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案1.課題名稱: 八年級上冊歷史第四單元復習(二)2.學習任務: (1)通過建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與相關史實的聯系, 進一步完善知識體 系,形成對歷史的整體認知,提高對歷史整體發展趨勢的把握能力。 (2)通過對相關習題的練習、解答,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提高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 力。3.學習準備: 打印好導學案,準備上課。 第一部分: 聯系相關史實,建立框架結構 回顧所學知識,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完成表格。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屬于同類型的 事件 有邏輯關系的 事件 同一時段發生 的事件第二部分: 實際解題訓練,靈活運用知識 和老師一起完成相關習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1.(豐臺區 2018 年初三第一次統一練習) 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 有識之士不斷尋求強國 御侮之路,下列主張出自陳獨秀的是( )(制度) (文化) (②) (③) (新華社新聞圖片: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A.“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B.“治國之道, 在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 練兵又以制器為先。” C.“變則能全, 不變則亡;全變則強, 小變仍亡?!?D.“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2 . (東城區 2017—2018 學年第二學期初三年級統一測試【二】)“它標志著中國人,至 少是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意識的覺醒, 是 1840 年以來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群體第一 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即中國的政治已擴大到了知識分子階層 特別是青年學生層面”?!八敝傅氖? ( )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3. (東城區 2017—2018 學年第二學期初三年級統一測試【一】)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 化概論》中說:“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 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睂⒅袊酥?足后進行的探索活動填在下面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 中國人的探索(機器) ①A. ①戊戌變法②辛亥革命③洋務運動 B. ①辛亥革命②戊戌變法③新文化運動 C. ①洋務運動②戊戌變法③新文化運動 D. ①新文化運動②洋務運動③辛亥革命 4. (東城區 2017—2018 學年第二學期初三年級統一測試【二】) 一百年前,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 給中國送 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近代以后中國社 會的劇烈運動中, 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 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 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 一九二一年中國 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 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 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 有了主心骨…… ——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 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節選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 談談你對“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 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的理解。(3 分) 5.(2019 年青島中考試題)近百年來,中國青年滿懷愛國之心,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 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因 1917 年對德宣戰與以后派遣勞工服役于戰場, 已站在戰勝國一邊……可是 在凡爾賽,中國不僅無法分得任何勝利后果,反要將本身領土之完整作為特權轉讓去滿足 另一戰勝國,這是前所未有的例子,也更令人發指。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 5 月 4 日,示威者發散傳單申明中國人決不承認賣國賊將國家主權轉讓與人。他們 游行到東交民巷,將通知送交各國使館。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1)材料一中的“反要將本身領土之完整作為特權轉讓去滿足另一戰勝國”具體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示威者”主要指哪個群體?根據材料分析這次運動的性質。 (3)“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習在紀念五四運動 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請你結合所學歷史知識, 以“傳承中國精神” 為主題,談談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怎樣才能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寫一篇不少 于 200 字的小論文。 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文采斐然。4.學習方式和環節: 觀看視頻課學習,適時控制播放,按老師指令完成相應的課上練習,學習環節主要有: 構建知識框架 習題訓練 課堂總結導學案1.課題名稱: 八年級上冊歷史第四單元復習(一)2.學習任務: (1)通過梳理史實, 知道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 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 實,了解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史實, 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 (2)通過分析相關史實, 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五四 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3)通過從史實到認識的過程, 培養論從史出、實事求是的思維, 提高解讀歷史的能力。3.學習準備: 打印好導學案, 準備上課。 第一部分: 梳理史實,理清脈絡 一、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1915 年, 在上海創辦 (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 年》),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2.代表人物和陣地: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 、 、 、 , 和 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 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 和 (新文 化運動的兩大口號)。 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 革命, 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 逐漸普及開來。魯迅 的白話小說 ,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二、五四運動 1.爆發原因: 。 2.過程 第一階段: 年 5 月 4 日,北京學生舉行游行示威, 提出 “誓死力爭, 還 我 青 島 ”“ 廢 除 二 十 一 條 ” 等 口 號 ,“ 五 四 運 動 爆 發 ”, 學 生 是 五 四 運 動 的 。 第二階段:6 月 5 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 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 心也由 轉移到了 。 3.結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 ,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 約”上簽字。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 4.意義: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 和 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 中國 的開端。 三、中國共產黨誕生 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思想基礎: 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 1919 年, 《新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 ,對馬克思主義作了 較為系統的介紹。 階級基礎: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推動知識分子走向工人群眾,他們開始向工人宣 傳 ,啟發工人的 。馬克思主義開始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組織基礎: 1920 年夏, 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2.中共一大的召開: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召開, 、 董必武、李達等 13 位代表,代表全國 50 多個黨員。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 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成立了黨的領導 機構, 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3.中共二大的召開:1922 年 7 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 大會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在民主革 命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國共 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4.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1922 年到 1923 年, 全國掀起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京漢鐵路總 工會號召 ,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后, 中國共產黨認識到: ,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 戰勝強大的敵人。 第二部分: 深入思考,尋根問底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會發生? 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要批判儒家思想? 新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什么意義? 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和發展的面貌有什么新變化? 如何認識中共一大“奮斗目標”到二大“最低綱領”的變化?4.學習方式和環節: 觀看視頻課學習,適時控制播放,按老師指令完成相應的課上練習,學習環節主要有: 梳理知識 根據史料思考問題 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上冊歷史第四單元復習_學習任務單_第一課時.docx 八年級上冊歷史第四單元復習_學習任務單_第二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