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3.2 用水計量時間 課件(37張PPT)+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3.2 用水計量時間 課件(37張PPT)+素材

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
3.2 用水計量時間
核心素養目標
科學觀念: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徑不變,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時間一致:
保持水位高度不變,水流的速度不變。水流的這一特點可用于計時。
科學思維:能通過實驗發現影響水流速度變化的主要因素。
探究實踐:能通過觀察古人利用流水計時的裝置,結合自己的實驗探究,理解這些裝置計時的方法。
態度責任:理解古人的聰明才智,對古人的智慧創作產生敬佩之情。
利用日影計時
圭表
日晷
科學聚焦
用燃香鐘、蠟燭計時
日影、燃香、蠟燭計時分別有什么缺點?
燃香鐘
蠟燭計
科學聚焦
缺點:粗細要均勻、不能有風
吹等干擾因素。
缺點:陰天、夜晚不能使用。
科學聚焦
在古代,人們還曾利用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古代的水鐘
科學聚焦
觀察水流的速度。
仔細觀察,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勻。
把一個透明塑料飲料瓶去掉底部,倒過來盛水,在瓶蓋上扎一個小孔,讓水可以從小孔中緩緩流出。
科學探索
觀察水流的速度
實驗現象:水流的速度均勻(或水流的速度不均勻)
科學探索
實驗材料:
測量水流速度的變化
科學探索
(1)用剛才的瓶子裝200毫升水;
(2)同樣讓水從瓶蓋的小孔中流出,并用量杯接住從瓶中流出的水;
(3)測量量杯內的水積聚到50毫升時用了多少時間,重復3次實驗。
實驗步驟:
科學探索
測量單個滴漏200ml水流出50ml所需要的時間 水流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0毫升
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徑不變,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時間一致。
300
300
300
科學探索
(4)推測量杯內的水積聚到100毫升、150毫升時,分別用了多少時間。
流水量 推測時間(秒) 實際所需時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0毫升 ——
100毫升
150毫升
我的發現 科學探索
觀看“測量水流速度的變化”實驗視頻
科學探索
流水量 推測時間(秒) 實際所需時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0毫升 ——
100毫升
150毫升
我的發現 隨著瓶內水位的下降,水流速度越來越慢。
測實際測量并記錄觀測結果。
3
630
630
630
300
300
300
600
900
990
990
990
科學探索
流完前50毫升水的時間與流完前100毫升、150毫升水的時間并不成倍比關系。隨著瓶內水位的下降,水流速度越來越慢了。這是為什么呢?
1.滴水速度與水位高度、孔徑大小有關。
2.水位高時,水流較急;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科學探索
觀察古代水鐘。
4
·觀察古代水鐘的結構。
·思考它們是怎樣用來計時的。
科學探索
進水管
浮標
漏斗
積水容器
泄水孔
保持初始水位不變
水鐘計時的原理:
保持水位高度不變,則水流的速度不變。水流的這一特點可用于計時。
科學探索
(1)“受水型”水鐘。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隨著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
“受水型”水鐘
科學探索
(2)“受水型”水鐘。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隨著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
“泄水型”水鐘
科學探索
1.水流的速度是均勻的嗎
怎樣才能讓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流
保持水位不變,水流速度基本不變。
科學研討
2.古代的水鐘用水滴有什么好處
優點:簡單
方便 持續 精準
科學研討
3.人們是怎樣控制水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滴的?
給漏杯不斷加水,保持水位不變。
科學研討
(1)水流可以用于計時,當孔徑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不變時,流出相同多的水所需的時間也相同。
(2)水位高低的變化會引起水流速度的變化。水位高時,水流速度快;水位低時,水流速度慢;水位保持不變時,水流速度也保持不變。
課堂總結
課小結
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
一、選擇題。
1.往一次性塑料杯里裝2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個小孔,讓水從小孔中緩慢流出。重復幾次實驗后我們會發現( C )。
A.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時間都不相同
B.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時間完全相同
C.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時間幾乎相同
點撥:因為存在實驗誤差,有可能讀數不同,所以時間是幾乎相同的。
C
課堂練習
2.如圖所示,滴漏中裝了200毫升水,流出前100毫升水用了120秒,則流出后100毫升水所用時間可能為( C )。
A.120秒
B.100秒
C.150秒
點撥:水位降低,水流速度變慢,時間變長。
C
課堂總結
3.在“測量水流速度的變化”的實驗中,因為水流速度比其他小組慢,組內成員有了意見分歧,其中比較科學的觀點是( C )。
A.龍龍說:馬上把小孔弄大一點
B.天天說:擠一擠上面盛水的塑料瓶
C.典典說:要耐心地記錄完所需時間,不能中途改變實驗因素
4.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量杯,使得浮標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這樣的水鐘屬于( B )水鐘。
A.泄水型 B.受水型 C.上浮型
C
B 
課堂總結
5.如圖所示,聰聰將飲料瓶剪開,在瓶蓋上鉆一個小孔,并組裝起來。他在A瓶中裝水,水從瓶蓋的小孔中滴落到B瓶。聰聰每分鐘觀察一次A瓶中的水位,并在A瓶的瓶壁上標出水位刻度。關于“A瓶水位與時間的關系”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B )。
B
A
B
C
點撥:隨著時間的流逝,A瓶水位越來越低,B項符合題意。A項示意圖表示水位越來越高,C項示意圖表示水位不變,二者均不符合題意。
課堂總結
二、填空題。
1.同一個水鐘,水位越高時,水流的速度越  快  。
2.日晷在陰天時  不可以  使用,水鐘在陰天時  可以  使用。(均填“可以”或“不可以”)

不可以
可以
課堂總結
三、探究滴漏水流的速度
探究問題:滴漏水流速度均勻嗎?
提出猜想:滴漏水流速度是均勻的。
實驗材料:鐵架臺、透明塑料瓶、量杯、工字釘、秒表等。
實驗步驟:A.把一個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過來盛水,在瓶蓋上扎一個小孔,讓水從小孔中緩緩流出;B.用去底的塑料瓶裝100毫升水,同樣讓水從小孔中流出,并用量杯接住從瓶中流出的水;C.分別測量量杯中的水積聚到30毫升、60毫升、90毫升時所需的時間,重復三次實驗。
課堂總結
1.某小組做滴漏實驗時,在自制的容器內裝100毫升水,觀察并記錄漏完100毫升水需要的時間,重復三次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漏完100毫升水需要的時間 120秒 121秒
從實驗記錄中,我們可以推測,第三次測量的時間可能為( B )。
A.110秒 B.120秒 C.130秒
B
課堂總結
2.該小組測量從100毫升水中流出前30毫升、60毫升、90毫升水所需時間的記錄如下表所示。
水流量 所需時間(秒) 第一次測量 第二次測量 第三次測量
30毫升 21 21 20
60毫升 55 55 55
90毫升 96 95 96
課堂總結
(1)縱向比較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從100毫升水中流出前30毫升、60毫升、90毫升水所用的時間  不是  (填“是”或“不是”)成倍數增加的,且流出前3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比流出后3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  短  (填“長”或“短”)。
(2)從實驗中發現,如果孔的大小不變,隨著容器內水位下降,水流速度越來越  慢  (填“快”或“慢”)。本實驗做三次的目的是  減小實驗誤差  。
不是


減小實驗誤差
課堂總結
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如圖所示裝置是古代的一種水鐘,叫“刻漏”,又叫“漏壺”“漏刻”,主要由幾個銅水壺組成。除了最底下的那個,每個壺的底部都有一個小孔。水從最高的壺里,經過下面的各個壺滴到最低的壺里,滴得又細又均勻。最低的壺里有一個銅人,手里捧著一支能夠浮動的木箭,壺里水多了,木箭就浮起來,根據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時間。
課堂總結
  如圖中的水鐘叫  刻漏  或  漏壺  或  漏刻  ,是根據等時性原理來進行計時的。這是  受水  (填“泄水”或“受水”)型水鐘。
刻漏
漏壺
漏刻
受水
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永嘉县| 盘山县| 石楼县| 靖安县| 鲜城| 博罗县| 南皮县| 和平区| 大港区| 南和县| 新宾| 得荣县| 应城市| 莲花县| 大庆市| 鄂托克前旗| 荥阳市| 霍邱县| 且末县| 隆安县| 黔西| 吴江市| 北海市| 龙门县| 哈密市| 大宁县| 海林市| 德兴市| 漳平市| 德安县| 无锡市| 娱乐| 张北县| 彭阳县| 福州市| 青海省| 榆树市| 满城县| 七台河市|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