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適用海南地區)導學目標1.學會將物體運動所經歷的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學會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學會正確記錄數據。重點難點1.重點: 會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2.難點: 實驗方案的設計。導學過程【自主學習】1.復習:科學探究包括七個環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2.測速度的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閱讀課本29-30頁交流討論如何測一運動物體在不同時段的速度?【合作探究】一、探究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變化情況1.提出問題:如圖所示,一輛小車從斜面上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猜想與假設:根據生活經驗,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原理:________________。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a.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將總路程分為相等的兩段s1和s2,并標記A、B、C ;b.將金屬片放在C點,測出小車從A點滑至C點的時間tc.將金屬片放在B點,測出小車上半程從A點滑到B點的時間t1,d.小車經過下半程BC的時間為________。e.計算出s1、s2兩段的速度________。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設計記錄表格:路程(m) 運動時間(s) 速度(m/s)上半段s1= t1= v1=下半段s2= t2= v2=5.得出結論: 小車在斜坡下滑時的速度越來越________。二、如何探究某同學在40m跑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變化?合作完成:按上述樣式進行設計。我來闖關1.如圖所示,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所用的測量工具除了停表,還需要用到的是( )A.天平 B.量筒 C.彈簧測力計 D.刻度尺2.用斜面和滑塊做“測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當滑塊自頂端出發時開始計時,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如圖所示。此過程中,滑塊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3.一物體沿直線運動,第1s內運動了1m,第2s內運動了2m,第3s內運動了3m,第4s內運動了4m,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這4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B.在第1s內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C.在第4s內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 D.在這4s內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4.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對上述實驗,數據處理正確的是( )A.圖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果測得AC段的時間tAC=2.5s,則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大D.為了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將小車從B點靜止釋放5.某位女同學在學校春季運動會百米賽跑中以16s的成績獲得冠軍.測得她在50m處的速度是 6m/s,到終點時的速度為7.5m/s,則全程內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6.某組同學在研究小車沿斜面運動時的速度變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小車放在斜面的頂端,讓其自由下滑.(1) 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__.(2) 在實驗過程中,斜面應該保持_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________.(3) 在實驗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測出s1、s2、s3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4) 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選填“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5) 在實驗中,假設小車通過全程的速度為v1,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為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為v3,則v1,v2,v3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收獲參考答案導學過程【自主學習】1.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2.v = 刻度尺、停表【合作探究】一、1.小車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呢2.小車的速度可能會越來越大3.v = 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 t2 = t - t1 v1、v25.快我來闖關1.D 2.B 3.D 4.B5.6.25m/s6.(1)v = (2)較小 時間 (3)停表 (4)變速直線運動 (5) v3>v1>v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