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張PPT)五、太陽、地球和月球五、太陽、地球和月球19、太陽與影子20、地球的形狀21、海陸分布22、美麗的月球影子形成的原因影子的變化規律日晷的原理無影燈的原理關于地球的形狀的三種假說地球的形狀的認識過程生活中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實例地球的海陸分布情況七大洲、四大洋的排序月相的變化規律月相的表面情況19、太陽與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影子的變化規律日晷無影燈的原理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影子。太陽是一顆能夠發光發熱的恒星,在太陽光的照射下,人和物都會產生影子。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方向相反;上一天中影子長短變化規律是長—短—長.午影子由長逐漸變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漸變長,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長。原理: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日晷由晷針和帶時間刻度的晷面組成,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計時工具,也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日晷分為赤道式日晷和地平式日晷等類型利用多點光源效應,減弱手術區域的陰影,最終形成無影區,所以取名叫無影燈20、地球的形狀1.關于地球的形狀,古人有三種假說:蓋天說:我國最古老的宇宙學說之一(直覺);渾天說: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逐漸發展變化的(猜想);宣夜說:我國歷史上最有卓見的宇宙思想(猜想)2.人類認識地球是球形的過程是:①假設:公元2--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設。②驗證:16世紀初,航海家麥哲倫繞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發點,驗證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設。③確認:1961年,蘇聯航天員加加林駕駛“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首次從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3.生活中證明地球是球形的實例:①在海邊看離開海岸的帆船,先是看不見船身,然后才是桅桿,說明海平面并不是真正的平面。②月食時,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形的。③站的越高,看的越遠。4.地球儀的外形由哪幾部分組成:地軸、球、固定架、底座。5.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形狀測量得越來越準確。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是一個接近正圓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體。兩極略扁,赤道略鼓。地球是太陽的一顆行星。課堂小結:1. 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為四部分,也就是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地球上的陸地主要分為七部分,也稱作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2. 七大洲大小及排序: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3. 七大洲四大洋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太平大西印北冰。4. 從地球儀上看,世界的海陸分布極不均勻。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地球上海洋面積約占71%,陸地面積約占29%,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2、美麗的月球1、月亮的形狀是如何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從農歷的月初到月底,月亮形狀是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2、月相的變化有什么規律?①月亮形狀的變化就是月相的變化,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是29天半。②農歷上半月,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至滿月,亮面在右側;農歷下半月,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至殘月,亮面在左側。3、月相的變化與日期有什么關系?月相的變化是:新月(初一)---蛾眉月(初四)---上弦月(初八)---凸月(十二)---滿月(十五、十六)---凸月(十九)---下弦月(二十三)---蛾眉月(二十七)---殘月(二十九)。4、月相變化規律口訣:上上上西西右,下下下東東左。(上西右,下東左)5、我們看到月球表面比較亮(明)的地方是高地和高山,比較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亮上的山脈一般都是環形山。環形山也叫撞擊坑、隕石坑、月坑,環形山是由于流星、隕石的撞擊形成的。6、月球繞著地球轉動,是地球的衛星,也是地球最近的“鄰居”,是夜空中最明亮的天體,月球本身不能發光,明亮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的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