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思想品德7下教科版第7課教與學導學案第七課 法律初探【學習目標】 1、了解法律的三個特征; 2、能夠區別法律與其他規范、規則――特別是道德規范的區別與聯系。【教學重點難點分析】1、法律與其他規則的相同與區別2、法律的含義【教學課時】2課時。【學法指導】1、閱讀并熟悉教材56—62頁,完成填空題,用紅筆勾畫本課的基本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完成學案。2、針對導學案交流與自糾,記憶基礎知識,針對導學案上的重點難點小組討論,并展示質疑。3、小組長要做好對成員的督促和指導,保證按時高質量完成導學案。導 學 過 程 方法導引【自主學習,基礎過關】 1、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不僅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種 、 和 規范等非強制性規則來維護,更需要一種 。2、法律是掌握 政權的 意志的體現,是由國家 的,是依靠國家 保證實施,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對 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3、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 、 和 等)保證實施。4、法律規定人們享有什么 ,應該履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什么 ,并對侵犯他人權力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給予 。法律具有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人與人之間 或 的作用。法律具有 違法犯罪行為的功能,并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來保護公民 ,保障社會生活的 。5、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即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法律的 ,又受到法律的 ;我們即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 ,又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 。我們要學法、 、 、 。即要遵守 ,履行 ,又要依法 和 自己的合法權益。主題一:特殊的規則【合作探究】 第一層次:法律的含義、本質1、“法”的由來,說說你了解的規則,指出哪些是法律,哪些不是法律?2、法律的含義是什么?3、法律的本質是什么?4、探究交流:P57的材料“漢謨拉比”中提到了一部有名的法律,叫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與我國的法律有什么不同?第二層次:法律的特征1、法律有什么特征?2探究交流:P59的反腐例子說明什么?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展示:點撥:第三層次:法律與其他規則1、探究交流:材料一: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杰、原云南省省長李嘉廷、原上海市市委書記陳良宇等高官,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賄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材料二:2005年8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材料三:福建省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福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黑社會性質組織頭目陳凱死刑,由警察押往刑場槍斃;百色涉及黑社會性質組織頭目周壽南被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投進監獄。閱讀材料回答: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別體現法律的什么特征?展示:點撥 :【課堂檢測】(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C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D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在下列規則中,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是A中學生守則 B團章 C法律 D道德( )3、維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良好的學習環境的規則是 ①各種教育法律法規 ②《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③學校制定的各種制度和紀律 ④學校對各種違紀學生的體罰決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主題二:法律的作用【課前思考】1、與同學說說你知道的我國現行的法律或法規。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3、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糾紛的解決方式或手段?4、在法治社會里青少年應怎么做?【合作探究】第一層次:了解你所知道的我國的法律。(閱讀教材p60)第二層次:法律的作用1、法律的作用有哪些?2、閱讀p61案例,說說感想第三層次: 青少年怎樣維護法律在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拓展:例舉我們中學生遇到的法律問題:【課堂檢測】( )1.生活中有些約定,告訴人們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和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和應該怎樣做,不可以和不應該怎樣做,我們將其統稱為 A.風俗 B.法律 C.規則 D.習慣(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工人階級及其代表—中國共產黨 C全體公民 D人民( )3.下列屬于法律的是A.《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B.《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C.《中國共產黨黨章》 D.《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4.2003年5月9日,云南省原省長李嘉廷因受賄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說明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對領導干部犯法更要從重從嚴處罰③、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④、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克雷洛夫寓言》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個馬和騎師的故事。講的是一位騎師馴了一匹好馬,他認為給這樣的馬加上韁繩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騎馬出去時,就把馬韁繩解除掉了。馬在原野上飛跑,當它知道什么束縛也沒有的時候,就越來越大膽了,它一路狂奔,把騎師摔下馬來。它往前直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方向也辨不出來,最后沖下深谷,粉身碎骨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是:A.自由是應該不受任何限制的 B.要自律就失去了自由C.自由和紀律是對立的兩個方面 D.不加任何約束的自由是危險的 ( )6.在學校生活中,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 A.良好的學習環境的保證 B.正常的教學秩序的保證C.能約束我們在學校生活中的行為 D.能規范我們在學校生活中的行為( )7.下列對法律的認識錯誤的是A.我們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不受法律的約束B.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C.我們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法律的約束D.我們既享有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也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總結提煉,知識升華】學習收獲需要注意的問題【課后訓練,鞏固拓展】助學讀物練習題。【課后反思,自悟自勵】 學生仔細閱讀教材56-62頁,邊讀邊勾畫書作好筆記,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分小組合作探討,然后由小組派代表匯報展示,教師指導、點評。使學生對 “法律”有所了解,認識到法律的含義及特征。學生舉手搶答,并說出答案理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后由教師批閱糾錯學生總結收獲,教師指出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學生舉手搶答,并說出答案理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后由教師批閱糾錯學生總結收獲,教師點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