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基本信息】課題 1.4測量平均速度 年級 八年級【學生信息】姓名 學校 班級 組別【學習目標】1.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測量時間和路程,并由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 2.體會從實驗設計、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到記錄數據、分析實驗過程,嘗試科學探究的思路與方法; 3.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既可以培養協作意識,又能培養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正確對待測量和記錄工作,養成實事求是的良好作風。【課前學習任務】閱讀課本P23—P24的內容。【課上學習任務】相關考點 1.實驗原理: 。 2.實驗器材:小車、斜面、金屬片、 、 (測量工具)。 3.金屬片的作用: (1)便于確定 ; (2)便于測量 。 4.斜面的坡度要適中: (1)坡度太大,時間太 ,不宜測量; (2)坡度太小,小車可能因為 而不動。 5.多次測量同一路程的平均速度時,每次必須讓小車從同一位置由 釋放,且金屬片的位置 。 6.數據記錄: 路程時間速度S1=t1=V1= (全程平均速度)S2=t2=V2= (上半程平均速度)S3=t3=V3= (下半程平均速度)7.實驗結論:(1)小車在斜面上做 直線運動; (2)速度大小的比較: 。 8.多次測量的目的: 。農安縣巴吉壘鎮中學初中(物理)學科導促案9.誤差分析: (1)時間誤差: ①小車經過終點后停止計時,導致時間測量 ,平均速度 ; ②小車沒有由靜止從斜面頂端釋放,導致時間測量 ,平均速度 。 (2)路程測量: 需測量 或 的距離,否則會導致測量結果有誤差。【課堂練習】1.如圖所示,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小車從帶有刻度的斜面由A處靜止下滑,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應保持較大坡度,以便于測量小車運動時間 B.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所測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大 D.為了測量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將小車從B點靜止釋放 2.小明在測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時,讓小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滾到C點,并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頻閃照片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球從A點運動到C點用時0.6s B.小球在前0.4s內通過的路程為2.61cm C.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球滾下的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1.1m/s 3.要研究一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速度變化情況,就要測出物體在各段通過的 和通過各段所用的 ,用公式 算出物體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4.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___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 (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tAB=_______s;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______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 (4)如下圖中能夠準確反應小車運動情況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