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電流和電路(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 . 能用電路元件符號畫簡單的電路圖, 能連接簡單的電路; 2 . 認識斷路、通路、短路等電路的狀態(tài); 3 . 了解短路帶來的危害,認識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課前學習任務復習: 1. 電路的組成; 2. 獲得持續(xù)電流的條件。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 學習常見電路元件符號的畫法。 【學習任務二】 了解畫電路圖和連實物圖的規(guī)范要求。【學習任務三】 了解電路的各種狀態(tài),了解短路的危害。推薦的學習資源短路知多少 短路是指電路或電路中的一部分被短接。如負載與電源兩端被導線連接在一起,就 稱為短路, 短路時電源提供的電流將比通路時提供的電流大得多, 一般情況下不允許短 路,如果短路, 嚴重時會燒壞電源或設備。 電力系統(tǒng)中,所謂“ 短路”是指電力系統(tǒng)正常運行情況以外的相與相之間或相與地 ( 或中性線) 之間的接通。在三相系統(tǒng)中短路的基本形式有: 三相短路, 兩相短路, 單相接地短路, 兩相接地短路。相與相之間或相與地(或中性線) 之間發(fā)生非正常連接 (即短路) 時而流過非常大的電流。其電流值遠大于額定電流 ,并取決于短路點距電源 的電氣距離。短路就是不同電位的導電部分之間的低阻性短接,相當于電源未經(jīng)過負載 而直接由導線接通成閉合回路。 (通常這是一種嚴重而應該盡可能避免電路的故障, 會導 致電路因電流過大而燒毀并發(fā)生火災)。 電源短路(Short circuit)是指在電路中, 電流不流經(jīng)用電器, 直接連接電源正負兩 極。根據(jù)歐姆定律 I=U/R 知道, 由于導線的電阻很小,電源短路時電路上的電流會非常 大。這樣大的電流, 電池或者其他電源都不能承受,會造成電源損壞; 更為嚴重的是, 因為電流太大, 會使導線的溫度升高,嚴重時有可能造成火災。 短路原因: 1 、元件損壞 短路往往是由于絕緣損壞或接線不慎所引起的。例如設備絕緣材料老化,設計、制 造、安裝、維護不良等造成的設備缺陷發(fā)展成為短路 [2] 。 2 、氣象條件影響 例如雷擊過后造成的閃爍放電, 由于風災引起架空線斷線和導線覆冰引起電線桿倒 塌等。3 、人為破壞 例如工作人員帶負荷拉閘,檢修線路或設備時未排除接地線合閘供電, 運行人員的 誤操作,偷電線和美國的科索沃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時使用的碳纖維彈。 4 、其他原因 挖溝損傷電纜, 鳥獸風箏跨接在載流裸導體上等。 短路后果: 1 、產(chǎn)生大電流 有時會產(chǎn)生上萬甚至十幾萬安的大電流。因此會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 損毀設備,電弧 會將許多元件短時間融化。同時,產(chǎn)生的電流還會帶來一定的電磁力, 它同樣會損壞設 備。同樣可能造成重大火災及傷害事件。 2 、造成低電壓 它會使電氣設備無法正常工作。這種危害在醫(yī)院礦山時會引起危險。 3 、其他 還有干擾抑制與破壞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線損, 熱損,無功功率等增大, 影響通信, 通訊等等。 短路時,電流會往電阻較?。ɑ螂娮韬雎圆挥浀膶Ь€)的用電器(或?qū)Ь€) 流,導 致被短路的用電器(或電源)無法正常工作。 短路之后燈泡兩端的電壓為 0,燈泡不發(fā)光 ,此時回路中的電流會很大(如果回路 中只有燈泡一個用電器) ,因此回路中的電流表容易被燒壞, 電源也容易被燒壞。課題 電流和電路(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 . 知道電流的形成條件; 2 . 知道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方法; 3 . 知道電路的組成。課前學習任務復習: 1. 物質(zhì)的微觀結(jié)構(gòu); 2. 常見導體導電的原理。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 了解電流的形成條件;了解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方法。 【學習任務二】 了解電路的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作用。推薦的學習資源電池知多少 (一) 電池的發(fā)展歷程 1746 年,荷蘭萊頓大學的馬森布羅克在發(fā)明了收集電荷的“ 萊頓瓶” 。因為他看到好 不容易收集的電卻很容易地在空氣中逐漸消失,他想尋找一種保存電的方法。有一天, 他用一支槍管懸在空中,用起電機與槍管連著,另用一根銅線從槍管中引出,浸入一個 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讓一個助手一只手握著玻璃瓶,馬森布羅克在一旁使勁搖動起電 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將中另一只手與槍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強烈的電擊,喊了 起來。馬森布羅克于是與助手互換了一下,讓助手搖起電機,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 一只手去碰槍管。 1780 年,意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Luigi Galvani)在做青蛙解剖時,兩手分別拿著 不同的金屬器械,無意中同時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 佛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就無此種反應。伽伐尼認 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動物軀體內(nèi)部產(chǎn)生的一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 伽伐尼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興趣的,他們競相重復枷伐尼的實驗,企圖找 到一種產(chǎn)生電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后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 之說并不正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產(chǎn)生電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種液體在起作用。為了 論證自己的觀點,伏特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在各種溶液中進行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兩 種金屬片中,只要有一種與溶液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金屬片之間就能夠產(chǎn)生電流。 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里,發(fā)現(xiàn)連接兩塊金 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于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 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制成 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 。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lián)的電池組。它成為 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1836 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 電池極化問題,制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此后,這些電池都 存在電壓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問題。 當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電壓下降時,可以給他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因 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 也是在 1860 年,法國的雷克蘭士(George Leclanche)還發(fā)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 池(碳鋅電池)的前身。它的負極是鋅和汞的合金棒(鋅-伏特原型電池的負極,經(jīng)證 明是作為負極制作材料的最佳金屬之一),而它的正極是以一個多孔的杯子盛裝著碾碎 的二氧化錳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為電流收集器。負極棒和正極 杯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系統(tǒng)被稱為“濕電池”。雷克蘭士制造的電 池雖然簡陋但卻便宜,所以一直到 1880 年才被改進的“干電池”取代。負極被改進成鋅罐 (即電池的外殼),電解液變?yōu)楹隣疃且后w,基本上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 1887 年,英國人赫勒森發(fā)明了最早的干電池。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 便于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1890 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fā)明可充電鐵鎳電池。 (二) 電池的回收與利用 2003 年,國家出臺《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shù)政策》規(guī)定,從 2005 年起停止生產(chǎn)含汞 量大于 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如今,隨著技術(shù)進步和生產(chǎn)工藝的更新,大多數(shù)干電 池主要含鐵、鋅、錳等元素,已不再含汞、鉛等重金屬。很多干電池外包裝上還貼上了 “ 不含鉛、汞” 的相關標識。 據(jù)市環(huán)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這些干電池可以和生活垃圾一起運往垃圾焚燒填 埋場處理,既方便又經(jīng)濟。不過由于歷史原因,許多人并不知情。在處理條件不很完善 的情況下,廢舊干電池若集中處理,反而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可分散裝進垃圾袋丟棄。 電池產(chǎn)業(yè)方面回收是最被呼吁的話題,國內(nèi)和國際上對于干電池的含汞量進行了嚴 格的規(guī)定,市面的干電池可以隨垃圾處理,但是,如果一個地方聚集了太多的干電池, 又或者干電池未達到環(huán)保指標,則從資源再利用的角度來看,還是有著干電池回收和利 用的市場空間。從干電池的主要品類鋅錳電池和堿性鋅錳電池來看,回收可以獲得汞、 鋅、鎘等金屬,并徹底解決電池造成的污染。對干電池而言,其回收利用技術(shù)主要有三 種,它們分別是:人工分選法、火法回收、濕法回收。一、人工分選法:將干電池分類成碳性電池和堿性電池后,通過機械剖開,然后用 人工方法分離出鋅皮、二氧化錳(需進一步脫汞) 、炭棒、塑料蓋等,這是著眼于全面 循環(huán)利用的一種方法。 二、火法回收:干電池被分類、破碎后,送入高溫爐(1)鋅及氯化鋅被氧化成氧化 鋅隨煙排出,由旋風除塵器回收其粉末再進一步合成為氧化鋅制品;(2)殘存的二氧化 錳及水錳石進入殘渣,視經(jīng)濟價值可確定是否再回收錳粉,這一方法主要著眼于對鋅的 回收。 三、濕法回收:主要是利用化學反應,(1)將干電池分成碳性和堿性電池后破碎, 可將破碎物置于浸出槽中,加入 100- 120g/L 的稀硫酸進行浸出,得到硫酸鋅溶液,再由 電解法得到金屬鋅;(2)分離出銅脂、碳棒后,剩余的二氧化錳殘留物和水錳石經(jīng)煅燒 后制得二氧化錳。與上述人工分選和火法回收相比,這一方法回收和處理的有害成分不 全面。 事實上,上述三種方法也還是會有遺留的有害物質(zhì)的,特別是濕法回收的問題更嚴 重。為此,需要在回收利用當中兼顧二次污染的預防。采取的方法是在上述三種方法中 同時加入一些分選和提取步驟,延長回收加工過程,使上述方法中過于粗糙的部分更加 細化,盡量恢復干電池在制成前的“原生態(tài)”,恢復銅、鐵、錳、鋅等的自然形態(tài)。這 樣,在回收過程中遺留下的溶液或者灰渣也就是沒有污染的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電流和電路_學習任務單_第一課時.docx 電流和電路_學習任務單_第二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