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等腰三角形【學習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運用等腰三角形性質進行證明和計算。2.通過實踐、觀察、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發展推理能力,培養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3.培養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的體驗。【學習重難點】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2.等腰三角形的證明。【學習過程】一、預習自測。1.下列圖形不一定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A.圓 B.長方形 C.線段 D.三角形2.怎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3.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叫_____,相等的兩邊叫_____,另一邊叫_____兩腰的夾角叫_____,腰和底邊的夾角叫_____。4.如圖,在△ABC中,AB=AC,標出各部分名稱。二、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把活動中剪出的△ABC沿折痕AD對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A,填入下表。重合的線段 重合的角(二)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_____相等(簡寫成“_____”)。2.等腰三角形_____、_____、_____互相重合。(簡寫成“_____”)。三、跟蹤訓練。1.(1)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110°,它的另外兩個角的度數是_____。(2)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5cm、8cm,則它的周長是_____。2.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3.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兩個內角的度數之比為1:4,則這個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度數為_____。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夾角為40o,則底角為_____。5.如圖,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6.如圖,CA=CB,DF=DB,AE=AD,求∠A的度數。7.如圖,點D,E在△ABC的邊BC上,AB=AC,AD=AE,求證BD=CE。8.如圖4,AB=AE,BC=DE,∠B=∠E,AM⊥CD,垂足為點M,求證:CM=DM。【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運用等腰三角形判定進行證明和計算。2.通過推理證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發展推理能力,培養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3.觀察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獲得成功的感受,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習重難點】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學習過程】一、預習自測。1.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8,則周長為_____。2.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14,其中一邊長為6,則另兩邊分別為_____。3.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為70°,則另外兩個角的度數是_____。4.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為120°則另外兩個角的度數是_____。5.如圖,在△ABC中,AB=AC,(1)若AD平分∠BAC,那么_____、_____。(2)若BD=CD,那么_____、_____。(3)若AD⊥BC,那么_____、_____。二、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思考:(1)如圖,位于在海上A.B兩處的兩艘救生船接到O處遇險船只的報警,當測得∠A=∠B.如果這兩艘救生船以同樣的速度同時出發,能不能大約同時趕到出事地點(不考慮風浪因素)?(2)我們把這個問題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兩個角相等,那么它們所對的邊有什么關系?已知:在△ABO中,∠A=∠B求證:AO=AO(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_____也相等(簡寫成_____)。三、跟蹤訓練。1.如圖,AD∥BC,BD平分∠ABC.求證:AB=AD。2.如圖,AC和BD相交于點O,且AB∥DC,OA=OB,求證:OC=OD。3.如圖,在△ABC中,AB=AC,∠B=36O,D、E是BC上的兩點,且∠ADE=∠AED=2∠BAD,則圖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個。A.3個 B.4個 C.5個 D.6個4.如圖,∠A=∠B,CE∥DA,CE交AB于E,求證△CEB是等腰三角形。5.求證:如果三角形一個外角的平分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6.如圖,△ABC中,∠ABC與∠ACB的平分線交于點O,過點O作EF∥BC,交AB于點E,交AC于點F求證:EF=EB+FC。7.如圖所示,∠BAC=∠ABD,AC=BD,點O是AD、BC的交點,點E是AB的中點。證明△OAE≌△OBE。7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