課-斜面.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