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說課稿大綱:試用 -------金鼎中學:陳澤民鉆研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外角”是第七章“三角形”中的第二節知識。在它之前,學生對三角形已有初步的認識。如學生已掌握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按角按邊的分類、三角形的高線、中線、角平分線及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有關知識。角和邊是組成三角形的兩個基本元素,理解掌握好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及外角和,能使學生更清楚的認識角的關系,有利于對多邊形內、外角的研究及幾何圖形的解剖,進而為鋪地板等實際問題找到解決的根源;這也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問題解決的思維習慣。2.教學目標的確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在于為學生獲得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確定以下目標:(1)? 情感目標:在共同學習三角形的外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過程,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與探究精神。(2)? 能力目標: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和外角和及其說理。會運用外角性質和外角和解題和簡單說理.(3)? 知識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猜測、歸納、推理的活動過程;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證實結論,從而通曉數學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3.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三角形外角性質及外角和的探索難點:靈活應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解決問題。 說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采取“探究發現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實踐——交流合作——說理——練習”的教學流程。我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予以幫助與評價,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并適當“插話”,參與個別小組活動。課堂上我采用數學推導說理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三角形的外角的兩條性質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并讓學生搭配分組,以確保各組都有組織者,達到以好帶差,以強扶弱,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的目的。 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以及外角和性質;并通過交流探討,說理論證,加深認識三角形的兩條外角性質和外角和性質,進一步綜合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三角形的外角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在課堂上盡量充分地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和學生學習的規律,即:發現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說教學程序教學環節 :1、引用詩<詠外角>贊外角,緊接著提出問題 .教學設計: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隨后利用圖形引導教學意圖:這個問題的設置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教學環節:2、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設計: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三角形的內外角.教學意圖: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意在滲透內外角的關系。引出本節內容。 教學環節:3、探索研究 ,發現規律教學設計:利用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并解釋實踐過程。學生歸納總結新知,最后通過多媒體補充三角形的外角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與它不相鄰的內角。教學意圖: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并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用實踐的方法來探究新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教學環節:4.鞏固練習 教學設計:設計了3道與三角形的外角性質有關的習題。教學意圖:在鞏固本節重點的同時,難點也隨之突破,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教學環節:5、拓廣探索教學設計:分析并探究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學意圖:讓學生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繼續探索,將新知識更加系統化。通過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使其將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升華的目的。小插曲:美麗贈言: 不沉溺于三角形內角和的1800,勇爭三角形外角和的3600。其目的是想讓學生再提高興趣的同時能對新知進一步鞏固.教學環節:6、集體小結討論 。教學設計:先由小組討論,再推薦一位同學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最后查缺補漏.教學意圖:通過小結可幫助學生構建新知識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學環節:7、作業 。教學評價本節課采用“探究發現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有自主學習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前設計問題,不斷地把學生引進新的問題情境中,融知識、情感、能力于一體。我在教學實踐中感覺這種教學方式效果不錯。我從以上五個方面闡述了三角形的外角這一節內容的有關教學思想,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六、美麗的贈言不沉溺于三角形內角和的1800,勇爭三角形外角和的3600。詠外角遠親亦比鄰,同窗乃相知。盡責勿論外,倍功不辛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