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5年中考社會思品專題特訓系列(發展的選擇02)——考點32—40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每題2分,共40分)1.新中國誕生后,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新中國的強大生命力。請選出相應的歷史事件加以佐證( )【來源:21cnj*y.co*m】①援助朝鮮,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 ②進行土地改革,建立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舉行了萬眾歡慶的“開國大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歷史時期有過不同的名稱,它反映了不同時期特定的時代特征,具有不同的歷史內涵。下列軍隊名稱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3.表格數據能形象直觀地反映經濟發展概況。下列事件與下表數據變化無關的是( ) 年份項目糧(億噸)棉(億噸)鋼(億噸)煤(億噸)1952年總產量1.64130.41350.651957年1.951645351.3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大躍進”運動4.右邊是張老師上課時的板書設計。請你根據內容為其擬定一個最適當的標題(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右圖中人口死亡率最高點與人口出生率最低點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C.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D.“文化大革命”爆發6.圖表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四個不同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時代主題,其中“1966—1976年”的主題詞是( )時間1949—1952年1953—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主題詞A.艱難探索 曲折發展 B.一五計劃 三大改造C.瘋狂年代 全面內亂 D.鞏固政權 恢復經濟7. 40年前的一篇新聞稿中有這樣一組關鍵詞:乒乓外交、破冰之旅、歷史性的握手、改變世界的一周。這篇新聞稿報道的應是( )21·cn·jy·comA.亞非會議圓滿成功 B.中國重返聯合國 C.中美正式建交 D.尼克松訪問中國8.下圖是1949—2008年中國與外國建交狀況曲線圖。其中,20世紀70年代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①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中美關系的改善③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④中國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人民日報的一位老編輯動情地說:“30多年前我參與編輯的這張報紙,把改革開放的春風送到了共和國希望的田野上。”這張報紙應是( )10.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說中描述的“攏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別指( )A.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1.下表中的內容都是世界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史實與結論一致的是( )史實結論①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揭開冷戰序幕②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經濟全球化開始③華沙條約組織成立兩極格局由此形成④蘇聯解體世界政治多極化格局形成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12.右圖所示反映了( ) A.世界經濟全球化B.美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C.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D.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位13.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裝襲擊巴基斯坦白沙瓦市一所軍人子弟學校,造成137人死亡,245人受傷。這一事件說明( )2-1-c-n-j-y①打擊恐怖主義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②恐怖主義給世界和平構成現實威脅③當今世界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④必須依靠武力,才能徹底鏟除恐怖主義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4.2014年,中國領導人密集出訪世界各國,舉辦北京APEC峰會,參加G20峰會,倡導亞太互聯互通,推動建設“一路一帶”經濟帶,推動中歐、中非合作。這表明中國( )【版權所有:21教育】①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②已成為世界超級大國③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④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主導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自2014年起,我國正式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這有利于( )①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②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③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 ④緩解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6.2015年底前,我國將全面實行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制度(見右圖)。實行該制度有利于( ) 21*cnjy*comA.增強節水意識,緩解水資源緊張狀況B.保護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C.節約水資源,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D.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17.2014年11月,北京APEC會議召開期間,北京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北京的空氣質量,使北京上空一片藍天,被網友稱為“APEC藍”。但是,會議以后,藍天不再。很多市民倍加感慨,盼望“APEC藍”能長期存在。為了享有“APEC藍”,正確的做法是( )①遠離城市,隱居鄉村 ②盡量開車出行,以免霧霾中毒③多植樹造林,愛護花草 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環境A.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8.近年來,浙江省多市推出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采用免費使用和有償租借相結合的形式,向廣大市民提供自行車服務,美觀、方便、舒適的自行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深受廣大市民歡迎。下列有關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推出,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方便市民出行 B.增加財政收入 C.減輕交通壓力 D.減輕大氣污染19.右邊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任何物種都可為我所用②動植物可以為人類利用,但要合理文明地利用③人類可以不擇手段地維護自身的利益④我們要善待自然界的大小生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0.“車穿林道時,人行幽徑中;森林繞碧水,青山映藍天。”這是某市近幾年的環保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該( )【出處:21教育名師】①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②禁止開發利用自然資源③完善環境保護機制 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6小題,共60分)21.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歷朝重視農業生產。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實踐中明確提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人民智慧】在我國農耕文明史上,集中了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生產工具的重要發明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古代生產力的發展。(1)請列舉我國古代兩位以民為本的思想家及主張。(4分)【帝王之道】唐太宗:“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請說出唐太宗的這一治國思想在農業政策上的具體體現及其影響。(4分)【探索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糧食生產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右圖是1949—1989年我國糧食產量變化折線圖(3)說出引起A點(1959年)前后糧食產量變化的歷史事件,這對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何啟示?(3分)2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1分)【爺爺的故事】故事一:新中國成立時爺爺15歲,1952年家里分得了土地,1956年入社,1958年又成為人民公社社員,爺爺最想不明白的是1958年總是說某地水稻畝產上萬斤,可他們怎么努力也只有四五百斤……故事二:爺爺說爸爸的生活趕上了好時候:聯產承包使家里有了糧食,能夠吃飽飯,開始過上了好日子……故事三:爺爺說,新中國成立以來,什么時候國家政策堅持實事求是,就能取得成就;什么時候國家政策不從實際出發,就會帶來失誤與挫折(1)結合故事一說說我家的三件大事分別與當時國家的哪些政策或事件有關?(3分)(2)爸爸能過上好日子得益于國家的哪一農村政策?為什么這項政策使家里“有了糧食,能吃飽飯”?(4分)(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爺爺的故事對我們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何啟示。(至少兩點)(4分)2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1分)(1)結合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說說當時中國這么做的理由。(2分)(2)尼克松訪華被稱為中美關系的“破冰之旅”,結合圖二和所學知識說說“破冰之旅”的理由。(4分)[相關鏈接]:中美雙方同意加強經貿、能源、環境、人文、地方等廣泛領域合作,深化全方位利益交融格局;改善和發展兩軍關系,推進新型軍事關系建設;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兩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拓展合作,推動亞太地區和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www.21-cn-jy.com(3)圖三中,奧巴馬總統出席APEC會議并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被稱為“習奧會”,中美都希望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關系。請從時代主題角度,結合“相關鏈接”,說明中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意義?(5分)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看下圖。(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在人口方面發生了哪些可喜變化?取得這些可喜的變化得益于我國實施的哪一國策和發展戰略?(4分)www-2-1-cnjy-com材料二:我國目前的人口形勢不容樂觀。專家學者們紛紛就此表達不同觀點:正方:應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反方:應調整我國生育政策。放開二胎生育。(2)你會選擇哪一方觀點?請說出你的理由。(4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呼吸之痛】2014年12月北京的PM2.5指教經常“爆表”,只有5天無霧,成了名副其實的“霧都”。這種霧霾沙塵天氣,有大氣環流穩定的“天災”因素,但更多的原因還是“人禍”——大量燃煤和機動車排放污染物。【用水之痛】地下水被喻為人類的“生命之源”,一旦遭受污染,治理需千年的時間。如今一些企業為節省成本,將致命性污水通過高壓水井直接注入地下,一名名村民因飲用污染水而染上怪病,一個個村莊淪為“癌癥村”,“生命之源”變成“絕命之源”。(1)從氣候的角度分析北京1月份霧霾嚴重的原因。(3分)(2)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矛盾的凸顯,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必須尋求哪一發展道路?(4分)【相關鏈接】倫敦曾是有名的“霧都”,日本的“水俁病”, 導致上千人死亡。1956年,英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潔空氣法》,劃定“煙塵控制區”,區內的城鎮禁止直接燃燒煤炭;倫敦所有燒煤的火電廠,搬到城市以外的地方;日本政府制定相關水污染防治法律,政府部門與公眾通過信息公開、公眾參與以及環境公益訴訟等方式形成良好的互動,改變了水污染的面貌。(3)根據相關鏈接和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政府、企業和公眾該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3分)26.水是生命的源泉。為構建“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宜居環境,浙江省作出開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重大決策部署。(9分)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某校九(1)班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臺州市的“五水共治”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下面是他們在電腦上收集到的部分資料。資料一:看右圖。資料二:2014年1月22日,椒江區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同時沿海工業城污水處理工程也在建設中……2014年至2016年,我區將建成高效噴、滴灌農田8000畝,對使用節水工藝、改造水循環系統設備的企業給予補助,逐步淘汰高能耗產業及落后工藝。(1)以下是同學們為此次調查設計的一張調查表,還有部分空缺,請同學們幫忙完成。(6分)調查課題《關于“推五水共治,保生命之源”狀況的調查》調查時間2014年4月調查對象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企業老板、百姓等調查方法①調查人員九(5)班學生調查內容存在的問題(結合資料一)②采取的措施(結合資料二)③(2)為了構建“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宜居環境,同學們能做些什么?(3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345678910BCDABCDCDD11121314151617181920AABCDAABCD二、非選擇題:21.(1)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要求統治者關心和愛護百姓;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老子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撓百姓。(答出:兩位思想家及主張給即可,4分)21cnjy.com(2)具體體現:輕徭薄賦,不誤農時。(2分)影響:經濟得到恢復和發腱,社會安定,出現了“貞觀之治”。(2分)(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分)經濟發展要符合中國國情,遵循客觀規律,國民經濟比例要均衡發展。(2分)21教育網22.(1)1952年家里分了土地,與國家的土地改革政策有關;(1分)1956年入社,與國家實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有關;(1分)1958年成為人民公社社員,與人民公社化運動有關。(1分)(2)政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因為這項改革措施極人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2分)【來源:21·世紀·教育·網】(3)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的活力源泉,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4分)21·世紀*教育網23.(1)是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鞏固新生政權。(2分)(2)1972年美國總統訪華,中美簽署《聯合公報》,結束了兩國長達20多年的敵對、隔絕狀態;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4分)(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2分)意義:中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有利于為兩國營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維護世界的和嚴;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3分) 21*cnjy*com26.(1)①調查法、文獻調查法。(2分)②圖一:水體污染嚴重;(1分)圖二:水資源的浪費現象比較嚴重。(1分)③依靠科技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2分)(2)如自覺宣傳五水共治的重要性:不向河道排放污水、傾倒雜物,不損壞各類治水設施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