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象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第一課:顯微鏡下的細胞1.認識顯微鏡結構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3.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1)用潔凈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凈,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2)用刀在洋蔥鱗片的內表皮上劃“井”字,撕取內表皮,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下。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端,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另一端吸引碘液,使碘液浸潤標本全部。(4)將裝片放在載物臺上,標本正對通光孔的中心,用壓片夾壓住,移動裝片,使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結構并記錄。4.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區別5.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第二課:發面的秘密1.酵母菌是能發酵糖類的單細胞真菌,常呈圓形、卵圓形或者圓柱形。它有很多種,每種的形態有所不同,而且會隨著菌齡與環境不斷變化。2.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28~30℃的溫糖水中能夠迅速生長繁殖,發面效果也最好。3.酵母菌能夠將生面團中的葡萄糖代謝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團中形成氣泡,從而使面團中產生很多蜂窩狀的小孔。這就是酵母菌發面的原理。4.真菌界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具有細胞核的生物)中與植物界、動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類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類的微生物。5.真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樣自己制造養分,必須像動物那樣從其他生物或環境中吸收有機養分。6.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7.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細胞真菌,是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第三課:發霉的饅頭1.通過實驗可以證明,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發霉,在寒冷、干燥的條件下不容易發霉。2.使食物發霉的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營養菌絲和氣生菌絲。營養菌絲:吸收營養,氣生菌絲:繁殖。3.霉菌不僅能使食品、物品發霉變質,還能在食品中產生毒素,即霉菌毒素。4.食物一旦發霉,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5.黃曲霉菌在食品中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有致癌性的劇毒物質,而且即使煮沸也不能將其分解。6.真空包裝、放干燥劑、低溫保存、太陽暴曬、高溫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第四課:不一樣的感冒1.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細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2.醫學上所說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和真菌不同的是,細菌的細胞沒有細胞核,病毒則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5.有一部分細菌對人體有益,如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而有些病毒和細菌能引起多種疾病,如流感病毒、痢疾桿菌……6.細菌按形狀可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等幾大類。7.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難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真菌、細菌、病毒等,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五課:疫情與防護1.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具有包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是已知的第七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2.傳染源: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后3天內傳染性較強。3.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5.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措施。6.當細菌和病毒入侵時,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如白細胞)會進行自衛,保護身體。7.人體免疫的分類(1)非特異性免疫①天然屏障:皮膚、黏膜及其分泌物等。②吞噬作用:免疫細胞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體。③體液因子:通過免疫調節作用清除病原體。(2)特異性免疫打疫苗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