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聲現象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1)聲源:正在發生的物體叫做聲源。 、 、 都可以作為聲源。(2)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思考1:“振動停止,聲音消失”,對嗎?思考2:“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對嗎?例1.某同學在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時,先用鑼槌敲擊鑼面發聲,然后用手按住鑼面,鑼就不再發聲了,鑼不再發聲的原因是( )A.手擋住了鑼發出的聲音 B.手使鑼面振動加快C.手使鑼面停止了振動 D.以上判斷都不對2.聲音的傳播(1)傳播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 。 、 、 都可以充當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 傳聲。(2)傳播形式:聲音在介質中以 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做 。(3)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實驗圖像 探究過程 產生的現象 現象分析把鬧鐘放進一個廣口玻璃瓶中密封,打開鬧鐘,然后逐漸將瓶里的空氣抽出來,在慢慢充入空氣 在抽出空氣的過程中,鈴聲越來越小,最后甚至聽不到鈴聲了;充入空氣的過程中,鈴聲又越來越大 說明若沒有空氣,聲音將不能傳播探究歸納: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本結論的得出采用了:科學推理法例2.回答下列問題:(1)如下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什么用? 。(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3)若在月球上做這兩個實驗,甲實驗乒乓球 彈起(填“會”或“不會”),乙實驗乒乓球 彈起(填“會”或“不會”)。3.聲速(1)聲速:表示聲音的 。(2)影響聲速的因素1)介質種類:一般情況V固>V液>V氣 (特例:V軟木<V水)2)溫度:一般情況,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速越 。記憶: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為 。(3)回聲及回聲測距1)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形成回聲。2)識別: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區分出來。3)測距:思考:人距離障礙物大約多少米以上,就能聽到回聲?例3.下列關于聲速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增大 B.聲音從水中傳到空氣中時,聲速不變C.聲音被墻壁反射回來,聲速不變 D.聲音被墻壁反射回來,聲速變小例4.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請閱讀如下表格中的數據,回答問題。在長為884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次聲音,兩次聲音相隔2.43s。(此時氣溫為15℃)(1)聲音在該金屬管中傳播的時間是多少 (2)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金屬制成的 例5.小明站在向山崖行駛的船上對著遠處的山崖高喊一聲,經過2s聽到回聲,若船行駛的速度為4m/s,空氣中聲速是340m/s,問小明聽到回聲時,船離山崖多遠 二.聲音的特性1.音調(1)定義:聲音的 叫做音調。(2)特征:高低指聲音的粗細。音調 ,聽起來尖細;音調 ,聽起來低沉。(3)影響因素---頻率1)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 。2)音調與頻率:頻率越 ,音調越高;頻率越 ,音調越低。3)人耳聽覺頻率范圍是 ,大于 ,叫超聲波;小于 ,叫次聲波。(4)音調與波形圖(5)音調與樂器弦類樂器 音調高低與弦的長短、粗細和松緊度有關;弦越短、越細、越緊,音調越高吹奏類 音調高低與空氣柱長短有關;空氣柱越短,音調越高;越長,音調越低固體振動類 音調高低與固體振動部分有關;振動部分越短,音調越高;越長,音調越低例6.二胡是中國的民族樂器,有粗(內弦)、細(外弦)兩根弦,拉弓時馬尾和弦摩擦發出聲音,如圖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變二胡音調的是( )A.用手指按壓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壓在弦的相同位置,從摩擦內弦換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轉弦軸,增加弦的緊張度例7.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現弦樂器的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經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格的琴弦,如表所示。(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 的琴弦進行實驗。(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 的琴弦進行實驗。(3)為了驗證猜想三,小明選用編號為①、②的琴弦進行實驗,則表中缺少的數據應為 、 。2.響度(1)定義:聲音的 叫做響度。(2)影響因素1)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 。2)距離:與發聲體距離越遠,響度越 。(3)響度與波形圖注意:引吭高歌、高聲喧嘩、震耳欲聾、低聲細語,手機音量等均指響度大小。例8.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輕撥與重撥鋼尺,鋼尺發出聲音的 不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發出聲音的 不同。例9.甲、乙兩音叉正在發聲,甲每秒振動256次,乙的振動頻率為512Hz,則甲比乙振動發聲的( )A.振幅一定更小 B.頻率一定更高 C.音調一定更低 D.響度一定更大例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 )例11.上課時,老師聽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學的發言,走近這位同學后就聽清楚了。這主要是因為老師走近這位同學后接收到該同學聲音的(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3.音色(1)定義:發聲體發出聲音的特色叫做音色。(2)影響因素:只和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和振動方式有關。(3)用途:依據音色的不同來辨析各種聲音。(4)音色與波形:波形的形狀代表音色。例12.下列關于聲音說法正確的是( )A.成語“聲如洪鐘”描述的聲音的音色B.聲音傳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響度來判斷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相同三.聲的利用1.聲可以傳遞信息實例:聽診器、B超、聲吶探測、超聲波探傷、檢測次聲波預防自然災害;2.聲可以傳遞能量實例:超聲波清潔牙、除塵、碎石、清洗精細機械思考:如何區分聲是傳遞信息還是傳遞能量?例13.以下實例中屬于聲波傳遞能量的是( )A.雷聲預示有雨 B.鐵路工人敲打鐵軌判斷是否有松動C.醫生用超聲波擊碎病人體內的結石 D.人們聽說話聲音判斷是誰例14.關于聲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聲波能夠傳遞能量,外科醫生利用超聲波振動擊碎人體內結石B.中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聞”是利用聲音獲得身體各方面的信息的C.超聲波和次聲波被廣泛應用,是因為它們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D.利用臺風產生的次聲波判斷臺風的風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區3.回聲定位測距、測速例15.一艘科考船行駛在某海域,并對該海域的海底形狀利用聲吶系統進行了測繪。具體方法是:在經過該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個位置時,向海底定向發射超聲波,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據時間,求出海底與海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海底的大致形狀,則該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狀如圖中的( )A B C D四.噪聲的危害和防控1.噪聲定義(1)物理學: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做噪聲。(2)環境保護:凡事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工作和學習的聲音都屬于噪音。2.噪聲的等級(1)用分貝(dB)來表示聲音的強弱等級。(2)保證睡眠:不超過50dB;保證工作和學習:不超過70dB;保護聽力:不超過90dB;3.控制噪聲的途徑(1)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2)傳播過程中:阻斷噪聲傳播。(3)人耳處: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例16.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聲音無處不在,下列聲音:①工廠車間機器的轟鳴聲、②劇場里京劇表演的演奏聲、③清晨,公園里小鳥的鳴叫聲、④裝修房子時的電鉆聲、⑤學生上課時,歌舞廳的音樂聲、⑥山間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其中屬于噪聲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例17.下列措施中不是為了減弱噪聲的是( )A.摩托車的消聲器 B.隔音“走廊” C.工廠用的防噪耳罩 D.環境質量檢測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