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導學案【思維導圖】【目標導學】了解興學堂、廢科舉、行學制等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實;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媒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知道魯迅、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分析這些文藝作品的背景和內容【新課導入】你還記得我國古代從什么時候開始實行科舉制度的嗎?舊式學堂和科舉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你知道新式學堂在中國是什么時候出現的?中國第一所國立的綜合性大學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是如何創辦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學生自主研習】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教育的發展(1)新式學校的創辦:(2)教育改革:2.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創辦報刊:(2)創辦文化出版機構:二.文學藝術成就1.文學成就:2.繪畫成就:3.音樂成就:4.歌劇成就:5.電影成就:【教學設計】【課堂總結】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舊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選拔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19世紀后半期,一批新式學堂先后在中國誕生。1905年,清朝廢除了科舉制度,推動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在中國近代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中誕生的近代報刊、文學藝術,激勵了人民的革命斗爭,也極大豐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注重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了解和體會,講述近代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引用了多種材料,并根據材料,圍繞教學重點難點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以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況能力,進而讓學生養成“論從史出”的良好思維習慣。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對材料的數量、長短、深淺的把握,以更有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從而提升自己教學水平【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北京大學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起到過重大作用。下列說法與北京大學的歷史相符的有( )①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②是洋務運動的成果之一③是戊戌變法期間創辦的新式學堂 ④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右圖借一則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表達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堅忍不拔、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堅定信念。其作者是( )A.張大千 B.冼星海 C.齊白石 D.徐悲鴻3.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帶給人們巨大的精神力量!創作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激發中國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義勇軍進行曲》 ②《國際歌》 ③《黃河大合唱》 ④《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學校以四書五經為教材,國家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這樣舊式學堂與科舉考試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越來越不適應近代中國的需要,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改革教育。材料二 欲補時艱,必自推廣學校始。而欲推廣學校,必自停科舉始。(1)材料一清朝開明的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改革教育是從什么事件后開始的?清政府在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時期是如何改革教育的?(2)材料二中提到的“停科舉”是在哪一年?【能力提升】1.清政府決定廢除科舉考試時,在保守派、洋務派、清朝貴族、漢族讀書人之間“竟然沒有太大的分歧”。這表明( )A.學子已經不愿意再參加科舉考試B.科舉考試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C.科舉考試遭到列強的強烈反對D.清政府已經無力支付考試費用2.同學們經常查閱的《新華字典》等工具書,相當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出版的。這一機構是( )A.京師同文館 B.《申報》報社 C.《民報》報社 D.商務印書館3.毛澤東曾說:“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對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革命文學家、現代雜文的開拓者的評價。“他”是( )A.魏源 B.嚴復 C.魯迅 D.徐悲鴻4.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心聲。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廣為傳唱,它們反映的時代心聲是( )A.自強求富 B.民主科學 C.和平建國 D.抗日救亡5.下列各項搭配中,正確的是( )①嚴復——《狂人日記》 ②老舍——《駱駝祥子》③巴金——《家》 ④徐悲鴻——《愚公移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讀圖,回答問題。(1)結合圖片信息,分別寫出這兩位文學藝術家的名字及其作品一部。①文壇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國歌功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圖中兩位文學藝術家外,請你再搜集兩位同一時期的文學藝術家,并分別說出其代表作品。(3)特定的歷史時代,使這些文學藝術家們擁有了一個神圣的使命,這個神圣使命是什么?(4)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哪些優秀品質?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教育的發展(1)新式學校的創辦:洋務運動期間,創辦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甲午中日戰爭后,在天津和上海創辦北洋西學堂、南洋公學;百日維新期間,創辦京師大學堂(2)教育改革:1905年,清政府廢除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同時,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2.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創辦報刊:《申報》,1872年在上海創辦,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2)創辦文化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創辦的其他機構(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新華書店等)二.文學藝術成就1.文學成就: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郭沫若----《女神》、矛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駱駝樣子》、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風驟雨》2.繪畫成就:齊白石----描繪花鳥草蟲,其作品---《群鼠圖》、《螃蟹》、《蝦》、徐悲鴻---《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3.音樂成就:聶耳---《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后來成為國歌)、《畢業歌》、冼星海---《黃河大合唱》(這些歌曲都是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4.歌劇成就:大型歌劇---《白毛女》(也影響很大)5.電影成就: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電影傳入中國、(1905年)《定軍山》是中國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1931年)《歌女紅牡丹》是中國拍攝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趙丹、周旋等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一.選擇題【基礎達標】1.C 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實業”“狀元”等,可知“他”指張謇。2.C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3.D 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狀況的了解和認識。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都受到封建主義的阻礙,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4.(1)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期間,創辦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甲午中日戰爭后,在天津和上海創辦北洋西學堂、南洋公學;百日維新期間,創辦京師大學堂(2)1905年【能力提升】1.B2.C 通過題干中的關鍵信息“1914年”“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等,可以看出政府重視發展工商業,倡導使用國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因此該政府應為民國政府,故選C。3.B 本題屬于讀圖選擇題,解題的關鍵在于能夠正確識讀圖片中的有效信息。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小農經濟、封建制度均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而民族工業發展的最大阻力是封建制度。4.B 5.C6.(1) 魯迅---《狂人日記》、聶耳----《義勇軍進行曲》(2)冼星海----《黃河大合唱》、郭沫若----《女神》(3) 弘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謳歌光明、鞭撻黑暗(4)學習他們不懼艱難困苦、堅決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勇氣、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命運,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