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年-2015年高三歷史二輪復習交流材料思想引領行動 細節決定成敗-----2015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備考策略臨朐縣海岳中學高三歷史備課組 姜欣麗 王仕秋 申俊 2015年3月思想引領行動 細節決定成敗 ------2015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備考策略 二輪復習擔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鞏固提高的重任,是高考復習的重要階段。結合一輪復習的實際和學生已有學習水平,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為中心,突出重點,講求實效,鞏固一輪成果。 一、復習依據 依據1:命題指導思想命題以能力測試為主,重視“新情景,新材料”的創設與運用,注重考查學生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考生多角度、創造性思考解決問題。 依據2:山東卷試題主導形式仍是“三新”試題。山東卷命題方式仍然是以“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為基本特征。高考命題不再拘泥于課本。 依據3:注重通史思維,把握階段特征。近五年的高考題中,通史思維編排試題落腳點大都在橫向的階段特征的把握。例如:2014年山東文綜卷第38題第(4)問,結合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發展,對結論加以闡述,就是結合了20世紀初的政治、經濟、思想等社會特征進行的論證。 依據4:注重學科價值觀引領,注重史學探究方法的研究。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文素養。因此,課程改革后的新高考以學科價值觀為利益,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高考試題中也同時對歷史研究方法、史學觀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2014年38題就是圍繞計量史學研究方法,史料整理方法而命題。 依據5:二輪復習的特點和目標。 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方面組合知識,力求融會貫通,形成知識網絡,進而實現綜合能力的突破。具體的說,我們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夯實基礎,構建網絡;系統訓練,提高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解決知識的“重點”“深度”“廣度”的問題 二、復習應對措施及策略 (一)確立主題,整合教材。按照歷史發展科學規律和學生認知特點,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確定二輪復習專題。劃分專題基于三種考慮:1、是按照考綱的歷史順序,結合教材內容,重新制作學案,為學生建立宏觀的歷史知識體系,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思維能力。必修部分可以分為古代部分(中國古代、世界古代)、近代部分(世界古代、世界近代)、現代部分(世界現代、中國現代)三個主題,根據考綱順序進行組合為19個子專題。例如:中國近代部分按照考綱的歷史順序確立專題和順序為政治部分: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和祖國統一 新中國外交 祖國統一大業經濟部分: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50年代---7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 新時期改革開放思想部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社會生活:現代社會生活變遷科技、教育、文化:建國后主要表現2、是對階段特征進行歸納,把握了專題主干知識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注重知識的跨度與深度,形成專題知識網絡和認知規律。階段性的史實整合,要做到小跨度大綜合。復習時,應選擇特征明顯,且影響巨大的歷史發展階段,按照時間順序,中國部分歸納10個階段,世界部分歸納為6個階段,每個階段完成后,對本階段主題階段特征進行歸納規納。中國現代部分完成后即可歸納為3個階段:(1)建國初期 (1949—1956)政治:立足國情,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體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中國政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經濟:中國人民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進行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思想:毛澤東思想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進行不斷探索。科技文化:建國初期,“兩彈一星”使科技和國防能力大大提高,文藝領域倡導“雙百”方針,出現文藝繁榮景象。制定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社會生活:人民物資生活逐步提高,但總體水平較低。(2)、曲折發展(1956—1979)(一)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破壞,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打開外交新局面。(二)經濟:中國八大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但急于求成,出現“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的失誤,國民經濟發展嚴重受挫。(三)“左傾”思想日益發展。(四)科技文化:在雜交水稻、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教育戰線一片混亂,民族素質大大降低。(五)社會生活:受政治運動影響,呈現明顯的時代特色。(3)、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9至今)(一)政治: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并重建和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提出“一國兩制”方針,香港、澳門回歸,海峽兩岸打破了長期的隔絕狀況;一方面,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二)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農村和城市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并實行對外開放,逐漸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相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穩步邁進。(三)思想: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體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發展。(四)科技發展:改革開放后,載人航天、計算機研制以及生物技術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奠定了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五)文化成就:文藝領域重提“雙百方針”再次呈現繁榮景象。20世紀80年代,在教育領域提出“三個面向”指導方針,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義務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為中國21世紀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礎。(六)社會生活:改革開放后,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觀,物質生活、社會生活、交通通訊、大眾傳媒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外問題的綜合思考,每一主干部分專題完成后,都要對同一時間下的中國部分與世界部分進行比較,加深認識。現代部分中西方我們尋找的比較點:(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資產階級議會制(2)、近現代史上三大經濟發展模式比較(3)、兩極格局解體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的應對措施3、是社會熱點專題、史學方法專題單點突破。文科綜合試卷對于現實熱點問題的反映方式。第一,直接涉及現實的熱點問題。第二,考查現實熱點問題的歷史背景或者歷史上的相同領域的事件、過程。這應該說是歷史學科考查現實熱點問題的典型呈現方式。第三,以現實的熱點問題為著眼點,聯想到一些歷史問題或歷史現象。中國現代部分適當補充歸納社會轉型、關注民生、強國之夢—大國崛起、體制創新等長效熱點專題,圍繞熱點問題如中國夢、三農問題、城鎮化等綜合探究、拓展思維。(二)專題設計思路:1.環節一:明確目標、把握考情——課標分解、命題點搜索。通過各類高考題的總結,參考課標和《考試說明》,可以分析出本主題的重點考查內容有:1、民主政治建設包括的主要內容、曲折發展歷程2經濟建設方面:走蘇聯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一國兩制”的理論構想與實踐4、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初期---70年代---新時期2、環節二:確定主題復習主題,引入“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為載體,提高學生靈活掌握課本基礎知識能力,在運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題帶本,回扣主題主題一 多樣的人類政治文明 設置新材料比較古希臘、近代英國與中國政治制度的內容,從而體會人類政治制度的多樣化,從而吸取經驗教訓。主題二 世界與中國 利用多種形式的史學信息探究:世界市場逐漸形成、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對中國產生的影響以及中國做出的反應3、環節三:重點問題明確化,教師點撥歷史概念、階段特征、發展規律、重難點問題、總結性問題本部分我們按照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的思維方式可以進行拓展探究,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1)列舉比較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度 (2)世界歷史上三大經濟發展模式的比較(3)現代史中外橫向比較 4.環節四:熱點命題情景化,利用所學知識貫通古今,掃描熱點。【熱點鏈接】 壯哉“中國夢”---把握發展機遇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背景材料】國家主席習近平闡釋“中國夢”----“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之一時代闡釋,既包含了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方向。【相關鏈接】1、中國夢記錄著中華民族從飽受屈辱到贏得獨立解放的非凡歷史2、中國夢承載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的偉大歷程【經典示例】典型題訓練使學生對這一熱點的命題方式了然于心5、環節五:構建整體網絡,做到理清框架清晰明了,學生自主梳理為主,教師點撥。6、環節六:模擬題為例,限時限量檢測,歸納方法。在課堂梳理過程中,始終把握“三放與三不放”。一放:放手學生練習;二放:學生動嘴討論;三放:課堂師生交流。一不放:基礎訓練落實;二不放:認知沖突出現;三不放:即時生成問題(三)關注學術觀念,構建新觀念專題高三復習中要注重對新學術觀點的學習和理解,要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和不同歷史事件的實際,適用最恰當的史學范式來解讀,或者用幾種不同的范式從多角度來詮釋同一歷史階段和同一歷史事件,做到既“量體裁衣”,又不時“更新款式”,對教材知識從新的角度構建新的體系,對重大歷史問題運用新的觀點進行分析評價。主要關注史觀應該有:近代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生態史觀等,把各種史觀結合岳麓教材史實表現進行專題歸納訓練:例如:從革命史觀與現代史觀看新中國成立,多元史觀看中國改革開放。(四)利用文綜綜合拉練,提升考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現行高考歷史試題的特點是“知識抽樣,能力覆蓋”,只有大量知識而缺乏解題能力無法取得高考勝利,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中(1)要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以提高解題能力。應重點訓練在給定時間范圍內、在較為緊張的狀態下、快速準確地將題目答(2)應訓練給定材料尤其文言文材料以及歐化語言材料能力;(3)應重點訓練分析能力、概述能力、比較能力、評述能力; (4)要在答題角度上下功夫;要在關鍵詞上下功夫;要在訓練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題方法 例如,我們可以對一些基本題型進行歸納:例如:分析、理解、說明觀點題。探究題、評述觀點題 要求:觀點明確,層次清晰、史論結合、論證有力步驟:第一步指出觀點,并做解釋(解釋觀點的含義)。(觀點明確) 第二步尋找論證觀點的角度層次第三步結合史實論證觀點①理論解釋 ②史實論證 (史論結合、論證有力) 講評一定要強調規范在前,每次講評我們都一定做好錯題統計、錯題分類歸類、錯分析、不同類型的題目方法總結,二次過關,真正抓住大型考試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明白知識如何考、卷子如何看,才會明白自己如何答,給學生留下充足時間消化吸收。(五)、調整心態,提高應試水平,關注非智力因素。三科一卷,題量頗大,三年間十余冊教材內容,溶入一卷,對考生當然會構成有壓力的心理暗示。因此,加強考前心態調試,規范應考流程,是二輪復習中一項重要的任務,隨著高考臨近,在二輪復習的3、4月份,正是學生心理變化頻繁時期,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狀態,功夫用在平時,不能在考前絮絮叨叨,一切做到水到渠成。 臨朐海岳中學歷史組 2015、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